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交通冲突作业1. 交通冲突理论1.1交通冲突的定义在挪威的奥斯陆召开的第一次交通冲突国际学术会议上,统一了交通冲突的定义如下:两个或多个道路使用者(或结构物)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彼此接近到一定程度,此时若不改编其运行状态,就有发生碰撞危险的交通现象称为交通冲突。1.2 交通冲突与交通事故的关系依据交通冲突理论,交通事故的本质即不同类别交通流不同程度的冲突。交通冲突的发生过程可以通过以下简图表示。分析交通事故发生的过程,可见能否对交通冲突作出正确的避险行为,直接影响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1.3 交通冲突的分类l 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交通冲突可以进行多种分类。1) 按发生冲突的主体类型分类可分为机动车-机动车、机动车-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等类型。2) 按冲突严重程度可分为严重冲突和一般冲突3) 按冲突角度可分为交叉冲突、合流冲突和分流冲突4) 按交通流可分为直行-直行、直行-左转、直行-右转、左转-右转冲突5) 按冲突预测性可分为常规冲突和非常规冲突l 常规冲突与非常规冲突常规冲突是指交通对象按照正常时-空轨迹运行时发生的冲突。非常规冲突是指交通对象不按正常时-空轨迹运行时发生的冲突交通冲突总数=常规交通冲突数+非常规交通冲突数常规冲突点的特点 交通流正常运行轨迹交错所产生的交通冲突点。 常规冲突点的数量一般在概略设计阶段确定。 常规交通冲突点是可预测、可控制的。 常规冲突点主要存在于交叉口、路段开口和平面过街设施等交通流线清晰的位置。非常规冲突点特点 由于道路设计缺陷、交通参与者本身的违法行为或意外情况导致交通轨迹异常,从而产生非正常的冲突。非常规冲突点难以预测。引起非常规冲突的原因主要有道路设计缺陷、违法违章行为、意外情况等。l 严重冲突与非严重冲突界定严重冲突和非严重冲突的指标很多,如距发生事故的时间,距发生事故的距离,加速度,速度等。从理论上来说,综合时间、距离和速度指标可对冲突严重程度界定得更确切。但由于进入交叉口的交通流的复杂性,使综合指标标定比较困难。当进入交叉口的车辆速度在较小的范围内变化时,用单一指标衡量就能得到较满意的结果。目前,多数冲突研究组织采用先估算速度,进而判断车辆距可能发生事故的时间,如果小于某一临界值,则为严重冲突,否则为非严重冲突。美国公路研究所提出的临界值为1s,瑞典是1.5s1。在对我国平面交叉口的冲突状况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从易于操作的角度来考虑,选择车辆距事故发生的距离作为判断冲突严重程度的标准较为合适。因为从感觉上来说,距离比时间更直观,如果事先测定交叉口内的各种距离作为参考距离,在这种参考距离下,可对车辆间的距离进行较准确的判断。2. 曹安公路绿苑路冲突点调查2.1调查方案交通冲突的观测可采用录像或人工观测两种方法,本次调查选用视频录像法。调查时间为10月19号(星期天)早上8点至8点30分。调查地点为曹安公路绿苑路交叉口,交叉口基本情况如图2-1曹安公路绿苑路交叉口平面示意图所示。图2-1曹安公路绿苑路交叉口平面示意图本次选取绿苑路右转机动车与行人之间的交通冲突进行调查。冲突点基本情况如图2-2所示,右转机动车与行人冲突示意图。此冲突点属于常规冲突点,在观测过程中还可能出现由于行人或机动车违章现象等原因,而产生的非常规冲突点。图2-2右转机动车与行人冲突示意图2.2调查结果记录10个周期内的右转机动车流量、行人流量、严重冲突数和非严重冲突数,调查结果如下:周期编号右转机动车交通量pcu行人数量严重冲突数非严重冲突数12345678910总计35446576665232554678765300100100002110111121110注:此处初步判断是否为严重冲突主要依据机动车到达冲突区时,是否有明显的刹车行为,同时行人有突然驻足行为。2.3 右转机动车与行人冲突数的影响因素1)道路方面的因素,包括:右转车道数、车道宽度、转弯半径、人行横道位置等。2)交通方面的因素,包括:右转机动车交通量、行人交通量,行人过街方式等。3)其他因素,除去交通和道路因素外,还包括许多无法预测的因素。例如行人和驾驶员的交通意识,天气情况,车辆故障等意外情况。3. 右转机动车与行人冲突概率模型3.1机动车与行人交通冲突条件及影响因素右转机动车与行人冲突需同时满足:(1) 在行人占用冲突区的时段内有机动车到达冲突区;(2) 到达冲突区的机动车提供的车头时距小于行人穿越机动车的临界间隙,即tTttc其中t为车头时距;T为行人占用冲突区时长;tc为行人穿越机动车临界间隙。此时,冲突概率为PC=P(tminT,tc)=0minT,tcf(t)dt(3-1)从公式3-1中可看出,T、tc及f(t)是求解冲突概率的关键参数,通过对调查获得的机动车头时距进行统计分析及数据拟合,可求得车头时距密度函数f(t),tc也可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获得2。而行人占用冲突区的时间,可近似表示按下式计算T=L+Liv其中,L指冲突区长度,Li指有i个人过街时的行人排列长度(可认为是冲突发生时最前面的行人到机动车进入冲突区前通过的最后一个行人的距离),v指行人步行的一般速度。3.2、冲突区占用时间和临界间隙的比较 若冲突区只有一个行人,可直接比较T与tc的大小;若冲突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人,此时机动车提供的车头时距不能保证所有的行人穿越,均会导致冲突的发生。现假设冲突区每单位宽度有m个行人,后面行人尾随前面行人穿越机动车的时间间隙为t0,随着行人数量m的增加,Tm与tc+(m-1)t0也呈递增趋势,因此需比较两者的大小。此时, Pc=p(hminTm,tc+(m-1)t0)即Pc=phTm Tm tc+(m-1)t0 p(htc+m-1t0 Tmtc+(m-1)t0 3.3行人不同排列构型冲突概率 以上研究了单位宽度的冲突区内机动车与行人的冲突情况,而实际冲突区均有一定尺寸,现假定冲突区宽度为N,冲突区内共有n个行人,单位宽度行人分别为n1,n2,n3nN,且i=1Nni=n,Pk=Cnn1Cn-n1n2Cn-n1-nN-1nNNn在行人占用冲突区时段T内,机动车到达的数量M=TE(t),其中 为取整符号,E(t)为机动车车头时距均值,f(t)为车头时距密度函数,则 Et=0+f(t)dt对于某一特定构型k而言,第m辆机动车与第i个单位宽度子区域行人冲突的概率分别为pimk,此时第m辆机动车与排列构型为k的行人冲突概率为Pcm=n1+n2+nNpkpimk故M辆机动车与冲突区行人冲突概率为 Pc=Pc1+1-pc1Pc2+i=1M-1(1-pci)pCM3.4 模型检验思路由于所调查交叉口,右转相位交通量不大,因此,认为左转车辆车头时距分布函数服从poisson分布,则f(t)=1-e-kt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