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说明书.doc

工业清灰装置设计【7张CAD图纸+毕业论文】【答辩优秀】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64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472148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63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5-08-13 上传人:好资料QQ****51605 IP属地:江苏
45
积分
关 键 词:
工业 装置 设计 全套 cad 图纸 毕业论文 答辩 优秀 优良
资源描述:

目   录

摘要...................................................................1

Abstract...............................................................2

第一章 绪论

   1.1工业的污染及其除尘状况的概述...................................3

   1.2工业生产中的除尘设备...........................................4

   1.3除尘设备的选择.................................................5

   1.4旋风除尘器概述.................................................6

第二章 旋风除尘器的设计

   2.1旋风除尘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7

   2.2旋风除尘器的性能及影响因素.....................................7

第三章 除尘器结构设计计算

   3.1选择旋风除尘器的型式..........................................21

   3.2选择旋风除尘器的入口风速......................................22

   3.3确定旋风除尘器的几何尺寸......................................22

   3.4计算进口过渡管、风量汇集箱、出口过渡管的尺寸..................23

   3.5计算灰斗的尺寸................................................26

   3.6旋风除尘器单体左外筒钢板展开尺寸..............................27

   3.7关风器、风机的选择............................................28

第四章 除尘器压力损失ΔP和除尘效率η的计算

   4.1压力损失ΔP的计算............................................30

   4.2除尘效率η的计算.............................................32

第五章 吸尘罩的设计

   5.1吸尘罩的选择..................................................40

   5.2吸尘罩的计算..................................................40

第六章 除尘器的安装使用及维护管理

   6.1除尘器使用注意事项............................................41

   6.2除尘器的运行..................................................41

   6.3除尘器的维护..................................................41

总结.................................................................42

致谢.................................................................43

参考文献.............................................................44

外文资料及翻译.......................................................45

                    工业清灰装置设计

摘要:粉尘是人类健康的大敌,因为它带着许多细菌病毒和虫卵到处飞扬,传播疾病。工业粉尘、纤尘能使工人患上各种难以治愈的职业病,过多的灰尘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诱发人类呼吸道疾病等等。除尘器是在车间必不可少。

   利用旋转的含尘气体所产生的离心力,将粉尘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干式净化设备,成为旋风除尘器。旋风除尘器应用最为广泛,其特点是结构简单,除尘效率较高,操作简单,价格低廉。旋风除尘器对于大于10μm的较粗粉尘,净化效率很高。但对于5~10μm以下的细颗粒粉尘净化效率较低,所以旋风除尘器多用于粗颗粒粉尘的净化,或多用于多级净化的初步处理。适用于铸造车间除尘。

   负压除尘系统中,除尘器设置在通风机之前。

   其特点: ①由于除尘器设置在通风机之前,流过通风机的气体已经经过除尘,含尘量低。通风机受磨损大大减低,运行寿命长,处理初浓度高的含尘气体时,一般采用负压除尘系统。②除尘器和管道处于通风机的负压阶段,容易吸入空气,产生漏风。负压除尘系统的漏风率为5%~10%,加大了通风机的风量,增加了电耗。③在负压除尘系统设计中应采用措施尽可能的减少除尘器和管道的漏风,以保证除尘器的良好运行。


关键词: 铸造     旋风除尘器    负压除尘


Ash cleaning device design industry

Abstract:Dust ,which carries lots of bacterial  virus  and ovum  flying forwarding in the air ,has become a  formidable enemy of human being ,endangering the mankind’s health , Industrial dust and fine dust cause various kinds of incurable occupational disease among workers. Also, excessive dust leads to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aving a influence on the people’s daily lives and work, causing respiratory disease,etc. All these make the Dust collector indispensible   in the workshop.

