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高等教育系统变革的文化机制伯顿R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文化思想述评王冬梅(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浙江省杭州市,310028)摘 要伯顿R克拉克从学术组织的视角指出高等教育系统内存在着丰富的文化成分,深含着作为学术系统所独有的信念和追求。在归还了高等教育系统的文化面貌后,他深入分析了高等教育系统文化的类型,并且表明系统文化具有多样基础上的松散整合这一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指明这种高等教育系统内在的文化是变革的“缓冲器”和内在动力,是高校在社会的流变中保持了自身特色,并得以生机勃勃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变革 文化 伯顿R克拉克长期以来,研究者对高等教育系统变革的思考多关注于经济发展、政治需要等外在因素的影响,而忽略了高等教育系统本身对变革的驱动与制约。针对这种情况,伯顿R克拉克试图从组织的观点,阐明高等教育“系统本身是怎样决定行动和变革的”13 45891011121314151619:美伯顿R克拉克著,王承绪、徐辉等译.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跨国研究M. 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2.83.5.85.4.111.112.221.221.220.221.219.204.86.,寻找高等教育运作的“内在逻辑”,并认为必须准确把握并遵循这种“内在逻辑” 才能认识高等教育问题、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克拉克洪(Kluckhohn)曾经说过,“文化如同一个地图,如果你要知道一个社会生活的门路,你就应该去了解它的文化”2 转引田玲.文化理论的分析与批判及其在大学文化研究中的应用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8):12-18.,在对高等教育系统内部规律的探讨中克拉克特别注意到以“信念”为核心的文化对高等教育系统运作的影响。他围绕知识的传承与创新这一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出发,将“信念”与工作、权力三者共同作为分析高等教育系统运作基础的要素,从文化的视角揭示了高等教育系统变革的内在机制,为思考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范式。一、 高等教育系统文化的存在样态(一)高等教育系统文化的内涵高等教育系统文化即存在于高等教育系统内的文化,克拉克的高等教育系统文化思想集中于他对学术信念的内容及作用分析之中。在相当范围内,人们对高等教育存在这样的认识,高等教育是发展科技增进生产力的工具,是推广主流意识、稳定社会的手段,任何改革只要设计良好,执行得力就能取得好的效果,有利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对实践的观察和思考基础上,克拉克对此提出了质疑,他将“工作”作为理解、分析高等教育系统内在规律的要素后,指出“所有重要的社会实体都有它的象征的一面,这既是一种社会结构,又是一种文化”3。由此,克拉克将文化归还到高等教育系统中,指明高等教育系统内广泛存在着属于其自身的信念和追求,这些信念和追求影响着系统与外部的关系及自身的运作,要正确认识高等教育必须要认识高等教育系统内的文化。那么把握高等教育系统文化的基础是什么呢?克拉克认为高等教育系统不同于企业组织、政府部门和许多非营利性机构,它是由生产知识的群体构成的学术组织,以高深知识为核心是高等教育系统的本质特征。因而,高等教育系统本质上就是一个学术系统。进而,克拉克揭示出了高等教育系统文化的性质:高等教育系统文化实际上是一种学术系统的文化,它深含并表现着作为学术系统所独有的信念和追求。这样,把握高等教育系统文化的基点就落在学术系统所具有文化内容和特征之上。纵观克拉克对文化的论述也可看到,他常常用“学术信念”“学术文化”“学术组织的象征”“系统文化”这些概念来表述高等教育系统自身文化的这种特性。对于高等教育系统文化的具体含义,克拉克指出它是“产生于或完整系统地存在于学术系统内的那些自我确定的观念和信念”4,它广泛地影响着学术生活中工作方式、氛围、权力的分配、威望的获取等方方面面。简而言之,高等教育系统文化就是维系人们从事高等教育事业的共同价值观、行为规范(科学规范)、利益和信念。克拉克对高等教育从广义和狭义上进行了界定,广义指“一个正规实体的集合体”,狭义指“包括从事中学后教育活动的任何人员”5。他对高等教育系统文化的讨论主要围绕着“正规实体性”的高等教育机构(如大学及其学院)而进行。(二)高等教育系统文化的存在形式通过对学术生活中各种内部信念产生的来源的系统分析,克拉克指出高等教育系统存在着四种形式的文化。1.学科文化学科是学术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高等教育对知识的传承与创新都要具体要落实的各个学科上。同一学科具有共同的理智任务和共同的知识传统与行为准则。学科文化由学科的性质所决定,如数学强调内在逻辑和一致性,数学学科文化的基本风格是优雅和精确,数学家的书面交流是简短的,相反历史则注重对事件发生因素的考察,历史学科文化则表现为繁琐地推理,历史学家的文章开头不会少于三页纸。