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课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目标:知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课学习提示中要求掌握的生字“棕、褐、缸、蓬、窝、射、领、踱”等生字,会读会写、理解意思,了解它们的写法和意义,会组成词语。掌握“米、戈、方、钅、车、疒、小”等偏旁部首,注意所学生字与一些形近字的细微差别。2、学习本课学习提示中要求掌握的“迎面、训导、蓬乱、朝着、纳闷儿、要领、布局、踱、对付、做鬼脸、玩意儿、茫然、憔悴、谈得上、手把儿、一塌糊涂、打算、裹、整个、推崇、酷爱、扣人心弦、消遣”等常用词及词组,“冲、即将、简直、将、直、但愿、通常、关于”等常用副词、介词等,了解其意义和使用特点,能够模仿课文中句型造句、句式造句。3、学习本课学习提示中列出的“像着什么”“没等,又”“连,也(都),怎么。呢”“我说也是嘛”“怎么谈得上”“只有上而不要上” “倘若怎能上”“反之亦然”等句型句式,熟悉其中关联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能够模仿造句。过程与方法:4、能用普通话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1、课文2及拓展阅读短文,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基本写作方法,能够根据提纲陈述课文大意,回答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5、引导学生按照“学习提示”中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具备初步的自学能力。6、重视习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模仿课文文体范例进行不少于200字的习作。7、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本课阅读拓展材料话说“方程”,初步了解一些数学和物理等理科学科学习中等常用的知识和术语,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8、每周课外阅读字数应不少于2000字,同时应有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读后感。9、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情感与价值观:10、通过对科学巨匠爱因斯坦生活中的生动有趣的故事介绍,了解科学巨匠的内心世界和凡人之处。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会用生字词组词造句。 2、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理解课文所说科学道理。教学难点:1、告诉我们伟人生活的另一方面,同样是充满着友爱、善良和淳朴的。2、丰富学生的词汇知识,能用所学过的词汇量发展社交能力教学方法:讲述法、激励法、演示法、交流法教学用具:课文图片、录音机、磁带、小黑板教学课时:6课时课前准备(含预习布置):教学过程 授课时间 累计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内容: 检查课文一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词语学习课时目标:知知识与能力:1、通过预习、检查、讲解,使学生熟练掌握本课的词语,特别是重点常用词语,要求会读、完全理解并运用。过程与方法:2、能用生字词组词造句。情感与价值观: 3、通过词语学习,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与深层含义。课时重点:学习本课的词语,要求会读、理解意思。重点掌握常用词语,要求会读、完全理解并运用。课时难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会用生字词组词造句。教学方法:讲述法、激励法、演示法、交流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爱因斯坦画像,简介爱因斯坦。爱因斯坦(18793141955418)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他的相对论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的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确证,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2、一个是世界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一个是12岁的小姑娘,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来读读爱因斯坦与小女孩吧。(板书:10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请同学们齐读三遍课题(齐读课题)。二、新授课文(一) 下面请同学们小声地把课文读一遍。要求:1、边读边找出课文中不认识的生字词,并把它圈出来,做上标记。2、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什么?(二)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并且积极思考,初步感受文章的主要故事情节。三、按不同的学习方式,检查词语预习情况。1、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让一两名学生读词语。2、(板 书 ) 词语。 3、老师范读,领读、齐读、抽读,老师及时纠正发音上的错误。4、讲解词语同时,让学生口头造句5、疑难生字棕、褐、缸、蓬、窝、射、领、踱6、疑难词语迎面、训导、蓬乱、朝着、纳闷儿、要领、布局、踱、对付、做鬼脸、玩意儿、茫然、憔悴、谈得上、手把儿、一塌糊涂、打算、裹、整个、推崇、酷爱、扣人心弦、消遣7、句型学习1、即使风调雨顺,也不见起色。表示退一步说的假设结果的关系。例如:即使你同意,他也不见得就会走。 