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 第19课时 自然灾害与防治课件.ppt_第1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 第19课时 自然灾害与防治课件.ppt_第2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 第19课时 自然灾害与防治课件.ppt_第3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 第19课时 自然灾害与防治课件.ppt_第4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 第19课时 自然灾害与防治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9课时自然灾害与防治 聚焦点一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1 自然灾害按成因和特点分成四类 气象灾害 干旱 洪涝 热带气旋 地质灾害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海洋灾害 风暴潮 海啸 赤潮 生物灾害 病害 虫害 草害 鼠害 2 自然灾害的特点从空间分布看 广泛性与区域性 从时间角度看 频繁性与不确定性 周期性与不重复性 从各种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看 联系性 从所造成的危害看 不可避免性与可减轻性 严重性 例1 2012 东北三校二模 2007年8月13曰 台风 圣柏 在菲律宾吕宋岛以东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 强度迅速加强 于15日下午加强为超级台风 18日5时40分登陆台湾 19日凌晨2时在福建省沿海登陆 19日20时在江西境内减弱为热带低压 之后低压环流一直存在并缓慢向西挺进 相继进入湖南 广西 贵州 并一直影响到云南境内 持续的时间长达7天左右 1 分析此次台风对我国长江流域的影响 2 简述此次台风的特点 解析 第 1 题 台风会带来狂风 暴雨等 注意此次台风发生的时间为8月 此时我国长江流域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盛行下沉气流 天气炎热干燥 为伏旱 此时台风带来的暴雨能够缓解旱情 该题作答时切忌丢掉材料而按照印象作答 第 2 题 由 超级台风 判断此次台风的强度大 由福建登陆向西挺进江西 湖南 广西 贵州 云南判断此次台风影响范围广 由 持续的时间长达7天左右 判断此次台风持续时间长 答案 1 增加长江流域的降水 缓解了旱情 2 强度大 影响范围广 持续时间长 技巧点拨 自然灾害的影响很多时候 自然灾害的影响包括有利 不利两个方面 自然灾害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有利影响往往是间接的 滞后的 使得自然灾害对当前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而忽视其有利的一面 当然 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是主要的 我们不能因为自然灾害存在有利的一面而放弃对自然灾害的防御工作 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生命威胁 人员伤亡 疾病暴发等 尤其是瞬间爆发的自然灾害 如火山喷发 泥石流 滑坡 海啸等 2 经济损失 财产损失 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等 3 生态环境破坏 植被破坏 次生灾害等 常见自然灾害的有利影响归纳如下 1 台风 携带大量淡水资源 缓解旱情 在一定程度上降温 缓解酷暑 维持着地球的热量平衡 增加捕鱼产量 使江河湖海底部营养物质上泛 鱼饵增多 吸引鱼群聚集 2 沙尘暴 加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延缓全球变暖趋势 中和酸性气体 降低北方酸雨发生概率 形成黄土高原 给海洋生物提供营养物质 3 寒潮 冻死越冬害虫 净化空气 4 雪灾 冻死越冬害虫 为干旱 半干旱地区提供水源 缓解春旱 增加土壤墒情 土壤湿度 5 火山喷发 火山灰是天然肥料 提供热能 如中美洲的萨尔瓦多利用10座间歇性的火山热能建造发电站 带来金刚石 硫磺等大量矿藏 形成独特火山地貌 以及喷发不很剧烈的火山 均是优质旅游资源 如五大连池 夏威夷群岛上的熔岩瀑布 变式训练1 2012 红河州二模 阅读图文资料 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11年1月26日 日本九州南部的雾岛山新燃岳火山喷发 激起的火山灰冲到3000米的高空 能见度降到500米左右 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极大影响 材料二东亚局部区域图 1 此次火山喷发虽然规模较大 但对中国国内航空运输影响较小 试分析其原因 答 距离相对较远 冬季盛行西北风 中国大陆位于上风向 2 请评价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答 害 熔岩会摧毁田园 建筑等 危害人类生命安全 火山灰会降低大气能见度 影响交通 诱发地震 任答2点即可 利 会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土 形成可开发的旅游资源 火山灰可以作为建筑材料及化工原料 任答1点即可 解析 第 1 题 火山喷发对航空运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火山灰干扰正常航运 但此次雾岛山火山喷发为1月份 时值冬季 图示区域盛行西北风 我国位于上风向 且距离相对较远 