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依恋的测量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doc_第1页
成人依恋的测量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doc_第2页
成人依恋的测量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doc_第3页
成人依恋的测量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doc_第4页
成人依恋的测量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人依恋的测量: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心理2006,38(3):399406ActaPsychologicaSinica成人依恋的测量: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木李同归加藤和生2(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北京100871)(九州大学人间环境学府,福罔8130016,日本)摘要为了促进在中国开展有关成人依恋的研究,对目前国外该领域中广泛采用的标准成人依恋量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一进行了中文版修订.371名中国大学生接受了测试,并用自尊量表,他人观量表等作为检验效度的依据.其中59人在四周后进行了重测.对其中的231名正处于恋爱中的被试的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包括采用项目反应理论进行项目分析,信效度检验.结果表明,该量表的中文版具有较好的信度(内部一致性,和重测信度)以及效度(构想效度和效标效度).关键词成人依恋,亲密关系量表(ECR),中文版,信度,效度.分类号B8481导言过去近2O年中有关成人依恋的研究在国外取得了迅猛的发展.然而,就我们所知,国内有关这个领域的研究还是处在萌芽状态,而进行这方面研究的重要一步是需要有成熟的测量成人依恋的工具.为此,我们试图将目前在国外该领域中广泛采用的一种自我报告的成人依恋量表,即由Brennan,Clark和Shaver】编制的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xperiencesinCloseRelationshipsInventory,ECR),进行了中文版的修订,以期能够推动该研究领域在国内的发展.1.1依恋理论和研究Bowlbyl2和Ainsworth等人l3的依恋理论认为:人类为了在一个进化的适应性环境中求得生存,生来就具有一种向最初的照顾者寻求和保持亲近的倾向,婴儿拥有一种能够促进与照顾者保持亲密的行为系统.随着认知功能的发展,婴儿的这种与照顾者的重复交往经历会内化成一些活动模型,这些活动模型可以为婴儿提供一个框架:(1)对照顾者的情感效用性(availability)和反应性(responsive一ness)作出期待;(2)能够调节婴儿的行为,以便诱发出照顾者对似她的照顾行为.这些内部活动模型逐渐被整合到人格结构中去,并影响儿童的行为.有关依恋对象是具有情感效用性和反应性的知收稿日期:20031027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572007).通讯作者:李同归E-mail:ligpkuedu_c;电话:OlU-62751830399识叉可以给婴儿一种强烈的安全感,因此,婴儿可以把依恋对象作为一个进行探索活动的安全基地.尽管Bowlby的理论主要是强调依恋发展的共同特点,随后的研究更多的是关注依恋的个体差异.例如,Ainsworth等人通过一个结构化的实验室观察程序陌生情景法对婴儿在与依恋对象的分离与重聚的一些场景中的行为进行观察和编码,划分出了三种婴儿依恋行为的模式:安全型,回避型,和焦虑型.1.2成人依恋到2O世纪8O年代中后期为止,依恋理论的研究大多局限在儿童研究领域,直到1987年,人格和社会心理学家们的加入,才使得依恋的研究拓展到了成人阶段,典型的标志是Hazan和Shaver发表了一篇题为浪漫的爱可以看成是依恋过程的论文J.他们认为Ainsworth等人提出的三种依恋类型同样也能应用到成人的恋爱过程中.因此,他们在Ainsworth等人对婴儿依恋模式描述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简单的自我报告量表.