   By using the cyclone dust rotating centrifugal force generated by gas, the dust is separated from the flow of a dry gas - solid separation device, which forms the Cyclone Dust Collector. The Cyclone Dust Collector is widely used, which featured in it’s simple structure, effectiveness in dust removal, simple operation, and low cost. Cyclone Dust Collector is efficient for the capture, separation of more than 5 ~ 10μm dust. But as to the dust under 5-10μm ,it performs less effectively. Therefore, the Cyclone Dust Collector is mostly used in the casting workshop, purifying the coarse particle dust or becomes the primary treatment of multistage purification.

   In the negative pressure dust pelletizing system ,removal equipment was set in front of the ventilator .it’s characteristics are as follows : 1.Because the removal equipment was set in front of the ventilator ,the gas passing through the ventilator has been removed ,therefore, the dustiness index is low 2.The dust collector and the pipeline situated in the negative pressure section ,which is easy to  snifting the air ,leads to air leak .the air leak ratio of dust vacuum system is 5% to 10% ,increasing the air quantity of ventilator ,which leads to the electricity cost. 3. should be reduced in the dust collector and pipeline as much as possible In designing the dust vacuum system.  

Key words: Casting, Cyclone Dust Collector, vacuum dust removal



第一章  绪论

1.1工业的污染及其除尘状况的概述

1.1.1中国铸造业现状及铸造车间污染情况

   近年来.我国铸造业获得了飞跃式的发展,从2000年至2003年.中国铸件产量跃居世界首位。从2003年至今,中国铸件产量依旧保持持续增长。并且。整个世界都在从中国寻求更多的铸件毛坯及含有铸件的终端制品。这种趋势在近期内有可能将继续保持并保证中国铸造业的持续繁荣。但在铸造业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形势严峻的一面。有资料表明。我国铸造生产中。材料和能源的投人之比可占到产值的55%到70%。能源环境的制约以及国际铸造科技竞争加剧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强化.已成为我国铸造业发展的瓶颈.发展节约环保型、科技创新型铸造之路刻不容缓。

   我国铸造生产中。材料和能源的投人占产值的55%~70%。我国每产1 t铸件。约散发50 kg粉尘.熔炼和浇注工序排放废渣300 kg、废气1 000 m3造型和清理工序排废砂1.3~1.5 t。每年排污物总量:废渣300万t、废砂近1 650万t、废气110亿m314若从2004年开始按照平均发展速度向前发展,可以预测至2020年各年的铸件产量。根据铸件产量对铸造废砂、铸造废渣及粉尘的数量进行回归预测嘲(如图1),可以看出,中国铸造业如果按照现行的模式生产,到2020年,主要废弃物铸造废砂、废渣及粉尘、CO:、CO的排放量分别为3 235万t、1 122万t、882万t、485万t。如果考虑有色金属铸造产生的污染物以及非铸铁件熔炼中排放的废气,按混合量计.对13亿中国人口来说,单铸造业就给每个人平均带来约50 kg的污染物


