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外阅读】韩愈之死之谜有人说韩愈晚年蓄养姬妾,乱吃丹药。长庆二年(822年)二月初二,刚刚就任不久的兵部侍郎韩愈,面临着一项棘手的使命。镇州(今河北省正定县)发生叛乱。起因是朝廷派去镇州做节度使的田弘正,讲究奢侈排场,不知体恤部下。结果,引起镇州将士的极度不满。镇州兵马使王庭凑有心作乱,乘机激怒将士,把田弘正与他的幕僚,连同他们的家属一起杀了,要求朝廷正式委派王庭凑做节度使。这是中唐以来,大唐帝国的顽疾藩镇割据自立的又一次活生生的复发。此等武力威逼,朝廷当然不愿,也不能同意,于是,派遣15万大军讨伐。王庭凑只有1万多人的军队,却利用中央各军的内部不和,声东击西,不但将他们各个击破,还围困了重镇深州(今河北省深州市)。朝廷无力作战,只好暂且同意让王庭凑做节度使。随后,派年过半百的兵部侍郎韩愈,前往镇州“宣慰”劝说王庭凑解除深州之围,放出城内的守将牛元翼。为什么会派韩愈去宣慰王庭凑呢?这对韩愈的人生会有什么影响?一人面对叛兵。据说,在韩愈奉命启程后,时任宰相的元稹对唐穆宗说:“韩愈可惜!”元稹可不是随便感慨的。那时的藩镇,极其跋扈与残暴,简直就是草菅人命。尤其是,他们根本没有把朝臣放在眼里。因此,韩愈的出使,的确冒着很大的危险。连唐穆宗也马上领悟到了这一点,于是连忙派人阻止。可是,为了维护朝廷的尊严,韩愈视死如归。他对皇帝的使者慨然说道:“止,君之仁;死,臣之义。岂有受君命,而可以逗留自顾的道理!”于是,疾驰而往。一路上,因为皇命在身,韩愈格外警醒,恨不得马上就到镇州。日夜兼程之中,他两次写诗酬答旧日的上司裴度:“窜逐三年海上归,逢公复此著征衣。旋吟佳句还鞭马,恨不身先去鸟飞”(奉使镇州行次承天行营奉酬裴司空相公)“衔命山东抚乱师,日驰三百自嫌迟。风霜满面无人识,何处如今更有诗?”(镇州路上谨酬裴司空相公重见寄)可见韩愈一心完成使命的赤胆忠心。那边,王庭凑已经严阵以待,领着全副武装的甲兵“夹道欢迎”韩愈这位钦差。甲兵们刀出鞘,箭上弦,一片杀气腾腾。进了镇州馆驿,韩愈、王庭凑落座堂上,甲兵布满庭下。韩愈早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面对充满敌意的叛乱之兵,毫无惧色。他的凛然正气,反倒使做贼心虚的王庭凑胆怯了三分。王庭凑先是推脱责任,以试探口风。他说:“局面的纷纷扰扰,都是不听话的士兵造成的。”同时,庭下的甲兵按照王庭凑预先的布置,一起拥上堂来,气势汹汹,上前围住了韩愈。韩愈不动声色,义正词严地对着这班甲兵说道:“儿郎们,且不要乱闹,听韩愈来说。我且同你们谈谈叛逆与忠顺的利害吧。姑且不需远引古事,只看今朝安禄山、史思明这些叛贼,他们的子孙还在吗?还有当官的吗?”甲兵说:“没有。”韩愈接下去说:“令公(指田弘正)忠义,封为节度使,又封中书令,子孙还在幼年,已经授了好官,其荣其宠,光耀天下。”甲兵们喊道:“田弘正待我们刻薄,所以军心不安。”韩愈说:“然而你们三军把他杀了,还说什么?”甲兵们听了,只得道:“侍郎说的是。”王庭凑一看军心动摇,苗头不对,担心部下被韩愈说动,便立即命令甲兵退出,对韩愈说道:“侍郎这次来,对庭凑有何指教?”韩愈答道:“军中像牛元翼这样的将领不少,朝廷不是特别爱惜他,但是为了顾全大局,还不能随便抛弃他,你又何必死死盯住他不放呢?”王庭凑见风使舵,马上说:“放!放!我马上放他走。”韩愈说:“如真能这样,那自然好。”于是,王庭凑摆好酒宴,款待韩愈,并答应解除深州之围。与此同时,牛元翼开始艰难突围,王庭凑听从韩愈的警告,不加追击。于是,一场干戈,暂时化为了玉帛。镇州之行,韩愈在充满敌意的骄兵悍卒面前,在森严的兵甲环绕之中,镇静应付,以理服人,最后,不辱使命,为朝廷平息了一次叛乱,表现出大义凛然的气质和举重若轻的本领。