即使我们不去,班长他们也会按时完成任务。2、老农把秘密说破了。动词后面的词语表示说的结果。例句:他硬是把老师说动了,老师同意了我们的要求。 他把事情说穿了,矛盾也就会自然而然的解决了。3、庄稼都让田鼠给糟蹋了。 例如:班里打扫卫生的活儿都让他给干完了。你让班长给老师说一说,就让我们去参加吧。4、现在田里又有了蛇,大量的田鼠让蛇给吃掉了,因而庄家有得到了好收成。例句:他刻苦学习,因而考上了大学。老师细心做学生的工作,因而得到了家长的信任。5、猫的多少,竟和苜蓿的收获有密切的关系。例句:没想到老师竟答应你去了。 找了你半天,竟在这儿给碰上了。四、检查步骤1、听写词语或指定一两个学生朗读,其他人听写。2、做练习一至四题。3、造句练习:分小组用学习提示二三四中出现的词语造句。4、在小组中讨论不懂、不会运用的词语,由小组成员集体考虑如何运用,如有困难,由全班共同讨论解决。5、各组挑出几个自己认为较难的词语让其他组造句,看哪个组用疑难词语造句又多又好。五、分段并概括段意。1、各自轻声读课文。画出文中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三次交往的起止。2、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的先后顺序)(第一次:第13自然段;第二次:第4、5自然段;第三次:第6自然段)3、分段,说说段意。在课本上做段落划分记号。4、指名四人轮流读各段,要求读得正确、流利。5最后两个自然段写的什么?(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互相帮助,成了好朋友) 6、概括小标题(板书)相撞相遇相邀相处7、填空练习。第一段是( )自然段,写第二段是( )自然段,写第三段是( )自然段,写第四段是( )自然段,写六、小结本课的学习,布置作业。1、进一步熟读所以的词语,要能流利地读、写、运用。2、生字词每个抄写三遍, 用学习提示三、四重点词语造句。课后反思:授课时间 累计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知识与能力:1、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都完全理解课文内容。2、丰富学生的词汇知识,能用所学过的词汇量发展社交能力。过程与方法:2、把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达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情感与价值观:3、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基本写作方法,能够回答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4、通过对科学巨匠爱因斯坦生活中的生动有趣的故事介绍,了解科学巨匠的内心世界和凡人之处。课时重点:把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达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课时难点: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都完全理解课文内容。教学方法:讲述法、激励法、演示法、交流法一、复习提问1读拼音,写词语。x( )胡子gu( )被子png( )2课文分为哪几段?说说各段的主要内容。二、精读训练1指名朗读第一段。(1)画出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2)提问: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她怎么会想到“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3)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外貌和穿着的句子。(样子: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衣着: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体会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究。(着重抓住头发“蓬乱穿的衣服“又肥又长”脚下趿着“卧室里穿的拖鞋”)(4)什么叫“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是一个反问句。你能把它换一个说法吗?(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5)分角色即兴表演这一段的情景。(由三名同学分别饰)(6)小结: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2阅读第二段。(1) 过渡:上面一段写的是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第二天她巧遇上了。(2) 读课文中两个“仍是”的句子。请用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具体描述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他穿的衣服拖鞋)“仍: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哪句话?(他一: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3)体会“一边一边,(一面一面,在运用时的规律。(都是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口头练习用“一面一面”造句。(4)分角色读第二段,大家从这一段文章里读懂了什么?(爱因斯坦平易近人,不承认自己是伟人,还请小姑娘教他。小姑娘天真)找出有关的语句进一步体会。(5)小结:这一段说的是小姑娘二遇爱因斯坦,教给爱因斯坦穿戴要领。3理解第三段。(1)默读全段,思考小姑娘三遇爱因斯坦的情况。写了哪两点?(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小姑娘教爱因斯坦收拾房间)(2)从“小姑娘简直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年轻了20岁”等语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整整齐齐”。