内容简介:
姓名 职称 学位2005181220 黄倩 长株潭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优 湛泳 副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172005181203 李博 对中国医疗器械和医药进出口贸易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 良 刘长庚 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112005181205 李龙斌 FDI对长株潭地区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 良 韦剑 讲师 硕士 自拟 论文 112005181225 刘丹 跨国公司人才本土化战略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良 湛泳 副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112005181227 刘瑛 外资并购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影响及对策 良 张珉 副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122005181228 陆佳妮 上海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问题 良 张珉 副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142005181230 彭璐 关于我国陶瓷出口遭遇反倾销的分析 良 张珉 副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112005181231 皮盼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贸易分析 良 张珉 副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182005181232 孙玉璇 中国软件外包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良 张珉 副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132005181233 谭慧兰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及对策研究 良 张珉 副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142005181234 谭乐 “零关税”协议实施后中泰果蔬贸易的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 良 张珉 副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142005181235 谭椰 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良 张珉 副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13论文或设计 页码 备注湘潭大学兴湘学院2010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一班学生毕业论文情况一览表 (2010年6月)指导教师学号 姓名 毕业论文题目 成绩 题目来源nts姓名 职称 学位论文或设计 页码 备注指导教师学号 姓名 毕业论文题目 成绩 题目来源2005181239 王思园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动因、制约因素及对策 良 资树荣 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112005181240 王艺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良 资树荣 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152005181254 赵望 我国体育用品出口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良 刘长庚 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112005181328 刘娟 中国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良 刘长庚 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102005183342 罗薇 我国玉米出口竞争力的研究 良 良 刘长庚 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2005181307 柳锋 金融危机对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影响分析 良 李辉文 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92005181309 石中玉 跨国公司在华 R&D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 良 李辉文 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102005181314 周泳铨 论中国内地与香港之间服务贸易的发展与合作 良 李伍荣 讲师 硕士 自拟 论文 102005181323 黄蓉 中美贸易逆差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良 王启云 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122005181326 李畅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原因、负面影响及对策思考 良 王启云 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172005181330 刘恋 当前金融危机下外资反向流入中国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良 欧定余 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152005181333 罗凌云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良 欧定余 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92005181336 苏蓉 当代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及影响 良 欧定余 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14nts姓名 职称 学位论文或设计 页码 备注指导教师学号 姓名 毕业论文题目 成绩 题目来源2005181337 谭署燕 新一轮经济危机下如何推进东亚区域经济的合作与发展 良 欧定余 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152005181345 叶红根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发展对策分析 良 姜军松 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102005181346 易璐薇 经济全球化下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及中国的对策 良 姜军松 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192005181347 曾姝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外贸出口企业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良 姜军松 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92005181348 曾婷 消费差异对中美贸易差额的影响研究 良 姜军松 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122005181349 张婧 “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良 姜军松 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102005181350 赵新 新时期国际直接投资对中国就业效应的分析 良 姜军松 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112005181351 周欢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农产品进出口的影响 良 姜军松 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172005181352 周敏波 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分析 