在这个测量中,受测者要求从三个有关依恋类型的描述中挑选一个最能够反映他们在恋爱中经常有的感觉和想法.如安全型的描述以信任对方,喜欢保持亲近为特征,而回避型的描述是缺乏信任,喜欢跟对方保持情感上的距离,焦虑型的依恋类型的典型特征是对心理38卷恋人的情感效用性缺乏信息,有一种强烈的,而又不太满意的与对方亲近愿望.此后,有关成人依恋的量表不断涌现,并极大地推动了这个领域的研究进展7,8.Bartholomew和她的同事们提出,根据Bowlby的理论,依恋的活动模型可能是不同的,依赖于自身的自我模型和他人模型,因此,完全可以将这两种模型进行整合,这样从理论上能够产生四种成人依恋的原型(Prototype).具体而言,自我模型可以有积极的(我自己是值得爱的)和消极的(我自己是不值得爱的),他人模型也有积极的(他人是值得信赖的)和消极的(他人是不可靠的).两类自我模型和两类他人模型可以组合起来,构成了四个成人依恋的类型:安全型,倾注型,轻视型,害怕型.安全型依恋的人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并且期望他人是有情感效用性和反应性的;倾注型依恋觉得自己是没有多大价值的,但对他人有积极的评价;轻视型依恋的人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而他人是不值得信赖的;害怕型依恋的人则觉得自己是无价值的,而且他人也不值得信赖.正是建立在这种理论分析上,Bartholomew和Horowitz编制了另外一个自我报告的成人依恋量表,即关系问卷(RelationshipQuestionnaire,RQ)J.该量表包括四段对成人依恋原型的描述,要求受测者在7点量表上,判断每段描述在多大程度上符合自己的亲密人际关系,?最后从四种类型中挑选出最适合的一种作为自己的依恋类型.尽管Hazan和Shaver_6以及Bartholomew和Horowitz都认为成人依恋可以分为几个离散的类别,导致大量的研究都采用这种依恋测量的范畴观.近期的研究则表明,对成人依恋的测量可以更好地用测量维度加以解释,出现了依恋测量的维度观,这种观点通常基于一些包含多个题目的测量,而不是迫选法,从而使得测量的结果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并且在统计学指标上更加稳定l】.这两种观点都各自引发了大量对成人依恋类型的测量.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对刚进入该领域的研究者而言,哪种量表可以被用作标准的成人依恋测量工具?Brennan等人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并尝试编制了一个标准的成人依恋量表,命名为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他们收集了14个已有的成人依恋的量表,包括60个子量表,将所有的题目精简为323题,然后在1086名大学生中进行了施测,对数据进行因素分析后,抽取出了两个因子,共36道题,根据题目的内容,把这两个因子命名为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每个因子由18道题构成.这个量表被证明具有较好的信度(不论是内部一致性,还是重测信度),以及良好的效度(构想效度和区分效度),并被广泛使用,成为测量成人依恋的标准量表,以至于从那以后再没有新的成人依恋量表出现.1.3目前的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考察ECR量表的中文版的适用性,并检验其心理测量学的特征.我们在大学生中进行ECR的测试,检验该量表中的两个维度(即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中每一个项目是否有较好的区分度和鉴别力,主要是在项目反应理论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对其信度(如重测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此外,与Brennan等人不同的是,我们还采用了两个量表分别测量自我模型和他人模型.一个是Rosenberg的自尊量表J,一个是加藤的他人观量表.2方法2.1被试总共有371名大学生自愿参加了测试,只对其中那些曾经或者正在经历恋爱关系的被试进行数据分析,因此,最后的样本只有231名被试.这主要是因为Brennan等人最初的量表是用来测量恋爱关系中的成人依恋的.