(3)什么叫“一塌糊涂”?(乱或糟到不可收拾)工作室内:样乱?4以上三段,分别写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的几次交往?说说这几次交往的具体情况。5最后一段概写两人的交往。三、作业1朗读全文,回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三次交往的具体情况。2想一想: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什么?(爱因斯坦、小女孩、父亲)3、作业:做练习二、三题。板书 第十课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第一次撞(相撞)第二次遇(相遇)第三次等待(相邀)相处课后反思:授课时间: 总计课时: 第三课时知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课句型,要求能结合情景使用,能够模仿造句。过程与方法:2、能用普通话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及拓展阅读短文,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基本写作方法,能够根据提纲陈述课文大意,回答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情感与价值观:3、通过对科学巨匠爱因斯坦生活中的生动有趣的故事介绍,了解科学巨匠的内心世界和凡人之处。教学重点:能用普通话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及拓展阅读短文,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基本写作方法,能够根据提纲陈述课文大意,回答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教学难点:1、告诉我们伟人生活的另一方面,同样是充满着友爱、善良和淳朴的。2、丰富学生的词汇知识,能用所学过的词汇量发展社交能力教学方法:讲述法、激励法、演示法、交流法一、听写蓬乱纳闷踱步冷不丁衣衫不整蓄着温柔穿戴手把手一塌糊涂结合听写情况,指导正确书写。二、讨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什么?1书面准备发言提纲。2组织讨论。小结:爱因斯坦是一个最伟大的人。他不把时间花在穿戴、布置房间和收拾东西上,而是把精力完完全全地放在搞科学研究上。三、研究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1用小黑板(或用幻灯片)揭示下列句子:(1)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2)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3)这还不简单!L提问:这些都是反问句,能换一个说法吗?学生回答后小结:(1)上述三句可分别改为:这个连衣服也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穿衣服还不会呢,谈不上伟大。这很简单!(2)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一般做法是:原句意思是肯定的,要改成否定;原句字面意思是否定的,要改成肯定。学生如果对“肯定”、“否定”的意思不理解,可以先举例讲讲“肯定”表示承认正面的;“否定”表示否认反面的。四、研究写对话的形式1小黑板揭示下面的内容,提问:这两段话都是写人物对话,形式上有什么不同?(1)他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这还不简单!”女孩将平日妈妈教给她的穿戴要领一口气说了出来。“能记住吗?”她问。“也许能。”(2)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我们争着答应:“爱!”“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姐姐说:“花生的味儿美。”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2讨论后小结:这两段话都是写人物对话的。在形式上的不同点是:(1)把两个人说的话连着写;(2)各个人说的话独立成自然段。五、作业指导1出示下面的句子,重点研究(2),用“只好”造句。(1)他仍是衣冠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2)我呢,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教她做数学作业。读句子,理解“只好”的意思:别的没有,这是惟一的,不得不这样做。口头造句。2书面作业。(1)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2)把课文中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板书 第十课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潜心科学研究天真可爱不拘生活小节有礼貌谦虚好学课后反思课文二 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课文生字。积累若干个词语。过程与方法: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通过了解爱因斯坦在艺术世界中的具体表现,体会造就杰出的科学家需要广阔而深邃的文化背景这一主旨。并体悟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和统一性。4、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情感与价值观:5、通过了解爱因斯坦在艺术世界中的具体表现,体会造就杰出的科学家需要广阔而深邃的文化背景这一主旨。并体悟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和统一性。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认识课文生字。积累若干个词语。