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零九中学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 说明文的阅读考点和方法(一).doc_第1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零九中学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 说明文的阅读考点和方法(一).doc_第2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零九中学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 说明文的阅读考点和方法(一).doc_第3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零九中学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 说明文的阅读考点和方法(一).doc_第4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零九中学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 说明文的阅读考点和方法(一).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 说明文的阅读考点和方法(一)说明文阅读(一) 知识要点复习 说明文阅读的内容主要有:说明文的对象、特征、方法、顺序、结构和语言等,具体要点如下: 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 (l)按时间顺序作说明。即按事物变化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依次作说明。(2)按空间顺序作说明。即按照具体事物的空间位置或由前到后,或自上而下,或由外及里,或从远到近等进行说明。 (3)按逻辑顺序作说明。即对事物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现象到本质,或从特点到用途,或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概括到具体等进行说明。 二、为了说明事物特征或说明事理,需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等。(l)分类别。根据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逐一加以说明。例如向沙漠进军一文在介绍风沙进攻的情况时,根据其进攻的主要方式分为两类:“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一种可以称为阵地战”,然后分别具体地加以说明,使人们对风沙的进攻方式有确切的了解。(2)下定义。为了突出事物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用简明扼要的话给事物下定义,使读者对被说明对象有个明确的概念。 下定义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同提问结合起来,先提出主要说明的问题,再用下定义的方式回答。有的先下定义,再作具体说明,如“激光是一种最亮的光。它比太阳光亮一百亿倍以上”。有的先具体说明,然后概括成定义:“绿色植物的叶绿素吸收了太阳的光能,把碳酸气和水合成为含有高能的有机物质,同时放出氧,这叫做光合作用。”(3)举例子。举些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例子,去反映一般的情况,真切地说明事物。苏州园林一文在说明“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时,就举出了“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著我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尺竿竹子或几棵芭蕉”三个例子,使说明真切、具体。(4)作比较。选择有外部或内在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以增强说明事物的效果。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有这么一句:“如果把一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由于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便增强了“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方便”的说明效果。