这些被试的恋爱关系持续时间的中位数是13个月.年龄范围从18岁到25岁,平均年龄是20.3岁(标准差为1.02岁),中位数为20岁.其中,97名男性,130名女性,4名未报告性别.在这个样本中,有59人在四周后进行了重测.2.2材料所使用的问卷包括一些个人信息(如年龄,性别,专业,恋爱经历,恋爱关系持续时间),以及j类量表:(1)两个成人依恋量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和关系量表(RQ);(2)Rosenberg自尊量表;(3)他人观昔表】.所有项目均要求被试在7点量表上进行自我判断.2.2.1成人依恋量表(1)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包括36道题.在取得量表英文版作者的同意后,先由第一作者翻译成中文,然后由两名精通英语的专家(一名是密西根大学的心理学博士,一名是华中师范大学英语系副教授)独立回译成英文.3期李同归等:成人依恋的测量:亲密关系经量表(ECR)中文版401两位作者共同仔细比较原文和两份回译成英文的版本,发现与原文的一些细小的偏差后,第一作者再对中文版进行修改,并重新进行回译,这样的程序总共进行了三遍后,两位作者最终确认回译版已经最接近原文版本,并以此为标准确定了最终的中文版量表.最后,对5名中国学生施测该量表,根据他们的反馈,对量表的一些细小的表述进行了完善.该量表的指导语和全部题目见表1和表2.(2)关系问卷(RQ):采用RQ有两个目的:一是检验ECR中文版的构想效度,二是探讨在多项目量表(ECR)和迫选法量表(RQ)之间的一致性.如前所述,RQ是Bartholomew和Horowitz用来测量亲密关系中的四种成人依恋的类型的.因为我们重点关注的是恋爱关系,我们把该原始量表中的亲密关系换成了恋人.包括4段短文,分别描述依恋过程中的4种依恋类型的原型,要求被试对每个短文在7点量表上进行评价,并在最后,要求在4种依恋类型中,确定哪一种最符合自己的依恋情况.被试最终选择的这个最符合的类型就作为用RQ测得的依恋类型.2.2.2与自我模型有关的量表我们采用了两种与自我模型相关的量表:Rosenberg的自尊量表的中文版,和RQ中的自我模型分量表.(1)Rosenberg的自尊量表(sE):包含l0道题,测量总体自我价值观.高分表示有较高的自尊.Baholomew&Horowitz曾使用该量表,作为自我模型的一个指标.在本研究中,因素分析抽取出一个因子(包含9个项目,见文献19),可解释39.20%的总方差,并有良好的信度(0【=0.87;重测信度0.80).,(2)RQ的自我模型分量表:根据Griffin和Bar-tholomew.的分析,根据RQ的结果可以算出自我模型的得分,计算方法是用两个正性自我模型的依恋类型(安全型和轻视型)的得分减去两个负性自我模型的依恋类型(倾注型和害怕型)的得分,即:自我模型=(安全型+轻视型)一(倾注型+害怕型).2.2.3与他人模型有关的测量我们采用了两种与他人模型相关的量表:他人观量表J,和RQ中的他人模型分量表.(1)他人观量表:该量表是由加藤编制的日文量表,包括l9道题.由第一作者翻译成中文,并与两位精通日语的中国留学生进行讨论后,确定最后的中文版.该量表有两个因子:他人是支持性的/好的和他人是不值得信赖的/坏的.在本研究中,因子分析表明确实能够抽取出两个因子,共解释45.2l%的方差,也表现出合理的信度(0【分别为0.89和0.70,重测信度分别为0.71和0.70).但在下面的分析中,我们仅仅只使用他人是支持性的/好的分量表,因为根据Bowlby_l的依恋理论,他人模型是指在人们转向依恋对象寻求支持的时候,依恋对象是如何可以利用的,以及是如何反应的(236页).(2)RQ的他人模型分量表:根据Griffin和Bartholomew的分析,根据RQ的结果也可以算出他人模型的得分,计算方法是用两个正性他人模型的依恋类型(安全型和倾注型)的得分减去两个负性他人模型的依恋类型(轻视型和害怕型)的得分,即:他人模型=(安全型+倾注型)一(轻视型+害怕型).2.3实施程序所有的问卷都是在课堂上进行.其中,59名被试在4周后用同样的问卷重新进行施测.他们被告知要进行一个有关大学生人际关系方面的研究,然后,发给问卷,当场作答,并当场收回.被试大约需要20分钟做完所有的问卷.3结果在进行数据分析的时候,我们首先根据被试在RQ的量表中选择的最适合自己的类型来划分被试的依恋类型.然后,根据项目反应理论,对ECR中文版的36道题逐一进行项目分析,以便判断项目是否有较好的鉴别度和难度13,14.这些分析是通过MULTILOG软件.来进行的.