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土保持林学复习思考题(修改稿)1、 什么是水土保持林? 以调节地表径流,控制水土流失,保障和改善山区、丘陵区农林牧副渔等生产用地、水利设施。以及沟壑、河川的水土条件为经营目的地森林。2、 水土保持林目前存在的问题?1 数量少,发展速度慢,不能满足水土保持的要求2 成活率、保存率低。这是目前水土保持林发展最关键和最难 解决的问题3 生长缓慢,小老林面积太大,既无生态效益,又无经济效益4 科学研究远跟不上生产要求,对生产上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5 树种单一,可替换树种研究较少6 造林所用苗木质量低7 对现有林分缺乏管理,重治轻管3、 水土保持林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防护作用:调节地表径流作用、水源涵养作用、减灾作用;固 持土壤 、地表侵蚀防治作用、重力侵蚀防治机理与作用;区 域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对气候要素的影响。 2)营林技术:立地条件与适地适树、树种选择与林分组成、造林 密度与种植点配置、整地技术及季节、造林方法与季节、幼林 抚育管理。 3)空间配置技术:防护林体系及林种划分、坡面配置、沟道配置、 水边周围配置、径流林业、快速绿化。4、 简述水土保持林的现状和发展趋势。1 优质高产林木生长木材形成的机理及调控 2 森林植被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调控机理研究3 森林生物灾害可持续控制基础理论研究 4 土地荒漠化形成的生态学机制 5 森林生物多样性形成与维持机制的研究 6 重大森林火灾发生和预防机理的研究 7 人工生态林植被演替及近自然人为干扰机制研究8 林木遗传改良和新品种选育9 林业生态工程构建与生态系统恢复技术 10 荒漠化预防及综合治理技术 11 优质工业用材林定向培育及高效利用技术 12 经济林、竹藤、花卉良种栽培与高效利用技术 13 森林灾害防治技术14 美国的“ 新林业”15 德国的“ 近自然林业”16 印度的“ 生态林业”17 以色列的“ 径流农林业”5、 水土保持林的水文效应是什么? 降雨、水分贮存、径流、水分消耗6、 降雨的三次再分配是什么?1) 林冠层截留:泛指所有森林植物的地上部分(乔木、下木、灌 木和活地被物)2)枯枝落叶截留(死地被物)3)枯枝落叶层下的土壤:下渗吸收或产生径流 附:(1)林冠截留作用* 指降水到达林冠层时,有一部分被林冠层枝叶和树干所临时 容纳,而后又蒸发返回大气中去的作用 (2)林冠截留量 在降雨过程的某一时段内,从林冠表面通过蒸发返回大气中 的降水量和降水终止时林冠层还保留的降水量。 (3)截留率 该时段内林冠截留量与林外降水量之比。 (4)干流量 大气降水过程中,有一部分雨量从林冠枝叶体转到树干流入 地表形成树干径流,称为干流量。7、 什么是林内降雨量? 除林冠截留量和干流量后的雨量。由林冠间隙直接降落到地面的林冠通过雨量和从林冠枝叶体表面降落至地面的林冠滴下雨两部分雨量组成。8、 土内径流的形式有哪些?影响土壤渗流的因素? 1)基质流:结构孔隙中所流水流,层流 2)管流:大孔隙中的水流,紊流 3)亚表层降雨径流:近地表层快速径流 4)土壤含水量: 5)土壤物理性质:孔隙度、结构、质地、间层、结皮 附:枯枝落叶的水土保持作用: 截留、吸收部分降雨; 彻底消灭降雨动能; 形成地表保护层,维持土壤结构稳定; 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增加地表粗糙度,分散、滞缓、吸收过虑地表径流; 拦截过滤固体径流,沉积沙粒; 防止土壤蒸发,稳定土壤湿度和温度,利于树木生长 提高土壤入渗能力,增加土壤入渗量,减少地表径流 提高土壤的抗蚀能力。9、 影响根系固土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1)树种的生物学特性:1 树种:根型、根系发育状况、根系的穿透力根系的表面积2 根系的物理特性:根系的直径、根系的抗拉强度、根系的通 直性。3 穿过剪切面的根量:根面积率越高抗剪强度越大、地上生物 量与地下根系量紧密相关。4 树木的年龄:树木的年龄与根系的固土能力有紧密关系。幼 林小,中状林大,老林下降。5 采伐对根系固土能力的影响:采伐后,根系逐渐腐烂,根系 的固土能力随时间的推移而降低。