(5)列数字。有些事物为便于从数量上说明特征,往往可以运用一些数字来说明。例如光的速度是每秒钟30万公里,一天能走259亿2000万公里。光的速度之快通过数字使读者有了具体印象。(6)打比方。适当运用比喻,能够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中国石拱桥开头就说:“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这个比喻不但贴切,而且很美;既形象地说明桥洞的特征,也能吸引住读者。三、说明文的阅读还要注意结构。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总(概说)一分(具体)”式、“总(概说)一分(具体)一总(概说)”式、“分(具体)一总(概说)”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四、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准确性和多样性、灵活性并不矛盾,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炼、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 命题思路导航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题,说明文阅读部分主要测试考生对说明文(段)的阅读、理解、分析、综合能力。阅读分析说明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准确判断说明对象;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了解说明顺序;正确划分层次;熟练地识辨说明方法;理解词句的表达作用及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理解中心意思及写作特点。考查的重难点是语言的品析和结构的整合,其中,分析语言重在抓“准确”,在此前提下,再分析其生动或平实的特征。 常见的考查方式有两类:一类是辨析题,如辨析中心内容、选词填空、层次划分等是运用题,如“语言揣摩”、“画出中心句”等。 典型例题解析 对下列语句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1)白蚁是建造地下宫殿的杰出建筑师,它们能在土下几十厘米甚至数米深处修筑巢穴。(2)这些建筑物常常比人高得多,最高达7米多,占地100多平方米。(3)蚯蚓食性较杂,世界各国都利用它来处理大量的垃圾。日本有家大工厂养殖了10亿条蚯蚓,用于处理废料。(4)蚕的小小身躯是一座非常奇妙的加工厂,用的原料是桑叶。a(1)列数字、拟人 (2)作比较、列数字 (3)举例子 (4)打比方b(1)打比方、列数字 (2)列数字、举例子 (3)举例子 (4)举例子c(1)打比方、拟人 (2)作比较、列数字 (3)列数字 (4)举例子d(1)列数字、打比方 (2)作比较、列数字 (3)举例子 (4)打比方例1植物缠绕方向之谜(南通市,2002) 牵牛花、金银花等攀缘植物有一套非凡的本领,这就是能够依附支架,利用茎尖的“运动”不断向上爬攀。就拿牵牛花来说,它茎的顶端1015厘米一段,由于各个方向的表面生长速度不一致,能在空间不断改变自己的位置,而且始终以一定的方向旋转着,并以此为半径,在一圆周内遇到依附物后,就会把依附物缠绕起来,攀向高处去争取阳光和雨露。 有趣的是,大多数植物的“转头运动”是有一定方向的,如金银花、菟(t)丝花、鸡血藤等始终向右旋转,牵牛、扁豆、马兜铃、山药等则向左旋转缠绕向上,而何首乌却是“随心所欲”地转头,有时左旋,有时右旋。 那么,这些缠绕茎植物为什么会有固定的缠绕方向呢? 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植物旋转缠绕的方向特性,是它们各自的祖先遗传下来的本能。远在亿万年以前,有两种攀缘植物的始祖,一种生长在南半球,一种生长在北半球。为了获得更多的阳光和空间,使其生长发育得更好,它们茎的顶端就紧紧随时朝向东升西落的大阳。这样,生长在南半球植物的茎就向右旋转,生长在北半球植物的茎则向左旋转。经过漫长的适应、进化过程,它们便逐步形成了各自旋转缠绕的固定的方向。以后,它们虽被移植到不同的地理位置,但其旋转缠绕的方向特性被遗传下来而固定不变。而起源于赤道附近的攀缘植物,由于太阳当空,它们就不需要随太阳转动,因而其缠绕方向没有固定,可随意旋转缠绕。 分清作物的左旋、右旋在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若错把左旋植物以右旋方式缠绕在支架上,则很快就会自行脱落;若绕的方向与其习性相同,则会缠得更紧,顺利向上攀缘,生长发育良好。 