各门学科由于其独特的问题域或认识域,使学科文化具有独特的个性,每门学科的成员拥有共同的生活方式和行事准则,在这独特的领域里,他们分享有关理论、方法论、技术和问题的信念。 2.院校文化每所大学或学院作为独立的个体都具有各自的文化。院校文化是连接内部成员,使其产生忠诚,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保持并推动组织发展的动力。影响院校的竞争成功或改革的重要因素是能否形成了强烈而统一的信念。院校文化的特点及凝聚程度的形成受院校规模、历史、竞争等因素的影响。院校文化的核心包括院校自治及教育民主、教育目标、教育功能,具体体现为教师的学术自由和学生的学习自由,院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及对外界的作用等。在院校文化中还有许多亚文化,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生文化、教师文化及行政管理人员文化:学生文化可再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类型的文化,如学者型、社团型、不规范型文化等。教师文化也可划分为不同类型,如根据学科划分为如前所述的学科文化;根据教师使命和任务划分为研究、教学专业训练及校外活动等。行政管理人员文化则主要是院校内部专职的管理人员的文化 最初大学管理的职位是由大学教授承担的,随着院校组织的日益庞大,行政管理的职位往往就变成专职的了,由全日制的行政“官员”所占据。3.职业文化正如医生的严谨,记者的敏锐一样,以学术为职业的高等教育系统成员也具有属于这个共同体的职业文化。作为“学人 ,“学者”或“学者共同体”,他们拥有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享有共同的使命感及规范。正如艾沃特休斯所言:“我们所有的,如果说都有一种与某种职业休戚相关的感觉的话,那是因为我们是一个同命运的团体的成员。”6 美 F普洛格、DG贝茨. 吴爱明.、邓勇译.文化演进与人类行为M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23. 学者这种将探究高深知识作为目标和生活方式的职业,其文化的显著特征是对自由的追求。自由这种观念很好地适应了教授的工作 甚至变成了效力和效率的必要条件,只有保证学者的自由,才能使他们不受现有规则的干扰探求不定的知识。自由具体体现为“研究自由”“学术自由”,“教学自由”和“科学自由”,他们相联系又相区别,成为团结学者的信念,学术界前进的旗帜。在外界条件变化下,保护自己以“自由”为核心的职业文化信仰和权利已成为各国学者应对变化的重要原则。4.系统文化它是国家在特定的历史传统、政治经济体制下形成了关对高等教育目标、运作和制度规则的认识。主要体现为:(1)入学信念, 高等教育面向什么人、为谁开放,也就是什么人才能进入高等教育系统。同时还包括对入学者衡量的标准是什么,合适的入学人数等问题的态度,价值取向及假设。(2)专业信念,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发展纯学术”、“促进教育民主”、“个性发展”和“社会变革”,还是“为各行各业培养合格人才”。不同国家的高等教育系统都有自己特有的符合各自现实的高等教育目的。(3)就业信念,教育系统为谁培养什么样的人,也就是毕业生要到哪里寻求工作岗位。在这方面,不同国家的高等教育系统也有所不同,有的是为政府、事业单位(更典型的是教育组织)输送人才而有的则为企业输送人才。(4) 研究信念,对于高等教育的研究与教学是否结合或怎样结合,各国持不同的信念。如德国大学的强调教学与科研结合,而前苏联则把科研作为研究所或科学院的特有职能,大学的职能则在于教学。(三)高等教育系统文化的结构特征托尼比彻在论及对高等教育的文化研究时指出“任何把高等教育整体或高等教育某些部分看作是一个文化系统的研究,至少都应该找出文化系统所特有的概念、价值和活动的基本模式”7 美伯顿克拉克主编,王承绪等译.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173.,也就是说对文化的研究不止要描绘出文化的静态存在内容,还要分析它内部的各因素以及本身与环境的各种关系状况。这正是克拉克文化分析的深层次内容,多样基础上的松散结合这一结构特征和变化趋向是他对高等教育系统文化活动方式重要认识。首先,高等教育系统文化呈现出显著的多样化状态。“学术组织的象征方面明显地表明了分裂的性质”8 ,高等教育作为学术系统必然存在着以学科为基础的信念上的差异和不断的分化。在学科文化方面,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物理与化学,甚至物理学科内部都存在着不同的信念,随着专业化趋势的深入,这些信念的分离愈加强烈。在院校文化方面,各部门在文化上也相互有别,“在系统中承担不同角色的大学和学院,具有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类型的学生、教师和行政人员的亚文化”9,如美国的研究型大学和社区大学,法国的大学校和大学,英国的剑桥和教育学院存在不同的学生要求和教师取向。从“精英”到“大众”再到“普及”的进程中,高等教育机构职能和地位的持续分化,院校文化也不断分化。这种普遍的差异和分化使“单位、学术专业乃至国家一级高教系统的信念变得越来越多元化,越来越四分五裂”10,从而多样化成为高等教育系统文化特征的一部分。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系统文化还存在着一种整合的趋向,它是高等教育系统文化故事的另一半。在学科层面上,各学科的文化并不是截然不同的,在某些方面又会拥有相同的信念及价值观。