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古诗词阅读11课件.ppt_第1页
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古诗词阅读11课件.ppt_第2页
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古诗词阅读11课件.ppt_第3页
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古诗词阅读11课件.ppt_第4页
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古诗词阅读11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古诗词阅读11 论文式诗歌鉴赏类 考点解析 1 论文式诗歌鉴赏题目是2008年以后才出现的一种综合性最高的高考考点 属分析 理解 评价综合类 能力层级为f级 2 论文式诗歌鉴赏题目的考查内容广泛 几乎囊括古诗词鉴赏的所有内容 一般赋5分以上 有的甚至赋8分 3 根据高考赋分规律 论文式诗歌鉴赏题目的答案几乎相当于一篇鉴赏小论文 真题回放 2012年湖南卷 阅读下面的唐诗 完成题目 度破讷沙 其二 李益破讷沙头雁正飞 鸊鹈泉 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 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 破讷沙 沙漠名 鸊鹈泉 泉水名 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 赏析全诗 高考答案 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 前两句写大漠辽远 大雁高飞 既有胜利者的喜悦 也有征人的乡思 后两句写日出东南 铁衣生寒 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 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 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 通过喜忧 暖冷 声色等的比照映衬 营造出雄健 壮美的意境 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这首诗赞颂了边塞将士的英雄气概 不写战斗而写战归 取材上即以偏师取胜 发挥了绝句特长 通篇造境独到 声情激越雄健 颇得盛唐神韵 解题思路 这是一道专题考诗词意境的题目 但因为所赋分值的暗示 所以 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首论文式诗歌鉴赏题 解答这类题目 不仅要紧扣意境 还要注意说明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解题思路 诗的头两句写部队凯旋越过破讷沙的情景 从三句才写 平明日出 可知 这时黎明还没有到来 军队夜行 不闻号令 但闻人马之行声 时而兵戈相拨 时而铮鏦之鸣响 栖息在沙碛上的雁群 却早已警觉 相呼腾空飞去 解题思路 战初归 是作者正面描写写 度破讷沙 之事 而 雁正飞 则是作者写 度破讷沙 的影响所及 所以 这首诗的首句先写飞雁 虽然未见其形但让人先闻其声 如此 诗歌就造成了先声夺人 以声慑人的艺术效果 解题思路 三句写一轮红日从东南方的地平线上喷薄而出 在广袤的平沙之上 行进的部队蜿如游龙 战士的盔甲银鳞一般 在日照下寒光闪闪 而整个沙原上 沙砾与霜华也闪烁光芒 鲜明夺目 这是一幅极有生气的壮观景象 风沙迷漫的大漠上 本来很难见到天清日丽的美景 而此时这样的美景竟出现在战士的眼前 解题思路 同时 战士的归来也使沙原增色 仿佛整个沙漠耀眼的光芒 都自他们的甲胄发出 这里 境与意 客观的美景与主观的情感浑然一体 物我不分 清人吴乔曾在 围炉诗话 里对这首诗解读说 七绝乃偏师 非必堂堂之阵 正正之旗 有或斗山上 或斗地下者 据此 我们将所述加以整理即可形成准确答案 设问形式 1 常式设问 请从诗歌语言 形象 表现技巧 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的角度赏析本诗 词 语言运用 形象塑造 表现技巧等 的妙处 请从动静 哀乐 虚实 正反等 关系的角度综合赏析这首诗 词 试分析这首诗 词 的形象 不少于80字 请你从诗歌鉴赏的角度 全面赏析这首诗 词 设问形式 2 变式设问 简要分析这两首诗 词 在主旨 形象 语言 表现手法等 上的异同 字数在60 80字之间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 试分析本诗 词 所阐述的人生道理 社会哲理 请展开合理想象还原本诗 词 所描述的景象 不少于80字 本诗 词 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 请任选一种作具体分析 不超过100字 方法指津 受高考考点和总分构成等因素限制 诗歌鉴赏的分值一般赋在8 11分之间 若试卷设置两小题 最多赋8分 若赋8分以上到11分 一般会设置三至四个题目 这就是传统的题量与分值的对应关系 若一道题目赋5分或5分以上 这种题目即为 论文式诗歌鉴赏题 方法指津 