接着对所有量表计算其重测信度,并采用两种统计方法,ANOVA和相关分析,检验ECR中文版的构想效度,最后,我们通过与一些人格相关的量表进行比较来分析ECR中文版的效标效度.3.1项目分析和信度检验为了检验ECR中文版的每道题目的特征,我们通过MULTILOG软件计算ff每道题的指标:鉴别力参数()和难度参数.根据项目反应理论J,项目的鉴别力参数()表示该项目能够区分出邻近特质水平的个体之间差异的能力.理论上讲,这个参数可以从0到正无穷大,但在具体的运用中,这个范围要小得多.当一个潜在的特质分布呈正态的时候,该项目的鉴别力参数与项目的因子载荷相关,与传统的心理测验心理38卷理论中的题总相关也有密切的联系.项目的难度参数(p)表示个体有0.50的几率按照给定的方向(如与特质一致的选择)挑选某个选项时的潜在特质的水平.在我们采用的7点量表中,有一个鉴别力参数()和6个难度参数(B.,p:,p,p,p,p),有关这些参数的解释和计算,请参见Fraley等人的论述_l.因此,我们对ECR中文版中的两个分量表(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的每道题都计算这些参数,结果分别见表1和表2.如前所述,从理论上讲,项目的区分度参数可以从0到正无穷,但在一些人格,态度和人际行为的测量中,项目的区分度通常要求大于0+50_lH.根据这一标准,除了回避分量表的四道题目(即第l5,31,35,19题)和焦虑分量表的两道题(即第32,18题)的区分度略低于0.5之外,ECR中文版的大多数项目都有较好的区分度.此外,那些B.较低的项目通常也会表现出较低的区分度,表现在值和p,之间存在正相关.在本研究中,依恋回避分量表中,值和B.的相关为0.59,依恋焦虑分量表中,值和Bl的相关为0.61.表1ECR中文版回避分量表的项目分析(=231)注:(1)表中题号与Brennan等人的原量表中的题号相一致.(2)项目是根据它们的区分度指标(n)进行排序得.(3)(R)表示该题应该进行反向记分.(4)ECR中文版的指导语如下:下面给出了许多句子,都是描述恋爱关系中的每个人可能会有的感觉.在你的恋爱关系中,你自己的=照佳墅,与每个甸子描述的情况有多大相似的地方?请在下面的每个句子右边的评价值一栏中,在最适合的数值上划0,1表示非常不同意,7表示非常同意.记住,这里并不仅仅是现在的恋爱经历,而是指在你所有的恋爱经历中常常体验到的感觉.对ECR中文版的信度进行分析表明,它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依恋回避分量表和依恋焦虑分量表的Cronbachs系数分别为0.82和0.77),重测信度也在可接受范围之内(依恋回避分量表和依恋焦虑分量表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7l和0.72).3.2构想效度为了检验ECR中文版的构想效度,根据Bar.tholomew&Horowitz的两个维度划分为四个依恋类型的理论框架,我们进行了两个不同的分析:一是通过方差分析,比较用RQ测得的4种依恋类型的个体在ECR的两个维度上的差异,二是通过相关分析,计算ECR的两个维度和RQ测得的自我模型和他人模型之间的相关.3.2.1构想效度:组间比较的证据根据Bartholo.mew等人的分析,我们可以作出两个预期结果:(1)因为安全型和轻视型的个体有正性的自我模型,因此,通过RQ测量得到的这两组被试将在依恋焦虑上得分较低,而倾注型和害怕型在依恋焦虑上得分3期李同归等:成人依恋的测量: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较高;(2)因为安全型和倾注型的被试有正性的他视型和害怕型的被试回避分数会较高.人模型,这两组被试将在依恋回避上得分较低,而轻表2ECR中文版焦虑分量表的项目分析(n=231)注:(1)表中题号与Brennan等人的原量表中的题号相一致.(2)项目是根据它们的区分度指标(a)进行排序得.(3)(R)表示该题应该进行反向记分.表3ECR中文版的两个维度的平均数和标准差.以及与RQ测得的四种成人依恋类型的方差分析注:(1)在此分析中,l2被试因有缺失数据被删除.(2)表中平均数下标的字母不同,表示在0,05水平上存在显着性差异为了检验这些假设,我们分别以ECR中文版的两个维度的得分作为因变量,以RQ测得的四种依恋类型作为自变量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证实了上述假设(见表3):在依恋焦虑得分上,依恋类型的主效应显着,F(3,215)=10.39,P<0.01.更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倾注型的被试的焦虑得分显着高于安全型(P=0.000)和轻视型(P=0.000),害怕型的被试的得分也显着高于安全型(P=0.008)和轻视型(P=0.026).