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趋同论的分析和批判摘要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一些相同或相似点,一些资产阶级学者便提出了“两制”“趋同”的理论。“趋同论”的出现是“两制”并存竞争的产物。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作为本质层次上的两种社会形态不可能趋同,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关键词社会主义;资本主义;趋同;“趋同论”是指西方资产阶级学者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社会发展理论。它最本质的看法就是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随着发展,相似点越来越多,最终将趋同为一种既非资本主义,又非社会主义的新制度。趋同论最早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它的出现是与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竞争这一现实是密不可分的,它是两种社会制度发展到一定条件下的产物。一、“趋同论”的产生及观点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稳固,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当时的资本主义制度却陷入了重重危机,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到自由主义理论和政策的缺陷,认为完全靠市场调节即纯粹的市场经济已经不行了,进而放弃了这一理论转而采用了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主义”政策,加强了国家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这时“趋同论”表现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趋同”。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又一次科技和产业革命,资本主义靠着不断自我调节创立了甚于社会主义社会的一时“繁荣”。社会主义的发展却遇到困难,因而掀起了改革的浪潮,提出了一些有别于斯大林模式的理论和政策措施,引入了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因此,一些资产阶级学者提出了社会主义将趋同于资本主义。20世纪80年代后,尤其是苏东剧变,苏联解体后,西方资产阶级认为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取得了完全的胜利,资本主义“吸收”、“融化”社会主义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因此,鼓吹“趋同论”的声音渐弱。但是,世纪之交,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经济、文化、信息、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的合作得到了加强,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出现了一些相似之处,特别是社会主义的中国的发展令世人刮目相看,一些人因此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趋同”又一次出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双向的“趋同”,即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趋同”于两制之外的一种新型的社会制度。虽然“趋同论”按“趋同”方式的不同, 对“趋同”的目标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不同,但总体上来讲,西方学者更多地认为“趋同”之“同”是既非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也非西方的资本主义,而是一种新型的社会制度。如:索罗金、加尔布雷思、贝尔和托夫勒等都认为由苏联制度和西方制度为代表的“两制”将“趋同”为另一更高级的新制度。他们对这种新制度的表述虽然不同,比如,“混和的社会类型”、“新工业国”、“进步工业社会”、“新社会”,但这些新社会的实质却是一样的。二“趋同论”是对两制改革的歪曲的认识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向人们展示的某种发展商品经济的趋势以及资本主义国家改革展现的采用计划手段作为调节经济方式的倾向,至少表明这样一点,即两种社会制度存在着互相借鉴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但是西方某些学者,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作了不正确的观察与分析。他们用一面非历史的、非科学的镜子虚幻反映改革发展的实际进程,他们把折光后的改革看作是真实的改革,将“镜子中”的改革当作现实的改革,把虚幻反映后的改革的逻辑当作改革真正内在的、本质的逻辑。因此,他们对改革作了不正确的估计、预测,他们认为社会主义进行改革本身就意味着对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改变,从而将“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两个概念混为一谈来模糊人们的认识。三“趋同论”是一种变相的“和平演变”两制并存,这是当今的社会现实。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并存的条件下,两者之间存在某种依赖性,这种依赖性要求相互合作、交流、学习与借鉴。尤其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越来越快,世界各国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越来越强。正如邓小平所认为的那样,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时代,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为依据,我国将对外开放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毕竟是两种意识形态不同的制度,双方存在交流合作的同时,也要看到双方竞争、对立的一面。资本主义国家从来就没有放弃过要消灭社会主义的企图,它们在与社会主义国家的交往中,“是玩弄其对外政策的两手:一手是与我们接触,另一手是想整垮我国。这两手同时使用,但后一手是根本的,前一手是从属于后一手的。”总之,我们分析趋同论时要把握住两点:一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发展生产力的大背景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体制机制相似点越来越多,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具体经济调节方式和管理方法上的相互借鉴和学习不可能导致经济制度乃至政治制度的趋同。二是作为社会形态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制度不可能趋同,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所以,未来世界将是“兼容并包各种制度长处的大混合经济”这句话中的制度如果是指具体体制机制,有一定的道理;如果是指区分社会形态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完全不同,是绝对不会兼容并包的,必须讲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以上具体分析表明,“趋同论”是一种貌似公正、实则虚伪的理论观点,它的实质是抹煞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原则界限,要害则在于否定社会主义一定要代替资本主义的科学结论。历史已经证明,资本主义不能自发地“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却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和平演变”为资本主义。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模棱两可和混淆界限,是资产阶级学者惯用的手法。我国一些入拚命鼓吹“趋同论”,其险恶用心在于为自己搞资产阶级自由化打掩护。我们必须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钓科学历史观来观察世界形势,驱散“趋同论”的迷雾,看清历史长河的主流和大趋势,始终坚定地走社会主义的光明道路。参考文献:1周新城.经济学研究中应注意的一个方法论原则J.高教理论战线,2005(,8).2胡培兆.马克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单招综合素质测试题及答案
- 石油伴生气回收综合利用项目施工方案
- 堤顶防汛道路设计与施工优化方案
- 集装箱泊位建设工程施工方案
- 工业污水处理厂项目施工方案
- 城市综合体物业续约合同及环保服务标准
- 环保产业劳动合同签订与绿色产业发展战略
- 离婚协议书模板:房产、车辆及共同债务分割协议
- 《离婚协议书签订后变更与解除法律依据》
- 矿山开采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与审查服务合同
- 胸部保养知识讲座
- 创客教育课件
- 礼仪培训微笑礼仪
- 【浙江湖州移动公司行政管理调查报告3100字】
- 中耳炎的护理查房
- 糖尿病低血糖的预防与处理
- 爸妈治好了我的自闭症
- 老年人能力评估师之能力评估
- 母亲节的惊喜读后续写情节构建课件高三英语一轮复习
- RB600系列变频器说明书
- 公务员晋升职级现实表现材料三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