1这篇文章是按照_顺序来进行说明的。 2第段告诉我们,牵牛花能够旋转爬攀,其自身的条件是_, 需要具备的客观条件是_。 3第段说明的中心是_,主要的说明方法是_。 4第段中加点的“本能”具体指的是什么?(可以用原文语句回答) 5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在种植攀缘植物时应注意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分析 :这一文段主要考查考生对说明文的整体感知和分析判断能力的掌握情况。它以“整体感知”为前提,共设计了5道题,综合考查了对文章思路顺序的把握、对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归纳概括、对说明方法的了解、对说明内容的理解等。要做好这道题,首先要从整体入手,弄清作者所要说明的对象是什么?然后再依次考试题分析,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说明事物的特征。题1考查对说明顺序的把握,通过对文章进行分析,不难看出,这篇文章是阐明事理的,介绍植物缠绕方向的原因,用的是逻辑顺序。题2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揭示牵牛花能够旋转爬攀的两种条件。题3考查对说明中心的辨别和对说明方法的分析辨认,可以看出第段说明中心是“大多数植物的转头运动是有一定方向的”。做说明方法一题应抓住两点:是“主要”的;是“第段”的。题4是考查对文章的词语、对文章的内容的理解,做此题时注意理解括号的意思“可以用原文回答”,即用原文或用自己的话回答正确了都对。题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以及对学习知识的灵活应用,又考查了学生的平时积累、运用及创造性思维,体现了语文的社会实践性。这也是近年中考改革的热点,平时应注意训练。 答案 1逻辑 2茎的顶端1015厘米一段,各个方向的表面生长速度不一致 有依附物 3大多数植物的“转头运动”是有一定方向的 举例子 4为了获得更多的阳光和空间,生长发育得更好,它们茎的顶端就紧紧随时朝向东升西落的太阳 或:植物旋转缠绕的方向特性 5必须顺应攀缘植物生长的习性(意思对即可) 说明 “要做好这类题,首先要了解说明文以介绍知识为目的,因此,说明文的阅读测试的目标就是理解,包括对词语的理解、对句子的理解、对说明顺序的理解、对说明方法的理解等。接着要了解说明文阅读测试题型以主观题为主,这更全面考查学生各方面能力。同时还应懂得说明文用来介绍知识,而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因此,扩大阅读量,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对科学产生兴趣是做好这类题的“前期投资”。最后,也应注意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增大对它的训练,提高对它的感悟也是不可少的。 (一)万里长城的构造(有删节)罗哲文 ()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最伟大的工程。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惊人毅力,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技术的伟大成就。 (2)城墙的构造,在明代以前,大多是土筑石砌的,明朝长城则大部用砖、石砌筑,在工程上有了很大的进步。现以明朝所筑的居庸关至八达岭这一段长城为例,来说明它的构造。 (3)墙身是城墙的主要部分,平均高度约78米,山岗陡峭的地方比较低些,平坦的地方比较高一些,城墙内部比较低,外部比较高。墙基平均65米宽,顶部只有58米。墙身内部的一面,每隔不多远就有一个券门,有石梯通到墙顶上,守城士兵可以由此上下。墙都是用整齐的条石砌成的,内部填满泥土石块,非常坚实。 ()城墙的顶部,用三四层砖铺砌而成,面上一层是方砖,用石灰砌缝,砌得十分平整坚实,野草都很难生根滋长。陡峻的地方砌成梯道。墙面宽约45米,可容五马并骑,十行前进。靠内部的一面,用砖砌成高约一米的宇墙(城墙上所筑小培)。靠外的一面则用砖砌成高近两米的垛口。每个垛口的上部有一个口,叫做了望口,垛口的下部有一个小洞,叫做射洞,是用来射击敌人的。城墙墙面还有排水沟和吐水嘴等设备。 (5)城墙上每隔大约半里,有一个凸出墙外的台子。这种台子分作两种;一种叫做墙台,台面与城墙顶部高低差不多,只是凸出一部分于墙外,外边砌有垛口,台上还有这避风雨的简单房子。这种台子是巡逻放哨用的。另一种叫做敌楼,分上下两层,下层有许多砖砌的小房间,可容10余人住宿,上层有射击和守望用的垛口。敌楼上还有燃放烟火的设备。 (6)烽火台也称作烽堠(hu古代了望敌方情况的土堡)、墩堠、狼烟台、烟墩等,是专为传递军情用的。形式是一个单独的台子,大多建筑在山顶上。台上有一个高架子,上面挂着一个笼子,笼子里头装着干柴枯草。发现敌人来犯,就点燃它,发出火光作为信号,这叫做“烽”。另外还堆积着许多准备燃烟用的柴草,叫做“隧”。白天燃隧,夜里点烽。据说当时曾用狼粪来作隧,因为狼粪的烟可以直上云霄,远处容易看见,所以又称烽火台为狼烟台。 选文第一段意思是,其作用是。 2第2段运用了、说明方法。 3第6段介绍了烽火台的、和。 1概括说明万里长城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历史价值。交代说明对象,为下文说明作铺垫。2比较、举例。3别称、用途、使用方法。(二)、人体内的“夜班”工作 你是否想过,当你夜间进入梦乡时,在你自己的机体内还有大量的器官在“值夜班”呢?“心脏在值夜班。”你一定会不假思索地回答。确实如此。据记载,心脏停跳又复活的世界记录为3小时24分, 但在睡眠环境下,心脏恐怕一分钟也不能停止跳动。不过心脏并不是一刻不停地工作,它也在抽空休息。它收缩时在工作,它舒张时是在休息。每分钟心跳75次时,每一次心跳,心房和心室的收缩时间分别为0l秒和03秒、而舒张时间分别为07秒和05秒,休息时间倒比工作时间长。 “肺脏也在值夜班。”此话不假。人在夜间睡眠时,生命之火还在燃烧,肺脏就像一台鼓风机,不停地把富含氧气的空气吸入体内“助燃”,把富含二氧化碳的废气排出。科学家们认为这台鼓风机停止工作5分钟,人就会“断气”。当然肺脏也要休息,它的75亿个基层单位肺泡采用轮休制,每次呼吸只有部分肺泡在工作。 说到值“夜班”,也别忘记了消化系统。据试验,玉米在胃内消化停留348小时,在小肠内吸收停留5小时,在结肠内停留1624小时,经过212小时开始由“环卫部门”直肠排出, 38 4小时后才排完。照此算来人在夜间睡眠时,消化系统的“夜班工人 ”还在对昨天早餐到今天晚餐的食物作一系列处理。 人们大概不太清楚,许多调节人体功能的内分泌腺体也坚守在“夜班”岗位上。实践证明,有大约13到一半的激素在夜间达到最高值。例如腺垂体分泌一种生长激素,它能促进蛋白质合成,加速软骨与骨头生长,使人长高,这种对发育极端重要的激素在人熟睡后五小时达到最大分泌峰。至于神经系统这个人体活动的“总司令部”,在夜间当然是“灯火通明”。例如值“夜班”的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在指挥内脏的活动,丘脑在调节着人的体温、水平衡、内分泌,脑子中的睡眠中枢产生的去甲肾上腺素在清晨把人唤醒,否则人就要无休止地睡下去。甚至主管思维的大脑也安排有“夜班”做梦。感谢这些“夜班工人”,它们使我们的生命能平稳地延续。 1结合语境解释下面词句的含义。 心脏在值“夜班”: 生命之火还在燃烧: 肺泡采用轮休制: 在夜间当然是“灯火通明”: 2指出全文说明内容是如何排列的: 3第二段中有一句话点明了心脏能坚持工作的原因,这句话是: 4第三段中点明人的生命之火所以能够“燃烧”的原因是。5写出全文的总说句:6指出全文的结构特点: 1心脏在夜间还在工作生命在继续着每次呼吸只有部分肺泡在工作神经系统在人睡觉时仍在紧张地工作 2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调节系统-神经系统3心脏休息时间倒比工作时间长4肺脏就像一台鼓风机,不停地把富含氧气的空气吸入体内“助燃”,把富含二氧化碳的废气排出5文中第一句话6全文呈总分式结构 (三)、海洋污染海洋污染通常是指人类活动改变了海洋原来的状态,使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辽阔的海洋拥有巨量的海水,所以,尽管从远古到近代接纳了从陆地流入难以计数的各种物质,海洋却并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然而近几十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人类向海洋排放的有害物质越来越多。据报道,现在每年向海洋倾倒约6001000万吨石油,1万吨汞,25万吨铜,390万吨锌,30万吨铅和100万吨有机氯农药。以致海洋局部环境急剧恶化,甚至发生了严重的海洋污染灾害。海洋污染的现状是:污染源多,污染范围广、程度严重。海洋污染主要包括石油污染、赤潮、毒物污染、塑料垃圾和核污染。目前海洋污染较严重的,就海域来看,有波罗的海、地中海、东京湾、美国纽约湾、墨西哥湾等;就国家来说,有日本、美国和西欧诸国,我国的渤海、黄海和南海的污染状况也相当严重,虽然汞、铜、铅的浓度大体尚在标准允许范围之内,但已有局部地区超过了规定标准。其中最严重的是渤海,有的鱼群死亡,渔场外迁;有的滩涂养殖场荒废;一些珍贵的海生资源正在丧失。海洋污染是怎样破坏海水环境的呢?