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堂实录文字.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堂实录文字.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堂实录文字.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堂实录文字.doc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堂实录文字.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柳先生传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开始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还记得归园田居吗?一起背出来 生: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 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师:陶渊明的作品语言朴素,自然优美,一反六朝时代追求华丽堆砌的文风,在思想、艺术性上都对后代文学有很大影响。 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与志趣。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师:我们来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人,著名诗人。 他生活的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许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辞去官职,躬耕僻野,过着简朴的归隐生活。 2.文体: 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字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 3.注音 嗜Sh 辄 zh 吝 ln 褐h师:我们从以下一个环节来进入课文学习: 1.朗读:个别读,齐声读 2.解词:重点实词和虚词讲解 3.翻译(小组合作):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亦不详其姓字,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好读书,不求甚解;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造饮辄尽,期在必醉。(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其言,兹若人之俦乎?从这话看来,他该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师:我们来梳理: (1)传文: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名号来历:宅边有五柳树。 (2)赞语照应:“不慕荣利”照应:“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2.小组合作,归纳: (1)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安贫乐道 (2)生活:不慕荣利好读书 (3)志趣:性嗜酒洁身自好常著文章自娱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衔觞赋诗,以乐其志师:1.“五柳先生”之号是如何得来的? “五柳先生”之号得来的原因是其宅边有五棵柳树,而人们又不知他是什么地方人,姓甚名谁也不知道,因此便只称“五柳先生”。作者说不知他是谁,其实正暗示指作者本人。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先生的所作所为与当时的世风显然是背道而驰的,表现了他卓而不群、不随世俗的品性。 2.如何理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五柳先生每次读书有心得体会时,便沉溺于书中而忘记了饮食。这形象地说明了前文中的“好读书”是真正的喜爱读书而不是装模作样。 3.怎样理解“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 曾不吝情去留”? 亲友请客,五柳先生就毫不客气地喝酒,而且喝醉方休,醉后就走,不和别人虚情客套。这说明了五柳先生不但嗜酒,而且不拘小节,性情豪爽,把世俗的繁文缛节置之脑后,是一位独立于世的高风亮节之人。 4.请说说先生的三大爱好中所包含的精神实质? (1)“好读书”而“不求甚解” 不能仅理解为一种读书方法,即不死抠字眼,而力求真谛,它还与作者的“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与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并不想“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这是他不追求名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的体现。 (2)第二大爱好饮酒 五柳先生在污浊的世俗社会里特立独行,内心必有许多愁苦,寄情于酒,这是他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他饮酒时“造饮辄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也是他率真放达的体现。 (3)第三大志趣著文章 五柳先生才华出众,著文章不是要给别人看,更不是要献给统治者去求得官禄,而只是“自娱”,这正是他不慕荣利的体现。这与世人的追名逐利形成了鲜明对比,使这个身处污浊社会而保持高风亮节的五柳先生形象使人钦佩万分5.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6.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7.“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最后一段“赞”有什么作用 ?8.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隐者风范(性格):书中求乐(志趣):率真放达(志趣): 安贫乐道(生活): 自得其乐,淡泊名利(志趣):好读书,不求甚解性嗜酒,期在必醉,曾不吝情去留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9.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它与作者的“不慕荣利”的性格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与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并不想“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这是他不追求名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的体现。10.本文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不蔽风日”“曾不吝情去留” 总结“不”(否定句)的作用: 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师:进入课堂小结。 1.词义归纳学生概括出:(1)古今异义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古义:处所;今义:允许,许可。)造饮辄尽(古义:往、到;今义:制造。)赞曰(古义: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今义:称赞、赞美。)亦不详其姓字(古义:根据人名中的字义,另取的别名;今义:指文字。)每有会意(古义: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今义:指领会到别人没有明白的意思。)亲旧知其如此(古义:旧交,旧友;今义:过去的。)(2)一词多义以:因以为号(把) 以此自终(凭借)之:或置酒而招之(代词,他) 无怀氏之民欤(助词,的)言:闲静少言(说,说话) 黔娄之妻有言(言语,话)如:晏如也(像的样子) 亲旧知其如此(像)许: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地方、处所) 杂然相许(赞同) 高可二黍许(左右、上下)以为: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把作为) 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把作为)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认为)(3)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