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楚简《孔子诗论》释读管见.doc_第1页
上博楚简《孔子诗论》释读管见.doc_第2页
上博楚简《孔子诗论》释读管见.doc_第3页
上博楚简《孔子诗论》释读管见.doc_第4页
上博楚简《孔子诗论》释读管见.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人对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所公布的这批资料和其中的许多问题虽然极感兴趣,但由於古文字修养欠缺,时间投入又有限,本文所谈只是研读孔子诗论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粗浅想法,尚未来得及作深入的考订,希望借此机会得到行家的批评指正。 寺 第二简:“寺也,文王受命矣。” “寺”周凤五读作“时”。按,似可读作“诗”,郭店楚简缁衣:“寺员:誓(慎)而(尔)出话。”“寺员”即“诗云”。1 坪德 第二简:“讼,坪德也,多言後。” “坪德”周凤五、何琳仪、冯胜君等读作“旁德”。按,马承源读为“平德”,应是,但将“平德”解释为“平成天下之德”,则有“增字解经”之嫌。刘信芳谓:“则平德正乃天下歸往之德,其字用其平正義,又包涵有成德而天下歸往之義。西周時政权與神权合一,凡有大事,平而成之於宗廟,則詩論謂頌为平德,字不可移。”似也嫌迂曲。“平德”与下文“盛德”相对,当指平常、普通之德,并无太多的深意。 尃观人谷安(焉) 第三简:“邦风,其内(纳)物也,尃观人谷安(焉),大敛材安(焉)。” 或读“尃”字属上(如周凤五),作“其纳物也尃,观人谷安(焉),大敛材安(焉)”,恐非。“某某(邦风,或雅、颂),某某也”乃诗论之固定句式,如第二简:“讼,坪德也,多言後。”“大雅,盛德也。” “人谷”马承源读作“人俗”,或谓当读作“人欲”。应以後说为是。“谷”读作“欲”,诗论中即有内证,如第九简“黄鸟则困而谷(欲)反其古也”,第十六简“见其美必谷(欲)反其本”。又,缁衣篇有两处上博简作“谷”,而郭店简作“ (上谷下心)”(欲),构成异文。2信阳楚简一0一八:“其谷能又弃也。”何琳仪云:“谷疑读欲。”3皆其证。 与 第四简:“曰:诗其犹坪(平)门,与 (并两戈)(贱)民而 (左谷右兔)之,其用心也将何如?” 或读“与”字属上句,看作句末疑问语气词。4恐非。“门”字下原文有一小墨钉,是断句符号,可见“与”字不应属上读。 害(曷) 第七简:“怀尔明德害(曷),城(诚)谓之也。” 此句可补足并重新断句如下: “帝谓文王:怀尔明德。”害(曷)?城(诚)谓之也。 “害(曷)”是疑问代词,後面应改用问号。周凤五即标点作“怀尔明德。害?”,是。他处亦有同类之例,如第十简:“关雎之改(左从巳),樛木之时,燕燕之情,害(曷)?曰:童而皆臤於其初者也。” 命 第七简。 此简“命”字共5见,作名词和作动词写法不同,分用划然:名词下加二横画,动词则不加。第六简“昊天有成命”之“命”字也是下加二横画。包山楚简“命”字亦有此二形。5何琳仪云:命字“齐系文字或作 ,加o繁化(或释 )。楚系文字或作 、 ,加为饰。”6按,所加的笔画恐怕未必是无义的装饰,而是有区别词性的作用的。 (上矣下心) 第八简:“小旻,多 (上矣下心),言不中志者也。” “ (上矣下心)”马承源释读作“疑矣”,周凤五标点作“小旻,多疑矣!”,均恐未确。愚意以为当读作“疑心”,为合文符而非重文符,与“昊天”作“昊”同例。出土简帛中重文符和合文符通常使用同一种符号,须根据上下文灵活处理。“疑心”一词先秦典籍中有用例,如管子法法:“上无固植,下有疑心。国无常经,民力必竭。数也。”墨子备城门:“適人恐惧而有疑心因而离。”此诗朱熹诗集传云:“大夫以王惑於邪谋,不能断以从善,而作是诗。”此盖即“小旻多疑心”之谓。 (宀下贵)咎於其也 第九简。 马承源读“ (宀下贵)”为“贵”。按,“ (宀下贵)”宜读作“归”;“其”当读作“己”(周凤五即如此读,但“ (宀下贵)”字仍依马读)。“归咎於己”正是说的伐木诗“微我有咎”句。上博简中凡“其”字均作“丌”,“己”则作“其”或“ (口下己)”“ (己下其)”,如缁衣“则民至(致)行 (己下口)(己)以兑(悦)上”,陈佩芬释文即云:“ (己下口),己之异体,郭店简作 (己下其)。”(182页) 黄 (鸟口); 第九简:“黄 (鸟口)则困而欲反其古也,多耻者其 (上方下心)之乎?” “黄 (鸟口)”,马承源云:“篇名,即黄鸣。简本从鸟之字,鸟皆在字之左旁。篇名疑即今本毛诗之黄鸟。小雅黄鸟诗句云:此邦之人,不可与明、不可与处、言旋言归,复我诸兄、诸父。似与本篇有关。”按,此篇名即黄鸟,殆无可疑。简文“鸟”字有从“口”作者,如第二十一简篇名鸤鸠之鸠作“ (鸟 )”,马承源谓其字“从鸟 声”,恐非,这个“口”也是意符,盖鸟类善鸣叫,故俗体常加口旁,此字应分析为从鸟、从口、九声。第二十三简有篇名鹿鸣,“鸣”字写法与从口之“鸟”字略有不同:“ (鸟口)”所从之“口”与“鸟”为左右结构,而“鸣”所从之口则居於右下侧。包山楚简“鸣”字亦如此,“口”居於左下侧或右下侧。7古文字中常有增益“口”字者,如本篇“文王”之“文”不加“口”,而“文亡离言”之“文”则加“口”,以示二字词义有别;“己”作“ (己下口)”(见182页);缁衣第十一简“圣”字下不从壬而加“口”等,皆其例。 “ (上方下心)”字马承源无说。按,此字疑当读作“仿”。“仿”为人的一种行为,与心理活动有关,故可从心作。 灘 第十简:“灘广之智。” 马承源云:“灘,从隹从漢。”按,“滩”字释读作“汉”是对的,8但其结构当云“从水,難声”。9说文水部“漢”字下云:“从水,難省声。”