良 姜军松 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132005181354 周水晶 浅析国际金融危机下的新贸易保护主义 良 陈立荣 副教授 硕士 自拟 论文 122005181355 邹悦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林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良 陈立荣 副教授 硕士 自拟 论文 92005181201 陈阳 我国出口企业应对汇率风险的策略研究 中 刘长庚 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102005181202 韩峰 中国对外服务贸易现状和体制改革研究 中 刘长庚 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9nts姓名 职称 学位论文或设计 页码 备注指导教师学号 姓名 毕业论文题目 成绩 题目来源2005181204 李泓江 中国外部经济失衡的原因与对策 中 刘长庚 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102005181207 李真 关于我国出口型企业如何应对当前困境问题研究 中 韦剑 讲师 硕士 自拟 论文 132005181208 田邦飞 我国石油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 韦剑 讲师 硕士 自拟 论文 132005181209 王实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必要性与对策分析 中 伍再华 讲师 硕士 自拟 论文 102005181210 王伟 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问题探析 中 伍再华 讲师 硕士 自拟 论文 142005181211 魏外味 中国商标海外维权反思 中 伍再华 讲师 硕士 自拟 论文 132005181212 徐文安 浅析温州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 中 伍再华 讲师 硕士 自拟 论文 102005181213 张状武 全球自由贸易背景下的反倾销研究 中 李时华 讲师 博士 自拟 论文 112005181214 章杰 金融危机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中 李时华 讲师 博士 自拟 论文 102005181215 戴凤 浙江省外贸企业遭受反倾销的原因和对策研究 中 李时华 讲师 博士 自拟 论文 92005181216 何麓文 人民币汇率走势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中 李时华 讲师 博士 自拟 论文 112005181217 胡辉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中 李时华 讲师 博士 自拟 论文 122005181219 胡敏 湖南茶叶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中 李时华 讲师 博士 自拟 论文 12nts姓名 职称 学位论文或设计 页码 备注指导教师学号 姓名 毕业论文题目 成绩 题目来源2005181221 蒋勤 论宁波服装产业出口贸易的发展 中 湛泳 副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122005181222 蒋思思 论中国义乌小商品博览会的发展 中 湛泳 副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122005181223 李罗夏子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玩具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中 湛泳 副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102005181224 梁漫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效应的研究 中 湛泳 副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172005181226 刘学 FDI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分析 中 湛泳 副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132005181229 彭婧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中 张珉 副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132005181236 唐璟思 人民币升值趋势下对我国贸易顺差居高不下的思考 中 资树荣 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112005181238 童玉琴 论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 中 资树荣 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102005181241 肖蕾 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及战略调整 中 资树荣 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122005181242 肖潇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中 资树荣 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92005181243 谢娟 加工贸易对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 中 资树荣 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152005181244 谢苏 论FOB项下出口商的风险及其防范 中 资树荣 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92005181246 杨花 对我国家电品牌国际竞争力的分析 中 资树荣 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13nts姓名 职称 学位论文或设计 页码 备注指导教师学号 姓名 毕业论文题目 成绩 题目来源2005181247 杨科成 中国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及对策 中 资树荣 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102005181248 易嫱 金融危机对中国中小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其对策 中 伍再华 讲师 硕士 自拟 论文 92005181249 余佳倩 从美国次级债危机看中国房地产金融市场的发展 中 伍再华 讲师 硕士 自拟 论文 112005181250 袁旭 简析我国承接IT服务外包的现状及对策 中 伍再华 讲师 硕士 自拟 论文 92005181251 张莉源 全球金融危机给我过银行业带来的影响、机遇及采取的措施 中 韦剑 讲师 硕士 杂志报道 论文 132005181252 张琳 金融危机下“中国制造”的困境与出路 中 韦剑 讲师 硕士 自拟 论文 112005181253 赵花香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现状及对策 中 韦剑 讲师 硕士 自拟 论文 122005181255 周静 企业对外贸易汇率风险及其防范 中 刘长庚 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102005181328 刘娟 中国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 刘长庚 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102005181301 丁华军 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与对策分析 中 陈立荣 副教授 硕士 自拟 论文 142005181302 冯外朋 浅析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成因及负面影响 中 陈立荣 副教授 硕士 自拟 论文 142005181304 胡玮 日 本 “ 肯 定 列 表 制 度 ” 对 我 国 农 产 品 出 口 贸 易 的 影响与对策 中 陈立荣 副教授 硕士 自拟 论文 92005181305 李佩奇 我国旅游业服务贸易竞争力状况分析 中 李辉文 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12nts姓名 职称 学位论文或设计 页码 备注指导教师学号 姓名 毕业论文题目 成绩 题目来源2005181306 李鹏杰 外商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分析 中 李辉文 