采伐后45年易发生滑 坡20年生刺槐,伐后2年、4年固土能力分别下降了49.1 、60.15。 2)环境因素1 土壤种类:沙质壤质 粘质:摩擦力增加。2 土壤紧实度:紧实度越高摩擦力也越高,但紧实度越高根系 生长越不良。3 土壤水分:水分增加,摩擦力减小。 3)地质条件1 A类:土层薄,无过渡层,岩石无裂隙,根系不能深入基岩。2 B类:土层薄无过度层,岩石有裂隙,根系可以深入基岩。 森林的根系可以极大地增加土壤的稳定性,采伐森林使坡体 不稳定。3 C类: 土层薄,有过渡层存在,过渡层的抗剪强度大于表 土,过渡层导水率低,易对表土造成孔隙水压力。森林根系 在表土分布密,在过渡层分布稀。根系对土体的稳定性起了 很大作用,使表土层与过渡层之间的抗剪强度极大增强。采 伐森林使坡体不稳定。4 D类:土层深厚,土壤对林木根系生长没有限制作用,根系 分布比较深。10、 什么是适地适树?使林木生长的造林地环境条件同林木具有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相一致,以发挥土地和树木的生产潜力,取得最好的生长量的营林、育林技术。11、 什么是立地?什么是立地分类、立地条件类型、立地指数?1)立地条件:又称立地,是指林业用地上体现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生物等对林木生存、生长有重大意义的生态环境因子的综合。2)立地分类:是指对林业用地的立地条件、宜林性质及其生产力的划分。然后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确定造林营林措施,以期达到造林营林的生态、经济目的。3)立地条件类型: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气候、土壤、生物条件的各个地段的总称。把立地条件及其生长效果相似的造林地归并成为类型即立地条件类型。简称为立地类型,是立地分类中最基本的单位。4)立地指数:一定基准年龄时的林分上层水木平均树高与年龄的关系,五十年为基准年龄,立地指数为20。指:树龄50年时树木的高度为20米。12、 造林地的主要立地因子有哪些?1 地形:海拔、坡向、坡位、坡度、坡形、小地形。2 土壤:种类、厚度、性质、母质、发育程度、侵蚀程度、腐 殖质含量。3 水文:地下水位高低、矿化度、季节变化,积水状况,土层 含水量及变化。4 生物:植被状况,病虫害,微生物。5 人为活动:土地利用历史、现状。13、 简述立地条件类型的划分依据和方法 1) 立地条件类型的划分依据: 林木环境的关系环境相对稳定,起决定性的作用;植物的指示意义不大,以非生物的环境因子作为划分的依据;地形与土壤占有突出地位。划分的类型要反映主导因子的异同性;在植被较好的地区可以把植被作为划分立地的补充依据;林木生长状况应作为检验划分结果的主要依据。多因子综合;主要依据地形和土壤;植被作为参考,林木生长作为验证。2)划分的方法a.按主导环境因子的分级组合:方法:选择主导环境因子若干,对每个因子进行分级,按因子、因子水平组合成一张立地条件类型表。命名:因子级别(程度)。b.按生活因子的分级组合:方法:选择与林木生长有直接关系的生活因子若干,对每个分级后组成立地类型表,同时以植物群落作为确定因子种类、级别的参考。命名:使用因子代码组合。c.综合法:主导环境因子与生活因子的结合。命名:用数码代号。d.用立地指数代替立地条件类型:用某一个树种的立地指数级来说明立地条件。优点:可以反映出定量的关系,可以与多个环境因子建立关系。缺点:只说明效果,不说明原因。同一地位级代表的立地条件并不相同,采取的营林措施也不相同。立地指数必须与一定的树种相联系,不能成为许多树种的共同尺度,使用上不方便。 14、 简述适地适树的原则和方法原则:1) 必须充分调查了解自然条件及其地域分布规律,研究掌握当地所处的立地系统及其特征,掌握因地制宜的原则,即在结合立地质量评价基础上正确划分立地类型,研究确定适于各种立地类型生长的乔、灌树种。2) 认真研究总结各造林乔、灌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根据当地立地类型特点,为不同树种选择适宜的立地类型,以贯彻因树适地原则。3) 考虑各个树种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可能发挥的多种生态经济效能,力争树种的合理选择与搭配,以求达到最佳最大的效益目的。4) 不同立地类型上,不论林种有何差异,均应以选择乡土树种为主,并注意与引进有价值的树种相结合的原则,要注意树种的多样化原则,在一些立地质量低下的地区或一些特殊立地和生产需要的地区,要注意乔、灌、草多种植物的引用。