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1、通过了解爱因斯坦在艺术世界中的具体表现,体会造就杰出的科学家需要广阔而深邃的文化背景这一主旨。并体悟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和统一性。教学方法:讲述法、激励法、交流法教学用具:录音机、磁带、小黑板教时准备:两课时授课时间: 总计课时: 第四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课文生字。积累若干个词语。过程与方法: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通过了解爱因斯坦在艺术世界中的具体表现,体会造就杰出的科学家需要广阔而深邃的文化背景这一主旨。并体悟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和统一性。情感与价值观:4、通过了解爱因斯坦在艺术世界中的具体表现,体会造就杰出的科学家需要广阔而深邃的文化背景这一主旨。并体悟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和统一性。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认识课文生字。积累若干个词语。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调动课外积累,筛选文本信息,以了解爱因斯坦艺术世界的具体表现为切入点,展开科学与艺术互补性的思考。难点:1、通过了解爱因斯坦在艺术世界中的具体表现,体会造就杰出的科学家需要广阔而深邃的文化背景这一主旨。并体悟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和统一性。教法:自主学习交流法、激励法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科学与艺术是两个魅力四射的光环,有谁能同时享有这两个光环呢?爱因斯坦是其中之一。同学们借助自己的课外积累以及自己查阅的大量资料,简单交流一下爱因斯坦留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2、爱因斯坦我们并不陌生,但了解得更多的是他在科学上的贡献。通过课文,我们可以了解到爱因斯坦哪些鲜为人知的艺术上的“轶事”呢? 调动课外积累以及网上查阅动资料,学生自由发言,用简洁的语言来说说爱因斯坦留给自己的印象。 从逸闻趣事入手,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筛选积累有关科学艺术的材料,逐步由感想认知上升到理性思考,为文章的展开做好铺垫。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渎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解决。2、自学课文中的生字词。并用生字词造句。四人一组初步解决。解决不掉的,举手,让全班同学帮忙或老师点拨。3把你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读一读,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三、检查自学效果。1读准字音。练习: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崇、酷、弦、遣2理解词语: 推崇、酷爱、扣人心弦、消遣3说出你感受最深的部分,发表各自的见解。四、二读课文,体会感情1、 开火车读。师边听边从旁点评。2、 交流读书心得。五、三读课文。自读自悟,读通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自由读课文。2、本文是怎样来展示爱因斯坦与他的艺术世界的?(或提:通过课文,我们可以了解到爱因斯坦哪些我们平日里鲜为人知的“轶事”?) 要求:通读全文,分小组讨论(1)课文结构疏理;(2)爱因斯坦艺术世界的内涵 3、(1)课文结构疏理: 第一部分: 揭示文章的基本内容。通过探讨爱因斯坦与艺术的关系,揭示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与统一性。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第二部分: 通过列举爱因斯坦热爱音乐、崇尚文学的生动事例,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科学与艺术是互补的、统一的。第三部分: 揭示主题,表明本文的写作意图。4、(2)爱因斯坦艺术世界的具体表现: (艺术) 6岁,学小提琴;13岁,爱上莫扎特;他,推崇西方古典音乐,尤其酷爱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的作品他,造诣于小提琴优美、和谐、充满想象力催化科学创见和思想闪光(科学、哲学)还爱上了几何学和康德哲学, 他,倾心于钢琴扣人心弦描绘物理学优美的图景旨在说明“科学的美和艺术的美是相通的,是世界最高最美的两个侧面。”(文学)他,推崇文学,热爱莎士比亚、歌德、海涅、陀思妥也夫斯基和肖伯纳;共鸣卡夫卡 ,他,朗诵海涅的哈尔茨山游记他,崇拜陀思妥也夫斯基:“陀思妥也夫斯基给予我的东西比任何科学家给予我的都要多,比高斯还多!”他,极力推崇文学艺术认为确信宣称看来旨在说明爱因斯坦已将文学当作精神生命的需要,并深深懂得了文学的伦理价值,从而也证明了科学与艺术“是两个无限的、永远也没有终点的世界”,需要不断去追求。进一步揭示科学与艺术之间紧密而深远的内在关系,也揭示了这位科学巨匠酷爱音乐和文学的缘由。 六、作业。1、生字词一个三遍,每词造一个句子。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题。板书: 课文二 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 第一部分: 揭示文章的基本内容。通过探讨爱因斯坦与艺术的关系,揭示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与统一性。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第二部分: 通过列举爱因斯坦热爱音乐、崇尚文学的生动事例,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科学与艺术是互补的、统一的。 