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主要含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包含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制度两个概念 1 专制主义 是与民主制度相对立的概念 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 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 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2 中央集权 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 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 经济 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 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 一切受制于中央 3 二者关系 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 专制皇权的强弱与中央集权的程度紧密相关 2 演变过程和趋势 本质 3 历史影响 1 积极方面 经济上 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 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 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也为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奠定了基础 政治上 有利于民族融合 抵御外来侵略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 思想文化上 有利于各地区 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推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 2 消极方面 经济上 封建社会后期 日益束缚了生产力发展 妨碍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造成中国社会的落后 政治上 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 形成了长期的人治传统 民主政治无从发展 极易出现政治腐败现象 形成暴政 派生出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 思想上 专制统治严格控制思想文化 造成国民的愚昧与落后 严重阻碍科技进步 1 2012 课标全国卷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 专制权稍薄弱 则有分裂 有分裂则有力征 有力征则有兼并 兼并多一次 则专制权高一度 愈积愈进 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 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 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 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 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 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解析 材料中 兼并多一次 则专制权高一度 愈积愈进 是解答的关键信息 这说明的是c项 其他几项均不能确认 答案 c 1 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1 秦朝建立三公九卿制 丞相负责行政 御史大夫是副丞相 负责执掌群臣奏章 下达皇帝诏令 兼理监察事务 太尉负责军事 但并未任命 2 汉武帝为强化皇权 建立中朝制度 作为决策机构 三公九卿的外朝成为执行机构 3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更将相权一分为三 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 保证了君权的独尊 4 北宋实行二府三司制 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 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设枢密院 参知政事 三司分别分割宰相的军权 行政权和财权 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5 元朝实行一省二院制 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 行使宰相职权 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 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在加强皇权方面又有新的发展 6 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 由六部分掌相权 后又设内阁 但不是法定机构 7 清朝设置军机处 强化了皇权 削弱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的权力 2 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1 一直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它贯穿了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始终 但皇权不断加强 直至明朝废除丞相 2 分权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 如唐朝 北宋 明朝都很明显 3 决策权由外朝向内朝的转移 非法定机构取代法定国家机关的职权 如汉朝的中朝制度 明朝的内阁制度 清朝设立军机处 2 2013届广东茂名测评 古代中国中央官制的中枢机构演变可分为三公 三省 二府和内阁 军机处四个时期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汉武帝时建立了 三公九卿制 b 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 直接交付尚书省执行c 明太祖废除了丞相 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d 清朝雍正帝设置军机处 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解析 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 三公九卿制 在秦朝建立 a项错误 唐朝三省体制中 政令草拟后 还要由门下省审议 b项错误 设立内阁是在明成祖时期 c项错误 答案 d 1 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1 西周实行分封制 巩固了统治 但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割据 2 秦朝吸取西周的教训 实行郡县制 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导致王国问题 3 汉武帝设刺史 加强对地方的监督 4 隋唐时期实行州县两级制 后设节度使 导致藩镇割据局面 5 北宋派文臣管理地方 解决了武将专权的局面 6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7 明朝废除行省 设立三司管理地方 2 地方政治制度演变趋势 1 一直存在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但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最终在北宋解决了地方分权的问题 2 分权是加强中央权力的有效手段 北宋 明朝尤为突出 3 2012 南京模拟 下面是高三文科某学生在一轮复习时归纳出的一张表格 在比较完各项后意图进一步归纳出最后一栏的 教训 你认为最佳的 教训 应当是 a 国家是否统一往往决定于皇帝的素质b 必须削弱地方政权的力量 强化中央集权c 地方割据不单单出现在王朝末年d 中央与地方是一种对立关系 解析 解答本题一要注意总体把握表格材料的意思 二要准确领会命题意图 表格中的历史实例充分说明了要想加强中央集权 就必须削弱地方政权的力量 a d两项说法错误 c项说法虽然正确 但并不是 教训 答案 b 运用 题干压缩简化法 解答历史选择题 2013届惠州月考 钱穆曾说 王家与士庶人家在政治制度上是不相悬异的 也就是说 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 这是对下列哪项制度的评价 a 分封制b 宗法制c 三公九卿制d 王位世袭制 解答思路 当前历史各类考试中 试题大多具有情境背景 这可以提升题目的新颖性和有效考查能力 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增加了习题的审读难度 将题干有效地进行压缩简化 提炼出主旨 对于高效解答历史题很是重要 压缩的总体方向是 将复合型的压缩成单一的 将个性的抽象成共性的 将复杂的凝练成简单的 一 选择题 2009 广东高考 封建社会 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 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a 分封制度b 王位继承制度c 郡县制度d 三公九卿制度 解析 封建社会 的概念既然是自近代引入中国的 那么柳宗元所说的 封建制 显然不是后来的社会形态概念 原意应该是 封邦建国 的意思 并且我国古代把分封制称作 封建 封建亲戚 以藩屏周 就是西周采取分封制的目的 答案 a 2 2008 广东高考 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 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 分封制b 宗法制c 三省六部制d 内阁制 解析 祠即宗祠 据此即可判断与之联系的制度是宗法制 答案 b 3 2007 广东高考 20世纪90年代 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 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 上面有上郡 代郡 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 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 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c 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d 用泥制陶的事实 解析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 为加强中央集权 