宋代大文豪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称赞韩愈“勇夺三军之帅”,指的就是他这种一般文人所缺少的胆气。一、最有成就的是文学宣慰镇州、解救牛元翼的任务胜利完成,韩愈自己也颇为高兴。在镇州初归中,他写道:“别来杨柳街头树,摆弄春风只欲飞。还有小园桃李在,留花不发待郎归。”唐穆宗听了凯旋回朝的韩愈的汇报,大喜过望,说:“看来,爱卿不仅是写文章的圣手,还是个灵敏机智的演说家。”对他极其赞许,准备重用。韩愈期待中的光明仕途终于到来。韩愈从小就过着十分清苦的生活。他的运气极其不顺,20岁就赴长安应试,屡试不中。25岁时,好不容易考上进士,但又连着几年没有通过吏部的选拔考试。徒有功名,没有官做,只好流落到地方节度使的幕府里任职。35岁时,终于进入官场,又因与宦官、权要相对抗,长达十几年不得志,连生活费都要靠他人接济。长庆四年(824年)夏,57岁的韩愈刚受重用不久,却突然生病,不得不请假到新置的城南别墅里休养。过了中秋节,病情突然加重,没过多久,溘然而逝。“古史散左右,诗书置后前。岂殊蠹书虫,生死文字间。”正如韩愈的这首自嘲诗他编撰过史书,从军征淮西,对军事、思想、教育等各类大事,都表现出卓异的能力,但在各项事业中,最有成就的还应属文学事业。他是最恰如其分的“生死文字间”的文人。韩愈认清了当时的文坛现状,明确地提出写作“古文”的主张,并以大量的创作实践来抵制流行的骈文,他的理论和实践得到了一批文人的拥护,因而形成了影响颇大的古文流派。他还主张,写诗不依傍前人,贵在独创;他热心写作雄奇、险怪的诗歌,并有意识地团结了一批诗人,形成了以他和孟郊为代表的韩孟诗派。长庆四年(824年)8月,韩愈写信给门下弟子皇甫湜(音同“实”):“死能令我躬所以不随世磨灭者,惟子以为嘱。”十二月初二,也就是825年1月25日,早晨,在长安靖安里府第,韩愈已处于弥留之际,向家属和密友张籍等嘱咐后事。韩愈本来要张籍代写遗嘱,由于家人嚎啕痛哭,未能写成。他只得对妻子说:我的一位伯兄德行很高,精通医术,吃东西前必看本草纲目,结果40岁就去世了。我对养生、吃食没有任何禁忌,官及侍郎,还比伯兄多活了10多岁。还有什么不满足呢?地下见到先人,也不怕丢脸了!说完,溘然长逝。二、每天吃一只“硫磺鸡”对于韩愈缘何而死的争论,持续了1000多年。据韩愈的女婿兼门生李汉说:“长庆四年冬,先生殁。”殁于何因?并未言明。可是,白居易在怀念好友元稹的思旧诗中却说:“退之(韩愈的字)服硫磺,一病讫不痊。”五代时期的陶榖(音同“谷”)对韩愈之死的前因后果作了说明,流传很广。他说韩愈晚年亲近女色,此外每天要吃一只喂了硫磺的雄鸡。据记载,韩愈晚年,曾蓄买姬妾多人,有的善弹琵琶,有的长于调筝,其中还有名字可考的,一个叫绛桃,一个叫柳枝,皆能歌舞。与声色不离的生活,更需设法使精力旺盛,当时又流行炼丹吃药,韩愈吃的“硫磺鸡”,可能便是某种药方。当然,服食丹药及“晚年颇亲脂粉”,与吟诗写作一样,都是乐享晚年,在当时来看,不致有违情理,更无妨韩愈晚年的声誉。不过,清代方崧卿、李季可、钱大昕等,都认为陶榖的说法是“诬谤前贤”。方崧卿据卫府君墓志说,当时也有一个人,叫卫中立,字“退之”,是因服食丹药而死,白居易说的是这个卫中立,不是韩愈。李季可、钱大昕更进一步提出,韩愈曾在去世前一年写过一篇李干墓志,批评了六七个人,都是因为炼丹服药而死的。韩愈不可能是表面上斥责别人,而暗里却自己“试祸”的人。对卫中立之说,近代国学大师陈寅恪并不认可。他认为白居易和韩愈虽然只是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