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哲学复习试题(范).doc_第1页
科学哲学复习试题(范).doc_第2页
科学哲学复习试题(范).doc_第3页
科学哲学复习试题(范).doc_第4页
科学哲学复习试题(范).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 学 哲 学 复 习 试 题第二章1.什么是理论术语、观察术语与桥接原理?理论术语(theoretical term):科学理论中用以描述不可直接观察的理论实体(entity)的概念观察术语(observational term):科学理论中用以描述与感官经验相连的、可直接观察的现象的概念桥接原理(bridge principle)(1)说明理论所假定的过程及其实在与我们熟悉的经验现象有何关系。(2)把不能直接观察和测定的理论上假定的东西与可以直接观察和测定的东西连接起来。2.为什么科学理论可以说明世界?理论可以说明现象,因为它们是像数学或几何学那样演绎的组织起来的系统。科学理论是一个逻辑融贯的演绎系统;它的理论术语与观察术语可以用桥接原理对应起来。所以,科学理论可以很好的说明世界。3.解释还原论、工具主义与实在论。还原论:(1)科学理论中出现的一切理论术语都可以通过观察术语明确定义,或有条件的下定义。(2)由理论命题还原的观察命题是有关感觉资料(sense data)的命题。工具主义:(1)科学理论是把观察现象组织起来或从某经验现象预测其他经验现象的工具。(2)因此,讨论理论本身的真假问题,或理论术语是否指称客观对象的问题是无意义的。实在论:(1)科学理论涉及实在或存在的对象。(2)科学理论具有真假值。4.什么是D-N模型?为什么说I-S模型是D-N模型的扩充?1 .D-N模型的一般结构:说明项:L1、L2、Ln(规律陈述) C1、C2、Cm(初始条件)被说明项: E (描述被说明事件的语句)2.当E为已知时,DN模型是说明模型;当E为未知时,DN模型为预测模型 。I-S模型的一般结构:说明项:L1、L2、Ln(按一定概率发生) C1、C2、Cm(初始条件)被说明项: E (按一定概率发生)5.满足D-N模型的四个条件是什么?其中第四个条件会带来什么形而上学问题?要求:(1)说明必须是一个有效的演绎论证 (2)说明句必须至少包含演绎中实际需要的一个普遍定律 (3)说明句必须是经验上可检验的 (4)说明句中的句子必须是真的条件1要求逻辑融贯性,将说明视为论证过程条件2要求必须依据普遍规律,且此规律应与演绎相关条件3要求可检验性(testability),以排除非科学的说明条件4要求初始条件与规律的真实性由条件(4)带来的形而上学(哲学)问题(1)科学理论是带有猜想性质的假说,不可能全真(2)什么是因果性?什么是规律?(3)为什么科学说明必须求助于规律?(4)如何区分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6.我们能否在自然界中直接观察到因果性?因果性与规律是什么关系?休谟问题:因果性客观存在于自然界吗?“因果强迫性”(causal necessitation)逻辑真理科学定律偶然概括因果性是存在于我们人类头脑中的先天范畴,因而具有普适性康德第三章第一节1 .石里克所说的“哲学的转变”体现在哪几个方面?(1)以往的哲学史是按照一个绝对真理体系推翻另一个绝对真理体系的矛盾逻辑演进,哲学很难说有什么真正的进步。(2)过去时代哲学最严重的错误之一,是哲学家们总是追求建立一个形而上学的理论体系(3)一切陈述即知识都有共同的东西,即逻辑形式,而形式本身则是不能再描述的。(4)哲学的使命不在于提出命题,而只在于澄清逻辑(5)哲学的转变表现在从一个知识体系到一个活动体系,从对形而上学的追求到探索命题的意义2 .什么是意义的证实原则?它有哪些缺陷?(1)意义的可证实原则:命题的意义在于它的证实方法。证实原则是指一个句子是确实有意义的,当且仅当它所表达的命题或是分析的,或是经验地可证实的证实原则的缺陷(可联想怀疑主义)1.证实原则不能用于自身,即证实原则本身不能被证实。2.证实原则不能证实关于过去与未来的经验判断,也不能证实超出直接感官经验的现代科学。3.证实原则不能证实概率命题。