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2 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一 二 一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 中央制度 1 皇权专制 地位 皇帝天下独尊 集行政 司法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 弊端 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2 君权与相权 汉武帝限制相权 频繁更换丞相 组成 中朝 参与决策 削减 外朝 的权力 唐朝分散相权 中央设中书省 门下省和尚书省 三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 在门下省设政事堂 作为三省宰相共同议政的场所 宋代分割相权 设置中书门下作为国家最高行政机构 增设 参知政事 枢密院 三司使分割宰相的权力 3 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一 二 2 监察制度 1 演变 秦代 在中央设御史大夫 地方设监御史 汉代 中央由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地方实行刺史制度 设刺史监察地方 汉代以后 历朝都有监察机关的设置 如御史台 都察院等 2 局限 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有限 4 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一 二 3 选官制度 1 世官制 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 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 2 察举制 汉武帝时创立 由官吏察访合适人才向中央推荐 最后由中央予以任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演化为九品中正制 3 科举制 实行 隋代创立的以考试选官的制度 明清时期发展为八股取士 评价 a 局限性 考试内容大都出自儒学经义的范围 压抑了知识分子的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 b 进步性 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 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 提高了行政效率 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公平与公正 5 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一 二 4 地方行政制度 1 历代行政区划 秦汉 设郡县两级 后在郡之上又设置州 唐代 道州县三级制 宋代 路州县三级制 2 元代行省制度 内容 全国设十个行中书省以及中书省直辖的 腹里 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 青海部分地区 意义 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加强了中央集权 成为我国省制的开端 6 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一 二 二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1 内阁制度形成 1 废丞相 原因 丞相 专权乱政 妨碍皇权 废除 明太祖罢除丞相职位 结果 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达到了高度集权的目的 2 设内阁 设立 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 职权 职权范围不明朗 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地位 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没有法定地位 影响 皇权进一步加强 7 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一 二 2 军机处的设立 1 设立 清朝雍正年间 为适应西北军务需要而设立 2 职能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3 特点 机构简单 人员精干 有官无吏 地处内廷 外界干扰少 办事效率高 政治决策封闭性特征明显 4 影响 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8 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1 2 1 轻巧识记 选官制度的演变及标准 9 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1 2 2 易误辨析 内阁首辅 军机大臣与宰相不同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侍从机构 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 军机处是皇帝的传达机构 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 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备宰相的权力 不能对皇帝形成制约 所以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 10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一唐代三省六部制史料一初 唐因隋制 以三省之长中书令 侍中 尚书令共议国政 此宰相职也 其后 以太宗尝为尚书令 臣下避不敢居其职 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 与侍中 中书令号为宰相 其品位既崇 不欲轻以授人 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 而假以他名 新唐书 史料二汉代宰相是首长制 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最高议事机关称 政事堂 一切政府法令 需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 事先由政事堂开会决议 送进皇宫画一 敕 字 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 11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史料三宋承唐制 抑又甚焉 三师 三公不常置 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 尚书 门下并列于外 又别置中书禁中 是为政事堂 与枢密对掌大政 天下财赋 内庭诸司 中外筦库 悉隶三司 宋史 论从史出 1 根据史料一 概括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2 根据史料二 分析唐代三省六部制的作用 3 根据史料三 指出宋代三省六部制有何变化 答案 12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拓展升华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和作用 1 图解 2 特点 相权分散 相互牵制 职责明确 提高效率 协商政务 集思广益 制度约束 节制君权 13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3 作用 三省六部分工明确 既相互合作 又互相牵制监督 提高了行政效率 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度 使宰相权力一分为三 削弱了相权 加强了皇权 同时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 