方法:单因子对比分析;多因子相关分析;立地条件对比分析;乡土树种与引种。 附:适地适树的定义:使林木生长的造林地环境条件同林木具有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相一致,以发挥土地和树木的生产潜力,取得最好的生长量的营林、育林技术。15、怎样评价适地适树的成败? (1)、一般标准(客观标准) 用材林:成活、成林、成材、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即对间歇性灾害因子有一定的抗衡力);防护林:防护效益能充分发挥出来。 (2)、数量化标准: 立地指数;平均材积生长量;立地期望值 :相当于一定的使用期内立地的价值。用以评价经济效益水平。 16、 水土保持林树种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生物学持续稳定、具有较高的效益、优先选择乡土树种、选择耐贫瘠的肥料树种、注意选择优良灌木树种。17、简述树木引种及其影响引种成败的因素。树木引种指通过人工栽培,使野生的树木或外地域的树木变为本地人工栽培树木的技术活动。影响因素有:树木的生态学特征、气候因素(温度、降雨)、土壤因素(土壤PH、土壤透气性、土壤肥力)。18、 什么是造林密度? 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点或播种穴的数量,也叫初植密度。19、 简述造林密度及其意义。 充分了解各种密度所形成的群体,以及该群体内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从而使林分整体在发育过程中在人为措施控制之下始终形成合理的群体结构。 这种合理的群体结构使各个个体有充分的发育空间,最大限度地利用营养空间,又使群体影响环境、协调各生态因子相互作用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达到林分高生产力、高稳定性、高生态效益的目的。20、 简述造林密度的确定原则、确定方法和种植点的配置。确定原则:以密度的作用规律为基础,以林种、造林树种、立地条件为主要考虑因子,使林木个体之间对生活因子的竞争抑制作用达到最小,个体得到最充分的发育并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林分的生物量达到最大。根据林种确定造林密度;根据立地条件确定造林密度;根据经营条件确定造林密度;根据不同树种确定造林密度;根据经济条件确定造林密度。 确定方法:1 经验的方法:对过去人工造林的密度进行调查,判断其合理 性和进一步调整的方向。2 试验的方法:用不同造林密度的试验确定合理的造林密度。3 调查的方法:调查不同密度下林分的生长发育状况,取得大 量数据后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种参数确定造林密度。4 查图表的方法:依据当地主要造林树种的密度管理图或密度 管理表确定造林密度。 种植点的配置:1 行状配置 正方形:株行距相等,树冠发育均匀 长方形:行距大于株距,行内早郁闭正三角形:行距小于株距,相邻的种植点相互错开,树冠发育均 匀 品字形:相邻行的各株相对错开位置,树冠发育均匀2 群状配置植生组配置,簇式配置植株在造林地上呈不均匀的群状配置,群内植株密集、群间的距离较大。群的大小与立地环境条件有关,从3、5株到几十株,群的数量一般为成林的密度,群的排列呈规则或不规则的,随地形而定。适用于恶劣环境条件、低产林改造、阔改针。21、 造林密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有哪些?1) 对造林成活的影响:在立地条件差而成活率较低时可适当增加造林密度,但是不能滥用。2) 对郁闭的影响:造林密度大,郁闭早,反之则晚。郁闭早,可以减缓杂草与林木的竞争,但是郁闭过早,会引起林木分化和自然稀疏,造成林木后期生长不良(树冠发育受阻),速生的阳性树种表现得更为突出。3) 对干、枝、叶量的影响:密度增加,叶量也增加,但达到一定数量后叶量几乎保持不变。4) 对树冠生长发育的影响:密度越大,平均冠幅越小。密度较高的林分冠幅生长较早衰。各种不同密度林分的平均冠幅到一定年龄后,各自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不再有太大的变化。5) 对根系生长的影响:密度过大,会影响到林木的根系发育,根系的水平分布范围小,垂直分布也浅,甚至全林地的总根量也少。