火山灰对我国境内几乎没有影响 故对我国国内航空运输影响较小 第 2 题 关键词 影响 要求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作答 与 例1 第 1 问不同 本题并未强调本次火山喷发 故不需特意考虑此次火山喷发的时间等特定属性 只需从火山喷发这一自然灾害的普遍影响着手回答 火山喷发的不利影响从其对生命 经济 生态环境的威胁三方面进行作答 有利影响可按 技巧点拨 中 常见自然灾害的有利影响 作答 聚焦点二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1 我国的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 频率高 分布范围广 地域差异大的特点 各种自然灾害的分布如下图 2 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 洪涝 寒潮与台风 地震 滑坡和泥石流 蝗灾和鼠灾 对于干旱 洪涝 寒潮与台风 要从成因 特点 时空分布 影响 防御办法等方面掌握 干旱 洪涝对我国的影响最大 对地震 滑坡和泥石流要从分布和危害两方面掌握 例2 2012 青岛市一模 读长江中下游地区2011年春 夏季降水比较图 完成下列问题 1 结合图示 分析201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曾发生过哪些自然灾害 2 对位于长江中下游的山地丘陵地区 上述灾害变化会带来哪些次生灾害 解析 第 1 题 读图可知2011年春季降水量远比往年平均值少 生产生活用水量在惯性作用下仍然保持原有的需求量 故易出现旱灾 2011年夏季降水量远比往年平均值多 基础设施的防洪标准是以往年平均值为基础设置的 故易出现洪涝灾害 从而形成春旱夏涝的现象 第 2 题 长江中下游的山地丘陵地区 植被茂盛 在干旱灾害严重期间易因天气干燥引发山林火灾 山地丘陵地区坡度大 在暴雨冲刷下易引发水土流失 在植被不良 松散碎屑物质多的山地丘陵地区易诱发泥石流 在地质结构不稳定的山地丘陵地区易诱发滑坡 答案 1 春季降水大幅减少 导致该地区出现严重干旱灾害 夏季降水大幅增加 导致该地区出现严重洪涝灾害 出现春旱夏涝急转的现象 2 春季干旱易引发火灾 夏季暴雨易引发水土流失 土壤肥力降低 夏季暴雨冲刷导致滑坡 泥石流灾害 技巧点拨 灾害链许多自然灾害发生之后 常常会诱发或同时爆发出一连串的次生灾害 这种现象就称为灾害的连发性或灾害链 例如 太阳活动高峰年 因磁暴或其他因素 心脏病人死亡数量多 地震次数也相对多 气候有时也有重大波动 台风的二次冲击 大地震后的强余震等 灾害链可从自然地理要素及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分析 1 自然地理要素气包括气候 气温 降水 风等 地形 岩石圈 如滑坡 泥石流 沙尘暴等 生物 虫灾 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态环境失衡等 水文 洪涝 干旱等 土壤 土壤盐碱化 水土流失等 要素等 2 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指导致人员 财产损失的火灾 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等 常见自然灾害的灾害链归纳如下 变式训练2 2012 济宁市一模 结合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海道岛是日本第二大岛屿 地势中间高 四周低 山地约占总面积的60 2012年初 西伯利亚高压异常强盛 北海道地区遭受极寒和暴风雪天气袭击 部分地区积雪厚度达4米多 材料二日本北海道冬季降雪量分布示意图 1 指出北海道雪灾最严重的地区 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答 西部地区 冬季风从日本海带来丰富水汽 在山地的迎风坡受到抬升作用 形成大量降雪 2 当地暴雪在春季可能引发哪些次生灾害 答 积雪融水汇入河流 形成洪涝灾害 在山区诱发滑坡 泥石流 解析 第 1 题 结合图例读图可知北海道雪灾最严重的是西部地区 降雪的成因与降雨的成因类似 但因设问强调 最严重 故只应突出降雪量大 即西部地区的水汽为什么比其他地区多 相对北海道其他区域 西部地区位于来自海洋上空湿润的冬季风的迎风坡 水汽丰富 再受到山地抬升作用 形成大量降雪 第 2 题 注意时间为春季 气温回升 冬季积雪融化形成洪涝灾害 进而在地势起伏大的山区诱发滑坡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甚至在一些社会救援力度不够的地区会因消毒 防疫工作不到位而引发瘟疫 聚焦点三自然灾害与环境 1 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 从自然灾害损失程度看 人口和城镇密集 经济发达 社会财富密度高的地区 灾害绝对损失严重 各项绝对指标高 相反 在人口和城镇稀少 经济不发达的地区 即使发生了强度较大的自然灾害 绝对损失程度也较低 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 全球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 从世界范围看 亚洲和非洲受自然灾害的危害较为严重 2 我国灾害多发的原因归纳 例3 2012 滨州市4月质检 央视 新闻1 1 2012年2月27日播出 干旱 为什么总在云南 专题报道 云南省水资源总量居全国第三 却连续三年遭遇大旱 2012年春天 云南省又是一个干旱开年 已是三年旱情叠加 据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1 简析该地区近几年来常形成旱灾的原因 2 简述该地旱灾带来的危害 解析 第 1 题 旱灾成因应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从自然角度看 