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古建筑测绘实习报告.doc_第1页
徐州古建筑测绘实习报告.doc_第2页
徐州古建筑测绘实习报告.doc_第3页
徐州古建筑测绘实习报告.doc_第4页
徐州古建筑测绘实习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徐州传统民居空间与环境测绘余家大院姓名:郭建平学号:15085669指导老师:薛健班级:艺设2008-1简介:这是一个让我们了解徐州古建筑,从而学习和探析中国古建筑的好机会,让我更深一步的了解理论与实际的差别,更好的领略中国古建筑艺术的魅力。我们正在经历一个艺术不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实用事物之附属品的时代,我们日益懂得欣赏建筑、音乐、绘画、雕塑及文学,他们都给我们带来了真正的欢悦。几千年来我们把艺术的享受掺和于日常生活之中,无论是古代建筑或者是现代设计,这些我们芸芸众生每天路过却茫然无知的作品,这就是我们周围的建筑,建筑的艺术。所以了解中国古建筑并用测绘的方式去真正的领略其内涵实质是我们必须做的。徐州户部山古民居作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对于研究明清时期城市的建筑特色,黄河故道对古民居建筑的影响和黄河“文化层”的断代,苏、鲁、豫、皖一带传统建筑的纵、横两向对比等课题,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一、测绘实习目的和任务:通过参观、实地测绘体验建筑的空间感、材料的应用、建筑的尺度感等,把理论联系实际,了解古建筑和掌握古建筑装饰设计的常用方法手段,全方位了解中国古建筑设计,以便以后进行工程实践,创造性应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次测绘实习主要是针对中国传统民居的构造、材料以及艺术空间手法的处理加强深入了解,以深化大三上学期对中国古建筑史的理论学习,以及加强同学们对国内建筑的热爱。二、测绘实习题目、时间及地点:实习时间:徐州传统民居空间与环境测绘;实习时间:2011/7/2;实习地点:徐州户部山余家大院;三、实习内容:7月2号上午八点钟,我们班的同学全体在徐州户部山余家大院集合,然后按分组的情况分头行事。最终我们选定的是民宅余家大院内东面。这天风和日丽,阳光好是毒辣,好多人衣服都湿了,同时也给测绘工作的进展带来了一定的不便。不过没有人想要退缩,我们便开工了。我们组共有三个人,女生有两个,鉴于女生心细,这室内的尺寸当然非他们莫属啦。我则是首先进行院内东面内大门的测绘工作。之后菊红、李彦燕就都跑去室内测绘和记录啦。剩下的我就锁定院落据传有60年历史(户部山民宅的平均年龄60年)的民居着手测绘工作。我从院内东面大门而入,房子很简单的一面宽三进深,门洞都是开在同一边上,除去大门是正(典型的立面)中心的。进入第三间房子的时候,一架旧式石板楼梯呈现面前,没有扶手,楼梯的踢面也是很平常的石板,踏面也很不平整貌似还能转动,大概首层的层高是4.1米,看到这样的楼梯,很是生活化的民宅,给人一种轻松的心情,不知道当初在造它之时,主人是否有想过?让我有意外之喜的不是中国传统的木屋架结构,也不是挑台出为支撑挑檐而撑起的木结构(屋架木结构)上的倒莲座,而是中间侧房中一个被两排南北方向的土木结构墙体围护起来的空间,甚是好奇,后来得知是对房间做一个简单的分割,是空间稍显变化,不至于是一个很呆板的盒子,细想一般的古建筑也有如此的构造方法。有个值得一提的是 “一线天”,(一线天)平面是三进深,而到了二层就变成了二进深外加前面所提的挑台,屋顶是传统的坡屋顶,脊檩线正对与二进房的中点,在三进房与二进房屋顶交接的地方很特意的预留了690-1200不等宽度的一条窄缝,让光线从此处泄露下来,我猜测大概是房间不开窗的缘故,为了解决光线的问题,故采用了此法。