6) 对高生长的影响:在一定的、较稀的密度范围内,由稀到密,促进高生长,在过密的情况下,增加密度,抑制高生长7) 对胸径生长的影响:在竞争作用的密度以上,密度越大、直径生长越小。8) 对材积生长的影响:密度对单株材积的作用规律与直径相同,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9) 对生物量的影响:一般在幼林阶段,干、枝、叶等的干物质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但在一定密度以后就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任何密度范围内的林分,其生物产量最终是一定的。10)对干形、材质的影响:干形:密度大形数高,尖削度小;节疤:密度大,节疤小;材质:树干饱满,干形通直,早晚材不同。22、 试比较纯林和混交林的特点及其防护效益。 1)混交林可较充分地利用光能和地力,而纯林对外界空间利用显得不够充分,但这并不意味着纯林就不能很好地利用外界条件; 2)混交林可较好地改善林地的立地条件,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混交林所形成的复杂林分结构,有利于改善林地小气候,使树木生长的环境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二是混交林可增加营养物质的储备及提高养分循环速度,使林地土壤地力得到维持和改善。而纯林在改善林地立地条件方面不如混交林; 3)混交林可较好地促进林木生长,增加林地生物产量,增加林产品种类,维持和提高林地生产力。 4)混交林可较好地发挥林地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5)可增强林木的抗逆性。 6)混交林的培育和采伐利用,技术比较复杂,施工业较麻烦,同时目的树种的产量较纯林底。23、 简述混交林类型、混交林种间关系的表现形式。1)混交林类型:乔灌木混交类型、针阔叶树种混交类型、喜光树种与喜光树种混交类型、综合混交类型。2)种间关系表现为: 有利(互助、促进)、有害(竞争、抑制) 单方利害:它树种利害,自身不害不益 双方利害:多个树种均有利害24、 简述密度对造林成活与林分郁闭的影响。 对造林成活的影响:在立地条件差而成活率较低时可适当增加造林密度,但是不能滥用。 对郁闭的影响:造林密度大,郁闭早,反之则晚。郁闭早,可以减缓杂草与林木的竞争,但是郁闭过早,会引起林木分化和自然稀疏,造成林木后期生长不良(树冠发育受阻),速生的阳性树种表现得更为突出。25、简述水土保持林造林密度与森林防护作用的关系水土保持林密度与森林防护作用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密度对水土保持林枝、叶量的影响:一般密度大的林分,树木枝、叶量相对多,而林冠层枝叶量可以拦截降雨,调节径流及林内降雨。所以适当的密度可以很好发挥林分的防护作用。 (2)密度对根的生长影响:根系具有固持土壤、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适当的密度可以促进根系的发展,从而增强林分林分的固持土壤作用。26、 什么是造林整地? 指造林前通过人工措施对造林地的环境条件进行改善,以使其适合林木生长。27、 简述造林整地的作用、方式及其特点。1) 改善立地条件:改善小气候;改善土壤水分;改善土壤养分;改善土壤通气性。2) 保持水土:整地是坡面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切断了径流线,改变了坡面径流状况;增加了土壤入渗能力和土壤持水能力;径流得到了就地拦蓄。3) 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林生长:种子发芽、苗木根系愈合生长的环境条件得到了改善;温度、水分、通气性。整地后植物的物候期改变;整地后苗木的根系发达,吸收根增加;立地条件越差整地的效果越明显。方式: 1)全面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垦造林的整地方法。 全面整地可用于平原地区,主要是草原、草地、盐碱地及无风蚀 危险的固定沙地。全面整地也可在限定的条件下用于石质山地和 黄土高原地区。还应注意,无论北方还是南方的山地,全面整地 都不宜连成大片,坡面过长时,山顶、山腰、山脚应适当保留原 有植被。