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狭窄术后效果不好.DOC.doc_第1页
椎管狭窄术后效果不好.DOC.doc_第2页
椎管狭窄术后效果不好.DOC.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为什么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效果不理想 原因为: 1. 有92.8%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并发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骨质增生,这是一种复合型复杂性腰椎疾病,病理改变错综复杂,手术难以面面俱到,往往顾此失彼,使症状残留,手术失败。若为彻底减压,需做全椎板或扩大全椎板切除,甚至连同上下小关节突一起凿光,这不仅可导致术后脊柱不稳,继发腰痛,还不一定对每个侧隐窝减压都有效。近年为防止术后脊柱不稳和前移,多提倡有限减压,尽量不切除小关节突,使神经根管减压不充分,加以术后血肿机化、粘连、钙化等,往往导致神经根管再度狭窄。 2.尽管手术减压比较彻底,但由于马尾神经和神经根长期受压,产生了充血、水肿、渗出等炎性反应,神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这种椎管内环境的紊乱,仅靠手术减压与结构重塑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症状,手术的介入又会使患者气血损伤,出现新的症状。另外,由于神经根粘连分离、过度牵拉等因素,术后约有20%的患者有腰腿痛症状,仍要持续34周,甚至长达12年。 3. 若术前已有椎间盘纤维环破裂,或术中不慎损伤了纤维环,使髓核液逸出,可造成一种自身免疫性炎症或化学性炎症,刺激神经根,使减压术后疼痛依旧,甚至加重。如果医生对此缺乏认识,再次手术探查,往往会加重创伤,使病情恶化。 4. 瘢痕组织形成,椎管内瘢痕组织增生与粘连是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了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效果。椎板切除后所造成的局部组织缺损,是通过纤维瘢痕组织增生来修复的,而不是解剖结构的再生,故纤维瘢痕组织增生是椎板切除后的必然产物。不仅常可造成切除部位的硬膜及神经根周围的纤维化,且大量增生的瘢痕组织又会压迫刺激神经根,而导致术后症状复发。尽管再次手术虽能松解粘连及切除瘢痕,但术后36个月内粘连会重新产生,最终大多数患者症状并无明显改善。由粘连、瘢痕引起的疗效不佳,多在术后有一缓解期。但一般在术后816个月症状复发加重,引起下肢放射性痛和腰骶部疼痛。因此,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不是最佳选择。 腰椎管狭窄症如何进行功能锻炼 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可依次进行下述功能锻炼: 1. 抱膝按压法,患者仰卧,充分屈曲双膝双髋关节,医者或家属一手托住患者骶尾部,一手置于患者小腿上固定下肢,反复按压小腿,使腰部有节律性地屈曲弛张,约13分钟。 2. 再做抱膝滚腰法,同样仰卧,充分屈曲膝髋关节,双手抱紧小腿,医者或家属一手托住患者颈背部,一手托其骶部或扶其小腿,两手用力,使患者腰骶部在床上反复前后滚动13分钟。或者抱住小腿,身体屈曲呈虾状,自行前后摇滚。上述功能锻炼每天顺序做一次,每周五次,连续4周为1个疗程。其机理是,前屈位时肥厚的黄韧带被拉长变薄,减轻向椎管内凸出的程度和上下关节突的后凸,并使侧隐窝相对增宽,使椎管及侧隐窝有效容积增大,不仅可减轻对硬膜囊和神经根的压迫程度,还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清除静脉瘀滞,促使致痛性代谢废物的清除,从而消除疼痛和间歇性跛行等临床症状。 3.直腿抬高踝背伸锻炼,患者仰卧,双下肢交替尽力抬高至90度,用力踝背伸,以明显疼痛为限。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030下。这种锻炼不仅可使神经根与致压物产生相对位移,使神经根脱离或减轻压迫,松解神经根的粘连,还可促进神经根本身的血液循环,促使神经根炎症消退。 非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有哪些方法 非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很多,主要有: 1.西药治疗,常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除能止痛外,尚可缓解因神经受压而引起的炎症反应。降钙素在减轻疼痛、增加步行距离方面有一定疗效。但对有休息痛,行走严重受限,行走距离小于500米的病人疗效不佳。 2.神经阻滞疗法,即向椎管内注射甾体激素治疗。此法尚有争议,尤对放射性疼痛疗效不佳。国外Rosen CD等报道,注射激素后,60%的患者短期内症状缓解,而获长期缓解者仅为25%。Cuckler JM等报道,分别在椎管内注射激素或生理盐水的两组病人,他们在改善疼痛方面并无明显差异。Derby R等报道,在有1年以上放射痛病史的病人中,注射激素疗效较好的往往手术效果也较好,注射激素疗效不好的手术效果也不理想,但病程少于1年的病人无此规律。值得警惕的是,椎管内注射激素可发生感染、硬膜外血肿甚至瘫痪等严重并发症。 3.针灸,针灸能调理椎体周围韧带、肌肉的功能状态,有助于椎间盘还纳,并可扩张血管,促进血液运行,直接调节血管周围交感神经和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改善其营养不良和功能失调。可促进神经传导恢复,促使周围关节囊、滑膜充血及水肿消退,有助于缓解脊髓、神经根的压迫刺激。国内王强等用针刺等综合疗法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38例,总有效率94.7%;颜海以芒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67例,总有效率95.5%;王维佳以小针刀为主治疗非骨性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满意。 4.手法治疗,在镇痛状态下,进行脊柱推拿手法能有效地促进突出物的回纳,解除神经根的压迫;通过理筋手法能解痉止痛,改善循环,使腰部软组织进一步松解;通过牵引在腰椎间盘内形成负压,产生类似吸吮作用,使椎间盘还纳,病变椎间关节、周围韧带肌肉在牵引下逐渐松解恢复,增大关节间隙并使小关节恢复正常关系;通过后伸扳法、屈膝屈髋卷腰法等被动运动类手法,可有效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位置,恢复正常的腰椎解剖序列,利于椎间盘、韧带、关节囊水肿的消退,促进静脉回流,从而相对扩大大椎管容积,解除症状。梁文杰等用放松法、直腿屈腰、双屈滚动、足蹬腿牵法结合中药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其治疗机理是利用屈曲牵拉使椎管内肥厚的黄韧带变长变薄,促使髓核还纳,从而解除对马尾神经和神经根的压迫,改善腰椎前滑导致的椎管狭窄。葛继荣等以点穴按压、双曲按压、双屈滚动等屈曲整脊手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37例,总有效率94.6%。其机理为扩大狭窄椎管的硬膜囊矢状径,相对增加椎管的有效空间;使突入椎管内的肥厚黄韧带拉长变薄,减轻对硬膜囊和神经根的压迫。苏中寿等用点穴疗法加药物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疼痛,点穴可调节神经系统的新陈代谢,促进病变部位组织细胞的恢复和再生能力。临床甲皱循环实验证实,点穴可使毛细血管扩张,毛细血流量加快,可抑制组织分泌致痛性物质,促使神经根周围炎症水肿吸收,提高肌肉兴奋性,促使机体分泌镇痛物质而达镇痛效果。陈玺认为,推拿不仅可以松解炎症粘连,恢复神经根的自由活动度,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