4.证实原则将排除全称科学命题。3.你认为伦理学命题有意义吗?试举例说明。(1)对人类行为的心理学与社会学研究,是有意义的,属于经验科学(2)陈述人类行为的准则或对道德价值的判断,不能推出经验可证实的命题,因而是无意义的杀人是罪恶的勿杀人如果杀人,将会受到良心的谴责第二节1. 什么是证伪原则?它与证实原则的关系如何? 科学理论都具有严格的普遍陈述的形式,严格的全称陈述由于其时空的普遍有效性,决定了它不能通过个别陈述来证实,但却可以通过个别陈述而证伪, 证伪原则是一种演绎推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前不能被证伪的理论有可能转化为能够被经验证伪的科学问题 ,证伪原则本身不能被证伪,因而它是一种约定。 证伪原则是对逻辑实证主义划界标准的批判:(1)此标准排斥了科学理论与普遍法则;(2)它混淆了科学与伪科学的界限,将非科学划入科学或为科学;(3)它混淆了“分界”问题与“意义”问题,认为非科学的就是无意义的。2. 简述波普尔三个世界的理论及它们的相互关系。 三个世界的互动性:三个世界之间具有“上向因果关系”与“下向因果关系”。 世界1直接影响到世界 2并通过世界2影响到世界3, 世界2直接影响到世界3。反之亦然。3 . 什么是历史决定论?波普尔如何批判历史决定论? “ 历史决定论”: (1 )肯定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2 )人能够在认识这种规律的基础上对社会历史作出预言 波普尔对历史决定论的批判 (1 )不是经济决定思想,而是思想决定经济,从而决定社会的发展 (2 )自然现象有重复性,社会历史现象没有重复性,因而没有规律,更不能预言 第三节1.什么是范式?如何理解科学理论的不可通约性?范式定义:某一特定科学共同体成员所共有的信念、价值、技术等等所构成的整体或这个整体中的某一元素,是指导科学共同体进行研究的研究纲领和行动准则不可通约性(incommensurability)定义:不同科学理论或范式所使用的概念或术语不可能毫无损失地互译或翻译为另一种中性语言。2.试比较三种不同的科学知识增长模式。三种增长模式比较逻辑实证主义:静态增长批判理性主义:“不断革命”P1-TT-EE-P2历史主义:“阶段革命”3.可否将牛顿力学的“质量”概念完全翻译为爱因斯坦相对论中的质量概念?根据不可通约性来说明4.比较亨普尔的科学解释的D-N模型与库恩的科学观,两者可否相容?第四节1.解释增殖原理与韧性原理的意义。批判“证伪主义”,增殖原理与韧性原理互相补充,相辅相成,从而形成理论多元、相互竞争的局面。2.“怎么都行”。(1)不是肯定性原则,而是一种批判的、颠覆性的原则(2)拒斥所有带普遍要求的规则和观念,倡导注重实效的自由的解决方案。(3)是对一种没有什么方法准则的创造性的-多元的科学理解的辩护3.费耶阿本德科学哲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1.继波普尔和库恩之后,费耶阿本德进一步解构了科学与理性,倡导一种实用主义-无政府主义的科学哲学,将科学与我们时代的文化融合起来。2.费耶阿本德终结了传统的科学哲学,将科学哲学引向一个新的方向,科学哲学从此汇入人文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潮流。、费耶阿本德科学哲学思想的积极意义 1.有利于各种文化传统多元共存,取长补短,共同繁荣,反对文化沙文主义。2.有利于自由与民主价值观的推广与流行,反对霸权主义和集权主义。3.有利于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合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4.我们该如何看待“另类科学”或“另类医疗”?第五节1.迪昂-蒯因命题及其意义()我们的知识和信念构成一个人工的系统,只在边缘与经验紧密接触()当该系统与经验或实验发生矛盾时,可以对内部系统重新调整()系统中哪些部分被调整,是随机和任意的。蒯因的知识论是整体主义的,迪昂-蒯因命题进一步粉碎了还原论与可证实性的神话,也消融了自然科学的绝对真理性以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鸿沟。