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a项与统一不符 b项造纸术最早出现于西汉 d项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发明了 答案 c 4 2011 广东高考 隋唐以前 官府设有谱局 考定父祖官爵 门第 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 主要原因是 a 宗法制的终结b 察举制的完善c 三省六部制的设立d 科举制的推行 解析 从试题题干中的信息可知 隋唐以前官府用人须查考谱籍 看祖上有何官爵 这实际上是在九品中正制的基础上形成的 a项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崩溃 但其影响深远 故排除 b项察举制主要在汉朝实施 时间不符 c项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官制 与此无关 答案 d 5 2012 北京高考 下图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 该都城是 a 唐长安b 宋开封c 元大都d 明北京 解析 本题考查历史图片的观察和解读能力 从图中可以观察到 中书省 这一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 在元代只保留中书省 置于都城之内 总理全国政务 为最高行政机构 唐代实行三省制 宋代设置中书门下 明代废中书省 以六部分掌庶政 直接受命于皇帝 故选c项 答案 c 6 2010 广东高考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 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 主要评议皇帝得失 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 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这说明 a 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 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 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 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解析 由唐代谏官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到宋代谏官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这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 即从某个侧面说明了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a君权 不受制约 说法错误 宋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b排除 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 向皇帝负责 c项也不对 答案 d 7 2007 广东高考 下列选项中 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西周实行分封制 西汉设置刺史 唐朝实行三省制 宋朝设立参知政事a b c d 解析 直接变革宰相制度 指的是削弱相权以加强君权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削弱了宰相的权利 宋朝设立参知政事作为副相 分割了宰相的权利 二者都有利于加强君权 答案 d 8 2012 课标全国卷 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 积成样本四巨册 官员 惟揣摹此样本为急 时人称之为 依样葫芦画不难 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旧葫芦样 要把葫芦仔细看 这反映出当时 a 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 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c 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d 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 解析 题干中的 惟揣摹此样本为急 的这种依样画葫芦反映清代内阁官员拘泥规制 说明政治体制的僵化 b项正确 a c d三项题干都无从反映 答案 b 9 2009 广东高考 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 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 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 统一后秦王称皇帝b 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 隋代实行内史 门下 尚书三省制c 唐代决策 审议 执行权分离 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d 明初废除宰相 清初 军国政事 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解析 从秦朝初创皇帝制度 到汉代实行内外朝制度 再到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和宋代形成二府三司制 以至于明代取消丞相 古代相权不断削弱 皇权不断强化 但是这一过程并非一条直线 如清初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军国大事 就严重威胁了皇权 属于特殊情况 答案 d 二 非选择题10 2012 江苏高考 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 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 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 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 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科举之善 在能破朋党之私 前此选举 皆权在举之之人 士有应举之才 而举不之及 夫固无如之何 既可 科举 不能应试者 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 苟能应试 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 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 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渐渐地 这些考试 指科举 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 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 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 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 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材料三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 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 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 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 而且将其制度化 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 朝为田舍郎 暮登天子堂 式的 机会均等 的机制 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 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 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 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 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2 据材料二 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 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 3 据材料三 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 解析 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及影响 重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 第 1 问难度不大 重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 紧扣 汉晋 即可明确这一时期的选官制度有两个 一个是汉朝的察举制 一个是晋朝的九品中正制 对于 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的考查 重在回答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联系所学知识即可 第 2 问首先明确回答的角度 政治 思想 及 整体 的功能 然后紧扣材料 政治 方面强调的是 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思想 方面强调的是 儒家正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焊作业爆炸危险点及控制措施
- 冷冻食品装卸作业安全卡控措施
- 城市学校营养不良、视力不良及肥胖综合措施
- 技术成果转化收益共享合作协议
- 全职执行总经理聘用协议
- 保密协议条款规定
- 安全管理目标及保证措施
- 高温超导机理探索-第2篇-洞察及研究
- 医疗耗材交货保障及应急措施
- 以团结为主题的童话故事(15篇)
- 芜湖宜盛置业发展有限公司招聘3名编外工作人员(必考题)模拟卷
-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教案
- 国际投资学(investment)讲义课件
- 二年级健康成长上册教案
- 齿轨卡轨车课件
- 中国监察制度史
- 供水公司主要安全风险公告栏(总)
- 【课件】音响的感知课件-高中音乐湘教版(2019)音乐鉴赏
- 屠宰加工企业组织机构职能分配表正式版
- 善交益友、乐交诤友、不交损友(课堂PPT)
- 果胶行业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