取得了集思广益的效果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官制史的重大变革 是中国古代封建政治制度成熟的重要体现 14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二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史料一 汉代察举制 四科取士 为 一曰德行高妙 志节清白 二曰学通行修 经中博士 三曰明达法令 四曰刚毅多略 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 百官志 史料二 两晋 九品访人 唯问中正 故据上品者 非公侯之子孙 则当涂之昆弟也 二者苟然 则荜门蓬户之俊 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 段灼传 史料三 唐代 太平君子 征文射策 以取禄位 以进士为士林华选 每岁得第之人 不浃旬而周天下 摘编自 隋唐五代史论集 15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论从史出 1 根据史料一回答 汉代选官制度的标准是什么 有何作用 2 根据史料二 概括两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及其标准 3 根据史料三 概括唐代的选官制度及其标准 答案 16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拓展升华1 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 1 选官标准 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 2 选拔方式 由推选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 3 选官原则 逐步制度化和公开化 具有一定的公平性和客观性 4 选官基础 日益扩大 官员的素质不断提高 2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1 君主专制制度 相权不断削弱 最高统治者的权力不断加强 2 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通过对地方官吏的任免 监督和考核 对地方的控制愈加严密 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 多渠道的管理 使地方势力无法与中央对抗 17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三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史料一今我朝罢丞相 设五府 六部 都察院 通政司 大理寺等衙门 分理天下庶务 彼此颉颃 不敢相压 事皆朝廷总之 所以稳当 皇明祖训 史料二大学士叶向高言 我朝阁臣 只备论思顾问之职 原非宰相 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 皆上窃君上之威灵 下侵六曹之职掌 终以贾祸 明神宗实录 史料三 雍正 八年 1730年 上以西北用兵 命设军机房隆宗门内 以怡亲王允祥 张 廷玉及大学士蒋廷锡领其事 嗣改称办理军机处 廷玉定规制 诸臣陈奏 常事用疏 自通政司上 下内阁拟旨 要事用摺 自奏事处上 下军机处拟旨 亲御朱笔批发 清史稿 18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论从史出 1 史料一反映了明太祖采取了什么措施 如何理解 事皆朝廷总之 所以稳当 的实质 2 根据史料二 谈谈你对明代内阁制度实质的认识 3 根据史料三分析 军机大臣的地位和职能如何 说明了什么 答案 19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拓展升华军机处在处理政务上的突出特点 20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一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例1 2015课标全国i 25 两汉时期 皇帝的舅舅 外祖父按例封侯 若皇帝幼小 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 这被当时人视为 安宗庙 重社稷 的 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 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 家天下 观念根深蒂固c 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 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试题立意 本题依托 汉家之制 这一现象 要求分析说明其形成的相关背景 在思维上属于 由果溯因 本题对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21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解题思路 审题干 找题眼 皇帝的舅舅 从他们之中选择 汉家之制 审题肢 定答案 根据材料信息 可知年幼的皇帝往往封外戚 即舅舅 外祖父 为列侯 用他们来辅政 以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 这正说明了皇帝的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故c项符合题意 材料并未说明重用外戚是为了抑制相权 故排除a项 外戚干政不符合 家天下 的思想 故排除b项 外戚不一定是刘氏同姓诸侯 故d项错误 答案 c 22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对点训练1 2015课标全国 25 汉宣帝曾称 与朕共治天下者 其唯良二千石 郡太守 乎 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 这主要体现了 a 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 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 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答案 解析 23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二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 例2 2014海南单科 5 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 实行分科考试 差额录取的科举制 这反映出唐代 a 官员特权受到否定b 君主集权得到强化c 选才注重知识水平d 选官重视思想品德试题立意 本题旨在考查唐代的科举制度 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在近年高考命题中多有涉及 要理解不同时期选官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其中科举制的特点一直是考查的重点 24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解题思路 审题干 找题眼 否定 九品中正制及 察举制 实行 科举制 联所学 找关联 中国古代选官标准的变化 经历了从出身 品行到考试成绩的过程 辨选项 定答案 唐代科举制下 官员的特权只是受到了限制而不是否定 故a项错误 科举制只是扩大了官吏来源 对加强君主集权的效果不明显 故b项错误 题干材料 分科考试 差额录取 说明科举制注重才学 故c项正确 察举制重视思想品德 故d项错误 答案 c 25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对点训练2 2015安徽文综 13 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 以知人出名 田歆对他说 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 多有贵戚书信相命 又不好违背 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 你助我求之 这体现了 