海洋污染造成的海水浑浊严重影响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影响水体的生产力,进而危害鱼类;重金属和有毒有机化合物等,在海域中积累并通过海洋生物的富集作用,对以此为食的其他动物乃至人类造成毒害;石油污染在海洋表面形成广大的油膜,阻止空气中的氧气向海水中溶解,而且石油分解时还会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造成海水缺氧,危害海洋生物;有机物污染会使海水富营养化,使海藻异常繁殖,赤潮泛滥,破坏生态平衡。现在,海洋污染已经引起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1. 第2段文字,用_同近几十年来海洋局部环境急剧恶化甚至发生严重污染灾害进行比较,以此说明海洋污染的严峻现实。2. 第3段中,列举“石油污染”等例子,是为了说明海洋污染_;紧接着从海域和国家两个方面举例,是为了说明海洋污染_。3. 第3段中加点的“大体”一词不能去掉,为什么? 4. 用一句话概括第4段说明的内容。1. 答案:从远古到近代,海洋没有发生重大变化。评分:本题2分。答出“从远古到近代”,给1分;答出“海洋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给1分。 2. 答案:污染源多 污染范围广、程度严重 评分:本题2分。每答对1空,给1分。 3. 答案要点:因为局部地区超标(意思对即可) 评分:本题2分。 4. 答案:海洋污染破坏海水环境的方式。或:海洋污染是怎样破坏海水环境的。(意思对即可)评分:本题2分。 (四)、要保护动物 (1)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保护动物是我们的责任。 (2)就动物的美学价值来说,许多动物形态优美,如狮、虎、豹魁梧奇伟的英姿,天鹅娴静优美的风度,丹顶鹤秀丽潇洒的姿态等。 (3)许多动物色彩鲜艳,如金丝猴闪闪发光的皮毛,雄孔雀、鸳鸯的艳丽羽衣。 (4)许多动物身体结构怪异,如大象的鼻子,长颈鹿的颈,犀牛的角,袋鼠的“袋”。 (5)许多动物声音动听,如虎啸猿啼,狮吼鹿鸣,各种鸣禽千回百啭(zhun鸟婉转地叫),自在娇啼。 (6)许多动物有特殊的生活习性,如蜂猴不爱动弹,而海豹则不停地在浅底穿梭。 (7)所有这些,都吸引人们观赏、聆听,爽目悦耳,发人深思。 (8)动物的科学价值更是不容忽视。 (9)很多动物,经历了几千万年的岁月,至今还能生活在地球的一隅(y角落),它们身上保存了许多原始特征。如澳大利亚的袋鼠、鸭嘴兽,我国的大熊猫、扬子鳄,它们被称为“活化石”,直接或间接地为我们提供了古今气候、地质、地理的变化情况和人类活动的史实,既是生物演化的实证,又贮存着珍贵的物种资源的基因库。有的动物的身体结构产生某种优越功能,可供现代科学技术借鉴、仿造;有的动物则是绝妙的实验生物,对医学、生物学的发展做出了宝贵的贡献。最近科学家还在研究,将猪或其它动物的器官移植到病人身上,这样就不愁器官移植时材料来源供不应求了。 (10)最重要的是,今日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是经过亿万年的演变形成的。各种动物(也包括其它生物)在自然界中各占有一定的位置,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例如:猫、蛇、黄鼠狼、猫头鹰少了,老鼠就会猖獗;豺、狼、豹少了,野生有蹄类动物就会增多,许多树木就会遭殃;食虫鸟少了,害虫就会迅速发展起来,破坏树木,吞食庄稼。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啊!1将第(3)句与改写句放在起,试比较一下,哪种表述方式更好?说说你的理由。 原句:许多动物色彩鲜艳,如金丝猴闪闪发光的皮毛,雄孔雀、鸳鸯的艳丽羽衣。 改句:许多动物色彩鲜艳,如金丝猴的皮毛闪闪发光,雄孔雀、鸳鸯的羽衣艳丽无比。 2划横线的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就全文来看,主要运用了_说明方法。3说说“牵一发而动全身”在第10段中的具体含义。4联系全文内容,说说人类保护动物至少会得到哪几方面的收获。1改句更好。(1分) 原句前半部分强调的是动物的“色彩”,后半部分强调的是“皮毛”、“羽衣”,前后不符;改句突出了“闪闪发光”、“艳丽无比”,能紧扣“色彩鲜艳”这一表意重心,使前后保持一致。(2分) 2举例子 分类别 3在自然界中,只要有某一方面出现问题,就会波及和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 4可以欣赏动物的美;(1分)可以利用动物的科学价值;(1分) 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1分) (五)、莺 布丰阴霾(mi)弥漫的冬天是毫无生气的季节,是自然界的休眠和沉睡时期:昆虫停止了生命,游蛇停止了运动,植物终止了生长,失去了绿色,所有的空中居民都被抛弃流放,水族生命被关在冰冻的牢狱中,大部分陆地动物被囚禁在山洞、岩洞、地洞内,这一切给我们展现出一幅幅萧条冷漠的景象。