云南省以季风气候为主 降水的季节 年际变化大 在全球气候异常的大前提下 降水较往年偏少的情况下 易导致水资源总量不够 云南省以喀斯特地貌为主 石漠化 现象严重 涵养水源能力差 从人为角度看 云南省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水利设施建设相对落后 水资源的季节调配能力低 抗旱能力差 第 2 题 在 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 的今天 时间持续较久的旱灾已基本不会威胁生命安全 但对经济 生态环境的影响仍然存在 故该题应从水资源缺乏对生产生活活动 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展开描述 答案 1 气候异常 降水偏少 气温偏高 蒸发旺盛 喀斯特地貌发育 加之植被破坏严重 涵养水源能力降低 农业水利设施落后 抗旱能力差 2 农业大面积减产 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紧张 林地大面积受灾 森林火灾频发 河流断流 湖泊干涸 部分野生动植物死亡 生物多样性减少 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技巧点拨 自然灾害成因的答题角度一般从自然原因 气候 地形 地质 河流 植被 土壤 和人为原因两方面综合分析 气象灾害侧重气候 河流及地形对大气运动的影响等方面 地震 火山侧重地壳运动等内力作用 滑坡 泥石流多考查小区域 需在解读试题情境的基础上结合内 外力作用综合分析 生物灾害多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等方面回答 变式训练3 2012 福州市5月质检 受强冷空气影响 自2011年1月12日开始 我国某地区出现了低温雨雪冰冻 简称凝冻 天气过程 全区绝大部分县 市 区 均受灾 下图示意全区逐日平均气温变化情况 回答下列问题 1 指出本次凝冻天气过程的特点 答 持续时间长 降水范围广 平均气温偏低 2 简述本次凝冻天气可能造成的危害 答 电讯和输电中断 公路交通受阻 交通事故也因此增多 冻死作物幼苗 冻雨破坏幼林 冻伤果树 飞机机翼 螺旋桨会结冰 甚至造成飞机失事 解析 第 1 题 读图可知此次凝冻天气从1月12日开始 持续到2月18日 时间长达1个多月 说明持续时间长 由材料可知凝冻天气即低温雨雪冰冻 包括气温 降水两方面 凝冻天气的特点也应从这两个方面作答 读图可知1月中旬至2月中旬全区平均气温比多年平均气温低3 8 说明平均气温偏低 由 全区绝大部分县 市 区 均受灾 说明降水范围广 第 2 题 凝冻天气的危害应重点分析其对生产生活 生态环境的破坏 如影响交通运输业 如冻坏农林作物等 聚焦点四防灾与减灾 1 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的指导方针是 以预防为主 防抗救相结合 成立中国 国际减灾十年 委员会 协调管理防灾减灾工作 建立了三大减灾工程 长江防洪体系建设工程 三北 防护林体系工程 淮河流域治理工程 2 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作用显著 在灾害发生前 事先圈定危险区 评价危险程度 指导防灾 在灾害发生时 灾情实况监测 指导抗灾 在灾害发生后 评价灾害损失 指导救灾 例4 2012 厦门3月质检 下图示意我国沿海省级行政区风暴潮灾害系数 系数越大表示风暴潮灾害造成的损失越大 读图回答问题 1 据图归纳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空间分布的主要特点 并分析原因 2 阐述防御风暴潮的工程性措施 解析 第 1 题 首先要在脑海里呈现我国省级行政区图 然后再根据材料进行风暴潮灾害空间分布的描述 风暴潮是由台风 温带气旋诱发的 但台风的强度远大于温带气旋 台风发源于北太平洋的热带 副热带海域 再结合其西北移动轨迹分析 可知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受台风活动影响远比北部沿海地区大 故灾害损失也较北部沿海地区大 解析 第 2 题 风暴潮的危害主要是海水潮位过高导致海水入侵陆地所引起的 故防御风暴潮的工程性措施重点在于阻止海水入侵 如修筑沿海 沿江堤坝和防洪墙等 以及海水入侵后能及时排水 如完善城市排水设施 同时应考虑削弱海水入侵时的速度 如建立沿海防护林体系 以上工程措施主要是保护陆地上的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活动 此外还应考虑沿海地区的特色产业活动 渔业 故还应针对船只的保护修建避风港口 答案 1 以上海为界 南部高于北部 南部沿海受台风活动影响比北部大 灾害损失较大 2 修筑沿海 沿江堤坝和防洪墙 建设渔业专用的避风港口 完善城市排水设施 建立沿海防护林体系 任答3点即可 技巧点拨 不同时空尺度的自然灾害减灾措施重点自然灾害的减灾措施虽有共性 但在具体实施时 应根据不同的自然灾害强调其减灾重点 时间跨度大 影响范围广的自然灾害 如干旱 洪涝等 其减灾措施除了平时的防御措施及预警外 应强调遭灾时的抗灾 时间跨度小 影响范围广的自然灾害 如地震 海啸等 其减灾措施除平时的防御措施及预警外 应强调灾后的救援 时间跨度小 影响范围小的自然灾害 如泥石流 滑坡等 其减灾措施重点是工程 生物措施的实施 变式训练4 2012 苏北四市3月联考 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pm2 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 5微米的颗粒物 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 目前世界上pm2 5指数最高的地区出现在北非 东亚 中国华北 华东和华中pm2 5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