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二章 本章优化总结课件 湘教版选修5.ppt_第1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本章优化总结课件 湘教版选修5.ppt_第2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本章优化总结课件 湘教版选修5.ppt_第3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本章优化总结课件 湘教版选修5.ppt_第4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本章优化总结课件 湘教版选修5.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章优化总结 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1 自然地理背景 1 气象灾害 2 地质灾害 3 生物灾害我国地域辽阔 多种多样的气候 土壤 植被为多种有害生物滋生和繁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 人文地理背景 1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 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 长期对自然的过度利用 形成了相对脆弱的生态环境 2 社会经济系统对自然灾害的承受能力和防御能力低下 3 我国人口和经济密度高度集中在自然灾害多发 易损的东部地区 加剧了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读 我国洪涝和干旱灾害分布图 完成下列问题 1 受风暴潮影响最大的地区有东南沿海的 省 省 省及江苏省南部和上海市 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2 我国受洪涝灾害影响最广的地区是 平原和 平原 此外 流域 盆地及东北平原也常遭受洪涝灾害 3 我国水旱灾害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气候比较湿润的 气候区 试分析原因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洪涝和干旱灾害的分布及原因 解题时对照图例 找出各种灾害的主要分布地区 然后分析这些地区的地形 气候等特点 东南沿海地区因受台风侵袭多风暴潮灾害 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 因受夏季风影响多旱涝灾害 答案 1 广东福建浙江台风侵袭 2 黄淮海长江中下游珠江四川 3 东部季风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变化常造成旱涝灾害 我国常见的主要气象气候灾害有暴雨 干旱 台风 冰雹 寒潮和冷害等 其分布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 1 季节性差异3 5月份 我国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黄土高原等地 几乎每年都会出现比较明显的春旱 严重的年份 如2000年 不仅农作物生长受到损害 人畜饮用水等都极为困难 3 5月份 也是我国部分地区雷暴和冰雹灾害集中出现的时段 雷暴和冰雹这类强对流天气 大都是因冷暖气流交汇 大气运动十分激烈 促使大气中的能量急剧释放造成的 所以大多出现在春夏过渡的季节 雷暴和冰雹另外一个集中出现的时段是夏季6 8月份 7 8月份 梅雨期结束 整个长江流域普遍出现高温伏旱天气 在热带风暴影响较少的年份 高温干旱天气可以持续40 60天 7 9月份 则是我国受台风频繁影响的季节 夏半年是我国暴雨和洪涝灾害集中发生的时段 东部各地随副热带高气压的向北移动 先后出现汛期 华南地区4 5月 长江中下游地区6 7月 北方各地7 8月 汛期常常 出现暴雨和洪涝灾害 冬半年是我国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最频繁的时段 寒潮发生时 受其影响的地区出现强烈降温 有时出现冰冻 并伴有大风 大雨或大雪天气 因为我国大气环流 季风活动的年际变化显著 不同年份的气象气候灾害差异十分巨大 增加了我国对气象气候灾害短期预测 预报的难度 2 地域性差异我国常见气象气候灾害的空间分布见以下示意图 请分析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 干旱灾害是我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 据统计 自然灾害中85 为气象灾害 而干旱灾害又占气象灾害的50 左右 材料2 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灾害分布区域图 材料3 中国各地降水季节分配表 占年总量 1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2 图中a b c是我国三个干旱严重地区 分别说明干旱形成的季节及原因 3 我国 两地全年降水比较丰富但干旱严重 简要分析造成两地干旱的主要原因 4 描述干旱灾害在我国的地理分布特点以及造成干旱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 解析 旱灾是我国发生范围最广 频次高 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 全国有四个旱灾多发中心 华北 华南 西南和江淮地区 不同区域 旱灾出现时间和特点不同 灾情大小也有差异 要注意区分 答案 1 东南多 西北少 夏秋多 冬春少 年际变化大 2 a地主要为春旱 原因 春季降水少 并且春季气温升温较快 造成蒸发量大 形成春旱 b地主要为伏旱 7 8月份 原因 该地在7 8月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降水少 气温高 形成伏旱 c地主要为冬旱 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冬季风影响降水少 但此地区纬度低 冬季气温较高 形成冬旱 3 地石灰岩广泛分布 形成喀斯特地貌 多地下暗河 地表水渗漏比较严重 为海 南岛 地形中部为山地 中央高 四周低 河流径流快 而且河流比较短 使当地地表水缺乏 4 干旱灾害在我国分布地区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