第三部分: 揭示主题,表明本文的写作意图。课后反思:授课时间: 总计课时: 第五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过程与方法:2、指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情感与价值观: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教法:自主学习交流法、激励法教学过程一、导入科学是美丽的,艺术也是美丽的。然而,人们更习惯于将这两种美丽置于界限分明的美的两端,就像阳刚之于阴柔、豪放之于婉约从理论上说,它们确实属于两个范畴。一个以物为尺度,一个以人为中心;一个追求真实,一个追求美好;一个理性至上,一个感性为尊然而,就是这么不一样的两种美在同一个人身上却发出了炫目的光芒,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爱因斯坦! 二、鉴于上述的探讨,再读课文,深入探究思考:爱因斯坦对于艺术的审美、对于科学的执着的原动力究竟何在呢? 学生继续重点品读一番作者的第二部分的文字。 1、学生交流。 2、师生探究,体会文本的内涵。齐读第10自然段: 三、细读课文、重点突破阅读第二部分内容,概括提炼。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1、爱因斯坦对艺术的热爱体现在哪些方面?2、音乐与科学的关系是什么?文学与科学的关系是什么?从文本出发,筛选概括找出答案。3、总结概括:科学与艺术的关系。从文本中分条摘录。4、交流讨论:品读课文,深入探究思考爱因斯坦对于艺术的审美、对于科学的执着的原动力究竟何在呢?请同学们结合语段,抓住关键词句来体会文中包含的深意。边讨论边质疑边解答。1、学生阅读筛选汇总:(1)音乐:(2)艺术、科学。2、学生代表汇总:音乐催化科学创见和思想闪光。文学高于一切,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科学的美和艺术的美是相通的,是世界最高最美的两个侧面。”3、组长总结:参考语句:第(3)(7)(9)(10)(12)(15)段中的关键句。4、组内交流:(1)说明爱因斯坦已将文学当作精神生命的需要,并深深懂得了文学的伦理价值,从而也证明了科学与艺术“是两个无限的、永远也没有终点的世界”,需要不断去追求。(2)科学与艺术之间紧密而深远的内在关系,也揭示了这位科学巨匠酷爱音乐和文学的缘由。四、阅读回味,提炼升华。1、品读文中引用的爱因斯坦的言论和事迹,体会这一科学巨匠的艺术情怀。2、在阅读中品味升华,从哲学、美学、文化背景的角度提炼本文主旨。3、学生齐读第(10)自然段。引用论证,更有力的说明爱因斯坦的世界观。4、齐读(1)(8)(12)等,从爱因斯坦的言论中体会艺术在他人生中的重要地位。5、师生小结: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统一的,都是热爱真善美的人的追求目标。教会学生注意品味阅读。反复朗读,注意细节,重锤敲击文本中引用的话语,体悟这些引用话语在文中的重要作用。在阅读中品味,品味中触摸作者的情思,感知一个科学家的细腻情怀。五、采撷词句,质疑讨论。文章中有许多话语能引发人们的思考,教师学生均可找出文中自己感兴趣或心存疑惑句子,切磋交流。热点1、第(5)段,爱因斯坦对巴赫的评价:敬他爱他而不要发表评论。结合现实学生肯定有争论。热点2、第(17)段,我国为什么不能造就出一个爱因斯坦。学生可能把讨论的矛头指向教育体制。矛盾点1、文化背景越丰富越能成就科学人才吗?怎样理解“博”与“专”的关系呢?矛盾点2、科学与艺术在今天为什么不能有效的统一呢?这是课堂的趣味点所在,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都能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从而获得成就感。让学生畅所欲言,在交流讨论中解疑。六、拓展延伸,深度反思。1、借助教学参考上提供的资料爱因斯坦与泰戈尔(教参P109-P110),拓展欣赏。2、整理汇总课堂内容,对于课堂上有感悟的内容加以思考,总结并写出自己的学后感,课后与同学们交流。3、课后讨论:(1)课堂上没有发表的观点课下继续交流。(2)摘录重点字句,写出自己的感悟。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及生活实践等有机的结合体来。七、小结: 一个唯有以“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并具“善、美、真”的人,才可对艺术不懈地投入进而树立起科学的美学标准!也才可以对科学不懈地追求垒筑起艺术的科学高峰!而这份投入、这份追求又分明源自于对祖国、对人民的自觉又无比的爱戴! 在这份爱戴之中,依托于广阔而深邃的文化背景,站立起来的也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更是一个富有哲学探索精神的杰出的思想家,而同时又必然是一个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正直的大写之人! 这,就是爱因斯坦!八、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两节。九、拓展与延伸:通过课文的初步学习和探讨,或许会留给我们每一个人不少的思考,现在,老师还想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课文当中提到的另一位音乐家的作品:萧邦的幻想即兴曲,并在旋律声中,借助画面上出现的资料,请你回味:1、 “下午茶”与诺贝尔奖 马惠娣2、 爱因斯坦毕加索:两条相交的平行线3、 爱因斯坦论教育4、爱因斯坦与泰戈尔十、拓展阅读。阅读课文后的短文话说“方程”。读短文,提炼有用信息,说说短文讲了些什么?说明了什么原理?十一、作业。1、做第七课练习册。 板书: 课后反思:授课时间: 总计课时:第七课时 真实交际与作文指导名人的平凡生活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敢说、想说到说好的愿望。扎扎实实训练学生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过程与方法:2、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感悟生活,培养创新能力。3、开放形式,让学生写自己的所想所悟,我手写我心,提高写作兴趣。