a 地方无选官权b 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c 察举制的弊端d 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答案 解析 26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三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例3 2014课标全国 27 明初废丞相 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 严防权臣乱政 明中后期严嵩 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 权倾一时 这表明 a 皇权渐趋衰弱b 君主集权加强c 内阁取代六部d 首辅权力失控试题立意 本题从明代君主专制加强的角度切入 依托一个新的甚至有点矛盾的历史现象 严防权臣乱政 与 首辅操纵朝政 考查对历史结论 君主专制加强 的理解 27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解题思路 审题干 找题眼 严嵩 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 权倾一时 审设问 找关联 内阁大臣的权力来源于皇帝 严嵩 张居正 操纵朝政 是皇帝不理朝政造成的 因为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 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 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 故这在本质上是君主集权加强的表现 审选项 定答案 内阁首辅操纵朝政 是皇权至高无上的延伸 是皇帝疏于朝政造成的 这并不能说明内阁取代六部和首辅权力失控 故c d两项均错误 故选b项 答案 b 28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对点训练3 2012课标全国 28 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 积成样本四巨册 官员 惟揣摹此样本为急 时人称之为 依样葫芦画不难 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旧葫芦样 要把葫芦仔细看 这反映出当时 a 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 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c 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d 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 答案 解析 29 最初的考试完全是综合性的 着重强调儒家经典 但也包括其他科目 渐渐地 这些考试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 最后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 从理论上说 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 但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 这并不意味着 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 相反 它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 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佩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30 阅读提示 1 斯塔夫里阿诺斯站在中西对比的角度上充分肯定了中国的科举制度 他指出科举制有利于打破特权阶层对官职的垄断 与同时代的欧洲 贵族制盛行 相比具有进步性 2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观点无疑是正确的 但是这一观点主要从政治的角度论述了科举制的影响 其观点是不全面的 科举制在中国存在了一千三百多年 其影响包括政治 思想 文学艺术等方面 31 1 2 3 4 5 6 1 隋文帝杨坚确立了三省六部制以后 又对地方机构进行了改革 将州 郡 县三级改并为州 县二级 这克服了南北朝时期 地无百里 数县并置 户不满千 二郡分领 的弊端 其主要目的在于 a 节省中央的财政支出b 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c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 打击地方豪强的势力 答案 解析 32 1 2 3 4 5 6 2 2015浙江嘉兴二模 据史书记载 旧制 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 谓之政事堂 唐玄宗开元年间 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 设吏房 户房等五房 分掌庶务 其政事印亦改为中书门下之印 这一变化说明了 a 中书省和门下省的职权重合b 中书门下成为宰相处理政务的机关c 宰相失去议定军国大事的权力d 唐初三省权力制衡关系被完全打破 答案 解析 33 1 2 3 4 5 6 3 北宋前期 皇室成员的宗子们 从童稚即可享受赐名授官的特权 到了南宋 宗室子弟则要参加科举考试以获得官职 这说明宗室科举 a 有利于政治机构的完善b 体现宗室平民化的倾向c 导致宗室所有特权被取消d 是科举制由盛转衰的标志 答案 解析 34 1 2 3 4 5 6 4 2015山西太原三模 明朝中后期 内阁首辅掌有对谕旨的 封还执奏 之权 至清初 内阁进本拟签 经皇帝定后 由学士照签以朱笔批于本面 这些史实反映出当时 a 皇帝疏于朝政造成大权旁落b 决策过程具有一定的制衡色彩c 决策制度僵化官员拘泥规制d 君主乾纲独断专制达到顶峰 答案 解析 35 1 2 3 4 5 6 5 大清律例 规定 凡有司官私役使部民 及监工官私役使夫匠 出百里之外 及久占在家使唤者 有司官使一名 笞四十 每五名加一等 罪止杖八十 这一规定可以印证当时 a 对行政人员有严格的人身控制b 政府着力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5.5显微镜和望远镜重点解析试题(含解析)
- 旅游业的客户服务策略
-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现象专项攻克练习题(含答案详解)
- 旅游服务卓越之道
- 解析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专项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
- 六年级教学实践探索
- 综合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压强》综合练习试题(含详细解析)
- 领袖风云介绍
- 立春节气与气候变迁
- 综合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力与运动》专项测评试题(含解析)
- Unit4+Understanding+Ideas+Click+for+a+friend 高中英语外研版(2019)必修第一册
- 《大学生劳动教育与实践》 第一章
- 恬谈人生:夏培肃传
- 棚户区改造梁侧预埋悬挑脚手架设计计算书
- 《浅谈幼儿园劳动教育实施策略》 论文
-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
- 基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下的2023年高考物理命题趋势及复习备考策略
-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
- GB/T 13452.2-2008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
- 远程会诊登记本
- 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