2) 局部整地:带状整地:呈条状翻垦造林地土壤的整地方法,改善 立地的作用强。 块状整地:呈块状翻垦造林地土壤的整地方法,灵活 性大,省工,成本较低。28、试述山区造林整地技术的应用。山区造林整地技术的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 反坡梯田整地:应用于坡度在1035o的坡面上。2、 水平阶:一般用于山地、黄土地区的缓坡和中等坡。3、 水平沟整地:多用于土壤疏松、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地区或 山地。4、撩壕整地:多用于南方山地造林和丘陵地带。5、鱼鳞坑整地:应用于较陡的沟坡地段。6、双坡式整地:适用于营造耐旱性灌木林。7、波浪式整地:用于降雨量的平坦山区。29、 根据造林材料不同而划分的造林方式有几种? 播种造林、植苗造林、分殖造林。30、 播种造林的优缺点?植苗造林的优缺点?1)播种造林 优点:有利于形成自然、匀称、完整的根系分布,幼树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多棵种苗形成群体,可淘劣留优,技术简单,节约劳力,成本低。缺点:种子发芽要求较好的立地条件,干旱、高温、寒冷、霜冻、风沙、灌木杂草茂盛的地方不易成功,用种量大限制应用范围,易遭受鸟兽危害,抚育费用高。2)植苗造林 优点:栽植完整的植株,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较强;比播种造林方法营造的人工林郁闭早、初期生长快、用种量小,在水土流失严重、干旱的地方造林成功率高。缺点:育苗工序庞杂,起苗时苗木的根系受损伤,要经过缓苗期,且影响成活,造林费工。31、阔叶树种植苗造林时对苗木进行处理常用的方法有哪些?截干、去梢、剪除枝叶、喷洒化学药剂、喷洒蒸腾抑制剂;修根、浸水、蘸泥浆、蘸保水剂、化学药剂、激素蘸根、接种菌根菌截干的留干高度为地表510公分 去梢剪去苗干高度的1/41/3不超过1/2 剪除枝叶一般去掉侧枝全长或叶量的1/31/2 化学药剂包括:苹果酸、柠檬酸、脯氨酸、丙氨酸、反烯丁二酸 抗蒸腾剂包括:抑蒸剂、叶面抑蒸保温剂、pvo、旱地龙、 外源激素包括:萘乙酸、吲哚丁酸、赤霉素32、地下茎造林方法有哪些? 移栽母竹:挖去12年生竹移栽。移鞭:从成年竹林中挖去25年生鞭芽饱满的竹鞭进行造林。 竹鞭截成1m长,平埋,覆土10 cm。埋蔸和埋节:母竹地上2030cm处截断,利用余下部分造林即 为埋蔸。利用地上部分的竹节造林即为埋节。33、简述分殖造林的造林方法。分殖造林指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作为造林材料直接造林的方法。分为插条造林、分根造林、地下茎造林。插条造林:利用树木的一段枝条作为插穗,直接插于造林地上的 造林方法。分根造林:将幼树树干或粗壮树枝作为造林材料直接插于造林的 方法。地下茎造林:树木落叶至发芽前,刨去粗根截成插穗插植于造林 地的方法。34、什么是径流林业?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林木生长的最佳水量平衡为基础,通过合理的人工调控措施,把有限的降雨进行再分配,创造适宜的环境,供林木正常生长。35、径流林业的措施有哪些?集水、节水、提高水分利用率。36、林地和林分管理措施有哪些?林地管理措施有:松土除草、中耕、施肥、灌溉林分管理措施有:间苗、平茬、除蘖、割藤、除伐、修枝、幼林 间伐。37、什么是山区、丘陵区水土保持林体系?是指在山区、丘陵区,以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等等林种为主体,因害设防,因地适宜的片、带、网相结合所形成的综合森林防护体系。38、山区、丘陵区常见的水土保持林配置种类有哪些?常见的水土保持林配置种类有:山区、丘陵区坡面水土保持林;山区水文网、侵蚀沟道的水土保持林;山地池塘、水库防护林。39、什么是水土保持林的水平配置?水土保持林水平配置是指水土保持林体系内各个林种在流域范围内的平面布局和合理规划。40、什么是水土保持林的立体配置? 水土保持林立体配置是指某一林种组成的树种或植物种的选择,和林分立体结构的配置和形成。41、 简述山区、丘陵区常见的坡面水土保持林配置类型及其特点。山区、丘陵区常见的坡面水土保持林配置类型及其特点如下:1) 坡面水土保持(或水源涵养)用材林,其特点是:主要乔木 树种行与灌木带的水平带状混交、乔、灌木隔行混交、结合 农林间作,乔木或灌木营造纯林。