4、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尝试运用连贯完整的语言,大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5、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通过查阅资料的形式了解名人的事迹,使学生养成喜欢“观察生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6、了解名人的特长和奋斗历史,取自己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材料具体描述人物,表现人物的特点和品质。能真实、详略得当地写出来。7、通过与名人的亲密接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培养学生奋斗不息的学习品质。8、培养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学习品质。训练学生围绕中心思想来选材。情感与价值观:1、调动学生情感,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有感而发,由衷而发。教学重点、难点: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有感而发,由衷而发。2、学生乐于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阅读名人的活动中学会观察生活,独立思考,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3、选取典型事例,反应名人风采,语言朴实,能表达自己真情实感,愿意与人交流。教学方法:谈话法、激情导入法、归纳法学法指导:讨论交流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将全班同学分成三组,各选出组长一名。第一组同学通过书报、影视、网络等搜集伟人生平、经历、业绩等,组长根据组员的搜集,精选出六名伟人,将他们的资料做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每人将收集资料的过程及心得体会好好整理一下,准备在课上交流。第二组同学通过网络、书刊等搜集伟人的名篇名作,不理解的地方尽量自己查工具书解决。组长在组员的搜集材料的基础上,精选出五位伟人的作品,(根据作品的篇幅,可以酌情增减人数)配上写作背景、注释等,制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以备课上展示。(制作课件时应有所侧重,主要能体现伟人思想或是主要经历的作品。)第三组同学主要查找当地伟人的资料。要求第三组同学利用这一次机会或是访问当地老人,或是采访相关领导,为同学们讲述故事,并借此查询本地其他历史上有记载的伟人及其主要事迹。第四组为“评价组”,负责评价工作有序、自主地开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音画结合情境导入看三国演义图片剧照,倾听三国演义主题曲,用壮阔的画面和雄厚的音乐把学生思想引入特定的情境中。师导语: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自主自强、不畏强暴的唐雎;为报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少立大志、后又揭竿而起、反抗暴秦的陈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在国家危难之时,坚决反抗侵略的英雄辛弃疾;被誉为“旷古烁今第一才子”的苏轼古今多少事,多少英雄豪杰都付笑谈中。这些“千古英雄人物”对我们今天仍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堂课,来感受英雄人物的风采吧!学生集体朗诵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诗词和毛泽东的诗词(多媒体投影显示)。研讨:什么叫“英雄”?什么样的人物堪称“英雄人物”?他们具有哪些特征?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英雄人物”特点:(1)、建功立业的人物 (2)、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人物 (3)有才学而又不拘礼法的人物。二、多媒体出示题目,明确四大环节。题目:我心目中的名人 板块:1、数名人 2、说名人 3、评名人4、写名人第一环节:展示名人排行榜数名人让各小组把课前活动准备的十位名人列举出来,并提示:(1)你心目中的名人都有哪几类?(2)排在第一名的是谁,你为什么这样排列?(学生自由发言)第二环节:领略人物真风采说名人引导各组同学依照本组选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石榴又红了》课件
- 2025技术研发合作协议合同范本
- 颈椎病的围手术期护理
- 《生死攸关的烛光》课件
- 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及答案
- 护理带教老师授课比赛
- 2025房屋租赁信托合同协议书模板
- 2025刨花板模板购销合同
- 音标翻译工作总结
- 2025型钢支撑租赁及安装拆卸合同协议书
- 羽毛球合作协议合同范本
- 2025年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押题试卷
- 2025年北京市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培训答案
- 2025年通信技术认证考试-应急通信认证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典型题)
- 自贡市富顺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环评报告
- 2025年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习题一(参考答案)
- 中国慢性胃炎诊疗指南2025版
- 2025年法院遴选面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福利彩票管理规范考核试卷及答案
- 选择主题班会课件
- 医院信息科笔试、面试题(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