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教学设计_第1页
动能教学设计_第2页
动能教学设计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动能的教学设计 安县兴仁乡学校 刘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到运动的物体能做功,具有动能。2、通过探究,知道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3能够设计实验探究问题。过程与方法体验物理知识的探究过程和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学习,体验合作的成功与喜悦,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通过探究活动,使逐步形成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创设情境时展示我国体育事业的成就和航天事业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物体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和速度的关系难点: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因素的实验设计;解决在实验中遇到的各种新问题教学资源:斜面、小车、木块、钩码;计算机,多媒体视频,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 引入新课本节课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以下事例可供选用:(1)2006年11月14日,兰州军区某部飞行员李剑英驾驶某型歼击机,在训练结束下降途中飞机撞鸟。在生死攸关的16秒里,李剑英看到飞机下方密集的村庄和人群,决定改跳伞为迫降,先后三次放弃跳伞机会而不幸殉职。据了解,小鸟一直是飞行员的“心头大患”,历史上曾有多次因飞鸟撞击而造成飞机损坏,甚至机毁人亡的恶性事件。在高空中,一只飞鸟与正在快速飞行的飞机相撞会粉身碎骨,而由高级合金制造的飞机机体也会严重受损。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事故呢?(2)小子弹和大石头:抗日战争期间,一天,日军进攻我军,火力很猛,我军的子弹快要打光了。“准备大石头,节约子弹!”我军连长发出了命令。战士们立即利用战斗间隙,把一块块石头搬到战壕前沿。“敌人进攻了,滚石头!”连长又发出了命令。战士们用力向下一推,几百块巨大的石头从山头滚下,犹如发生了山崩,砸得日军死的死,伤的伤,龟缩到山脚下面去了。滚下的石头为什么具有这么大的杀伤力?(3)一铁路职工“中弹”昏倒:一乘客从疾驰的火车里扔下一个小小的馒头,正好砸在一位在铁路边值班的工人的头上,这位工人当即昏倒。为什么小小的馒头能把人砸伤?学完这节课大家自然会明白。二、 进行新课什么是能由于能量和功的概念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本节教学要始终注意紧扣“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就说物体具有能”这一关键,通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具体实例,由功和能的关系建立能量的概念。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上的图13-19,讨论分析:(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2)这些物体是否能够做功?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3)从功的角度来看,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特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给出“能量”的定义。也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引出“能量”的概念。比如:钢球从斜面上滚下,在水平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一段距离,让学生分析在碰撞过程中钢球做功的情况;或者用上发条的小汽车拖走小木块,电动水泵抽水等实验。有条件的话,还可以播放一些生活和自然界中物体做功事例的视频资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素材,这样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感悟“能量”。在得出能量的定义后,可以让学生列举具有能的实例,并从能否做功的角度分析,加深对“能量”的理解。紧接着上面的讨论,可通过举例顺势引导学生思考能量的大小和如何去判断能的大小。比如用风来举例:四、五级风能够推动帆船“逆水行舟”,八、九级大风可以使大树“前仰后合”,而飓风能把大树连根拔起。让学生回答:哪种风具有的能量最大?(答:飓风。)你怎样判断能的大小?(答:比较它们能够做的功的多少。)通过学生的回答总结:在物理学中,能量和做功有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一个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这个物体的能量就越大。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教材图13-20和13-21的目的是:启发学生通过分析,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总结得出动能的初步概念。为了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素材,具体教学中还可以多补充几个生活中动能的实例。例如:流水推动水磨,风推动帆船,子弹击穿木块,汽车撞击木块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安排几个演示实验:运动的钢球打在木块上,把木块推走,水流冲动水轮机模型,玩具手枪射出的子弹推动泡沫塑料等。这些实验说明运动的钢球、水流、运动的子弹等都能够做功。然后引导学生针对上述实例,分析思考下列问题,得出动能的初步概念。(1)以上这些物体是否具有能量?为什么?(答:具有能量,因为它们都能做功。)(2)它们为什么能够做功?(答:因为它们都是运动的。)(3)这种形式的能应该怎样命名?能否试着给这种能下一个定义?(答: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为了加深学生对动能的理解,在得出定义后,可鼓励学生联系实际,列举具有动能的实例。活动1 探究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活动1”的目的是:通过探究实验,引导学生得出动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并渗透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的科学研究方法。进行实验之前,先请学生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并说明猜想的依据。学生经过思考会猜想:(1)动能的大小可能跟物体的速度有关,理由是:用玩具手枪射出去的塑料子弹威力大,而用手扔出去威力小;(2)动能的大小还可能跟物体的质量有关,理由是:在车祸中,电动自行车撞倒行人的后果不太严重,而以相同速度行驶的大卡车撞人的后果严重。探究实验中的一些环节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考虑到实际情况,教材给出了比较详细的实验方案,具体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分组,按照教材上的方法进行实验。完成实验后,可组织学生讨论以下几个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实验的理解:(1)两次实验中,分别控制哪些因素不变?哪些因素改变?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实验?(答:第一次实验中,小球的质量没变,在斜面上的高度变了;第二次实验中,在斜面上的高度没变,小球的质量变了;因为有两个因素(速度和质量)会影响动能的大小,所以当研究动能和其中一个的关系时,需要控制另一个因素不变。)(2)两次实验中,分别让小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或相同高度滚下,目的是什么?(答:使小球滚到水平面上时,具有相同或不同的速度。)(3)为什么让小球推动纸盒?纸盒被推动距离的远近说明了什么?(答:通过小球对纸盒做功的多少比较它所具有动能的大小;纸盒被推得越远,小球能做的功越多,它所具有的动能越大。)然后让学生汇报实验现象,总结结论: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的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表明它具有的动能越大;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表明它具有的动能大。对于程度比较好的学生,也可以用下面的方法进行教学,即通过一系列问题,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1)怎样让小球自己运动起来,获得动能?(答:让它从斜面自由滚下。)(2)动能的大小可能跟两个因素有关,用什么方法进行实验?(答:用控制变量法,即:研究动能大小跟速度的关系时,要控制小球的质量相同,而改变小球运动的速度;研究动能大小跟质量的关系时,要控制小球运动的速度相同,而改变小球的质量。)(3)怎样改变小球运动的速度?又怎样控制小球运动的速度相同?(答:让小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滚下,到平面上时,就具有了不同的运动速度;小球在斜面上所处的位置越高,获得的速度越大;让小球从斜面的相同高度滚下,到平面上时,就具有了相同的运动速度。)(4)怎样比较小球动能的大小?(答:可以通过小球做功的多少来比较动能的大小,比如,让它推动纸盒,纸盒被推得越远,说明它能做的功越多,具有的动能就越大。)总之,在探究动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渗透两种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小球动能的大小转换为纸盒被推动的距离),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想一想”的目的是:让学生用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来分析和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深化对动能的认识,培养运用物理知识分析时间问题的能力。答案是:列车和小汽车虽然速度相同,但列车的质量大,所以它具有的动能大,能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