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24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1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24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2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24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3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24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24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时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课前落实知识点一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 信息的种类 连一连 2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 个体 的正常进行 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 种群 生物种群的 离不开信息传递 3 群落和生态系统 能调节生物的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 信息传递的应用 1 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2 对 进行控制 知识点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 含义生态系统所具有的 和 相对稳定的能力 2 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3 调节基础 4 表现 连一连 5 提高稳定性的措施 1 控制对生态系统 的程度 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 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 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 应实施相应的 投入 保证生态系统内部 的协调 教材解读1 教材106页 资料分析 提升对信息传递的认识 2 教材107页最后两段和教材108页中两自然段 信息传递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及实例 3 教材109页黑体字部分 核心概念 4 教材112页 制作 设计生态缸的原则与生态系统稳定性关系 5 教材114页 技能训练 生物学语言规范运用 6 教材108页练习一基础题 教材112页练习一中1和2 教材115 116页自我检测一中1 3 4 二知识迁移中1和2 三技能应用和四思维拓展 自我校对知识点一1 c b a 2 1 生命活动 2 繁衍 3 种间关系3 2 有害动物知识点二1 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功能2 自我调节3 负反馈调节4 b a 5 1 干扰物质能量结构与功能 考点透析考点一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核心突破1 信息传递的模型及解读 1 该模型为信息传递模式图 属物理模型 2 范围 3 形式 分为物理信息 化学信息 行为信息 4 来源 可来自于无机环境 也可来自于生物 5 方向 信息传递多数是双向的 6 作用 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7 过程 信源 信息产生 信息道 信息传输 信宿反馈作用 信息接收 阻碍其中的任一环节均不能实现信息的传递 说明 信息传递存在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 把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联系成一个整体 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针对训练1 2011 东北师大附中 下列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 a 人体内一细胞和周围细胞进行信息交流b 肾上腺素又称应急激素 人在紧急状态下分泌较多 以应变紧急的环境c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 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d 昆虫分泌性外激素 引诱同种异性昆虫前来交尾 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存在于生物和生物之间以及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 a b c三项为生物体内部调节 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d项中性外激素调节种内关系 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 2 2011 湖南十二校联考 下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b 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还有信息传递c 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 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 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d 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 答案a解析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 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物质流动是循环的 考点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调节核心突破1 稳定性的表现 1 结构相对稳定 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2 功能相对稳定 物质和能量的输入 输出相对平衡 知能拓展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机制 1 负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达到并保持平衡和稳态 实例 如图所示的森林中的食虫鸟和害虫的数量变化 2 正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 若一个湖泊受到了污染 鱼类的数量就会因为死亡而减少 鱼体死亡腐烂后又会进一步加重污染并引起更多鱼类死亡 因此 由于正反馈的作用 污染会越来越重 鱼类的死亡速度也会越来越快 最终将导致原生态系统的崩溃 特别提醒 1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 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 2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是要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干扰 适当增加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 可增加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针对训练3 2013 东北师大附中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b 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c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体现了其间接价值d 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 食物网越复杂 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 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 食物网越复杂 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 4 2012 杭州模拟 某池塘演变早期 藻类大量繁殖 食藻浮游动物水蚤随之大量繁殖 导致藻类数量减少 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 后期因排入污水 引起部分水蚤死亡 加重了污染 导致更多水蚤死亡 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早期不属于负反馈调节 后期属于负反馈调节b 早期属于负反馈调节 后期属于正反馈调节c 早期 后期均属于负反馈调节d 早期 后期均属于正反馈调节 答案b解析负反馈调节是指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抑制或减弱最初所发生的变化 题干中所述的早期符合负反馈调节的机制 正反馈调节是指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促进或加强最初所发生的变化 题干中所述的后期属于正反馈调节 方法技能方法技能 调整能量流动的方案运用生态学原理来解释 解决生物学问题是常见题型 解决这类问题的突破口是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以及两者间的关系 在生态方面的应用中 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实例 1 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 使其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草原上放养一些牲畜 由于人类不能直接利用牧草中的能量 因此放养一些草食性动物 使储存在牧草中的能量经草食性动物流向人类 农田中除草 除虫 田间杂草与农作物之间属于竞争关系 会和农作物争夺空间和资源 作物害虫与农作物属于捕食或寄生关系 可见 田间杂草和作物害虫都将导致一部分能量流向对人类无益的部分 因此除草 除虫有助于调整能量的流向 使其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2 能量多级利用 建立生态农业 一方面可使能量多级利用 另一方面可实现物质循环 所谓能量多级利用 指的是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分层次多级利用 使生产一种产品时产生的有机废物成为另一种产品的投入 使废物资源化 