受高考语文考试时间限制 一般地 高考命题时 命题人会根据相应的分值对应相应的书面表达 如果题干要求答案字数在80字以上 或不超过100字 那么这种题目即为 论文式诗歌鉴赏题 依据分值 我们就可辩明此类题目 方法指津 高考考生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当的书面表达 所以 论文式诗歌鉴赏题 不宜多设题目 如果对一首诗词或两首比较异同的诗词只拟设一道考查题 也暗示了这种题型是 论文式诗歌鉴赏题 所以 如果我们遇到一首诗只设置了一道题目 就可以此类题目对待之 方法指津 论文式诗歌鉴赏题 侧重于考生对诗词作整体分析 或作纵深分析 或作全面分析 或作展开分析 或作想象分析 所以一些关键词也就成了这种题型的标志 如 展开赏析 想象分析 深入赏析 想象赏析 整体分析 全面分析 和 联系生活实际赏析 等词语 明确了这种题型的特定标志 我们即可按照下面的解题规律和范式作答了 方法指津 解答这类题目 我们首先要对这种题目有个总体的认知 一般地 这种题目从两个方面命题 一是从诗歌鉴赏的某一角度命题 这就要求考生答题时要从这一角度深入挖掘 尽量把这一角度答得全面 透彻 深入 若需延伸联想 一定不能脱离诗句架空想象和分析 当然 无论从哪个角度命题 都必须言之有理 论之有据 都必须在答题时扣住诗歌主旨思想 方法指津 二是对整首诗歌全方位 多角度地命题 这种题目难度较大 范围较广 应从诗歌鉴赏的四个方面即 形象 人物 景物 事物 语言表达 风格 特点 表达技巧 描写 抒情 议论 说明 作者思想感情 主旨思想和观点态度分别入手 最后再写一个简短的小结 使整个答案浑然一体 方法指津 论文式诗歌鉴赏题的答案对各个角度都应涉及到 不求纵深分析 但一定要全面 不要漏下任一方面 且应有原诗 词 中词语或句子作支撑 为答案简洁计 引用原诗词句时可用括号标识 在表达时不要硬贴 标签 用发展的命题眼光来看这种综合性 能力性和表达性很强的诗词鉴赏 也许会成为高考试卷的新秀 事实也证明了 自2008年以来 历年的各地高考题也都有这样的题目出现 方法指津 最后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 解答这类题目切忌言不由衷 无的放矢 为凑字数强拼接 一定要有原诗词的字 词 句作支撑 最大限度地与诗歌主旨思想对接起来 并不能为了字数而写一些与鉴赏无关的内容 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 解题步骤 明确点出题干所问 用一个或多个鉴赏术语高度概括 从诗词中找出相关的诗句 词句来具体解说第一步的鉴赏术语 并可展开联想和想象 一定要言之有理 论之有据 在具体赏析后 简要地将第二步的分析联系到诗词主旨上来 最后 进行归纳 小结 得出结论 第三步和第四步有时可合并说明 答题格式 明确鉴赏术语 以诗句解说术语 联系主旨思想 得出结论 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其二 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首诗中 作者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 结合全诗 对此作简要分析 练习答案 这首诗的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 包含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并为作者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 第三句中 泪尽 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泻得淋漓尽致 令人感慨 第四句一个 望 字写出了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翘盼 而一个 又 字则又曲折的表达了作者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不去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答案解析 本题是一道典型的 论文式诗歌鉴赏题 主要考查学生 概括作者情感态度及鉴赏表达技巧 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f级 答题前 我们可以根据分值和题设来确实本题的特殊性 论文式鉴赏 答案解析 答题时首先要调动平时的积累 回忆作者在其他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还要抓住题干紧扣本诗进行分析 题干中 景物描写 指一 二句 用拟人夸张手法写黄河 华山 实际上是表达占领区人民对敌人的愤怒 答案解析 人物活动 指三 四句 遗民 心怀故国 翘首以盼 眼泪流干 眼睛望穿 仍没有盼来王师 他们哪里知道 南宋君臣早把他们忘得干干净净 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失望 实际上是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和愤懑 考点小结 论文式诗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