2.什么是“本体论承诺”?当哲学家给出一种个体理论或包含类的理论时,是以承认个体或类存在为前提的。第六节1什么是趋同实在论?趋同实在论:一切成熟的科学理论中的名词都真正有所指称,这些理论或多或少都近似于真理或逐渐逼近真理。趋同实在论的基本观点:(1)成熟的科学理论中的名词或术语必有所指,前后相继的不同的科学理论中的相同名词或术语,可以指称同一个东西。反对库恩与费耶阿本德的“不可通约性”(2)科学理论是近似真理,它通过积累而进步,后来的理论把先前的理论作为极限情况包括在内。2什么是“缸中之脑”?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某个邪恶的科学家将一个人的大脑切下,放在一种装满了特殊营养液的大缸中。脑的神经末稍被联接在一台超级计算机上,这台计算机能使脑的原有者产生一切情况完全正常的幻觉。他完全不能意识到自己只是一个缸中之脑。再设想,科学家本人也是缸中之脑。所有高级动物都是缸中之脑,一种自动机赋予我们一种集体性幻觉,使我们“看到”“听到”世界、他人等等。而这一切只是那台自动机或计算机捣的鬼。现在,普特南问道:“假定我们的故事如今的确是真实的,如果我们真的是如此炮制的一些缸中之脑,我们还能说出或想象我们是缸中之脑吗?”对于缸中之脑的问题,笛卡尔主义者的实际回答是:能!而且我们通过怀疑发现,自己首先正是这样一种缸中之脑,一种与外部世界完全绝缘的纯粹精神实体(自我)。但普特南所要论证的答案却是“不,我们不能。事实上如今我们都是缸中之脑的假设不可能是真的。”虽然这个假设既不违反物理规律,也不与逻辑经验相冲突,但在普特南看来,它是自我否定的。也就是说,缸中之脑提不出我们所谈的“缸中之脑”的问题。他的论辩充满了机智,同时也表现出新实用主义不同于古典实用主义的特征:从语言分析入手置论敌于死地。先让我们看看“我们是缸中之脑”这一命题是如何包含了悖论的。我们不难想到,当缸中之脑们说“我们是缸中之脑”时,这句话如果是真的,其条件必须是,这句话只是幻想中的。因为如果不是,则这句话就不是缸中之脑们的话而只能是非缸中之脑们的话了。然而如果这句话的真值条件是“它只能是幻想中的”话,那么这句话便只能是假的。因为它只是幻想中的,并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断言。这显然是一种自我矛盾。所以,普特南指出:“当缸中之脑认为我们是缸中之脑时,其真值条件必须是:它们是想象中的缸中之脑,或其他类似的东西,当它们这样想的时候,这个句子就似乎是假的而不是真的。”2 而且更进一步地说,即便在一个可能的世界里有这样一些缸中之脑,即便那里的缸中之脑和我们有着同样的思想,同样的感觉,他们是否就能提出缸中之脑这样的问题呢?普特南认为仍然不能。他从语言指称的角度对此加以剖析,“答案(基本上)是这样的:虽然那个可能世界中的人们既能想也能说我们所想或所说的话,(我认为)他们所想或所说的话不能指称我们所能指称的东西。”(1,pp.1011)因为缸中之脑虽然会说“我是缸中之脑”,但这里无论是“缸”还是“脑”,对于他来说,和任何一个符号没有什么两样。他所用的“缸”或“脑”是没有任何指称内容的因而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让我们看一个普特南所举的例子:一支蚂蚁的足迹有可能出于巧合看上去竟象是丘吉尔的漫画像,但如果有人要说蚂蚁在画丘吉尔,听起来就十分的荒唐,因为蚂蚁既没见过丘吉尔也没听说过丘吉尔,即便假设它是有意识的,由于它完全不具有我们的文化背景,它也不可能把它的线条和丘吉尔联系在一起。它的足迹只不过是一些自在的线条而已,没有任何指称意义。同样的道理,缸中之脑们所说的“缸”和“脑”等,由于被切断了与世界的一切联系,它们实际上和蚂蚁的足迹没什么两样。我们之所以觉得它们有意义,是因为我们加入了我们自己的指称意义,然而在缸中之脑那里,“缸”和“脑”与任何一个抽象的符号没有什么不同。如果说缸中之脑们提不出缸中之脑的问题,那么笛卡尔试图通过排除一切来确立所谓纯精神实体的存在,再由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