2)护坡薪炭林,其特点是:薪炭林营造投资少,见效快,生产 周期短;薪炭林作为燃料不污染环境;良好的薪炭林, 其水 土保持及其它综合经济效益也不容忽视。3) 复合林牧护坡林,其特点是: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营 养价值高;生长迅速。42、水土保持林培育途径有哪些?水土保持林培育途径有三种:播种造林、植苗造林、分殖造林。 播种造林:将林木的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上进行造林的方 法。包括人工播种造林和飞机播种造林。 植苗造林:以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造林的方法。 分殖造林: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作为造林材料直接造林的方 法。43、人工造林关键技术有那些?人工造林的关键技术有以下六个方面: (1)立地条件类型划分和适地适树。 (2)树种选择及人工林组成。树种选择根据定向原则、适地适树 原则、稳定性原则、可行性原则。人工林组成指构成该林分 的树种成分及其所占的比例。 (3)造林密度和种植点的配置。确定密度的方法有经验的方法、 试验的方法、调查方法、查图表法。种植点的配置指一定密 度的植株在造林地上的排列形式,如行状配置、群状配置等。 (4)造林整地。造林整地可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 又可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常用局部整地方法有以下几 种:反坡梯田整地、水平阶、水平沟整地、撩壕整地、鱼鳞 坑整地、块状(方形)或穴状(圆形)整地、双坡式征地、 波浪式整地等。 (5)造林方法。包括播种造林、植苗造林、分殖造林。 (6)抚育管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林地管理:包括松土、除草;中耕;林地养分调节;林 地水分调节。 2)林分管理:包括间苗;平茬与除蘖;割藤;除伐;修枝; 幼林的间伐。 3)林下地被的管理:包括幼林地被管理和采伐林分的地被 保护。44、什么是封山育林?封山育林即是对具有天然下种能力或萌蘖能力的疏林、灌丛、采伐迹地以及荒山、荒地、沙荒等,通过封禁和人工辅助手段,使其成为森林或灌草植被的一项技术措施。45、 简述封山育林的适宜条件极其技术要点。 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均可封山育林。 (1)有培育前途的疏林地。 (2)每公顷有天然下种能力且分布较均匀的针叶母树60株以上 或阔叶母树90株以上的无林地。 (3)每公顷有分布较均匀的针叶树幼苗、幼树900株以上或阔叶 树幼苗、幼树600株以上的无林地。 (4)每公顷有分布较均匀的萌蘖能力强的乔木根株900个以上 或灌木丛750个以上的无林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业智商测试试题及答案
- 高职建筑专业试题及答案
- 酒店专业试题及答案
- 环保专业试题及答案
- 甲状腺专业试题及答案
- 沟通专业试题及答案
- 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市党坝中学2025-2026年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答案)
- 宁波生态假山施工方案
- 路口半弧形护栏施工方案
- 楼顶景观水系施工方案
- 220kV变电站消防工程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画法几何及土木工程制图课件
- 35770-2022合规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标准及内审员培训教材
- 流水别墅案例分析
- 录入与排版教学计划
- 呼吸衰竭小讲课课件
- 气瓶检验员考试题库
- AAMA2605-铝窗(板)更高标准有机喷涂的非官方标准、性能要求、测试程序
- 第一章三国演义讲义课件
-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 西语国家概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