同时还出现了能够把一个或多个领域制是连接起来的人物及新的学科,如高能物理中的现象学家,各领域中的“方法论者”和“理论家”,他们的任务是探讨程序或哲学等专业通用的重要观念。在院校层面上,各院校在与外界的关系上有着共同的利益和使命,为此他们形成了保持独立、自主等一致的认识。在多院校层次上,名牌院校的声誉具有极大的整合作用。声誉较低的院校有意无意地模仿声誉高的院校,不同的院校逐步形成了共同的观点。在国家层次,不同群体具有共同的高度自豪感和对整个高等教育的忠诚。另外,在学术生活中自然产生的各种标准和制度规章更在操作层面上统一着各种文化。如州和全国的管理系统、包括学会和全国性的联合会制定了成百计的章程,这些章程反映并规范了系统内主体的信念和行动。这些寻找共同信念,结合系统各部分的努力一直存在于高等教育系统之中,它使“高等教育系统今后无论规模如何庞大,复杂性如何惊人,都不见得会分崩离析,陷于瘫痪”11。但高等教育系统内文化的整合不同于企业、政府部门等机构,这些机构以科层制进行严格管理,强调形成从顶端到下层的协调一致,而高等教育系统中的整合则在多样化的基础进行的,表现为一种松散的整合。它缺少严格的上下级管理要求,各种统一标准的建立也必须在尊重各文化独立价值的基础上,更多地通过潜在的协同和协商方式形成的。二、高等教育系统文化对变革的作用变革存在着有两种形式,一种来自于外部的刺激,是人们应对社会需要或某种目标而进行的对系统的部分或全局的调整;另一种是来自于内部的创造,它往往由系统内因素自身发展所引起的,是系统自身发展力量的展现。在高等教育系统形成了自己的传统和理论基础,具有了稳定的势力后,系统“变化的阻力和变化的动力多越来越产生于系统的内部”12,系统自身的文化正是这种内部机制的重要部分。归纳起来高等教育系统文化对变革的作用体现了两个方面。(一)变革的“缓冲器”个体或团体的行动都受要一定认识和观念的指导,文化是这种认识和观念集中体现。个人或团体以自有文化解释外界事物的意义,同时决定系统采用的反应方式,其机制可表现为:外界事实 文化个体或团体实践(反应方式或行为)。文化在外界变化与主体实践之间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由此克拉克将高等教育系统文化比作“缓冲器”,系统成员对将要发生的变化进行考察,如果其与系统文化相离较远,则会受到阻碍,如果系统内已经为变化存在了思想上的准备,则变化易于进行。具体的,克拉克认为高等教育系统内的文化对变革起着两方面作用。一是分析变革的合理性,形成对变革支持或反对的舆论,从而对变革产生影响。如在新学科的创立过程中,学者们会对这门新学科的产生是否合理进行判断,拿计算机科学与人种学来讲,前者与在现有的数学、物理等多门学科有密切关系,能够带动这些学科的发展,因而容易被学者们接受而成为独立学科,然而人种学与其他学科联系不紧密,它的创立就要受到较大阻力。再如,在高等教育扩张过程中,美国社会和高等教育系统已经形成的“所有的儿童都应当在教育系统中受某种教育,尽管不完善,但比有些人根本没有受教育要好”的观念推动了高等教育教育从精英教育变为大众教育,并转为普及教育的历程,而欧洲国家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为严格保持学术水平所作的努力”的形式和观念却很大程度上地抵制了这一过程。另一方面是分析变革的合法性,也就是新的变化将对系统中各势力集团的利益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学术团体对变化的看法和反应取决于他们对合理学术活动的界定,以及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地位和传统受到何种影响的估价。”13 这里克拉克列举了一个典型的例子,在一个美国大学里成立美国研究系可能是正当了,但社会学系和历史系却会考虑到这样会使自己失去一部分学生,削弱本系教师的地位而反对这种做法。因而高等教育系统的变革要对学术活动的利益集团作充分的考虑。另外,学术系统还存在着一种对变革共同的取向,它就是反对国家官员的指手画脚,凡是通过法令形式推动的变革,只要限制了学术自由,就会遭到抵制。总之,在高等教育的变革中“不管固有的信念还是变化中的信念,他们都要干预高教系统对外界变化的反应过程,都要事先确定一下外部变化对高教系统的许多部分的运转意味着什么,应该意味着什么”14。(二)变革的内生动力克拉克同时强调高等教育系统文化本身结构特征对变革的作用。“单一结构倾向阻止自发的变革,而多元结构则促进变革”15,多样基础上的松散整合这一文化结构特征为高等教育系统的自发变革提供了内生动力。首先,尊重各种思想自主性的多样文化存在方式为内部成员提供了更开阔的自主空间,焕发了个体的创造活力和部门的发展动力,从而“必然导致信念的分化和增殖,最后产生出新的、深奥的思想模式以及为新的行为提供依据的定义。”如计算机科学,人类学创立都是在文化开放的背景下学者自主建立的,同时,“一旦新的思想领域位学者们所接受,成了学术知识总体范围内的一部分,大学和许多大学单位就会依靠一种几乎是内的在动力去开拓这些领域”16。其次,文化学认为有机体的发展要通过于其他文化的不断冲突与交融来实现的,文化冲突是有机体发展的推动力,没有文化冲突,机体就会像死水一潭,走向僵化。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多文化样态正为文化的交融与冲突创造了条件,它使各学科、院校超越自身惯有的思维与行为在更广阔背景下吸纳他人精华,改造自身,进而丰富了系统的整体内容。实际上各种交叉学科的形成,跨学科研究开展、重大原创成果的产生等都相当程度得益于这种文化的交融与冲突。另外,高等教育系统文化的多样化还缓解了内部变革可能带来的风险。与单一机制的系统相比,如果出现决策的失误,对整个系统将是一种灾难,而在多种思想、信念并存的条件下,一旦任何部分出现毛病或漏洞,其他部分多都给以补偿,而保持整体的稳定性和适应性。