鸟类的回归带来了初春第一个信息,这些可爱的小生命唤醒了沉睡的大自然,焕发了新的活力与生命,树木吐出了新芽,小树林披上了新装,引来了新主人在此嬉笑打闹,唱歌传情,到处生机勃勃。 在森林的主人当中,莺科小鸟最多,也最惹人喜爱:它们活跃、灵巧、轻盈、好动,所有的动作看上去都富有感情,叫声中透出喜悦,玩耍中隐藏爱情。树木长叶开花时,这些小鸟来到了我们身边:有些住进我们的花园,有些更喜欢林荫大道和树丛,不少钻进了大森林,另有一些藏进了芦苇荡。莺雀布满大地各个角落,到处能听见它们欢畅的歌声,看到它们飞来飞去的欢快身影。 我们不仅喜欢它们无忧无虑,还希望它们漂亮美丽;但大自然似乎只赋予了它们可爱的性情,却忽视了装扮它们。莺雀的羽毛暗淡而缺少光彩:除两三种身上稍有斑点略能点缀,其余的浑身都是暗淡的灰白色或褐色。 它们居住在花园里,树丛中,或是种植蚕豆青豆等的菜田里,一般在蔬菜架子上栖息;它们在这里玩耍、搭窝,不停地出入,直到收获季节。这时,它们迁徙的日期临近,该离开这块乐土,离开爱的家园了。观看它们叽叽喳喳相互追逐好似看一场节目,他们的打闹并不过火,争斗也是天真无邪的,结果总是以几支歌结束。莺是轻浮爱情的象征,如同斑鸠(ji)是忠贞爱情的象征一样。莺总是快乐无忧,充满活力,它们实际上并非缺乏爱情,也不缺少对爱情的忠诚。雌莺孵卵时,雄莺在旁边千呵万护,与它共同迎接小生命的降生,直至长大后也不分离。 莺生性胆小,在与它同样弱小的鸟类面前都常常躲避,尤其害怕遇到最危险的敌人伯劳(一种鸟)。然而危险一旦过去,一切便抛至脑后,用不了一会儿,它又变得欢乐愉快,又唱又跳。它只在树林中最茂密处唱歌,这时总把自己隐藏起来,尤其是在炎热的中午,只偶尔才在树丛边上露面,但很快便又回到密林中去。早晨可以看见它采集露水,在夏季短暂的雨后,它常来到湿润的树叶上,摇晃树枝洗淋浴。 在莺类中,黑头莺叫得最好听,声音最流畅,有些像夜莺。我们可以长时间地享受它美妙的歌声,甚至在春天的唱诗班销声匿迹之后,仍可以听到树林里黑头莺的歌声。它们的歌喉轻快纯洁,尽管音域不大宽广,但十分美妙动听,婉转而富有层次,这歌声仿佛涵养(积蓄并保持)了树林的清新,描绘了恬静的生活,表达了幸福的感受,听到这些大自然的幸福鸟歌唱,谁能不为之动情呢? 1、本文向我们介绍了莺的哪些特点? 2、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哪些地方能看到莺的身影呢? 3、把第段最后一句改为“莺雀的羽毛暗淡而缺少光彩,它们浑身都是暗淡的灰白色或褐色”行吗?为什么? 4、读了第段、第段文章,你觉得莺的哪些地方显得可爱呢? 5、本文把莺的歌声写得很美妙,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很少听到莺的歌声,这是为什么? 1、围绕“活泼好动,生性胆小,喜欢唱歌”作答。说明:一点1分。此题3分。2、“花园、林荫大道、树丛、大森林、芦苇荡、菜田里”等。说明:答对三个给3分,此题3分。 3、不行。这样一改,就把所有的莺说成是一样的,其中还有两三种是特例,改后不符合客观事实,原文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说明:答“不行”给1分,理由答对给2分。此题3分。 4“叽叽喳喳相互追逐,打闹并不过火,争斗也是天真无邪;快乐无忧,充满活力,不缺少对爱情的忠诚;危险旦过去,它又变得欢乐愉快,又唱又跳。”说明:一点1分。此题3分。 5、答案略。 (六)、小心,涂改液伤着你 目前,_。据调查,大中城市的中小学生的使用比例在80左右,而小学生的使用比例则高达95以上。书写出现差错时,使用它能很快涂改错误,确实很方便,然而你是否意识到它散发出的十分刺鼻的气味对人体有害? 为了弄清涂改液的化学成分,北京市三名中学生在一位化学教授的帮助下,先后两次对涂改液的成分进行了测定,发现涂改液中含有二氯甲烷(wn)、三氯(l)乙烷和对二甲苯等物质。据专家介绍,它们非常容易挥发游离于空气中。一旦被人吸入,会引起慢性中毒,使血液组成发生变化,影响神经系统,使人头疼、恶心,吸入量过大,会危及生命。 为了验证涂改液的危害程度,这三名中学生又找来六只小白鼠,分三组做了对比模拟实验。他们将蘸有不等量二氯甲烷、三氯乙烷和对二甲苯三种试剂的棉花,放入两组小白鼠的笼子边上。试剂用量大的一组,只五分钟小白鼠就惊慌、抽搐(ch)而死;剂量小的一组,每天试验58分钟,与剩下的一组对比观察。五天中,实验组小白鼠的惊慌不安日益严重,进食减少,动作迟缓,体重下降,与对比组小白鼠体重逐日增加形成明显对比。a停止试验15天,慢性中毒现象逐渐消失,一切恢复正常。 最近,中国消费者协会对市场上销售的79种牌号的涂改液进行了检测实验。检测结果表明,b全部样品均不同程度地含有各种有毒物质,并散发出刺鼻气味。实验证明,这类物质吸入体内或粘在皮肤上,会危害人体健康,进入大气层后还会破坏臭氧层。因为涂改液必须具有易溶解、易干燥、易挥发的特点,所以尽管作为涂改液溶剂的卤(l)代烃(tng)和苯系物对身体有害,但在未找到合适替代物之前还要沿用,因此,短时间内国内市场上的涂改液成分不会有大的改变。 