从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根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 要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借鉴下面的一些措施 尽量缩短食物链 充分利用生产者 充分利用分解者 如利用秸秆培育食用菌 利用植物残体生产沼气等 典例 2011 浏阳模拟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四川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 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 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生态系统中 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家畜b 该生态系统中 人的作用非常关键 植物是主要成分c 该生态系统的建立 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 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 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课堂笔记 解析 b项中 该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 人的作用非常关键 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 c项中 能量传递效率是固定的能量一般在10 20 之间 生态农业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 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d项中 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 增加了生物种类 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 c 纠错笔记 1 生态农业建设依据的原理 物质循环再生 能量多级利用 种间关系 2 生态农业的设计原则 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总体功能和综合效益为目标 局部的功能和局部的效益都应当服从总体的功能和效益 实验精讲实验20设计并制作生态缸 观察其稳定性理论指导1 实验原理 1 生态缸中必须包括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 特别需要注意必须有足够的分解者 2 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必须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 生物之间要有合适的食物链结构 生物的数量不宜过多 4 生态缸必须是透明的 这样可保证生态缸中有充足的太阳能 生态缸一定要封闭 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 2 实验流程 2 生态缸稳定性观察与分析 观察稳定性 可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生活情况 水质变化 基质变化等判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由于生态缸中的生态系统极为简单 自我调节能力极差 所以抵抗力稳定性极低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极易被破坏 因此 生态缸内的生物只能保持一定时间的活性 注 表示有 表示无 a 乙瓶中藻类的种群密度逐渐增大b 由于丙瓶中没有小鱼 所以比甲瓶积累的有机物多c 丁瓶与甲瓶相比 氧气含量少d 本实验说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是构成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四种成分 解析 据表格分析可知 乙瓶无光照 藻类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 种群密度下降 丙瓶与甲瓶相比 少泥沙 分解者很少 无法将该瓶中动植物遗体 动物的排泄物等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丁瓶与甲瓶相比多小鱼 小鱼进行呼吸作用要消耗水中大量的氧气 因此丁瓶与甲瓶相比 氧气含量低 没有缺少消费者的对照组 不能得出d项所述结论 答案 c 高考随堂考向一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 2009 海南 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 乙两种昆虫和蜘蛛 甲 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 蜘蛛以乙昆虫为食 甲昆虫在白天活动 乙昆虫在夜晚活动 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 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 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 也能驱赶乙昆虫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 上述现象中 x分别在 之间进行传递 2 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 分别是 和 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 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 3 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 短期内该植物上甲昆虫天敌和乙昆虫天敌数量的变化是 答案 1 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 植物与乙昆虫 2 无机环境生物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物理信息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 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 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 解析植物释放的物质x可以在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 植物与乙昆虫之间传递 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 无机环境和生物 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 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是通过感知蛛网的震动来实现的 属于物理信息 物质x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 所以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 能驱赶乙昆虫 使乙昆虫减少 所以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 考向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 2011 海南 某地区常年栖息着30万只鸟类 其中灰椋鸟占了最大优势 数量达10万只之多 灰椋鸟是农林害虫的天敌 喜好群体活动 常集结成庞大的鸟群在天空盘旋 形成壮观的风景 该地区为打造灰椋鸟品牌 计划在林区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 并改种灰椋鸟喜居的树种 欲招引20万只以上灰椋鸟 该计划的实施将使该地区 a 灰椋鸟种内竞争必然减弱b 鸟的种类必然增加c 农林害虫数量必然大幅度上升d 生态系统的结构必然发生变化 答案d解析种植单一树种会使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减少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简单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减小 生态系统可能会遭到破坏 故d正确 单一树种使害虫种类减少 以害虫为食的鸟类减少 b错误 招引20万只以上灰椋鸟 必然会使其种内竞争加强及农林害虫数量减少 a c错误 3 2009 天津 如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 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 据图分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 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 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a b c d 答案b解析从图中气候的变化情况来看 中间出现了急剧的变化 而甲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波动很小 说明其抵抗力稳定性远高于乙生态系统 正确 如果是严重的寒 旱等气候引起乙生态系统生产者急剧减少 会导致种群类型数量减少 但并不能说明乙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简单 错 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 题目信息不能说明此现象 错 由于乙生态系统的s点处还有少数的生物 结合曲线可知s点后一定经历了次生演替过程 正确 4 2011 四川 图a为小岛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 有人向小岛引入一定数量的卷尾鬣蜥 主要以沙氏变色蜥和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为食 跟踪调查该生态系统及其对照组的变化 发现沙氏变色蜥和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较大 见图b 而其他生物数量变化相对较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沙氏变色蜥处于第 营养级 其与卷尾鬣蜥的种间关系是 2 引入卷尾鬣蜥后 沙氏变色蜥的主要活动范围从树基部向上转移 而网蜘蛛的织网位置略有下降 此现象表明生态因素的改变 可使生物群落的 发生改变 3 引入卷尾鬣蜥后 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趋势是 结合其他生物的数量变化信息可以看出 小岛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