还有一大发现是其墙壁的做法,编好的竹篾成其“骨”,混以稻草、黄土为粘结剂,这做法到有点仿似现代的钢筋混凝土,不过相比之下,它比钢筋混凝土保温隔热性能更好,(墙壁材料)只是从理论上来说使用年限有所逊色,且承载力、抵挡风与暴雨的能力也不及后者,但能纯于世达一百多年,也算是古人智慧的一种表现吧!这是在第一家民居的发现。我们上午的工作差不过就做到这,总结一下,完成了平面测绘及尺寸记录。中午,我们解决完温饱,稍作休息,就紧锣密鼓的继续着剩下的工作。下午强打精神,继续上阵。后来,我们对大院东面的多处细节进行了测绘和记录,该大院历尽半百有余,建筑形制类似于中国传统古民居,很典型的住户类型,热心的民居主人甚至给我们拿来了房契,哇塞,我想我们是没必要测啦,上面是绝对原版的平面图。有一发现是,室内墙面上的开窗,一般多见于古典园林,通过借景的构图手法来美化景色,在这里也被应用到了室内。再接着我们拐了个弯,寻找到了民居第三间房子。典型的客房层,也是一面宽三进深,门洞方向均开在墙面的北边,几乎也不怎么开窗,但室内采光尚好,大概是门洞做的比较高,且在第三进房南边墙有开一窗一门。有意思的是这民居东面侧大门的的形式,据外貌看来是客房部分,门口还有一对小石墩,甚是庄严啊!至此我们本次的古建筑测绘之行已圆满结束。四、测绘记录对中国古建筑的建筑特征分析徐州地处我国中部,是北门锁钥,南国屏障,因而在建筑和文化上,承南袭北,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征。1、天圆地方的格局与金字塔正体结构:中国建筑的传统结构模式,从城到院一律是以中轴线为中心,均匀对称的长形或方形,而户部山建筑群一反常态,形成独一无二的天圆地方格局。户部山的建筑按政治等级和经济实力,从上而下自然演绎成金字塔形状。顶部为以戏马台为中心的项王府建筑群,第二层为文星武圣庙宇祭祀设施建筑群,第三层以崔家大院、余家大院(原户部公衙)为代表的官邸公馆,第四层为城市中产阶级的市民房,第五层为广大的实业贸易店坊。2、建筑风格南北兼融:由于南北气候不同,北方民居以四合院为主,墙体较厚,门窗比较严实,保暖性好,南方民居以厅堂为主,对外界比较开放,户部山古民居在整体布局上,以四合院为主,用于待客的客厅一般都安排在进门处,对外十分开放。3、建筑用料因地制宜:中国民居建筑大多以木为主要构件砖石为辅,而户部山别具一格,除门窗用木料外,其它部件全都用砖石。在山上建房必须开山采石,平整地面,开出的石头正好用来砌墙。户部山古民在青石基础很高,墙件比较厚,而且采取里生外熟的方法,即外墙砌青砖,内为土坏,有利保暖,节约砖料,这在全国是罕见的。4、建筑布局灵巧合理: 由于户部山古民居依山而建,因地制宜,不可能按照平面地形来营造房屋,院内有多层多级的石梯,屋脊形成一脊更比一脊高的形式。为了合理利用地皮,还出现一些反传统的建筑手法,有的地方只能开两间房,因而出现两开间。在这里没有一处院落是完全相同的,必须依照地势灵活布署,形成富有个性的错综复杂的院落格局。其中有全国独有的鸳鸯楼,这种楼一般为两层,上下叠压,内无楼梯,楼上的门对着上坡,楼下的门对着下坡,朝向相反,好似鸳鸯叠在一起。它巧妙地解决地面落差大的问题。五、实习总结:这次建筑实习实地测绘短短一天,但我所想所见所感比之前在学校学习的知识都要多的多。参观了很多古建筑,并对起进行测绘和近距离的研究,还有实时记录。时间虽短,但达到了开阔眼界、补充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重目的。而且测绘过程中跟同学老师讨论,交换想法,为我们建筑理论实践知识提供了丰富经验。然而一天的测绘实习时间,加上对于我来说基础知识还很薄弱,只学到一些皮毛,尽管如此实习期间我们获得了许多相关信息,这些对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帮助,所以再此特别感谢学校给我们这次实习的机会,感谢老师给我们联系参观的景点和实习期间对同学们的耐心指导和生活上的帮助。通过这次学院组织的测绘实习,虽然我们做的工作不是很足,但是至少有一点是值得肯定了:就是对本国古建筑的了解,在这里,我再一次感慨于古人的智慧,中华民族是一个大民族,孕育了五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