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同步练习1.doc_第1页
《马说》同步练习1.doc_第2页
《马说》同步练习1.doc_第3页
《马说》同步练习1.doc_第4页
《马说》同步练习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说同步练习第一课时预习检查:1、给加点字注音。骈死( )槽枥( )( ) 粟( ) 外见( ) 食马( ) 祗( )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骈死于槽枥之间( )( )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3、填空。韩愈,字_,_代著名_家,他的著作收在_里。他和 、 、 、 、 、 、 、 一起称为“唐宋八大家”。 “说”是一种文体,可以 也可以 但都是为了 。 本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_。 4.本文中有五个“也”字,请对其所表达的语气分别作出解说。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_ 安求其能千里也_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_ 不以千里称也_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一食或尽粟一石(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6.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才美不外见 _通_ 含义:_ 食之不能尽其材_通_含义:_通_含义:_ 其真无马邪 _通_ 含义:_ 课内练习:7.翻译下面的句子。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 安求其能千里也? _鸣之而不能通其意。_其真无马邪?_ 8.给下列句中加点的“食”字注音并释义。 一食或尽粟一石(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 )( ) 食不饱,力不足。( )( )食之不能尽其材。( )( ) 9.归纳文章第2段文字的主要意思。它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_ 10.第3段文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起什么作用? _11.找出全文的主旨句,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1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骈死于槽枥之间:两马并驾,并列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喂养 C、策之不以其道 策:用鞭子打 D执策而临之 临:靠近 巩固练习: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A、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既克,公问其故。 14、从文章中可以看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15、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 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16、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一组是( )A、 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B、其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其道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环而攻之而不胜 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学而时习之 17、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_ ,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 _ ”。 18、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的抽打它 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人看见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马身上。老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请你展开想像,写出老马临死前想对相马人说的话。 19、马说的中心论点是:_ 。 20、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_21、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22、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 。23、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_ 。24、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_ 。25、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 _ 。26、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_ 。 27、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_ 。 28、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_ 29、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_ 。30、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_31、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_。 32、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_ 33、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 _。 34、本文采用“_”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 “千里马”指 _; “伯乐”指_ ; “食马者” _ 。 第二课时预习检查:1、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_ 2、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_3、第二段说明了什么? _ 4、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_5、作者以千里马喻人才,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最需要的是什么? _6、如果你是伯乐,你会怎样多发现人才,并人尽其才?7、如果你是“千里马”,没有伯乐,你怎么办?8、对对联。上联:无才难做千里马 下联:有志可成万里驹你也写个对联: , 。 课内练习:1、分别概括123的层次:第一层(第1段)说明伯乐对手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第二层(第2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第三层(第3段)总结全文。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 2、“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 排比句式。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3、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 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 4、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巩固练习:二、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 食 马 者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而 食 也 2对文章的中心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无马。 B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C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3下列句子中“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A策之不以其道 B以俟夫现人风者得焉C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D不以善小而不为 4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理解正确的项是( ) A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证明它们的存在有先有后。 B有了伯乐才会有千里马,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着决定作用。 C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没有千里马也就没有伯乐,说明他们彼此依存。 D虽然世上有伯乐,但不如千里马多,说明伯乐难得。 5文章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_”,将人才比作“_”,而以伯乐喻指_,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_。 6这篇文章托物寓意,抨击统治者的错误行为。但作者没有正面阐明该怎么做。参照最后一节,你认为他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 7马说的标点符号是现代人加的,有人提出:末句“其真不知马也”,应用问号结束。请根据文意表明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三、(2008年山东省烟台市)马 说答题:1本文作者是 , 代文学家。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 B.故虽有名马虽千里不敢易也C.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屋舍俨然 D.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策之不以其道3翻译下面的句子。(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4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四、(2007年广东汕头卷)马说 韩愈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_2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_3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马说参考答案第一课时预习检查:1. 2.只是 并列而死 喂牲口用的食器 可是3.退之 唐 文学 昌黎先生集 文学家 哲学家 柳宗元、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曾巩记叙 议论 说明一个道理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表示肯定语气,肯定“食马者”的无知。表示句中停顿,提醒读者注意“食马者”的无知给千里马带来的严重危害。表示反诘语气,凝聚着作者愤慨之情。表示感叹语气,其间既有痛切之感,更有对“食马者”的辛辣嘲讽。表陈述语气,但流露出无限痛惜之情5.有时 它,代千里马 等同,一样6.见 现 显露(或表现) 材 才 才能 食 饲 喂 邪 耶 吗,表疑问课内练习:7.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又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8.吃 喂 喂 吃 喂9.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作论证的反面论据。10.排比、引用、设问 将“食马者”的愚妄写得淋漓尽致,点明全文主旨:其真不知马也。11.其真不知马也。对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猛烈地抨击,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之情。12、D13、B14、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其真不知马也)15、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16、C17、能识别人才的人 食马者18、能从诉说自己的怀才不遇,谴责赶车人的愚昧粗暴,感激相马人的知遇之情等角度展开合理想像均可。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0、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有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1、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22、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23、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4、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5、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26、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7、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8、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29、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30、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1、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32、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祗辱有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3、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34、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 “千里马”指 人才; “伯乐”指 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 “食马者” 愚妄无知,平庸浅薄封建的统治者 。 第二课时预习检查:1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 2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是,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 3第二段说明了什么? 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进一步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华。 4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作者以千里马喻人才,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最需要的是什么? 在讲究“素质”的今天,一匹真正的千里马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中,适应环境,发挥潜能是最重要的.没有遇到伯乐,怎样才能避免”骈死于槽枥之间”,最终能以”千里称也”?首先,马必须调节自身的尽是与跑步情况的比例,尽可能在吃不饱的情况下,跑出与常马等的水平,自己呢利用食马者偶然的”加餐”,跑出更胜一筹的速度。千里马最终成功了.显然,策不以道,食不尽材,鸣不通意的境况,才是真正考验千里马的素质。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巩固练习二、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D3D4B5食马者千里马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埋没人才。6“策之能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能通其意。”或,主张封建统治者应当善于识别人才,尊之以高位,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使他们能充分施展才干。7两种符号均可。用句号,问而后答,一锤定音。也可用问号,即把最后两句综合理解为:到底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呢,还是真的不能识别千里马呢?选择疑问,发人深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