鉴于这种情况,我们有必要加强自我保护,警惕慢性中毒,最好不再使用涂改液。1为第段的空格处补写一句话,与下文语意连贯。2在第段中,“合适替代物”是指替代_的物质。 3第段主要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内容? 说明方法:_、_说明内容: _4从文中画线的a、b两句中任选一句,说说该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1、涂改液已经成为使用率较高的学生文具(许多学生喜欢使用涂改液)2.涂改液中的有害化学成分(或:涂改液中的有毒物质。或:涂改液中的卤代烃和苯系物。或:涂改液中的二氯甲烷、三氯乙烷、对二甲苯等物质)3.说明方法: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答出任意两种即可,一种1分。此问2分)说明内容:涂改液的危害程度(“危害”1分,“程度”1分。此问2分)(共4分)4.“逐渐”准确地说明了慢性中毒现象的消失经历了一个过程。 “不同程度”准确地说明了不同牌号的涂改液中所含有毒物质的量的不同。 (选一句回答,意思对即可。2分)(十) 转基因作物同普通植物的区别只是多了能使它产生额外特性的基因。早在1983年,生物学家就已经知道怎样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外来基因移植到某种植物的脱氧核糖核酸中去,以便使它产生靠杂交方式根本无法获得的某种新的特性:抗除莠剂的特性、抗植物病毒的特性、抗某种害虫的特性等。用以移植的基因可来自任何生命体:细菌、病毒、昆虫 等。 转基因作物目前在世界上种植已有1000万公顷左右,种植最多的是棉花、玉米和西红柿等。在实验室试种的还有莴苣、西瓜、稻谷等等。试验的目的除了增产之外,还在于提高这些品种的抗病毒能力。 但同时也有专家担心转基因作物可能对环境有危险。比如在美国种植的那种能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加快出现一些更难对付的害虫 。这类作物的所有分子都分泌出一种微量的“杀虫药”,一种像任何一种农药一样能选择杀死某些害虫的“雾剂”。尤其是那些能抗除莠剂的作物,它们一旦同野生状态下的“表姐妹”杂交之后,那些“表姐妹”也就会因此而成为除莠剂无法除掉的变种了。 对于这种技术,尽管还有些问题需要继续研究,但这确是人类9000年农作物栽培史上异常空前的革命。 1. 根据文中内容,解释“转基因作物”。 2. 文中画单横线部分所使用的说明方法是_。(不超过3字) 3. 文中为什么要对“杀虫药”“雾剂”“表姐妹”加引号? 4. 文中加浪线处共有两个句子,后面的一个句子是在解说前面句子中的哪个词汇? 5. 文中加双横线的“这种技术”,指的是什么技术? 6. 仿照文中最末一段文字,以“写作文”为话题写一句话(注意一定要用上句中划线的词语) 仿句:_(十一)病毒全接触 (1)就像人体会遭到病毒侵袭一样,电脑也会遭受病毒的伤害。病毒随着医药的发展变得越来越狡猾,电脑病毒也一样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变得越来越。 (2)计算机病毒不是我们所熟悉的生物病毒,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程序,一种可执行代码。但是,计算机病毒就像生物病毒一样,有独特的复制能力,计算机还有生物病毒的特性:破坏性。它能够侵入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各种破坏,或通过占据存贮空间降低计算机的性能。所以,计算机病毒就是能够通过某种途径潜伏在计算机存储介质(或程序)里,当达到某种条件时即被激活的具有对计算机资源进行破坏作用的一组程序或组合。 (3)计算机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传播。通过不可移动的计算机硬件设备进行传播;通过移动存储设备来传播;通过网络进行传播;通过点对点通信系统和无线通道传播。 (4)纯数据文件不会被病毒感染,如:声音、图像、动画、文本等文件。病毒一般感染主引导区、硬盘区分表、批处理文件、可执行程序以及word、excel文档这类非纯粹的数据文件等。如何来判断计算机是否被病毒感染呢?最简便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是利用各种杀毒软件来检验计算机是否染毒。 (5)病毒发作的后果是根据病毒的不同类型和病毒编写者的不同意图会有不同的表现。“良性”病毒发作时一般会暂时影响计算机的正常运行,搞一些恶作剧或开一个玩笑,病毒编写者为了表现自己,会让病毒显现出来。重新启动后一般即可重新工作。恶性病毒发作的后果与“良性”病毒有本质的区别,它会对计算机的软、硬件实施破坏。