在依恋回避得分上,依恋类型的主效应也达到显着性水平,(3,215)=l8.62,P<0.0l.更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害怕型的被试的焦虑得分显着高于安全型(P=0.000)和倾注型(P=0.001),轻视型的被试的得分也显着高于安全型(P=0.000)和倾注型(P=0.016).3.2.2构想效度:相关分析的证据同样地,根据理38卷Bartholomew等人的理论,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与自我模型和他人模型会有负相关.因此,可以预期,ECR中文版的两个分量表将与RQ计算出来的自我模型和他人模型有着较强的负相关.这些假设也得到了证实,表4是ECR中文版的两个维度得分与其他量表之间的相关,从中可以看出,ECR的焦虑分量表与RQ的自我模型分量表(r=一0.44,P<O.01),以及Rosenberg的自尊量表(r=一0.22,P<0.05)均有较强的负相关.而且,ECR的回避分量表和RQ的他人模型分量表(r=一0.58,P<0.01),以及他人观量表中的他人是支持性的分量表(r=一0.14,P<0.05)之间也有着显着性的负相关.表4ECR量表与自我模型和他人模型量表的相关3.3效标效度尽管上述分析能够提供一些有关ECR中文版的构想效度的证据,但RQ和ECR之间本身就有其内在的相关性,上述的证据还不足以说明ECR的两个维度与我们平常所说的社会焦虑和社会回避有较强的相关.因此,必须采用其他一些测量去证实ECR量表的效度.为了证实其效标效度,我们选取了22对正在恋爱中的大学生进行了另一个测试.要求每对恋人一起来到实验室,然后将两人分到不同的小房间里,独立填写一些问卷,包括ECR中文版,状态与特质焦虑问卷_2(STAI),社交回避与苦恼问卷(SAD),在问卷的最后,要求每人在两个问题上对自己的恋人的行为在7点量表上做出评价:(1)总的来说,你觉得在与恋人交往的过程中,他/她在多大程度上表现出回避?(2)总的来说,你觉得在与恋人交往的过程中,他/她在多大程度上表现出焦虑?.所有的问卷均采用7点量表作答,STAI量表中2O道题测试状态焦虑(SAI),2O道题测试特质焦虑(TAI),而SAD中有l4道题测试社会回避,14道题测试社会焦虑.分别计算这些指标与ECR的两个维度的相关系数,结果见表5.从表5中可知,ECR中文版具有良好的效标效度:其依恋焦虑维度的得分与STAI的两个焦虑指标之间都有显着性的正相关(SAI:r=0.46,P<0.01;TAI:r=0.37,P<0.05),与SAD量表中的社会焦虑也呈正相关(r;0.35,P<0.05),同时与恋人评定的焦虑得分也有显着的正相关(r=0.34,P<0.05);相应地,ECR的依恋回避维度与SAD的社会回避得分(r=0.28,P<0.05),以及恋人评定的回避得分(r=0.50,P<0.01)也有显着的正相关.表5ECR的两个维度与各效标得分之间的相关【=44)注:SAI指状态焦虑得分.TA指特嗳焦虑得分4讨论作为成人依恋研究领域中最常使用的测量工具,ECR被翻译成了多种语言,而且表现出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从我们的结果来看,ECR中文版也具有较好的心理测量学指标.无论是对每道题进行项目分析的结果,还是信度和效度都达到了可用的标准.运用项目反应理论的一个最大的优势是,可以明确区分存不同的潜在因子的水平下个体判断的标3期李同归等:成人依恋的测量: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405准.根据ECR原量表所得到的两个因子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也在ECR中文版中得到了证实;而且项目的参数特征也比较符合项目反应理论所规定的标准.此外,Cronbachs系数和重测信度的数据也表明ECR中文版也具有较好的信度指标.对构想效度的验证,采用的是与依恋有关的相应量表作为参照进行对比的.在相关分析和组问比较分析中,依恋焦虑和RQ中的自我模型有较强的负相关,而依恋回避则与RQ中的他人模型有较强的负相关,这与依恋理论的预期是一致的,但需要指出的是,依恋焦虑与自尊量表,依恋回避与他人观量表尽管也存在显着相关,这些相关系数都不很高(一0.14和一0.22),能够达到显着水平,可能是由于大样本引起的.另外一种可能是,在我们的研究中ECR和RQ均测量大学生在恋爱关系中的感觉,而自尊量表和他人观量表则测量的是一般意义上的自我和他人.换言之,这可能意味着个体对恋人的依恋可能并不完全等同于对一般他人的依恋.