段玉裁注:“按 難暵字从堇声,则漢下亦云堇声是矣。難省声盖浅人所改,不知文殷、元寒合韵之理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以为当作“暵省声”。今按,鄂君启节和上博此简可证说文作“難省声”不误,段、朱之说均失於武断。“漢”从“難”声,与上博简“问”作“昏”(见124页所引子羔篇)、说文“ (耳昏)”为“闻”之古文而望山楚简多读为聘问之“问”10同理。这是因为上古汉语有送气流音声母,n-和h-,m-和h-,ng和h可以互谐。11 (上工下又) 第十三简:“不 (上工下又)不可能。” 马承源云:“ (上工下又)字从又从工,待考。”按,据字形分析,此字应读作“攻”。从攴从又在古文字中常可通,如孔子诗论中的“敬”字,第五简从“攴”作,第十五简则从“又”作。 汤之水 第十七简:“汤之水,其爱妇悡。” 马承源谓即今本诗经之扬之水,是。又云:“扬从昜得声,与汤音相通。”按,“汤”在此处即“扬”之俗字,可径读作“扬”,12跟商汤之汤属於“同形字”,字形虽同,但记录的不是一个词。因为是“汤(扬)之水”,故其字从水。13俗字常常随意改换或增加意符,而所造之字恰与另一个已有的字同形。如同简“菜葛”,即“采葛”,第二十六简“浴風”,即“谷风”,郭店楚墓竹简太一生水“湿澡”读作“湿燥”,14“天道贵溺”的“溺”读作“弱”,皆其例。所以愚意以为这个“汤”字可径释读作“扬”。 苽 第十八简:“因木苽之保(报),以俞其 者也。” 马承源谓木苽“即诗卫风木瓜原篇名”,是。按,说文云:“苽,雕胡,一名蒋。”则“苽”原是“菰”的本字。不过古籍中多用作“瓜”字。以前只知道“瓜”写作“苽”大约始於南北朝,例如南齐书孝义传韩灵敏:“兄弟共种苽半亩,朝採苽子,暮已复生。”又,齐民要术中多见此字。今得此简,则知早在战国後期已然。这可以丰富我们的俗字知识。 (上爪下衣) 第二十五简:“大田之 (上爪下衣)章,知言而有礼。” 马承源云:“ (上爪下衣),从爪从衣,说文所无,读为卒。”按,此字读为“卒”是对的。集韵入声没韵“卒”字下云:“俗作椊,非是。”椊恐是捽之形误,从扌与从爪意通。这个俗体与“持头发”(说文)的那个捽是同形字,这种情形在俗字的产生过程中是很常见的,参看上文“汤之水”条。 参考文献: 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1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文系编:望山楚简,中华书局,1995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文系编:九店楚简,中华书局,2000 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8 张守中撰集:包山楚简文字编,文物出版社,1996 白於蓝: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释注商榷,简帛研究网,2002/01/08 馮胜君:读上博简孔子诗论札记,简帛研究网,2002/01/21 何琳仪:战国古文字典(上、下册),中华书局,1998 何琳仪:沪简诗论选释,简帛研究网,2002/01/17 李 锐:上海简诗论新序,简帛研究网,2002/04/24 李学勤: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诗论分章释文,简帛研究网,2002/01/16 刘乐贤:读上博简札记,简帛研究网,2002/01/01 刘信芳:关於上博藏楚简的几点讨论意见,简帛研究网,2002/02/13 刘 钊:读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札记(一),简帛研究网,2002/01/08 庞 朴:上博藏简零笺(一)(二)(三),简帛研究网,2002/01/0104 濮茅左:孔子诗论简序解析,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3月;简帛研究网,2002/04/06 颜世鉉:上博楚竹书散论(一)(二),简帛研究网,2002/04/1418 杨泽生:上海博物馆所藏楚简文字说丛,简帛研究网,2002/02/03 俞志慧: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校笺(上)(下),简帛研究网,2002/01/17 俞志慧:竹书孔子诗论刍议,简帛研究网,2002/03/02 郑任钊:对孔子诗论释读的一点意见,简帛研究网,2002/02/19 周凤五:孔子诗论新释文及注解,简帛研究网,2002/01/16 1 参看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191页。2 见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201213页所附上博简缁衣与郭店简字形对照表中第四、五简。 3 见战国古文字典346页。 4 如周凤五读作“诗,其犹旁门与?”5 见张守中撰集包山楚简文字编1617页。6 见战国古文字典1146页。7 参看张守中撰集包山楚简文字编57页。8 俞志慧云:“滩,鄂君启舟节有二滩字,释读者正释作汉。”(见徐中舒主编,四川大学历史研究所编殷周金文集释,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原文:页472,释文:页473) 9 何琳仪战国古文字典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