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高考历史考前押题:先秦、秦汉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商代的青铜文化光辉灿烂,经济获得明显进步,国家统治职能有了进一步发展,但氏族依然是社会的基本结构:“祖先崇拜”与“上帝崇拜”合一。这说明商朝社会()a呈现出浓厚的血缘色彩b笼罩于神权统治之下c带有浓厚原始禅让特色 d体现出强烈专制色彩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题干材料信息“祖先崇拜与上帝崇拜合一”体现了较为浓厚的神权特点。答案为b。2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春、夏、秋、冬”四字。“春”字像植物生长的形状;“夏”字像草木繁茂之状;“秋”字像果实累累,谷物成熟;“冬”字则形如把谷物藏于仓廪之中。整体寓意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由此可以得出()a甲骨文以记载农业为主要内容b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c中国古人注重记录农业活动d商朝时期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解析:选d殷墟是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殷墟甲骨文中记载了春夏秋冬作物生长的情况,判断d项正确。甲骨文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记录,排除a项;b项说法本身错误,中国原始农业起源于原始社会;c项理解有误。3历史的推论离不开对史料的正确解读。下列对材料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选项史 料解 读a“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天子授民授疆土,诸侯将土地的所有权转交给子孙后代b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分封制的目的是将邦国作为保护周王室的屏障c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宗法制的具体内容,封国不是完全独立的,必须承担一定的义务d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诸侯必须定时朝觐、进贡、出兵、劳役等 解析:选b本题考查概念理解和推断分析能力。结合分封制的相关内容可知:分封制实行的目的在于拱卫周王室,故b项推论符合史实。a、c、d三项与分封制下周王与诸侯的关系不符。4为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许多学校加入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光盘行动”中。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就倡导“节俭”“节用”。对该思想流派的表述准确的一项是()a其代表人物是儒家学派的孟子b“兼爱”就是“仁”的思想c其在当时具有很大的适用市场d该派主张有较大的时代张力 解析:选d材料中“节俭”“节用”是墨家学派的主张,其代表人物是墨子,由此排除a项;墨家学派的“兼爱”和儒家学派的“仁”的思想是有很大区别的,前者是无差等的爱,后者有阶级差别,由此排除b项;战国时期是诸侯兼并的时期,在这个背景下,“兼爱”“非攻”等思想是不太适合当时的时代要求的,故排除c项;从材料的整体情境看,d项符合题意。5中庸一书中有以下语句:“子曰:,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其中对判断中庸成书于战国还是秦汉,最有价值的是()abcd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史料研究的认识。题干中属于孔子所讲的做人处事、治学、行道,乃至于做事业的原则,属于纯粹性理论,没有蕴含战国或秦汉的重要史实;而“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反映了战国至秦汉后期道路规制、书写文字及社会行为走向了统一,这最能说明战国后期至秦汉的史实,也是最有价值的史料,故选d。6. 学者雷海宗指出:春秋时代的战争都有各种繁文缛节,大国相互之间并无吞并的野心,对小国也多只求服从,不求占领。到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在于攻灭对方。这种变化说明()a分封制进一步崩溃b宗法制崩溃c“仁政”思想消失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解析:选a从春秋到战国各国关系的变化有着时代的烙印。春秋时期的做法说明当时对于分封制形成的礼乐传统比较遵从;战国时期的做法说明了分封制形成的礼乐传统逐渐被破坏,反映出的本质就是分封制的进一步崩溃。7明末清初有思想家认为“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据此,对郡县制和分封制的理解正确的是()a郡县制不利于地方发展b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c二者均有弊无利d二者均易形成皇权专制解析:选b从材料信息看,明末清初有思想家认为,郡县制的弊端在于官员流动大,分封制的弊端(封建之弊)在于官员的世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有利于地方发展,两者各有利弊,故a、c两项说法错误;郡县制容易造成皇权专制,分封制实行时期,皇权还没有出现,分封制对王权不利,故d项错误。分封制容易造成地方割据,故b项正确。8下面各项与“土”相关的解读中,不准确的是()a“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实为一种名义上的土地国有制度b“六合之内,皇帝之土”是指皇帝对全国拥有至高的主权c“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即废除郡县制d“王在,礼治在,军令行,是王道乐土”意在维护封建正统解析:选c“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指西汉初年吸取秦朝灭亡教训,分封同姓诸侯王,但没有废除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9反映秦统一的复活的兵团说,在两千多年前,秦已经按照“国标”大规模生产各类标准化兵器;秦朝律法中的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袤亦必等。”对上述材料释读正确的是()a有利于规范民间手工业生产的统一性b说明了秦能够统一全国的原因 c反映了秦代官营手工业的标准化生产d秦朝手工业生产具有垄断性解析:选c根据材料所述,可知秦已经按照“国标”大规模生产各类标准化兵器,此应为官营手工业。故c正确。 10.董学特性新论一书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得出的结论是()a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c儒家学说只为统治阶级上升时期服务 d周桂钿先生说法的用意是全面继承董仲舒新儒学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董仲舒新儒学的理解能力。根据题干“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可知,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进步性在于为汉朝的大一统政治服务。故选a。11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黄色的矿物颜料“雌黄”涂抹后重写。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中有“以雌黄改宵为苜”的记载。后人把那些不问事实,妄论一番,轻易下结论的,称之为“信口雌黄”“口中雌黄”。这一现象说明()a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b古代科学与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c古人重视科学技术的传承与创新d纸的应用带动了相关技术及文化的发展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纸的应用带来的影响的理解。从材料中“以雌黄改宵为苜”的记载、被后人发明了成语“信口雌黄”“口中雌黄”,可见文化的发展与纸的应用有关。12.论语为政中记载:“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就是要归于正诚)!”