凶为,在成人依恋中,依恋的对象可能不仅仅只局限于恋人,还有一些其他的亲密关系,如对最好的朋友和对家庭成员也会形成依恋.这给我们一种启示,对恋人依恋的测量和对其他依恋对象的测量可能需要不同的版本.我们也正在尝试修订对一般他人的依恋类型的测量问卷.另外一个有意义的发现是,根据RQ测量中的自我报告,本样本中109人(49.8%)为安全型,36人(16.4%)为轻视型,5O人(22.8%)为倾注型,24人(11%)为害怕型,这个结果和国外的成人依恋测量的比例相当接近,如在美国的大学生中安全型占46%,轻视型占15%,倾注型占16%,害怕型占23%.这表明在亲密关系中,中国大学生的依恋类型与西方国家类似.分别用状态一特质焦虑量表和社交苦恼量表的得分作为效标,进行效度检验的结果,也表明ECR中文版的两个维度与人格特质中的相应的焦虑和回避成分有较强的联系.依恋焦虑与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相联系,而且与社交焦虑也存在较强的正相关;而依恋回避则与所有的焦虑测量没有相关,与社交回避则存在较强相关,这些证据表明依恋的两个维度可能与人格特质中的不同部分相联系.当然,最直接的证据来自于把恋人们互相评价结果作为效标,分别对ECR中文版的两个分量表进行相关分析,表明自我报告的依恋回避与恋人评价的在恋爱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回避行为有着较强的正相关,相应地,自我报告的依恋焦虑与恋人评价的结果也非常一致.这些结果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效标效度.总的来说,这些指标都表明ECR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相信该量表的使用也会促进我国在成人依恋领域方面的研究.尽管如此,对于该量表,仍然需要通过其他一些人格量表,或者其他一些方法,如观察法,基于专家评定的原型匹配法等,进行进一步验证,以便证实该量表的实用性和其他效度指标.致谢:作者感谢丁锦红博士,侯玉波博士,吴志明博士在数据采集方面的大力协助,以及密西根大学心理系黄伟博士,华中师范大学英语系李伟萍教授进行的量表回译工作.感谢日泰九州大学人间环境学府丸野俊一教授,中尾达马博士和富田英司博士对本文英文版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英文版可以与第一作者联系.参考文献1BronnanKA,ClarkCL,ShaverPR.Self-reportmeasurementofadultattachment:Anintegrativeoverview.In:SimpsonJA,RholesWSeds.Attachmenttheoryandcloserelationships.NewYork:TheGuilfordPress.1998.46762BowlbyJ.AttachmentandlOBS.Vo1.1.Attachment.Pimlico,l969/19973AinsworthMDS.Attachmentsbeyondinfancy.AmericanPsychologist,1989.44:7097164WatersE.CummingsEM.Asecurebasefromwhichtoexplorecloserelationships.ChildDevelopment,2000.71:1641725AinsworthMDS,BleharMC,WatersE,WallS.Patternsofattachmeut:Apsychologicalstudyofstrangesituation.Hillsdale,NJ:Erlbaum,19786HazanC,ShaverP.Conceptualizingromanticloveasanattachmentprocess,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1987,52(3):5115247SteinH,JacobsNJ.FergusonKS,AllenJG.,FonagyP.Whatdoadultattachmentscalesmeasure.9BulletinoftheMenningerClinic.1998.62:338O8CrowellJA,FraleyRC.ShaverPR.MeasurementofIndividualDifferencesinAdolescentandAdultAttachment.In:CassidyJ,ShaverPReds.Handbookofattachment:Theory,research,andclinicalapplications.NewYork:Guilford,1999.4344659BartholomewK.HorowitzLM.Attachmentstylesamongyounga-dults:Atestofafour-categorymode1.