总之,“一切政治、经济等对高等教育的作用往往都要以文化为中介,通过文化传统的折光反射出来”17 黄宇智,潘懋元.高等教育学文集M. 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7.231.,深植于以学科为基础的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固有信念与追求解释、判断着外来的刺激,强有力地将其归正到符合自身要求的路径上,致使没有得到系统文化认同的改革阻碍重重。以多样为基础的松散整合方式激发了系统中存在于学科与院校交叉点上的成员的创造性,赋予系统以变革的动力,不断取得创新。坚持各自信念,保持多样平衡的文化使大学在社会的流变中保持了自身特色,孑然独立于政治斗争和经济利益之外的“象牙塔”18 美约翰S布鲁贝克著,王承绪、郑继伟等译.高等教育哲学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26.The Culture Mechanism of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Change Burton R Clark Thoughts of Culture in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and Review Abstract: Burton R Clark pointed out that there are profuse culture elements and particular belief and pursuance in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in the view of the acadamic orgnization.After restituted the cultural aspect of higher education system,he deeply analysised the typology in in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and indicate that the charater of the culture in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was loose integration based on diversity.This culture was the mediating buffers and inner impetus of change,make university and college remain their own feature and vigor in the variational soicety.Keywords: Higher Education Change Culture Burton R Clark,并得到生机勃勃的发展。三、结语克拉克的文化分析揭示了高等教育系统变革的文化图谱,为我们合理把握改革、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钥匙。首先,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必须考虑系统内文化因素。高等教育系统不是缺乏文化成分的人群集合体或社会技术系统,克拉克阐释了高等教育系统的文化面貌,告诫我们从事高等教育事业的人们所持有的信念、假设影响着外界变化对系统的作用方式和系统发展方向。事实上,这一点早已在企业管理领域得到重视,20世纪70年以来“组织文化”“企业文化”的存在和作用已成为管理者的共识,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调整战略,制定新的发展规划以及日常工作中把调查组织成员的思想情况、分析可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唐杯 考试题库及答案
- 孝感物流面试题目及答案
-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1000字11篇范文
- 农村信息技术支持与服务外包合同
- 时间巧安排课件教学
- 交通运输服务及安全管理合同
- 蝴蝶飞进琉璃瓶700字12篇
- 合同审核标准流程表包含法律条款提示
- 纪检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业务流程再造方案设计指导手册
- GB/T 13667.3-2003手动密集书架技术条件
- 股指期权风险管理
- 导轨及线槽项目投资方案报告模板
-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 复旦大学<比较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 过去分词公开课--完整版PPT课件
- 书法的章法布局(完整版)
- GB∕T 10429-2021 单级向心涡轮液力变矩器 型式和基本参数
- 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PPT课件
- cad应用工程师练习题
-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计算差异系数模板(自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