通常破坏时无任何迹象,在瞬间就会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6)根据病毒发作后不同的破坏程度,可采用一些相应的急救措施来进行挽救,以使损失减少到最小限度。flashbios被破坏,可重写bios程序(一般需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或者更换主板。coms被破坏,可将cmos放电,然后用计算机的设置程序进行重新设置。引导区被破坏,某些杀毒软件提供备份和恢复系统引导区信息内容,用此功能进行恢复。文件丢失,若是在纯dos系统中,可利用一些磁盘工具进行恢复;若有备份文件,病毒对磁盘的破坏均可通过备份文件进行恢复。 1.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说明顺序是_。 2. 用简洁的文字分别概括每段的内容。 3. 计算机病毒有哪些特点?根据第(2)段进行概括。 4. 从全文内容推测第(1)段中加的“刁钻”一词的具体含义。 5. 对内容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计算机病毒总数呈上升趋势,传播途径越来越多。 b. 非纯粹的数据文件都会被计算机病毒感染。 c. 杀毒软件是预防病毒感染的有效工具,建议使用多套杀毒软件。 d. 文件丢失后,若有其他操作系统,则不能乱用磁盘工具,否则会带来更大的破坏。 6. 举例说明本文使用的说明方法。(至少3种) 7. 用标示法(加着重号“”)举出一例标示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8. 用“|”划分本文层次。 (1)(2)(3)(4)(5)(6)(十二)北极在什么地方 (1)对人们有着巨大吸引力的北极究竟在什么地方呢?这个问题似乎很容易回答,有人会说,北极不就是指北纬6633以北,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吗?也有人会说,北极包括整个北冰洋和附近的岛屿以及周围的各海域。也有人以最高气温10为界限来划分北极的区域。 (2)这样的回答对不对呢?应该说对,但又不完全对。说对,是因为它基本正确;说它不完全对,是因为地球不停地运动,北极也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而是在经常地搬家。 (3)我们知道,地球的两端各有一个点,叫做极点。最南部的一个叫做南极点,最北部的一个点是北极点。所谓极点,就是指地球自转的时候,假设的地轴和地球表面相交的那一点。实际上,地球的中心并没有那么一根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地轴,事实证明,这种假设是有道理的。由于地球在不停地转动,它的自转轴也在不断地旋转,因此地轴和地表相交的那个点(也就是极点),就不可能永远固定在地面的某一个地方。因为两个运动着的物体相交的一点,也必然是不断移动的。300多年以前,牛顿就指出了这个道理。当时,只是理论上的一种假想,后来许多天文学家经过长期的观测研究,证实了地极确实在不断地移动,而且移动的轨迹很不规则,是一个弯弯曲曲的螺旋形曲线。有时候,螺旋的范围越转越小,就像拧紧的螺丝,有时候范围又越转越大,像放松了的弹簧。尽管地极移动的轨迹相当复杂。但是,科学家们还是摸索和总结出了一定的周期和规律,地极移动的周期一般是14个月、一年或半年。由于这种移动非常微小,所以不仅我们感觉不到,而且不用专门的纬度观测仪器是不容易发现的。地极移动的道理说明,北极不是固定的,而是在经常挪动搬家。科学家们根据这个道理推算,如果地极每年移动12厘米的话,那么 甲 ,北极就要远离这个位置,跑美国的大西洋岸去了。根据同样的道理,还可以推算出, 乙 ,我国的华北地区曾经是一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极世界。近年来在北极圈内发现了丰富的石油资源,人们认为这是地极移动的一个例证。因为石油矿床的形成需要包括石油生成岩和贮油岩在内的厚厚的堆积盆地的。那么,只能是千万年以前,北极曾经处于低纬度的热带,蕴藏石油的条件就是在那个时候形成的。由于地极的移动,当年的热带就变成了今天的北极。 (4)北极究竟在哪里?这是全世界许多天文台和天文学家随时都在注意观测和研究的问题。 1. 文章开头的一句话“对人们有着巨大吸引力的北极究竟在什么地方呢?”有什么作用? 答:_ 2. 下面这句话是从第(3)段中抽出来的,把它放回原处,它应该在什么地方? 这是人们为了说明地球运动的性质所作的一种形象的假设。 答:这句话应该在“_”的前面。 3. 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中心内容。 答:_ 4. 文中画线句中的“一般”是什么意思? 答:_ 5. 请把下面表示时间的两个短语填在文中横线的甲、乙处。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