这说明()a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第一部诗歌总集b儒家的解读强调诗经的社会教化作用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浪漫风格的先河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 解析:选b关键信息:要归于正诚。结合题意可知儒家的解读强调诗经的社会教化作用。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重要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君臣、上下、父子、 兄弟,非礼不定。”(礼记曲礼)家国同构可以看作父亲为一家之君,君为国父,君与父互为表里,国与家是彼此沟通的。故,中国古语有“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礼记杂记)的说法。材料二秦以后,中国就开始有一个统一的政府,其政治领袖就是皇帝,皇位是世袭的。 封建制度早已推翻。单只皇帝一家是世袭的,这已是中国政治上一项绝大进步。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皇帝和政府是分开的,皇帝是国家的唯一领袖、是国家元首、象征国家统一;宰相是政府领袖,负政治上一切实际的责任。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开阡陌,置郡县,此等皆是应运豪杰、因时大臣。圣人复起,不能易也。”(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李贽史纲评要卷四材料四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故秦、汉以降,天子孤立无辅祚不永于商、周;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呜呼!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贤而秀者,皆可以奖之以君子之位而长民若夫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 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1)根据材料一说说“礼”在古代中国社会起到了哪些作用?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时期“政治上一项绝大进步”指的是什么?这是否意味着“家天下”制度的结束?说明理由。(10分)(2)在材料三中李贽从哪些方面评价了秦朝的制度与政策?根据材料四,归纳概括王夫之评价秦制的观点。(10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归纳;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中秦汉时期体现的政治制度的开创性、人才选拔制度、血缘关系的疏远分析;第三小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紧扣问题言之有理答之有据。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中政治和经济上“开阡陌,置郡县,此等皆是应运豪杰、因时大臣”,思想上“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的角度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四中“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以君子之位而长民”归纳。答案:(1)作用:区别血缘关系亲疏,确定社会等级关系;维护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进步:推翻封建制(分封制);结束世卿世禄制度;宗法制不再是新制度的核心。 (最后一问,选肯定、否定都行,只要言之成理均可)肯定:是,理由如下,部落、家族以宗法为核心,以分封为形式控制全国的制度结束;皇帝一人统领全国,官员由皇帝、中央政府任免的官僚体制建立起来。否定:不是,理由如下,皇位世袭,皇帝一家世世代代统治全国,仍是最基本的制度 ;皇帝任免的官员实际上是皇帝的奴才,这仍然是皇帝一家的家天下 。(2)李贽:经济、政治上:确立土地私有制,推行郡县制,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思想上: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是国家统一的必然要求,但手段简单粗暴。王夫之:废分封行郡县,是历史大势所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郡县制任用有才能者管理百姓,不以血缘分封,体现了天下之公;郡县制使王朝国祚缩短,非天子之利;避免了分封导致的战乱,为百姓之福;评价秦制的标准应该是天下之公义而非一姓国祚之长短。(任意三点均可)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孔子与董仲舒的伦理思想是对他们生活时代所提出的挑战的回应。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周天子式微以及血缘关系的淡化,贵族间攻伐、僭越之事屡有发生,出现了孔子所谓“礼崩乐坏”的天下大乱的局面。董仲舒生活在西汉鼎盛的汉武时期,虽然那些“自为法令、拟于天子”的势力迭遭打击,但尚未彻底铲除而继续威胁着皇权的巩固。另一方面,小农也面临着被兼并而破产的境地。某些封建官僚贵族“多其牛羊、广其田宅、博其产业、蓄其积委”,使劳动人民“日削月朘、浸以大穷”。马国华孔子与董仲舒伦理思想比较研究材料二“为仁由己。”“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为仁”。论语材料三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下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惕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班固汉书董仲舒传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孔子与董仲舒的“生活时代”所面临的“挑战”。并以此说明两位思想家作出“回应”的各自目的。(8分)(2)据材料二,孔子认为实现“仁”的途径有哪些?(4分)(3)据材料三,概括董仲舒的思想并指出其目的。(4分)(4)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孔子和董仲舒的思想核心。(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直接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下大乱;董仲舒生活在西汉鼎盛的汉武时期,一些势力威胁着皇权的巩固,小农也面临着被兼并破产的境地。据此回答“挑战”;第二小问,分析材料信息可知,孔子主张恢复周礼,董仲舒希望维护皇权及小农经济。据此回答“目的”。第(2)问分析材料二可知,孔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眼科职称考试题及答案
- 中国邮政2025鹤壁市秋招揽投部储备干部岗位面试模拟题及答案
- 烟草招聘面试试题及答案
- 牙医职业证考试题及答案
- 押运员实体考试题库及答案
- 压力容器考试题库及答案题
-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考前强化试题(含答案)
- 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2024-2025学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数学试卷含解析
- 标准钢板桩施工方案
- 辽宁水景施工方案编制
- 2025年老年病康复护理技巧应用考核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广西环保集团第三次公开招聘12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输液反应应急预案课件
- 2025年德惠市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194人)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三同时培训课件
- 2025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预算评审课件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宗教理论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5年8月31日湖南省市直遴选笔试真题及答案解析(B卷)
- 银行双录专区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