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1991,61:22624410GriffinD,BartholomewK.Modelsofselfandother:Fundamentaldimensionsunderlyingmeasuresofadultattachment.JournalofPer-心理38卷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1994,67:43044511GriffinD,BartholomewK.Themetaphysicsofmeasurement:Theeaseofadultattachment.In:BartholomewK,ParlmanDeds.Advanceinpersonalrelationship,5,Attachmentprocessinadulthood.London:JessicaKingsleyPublishersLtd,1994.175212BowlbyJ.Attachmentandloss.Vo1.2.Separation.Pimlico.1973/199713FraleyRC,WallerNG,BrennanKA.Anitemresponsetheoryanalysisofself-reportmeasureofadultattachment.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2000,78(2):35036514EmbretsonSE,ReiseSP.Itemresponsetheoryforpsychologists.LawrenceErlbaumAssociates,Inc,200015RosenbergM.Societyandtheadolescentself-lmage.PrincetonUni-vemityPress,196516CozzarelliC,SumerN,MajorB.Mentalmodelsofattachmentandcopingwithabortion.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1998,74(2):45346717NakacT,KatoK.Examiningreliabilitiesandvaliditiesofadultattaehmentscalesforthegeneralizedother.KyushuUniversityPsychologicalResearch,2004,5:l927(中尾连属,加藤和生.一般他者电想定L把委着天少,L,尺度信赖性E妥当性梭射.九州大学心理学研究,2004,5:l927)18YangZF.MeasurementforpersonMityandsocialpsychology.Yuanliuchubangongsi,199719ManKO,HaroldPN.Therelationshipbetweenattachmentpreto-types,self-esteem,lonelinessandcausalattributionsinChinesetraineeteachers.Personality&IndividualDifferences,199824(3):35737120ThissenD.MULTILOGusersguide:Multiple,categoricalitemandtestscoringusingitemresponsetheory(version7.05)Computersoftware.Chicago:ScientificSoftware,200321NakaoT.KatoK.ConstructingtheJapaneseversionoftheadultattachmentstylescale,TheJapaneseJournalofPsychology,2004,75(2):154159(中尾逵属,加藤和生.成人重着天夕,L,尺度日本船版作成弑再.心理学研究,2004,75(2):154159)22CozzarelliC,HoekstraSJ,BylsmaWH.Generalversusspecificmentalmodelsofattac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