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152005181308 罗永松 我国汽车企业国际化发展线路研究 中 李辉文 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112005181310 谭蔚 论经济全球化下中国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 中 李辉文 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102005181311 王涛 中美蜂蜜贸易摩擦浅析 中 李辉文 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132005181312 夏明健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中 李辉文 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132005181313 张日 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与发展对策 中 李伍荣 讲师 硕士 自拟 论文 82005181315 蔡苏乐 论日本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中 李伍荣 讲师 硕士 自拟 论文 192005181316 陈梦芸 我国机电产品应对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中 李伍荣 讲师 硕士 自拟 论文 182005181317 陈倩 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及应对措施的研究 中 李伍荣 讲师 硕士 自拟 论文 182005181318 陈莎 我国农产品出口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分析 中 李伍荣 讲师 硕士 自拟 论文 132005181319 陈英芝 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中 李伍荣 讲师 硕士 自拟 论文 102005181321 冯艳 浅析新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中 王启云 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122005181322 洪静 我国外汇储备激增的原因及相关措施 中 王启云 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21nts姓名 职称 学位论文或设计 页码 备注指导教师学号 姓名 毕业论文题目 成绩 题目来源2005181324 黄夕汝 有效利用在华跨国公司技术溢出效应的对策研究 中 王启云 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132005181325 黎硕 当前我国名族品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 王启云 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122005181327 李江 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对策 中 王启云 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132005181329 刘娟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我国的对策建议 中 王启云 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222005181331 卢思思 论中小企业加工贸易问题 中 欧定余 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152005181332 鲁霞 近年来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中 欧定余 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112005181334 闵晋 我国零售业国际化之路 中 欧定余 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102005181335 卿黎明 美国经济衰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中 欧定余 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92005181338 谭熙子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 中 李海海 副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212005181339 王慧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战略分析 中 李海海 副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122005181340 王谭朝 金融危机下我国外向型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中 李海海 副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102005181341 魏薇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保理业务的发展分析 中 李海海 副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92005181342 文天甲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鞋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中 李海海 副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10nts姓名 职称 学位论文或设计 页码 备注指导教师学号 姓名 毕业论文题目 成绩 题目来源2005181343 吴月圆 我国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中 李海海 副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172005181344 杨思佳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基于金融危机的考虑 中 李海海 副教授 博士 自拟 论文 142005181353 周琦 我国服装产品遭遇困境的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兼论自主品牌建设 中 陈立荣 副教授 硕士 自拟 论文 102005183325 占思晗 对当前金融危机下中国金融业发展的思考 中 李伍荣 讲师 硕士 自拟 论文 112005181206 李毅 论我国出口企业的品牌建设 及格 韦剑 讲师 硕士 自拟 论文 11nts姓名 职称 学位2.011E+09 刘鹏 工业清灰装置设计 中等 李卫 副教授 博士 工程设计 设计 57论文或设计 页码 备注湘潭大学兴湘学院2014 届_专业一班学生毕业论文情况一览表 (201 4年6月)指导教师学号 姓名 毕业论文题目 成绩 题目来源nts 湘潭大学兴湘学院 毕业设计说明书 题 目: 工业清灰装置设计 专 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 号: 2010962922 姓 名: 刘 鹏 指导教师: 李 卫 完成日期: 2014 年 5 月 16日 nts 湘潭大学 兴湘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设计(论文)题目: 工业清灰装置 设计 学 号: 2010962922 学生姓名 刘 鹏 专 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指导教师姓名: 李 卫 系 主任: 刘柏希 1、检索国 外 工业清灰装置 设计 的发展动态,分析国内的现状; 2、完成 工业清灰装置 系统 方案 选择 ; 3、完成 系统中 工业清灰装置 结构 设计; 4、总结 系统 工业清灰装置 设计的体会和收获; 5、完成毕业 设计说明书 的文稿工作,要求:总字数不低于一万字,使用 A4 编辑及打印 (任务书双面打印一张,鉴定意见表双面打印三张) ; 6、技术图纸: 零件图 1 张 ( 0 号) 、装配图 1 张 ( 0 号); 7、翻译英文技术资料:翻译国 外 工业清灰装置 系统 (或相关课题)开发及研究的英文资料。 要求: 3000 单 词,复印原稿与翻译 (打印 )稿同册装订。 二、重点研究的问题: 系统中 工业清灰装置 结构 设计; nts 三、进度安排 各阶段完成的内容 起止时间 1 资料检索、查询 2014 年 2 月 20 日 3 月 5 日 2 系统总体方案构思及设计 2014 年 3 月 6 日 3 月 15 日 3 完成系统方案选择设计 2014 年 3 月 16 日 3 月 31 日 4 完成 结构部分设计; 2014 年 4 月 1 日 4 月 15 日 5 完成 系统控制部分设计; 2014 年 4 月 16 日 4 月 30 日 6 毕业设计 说明书 撰写 、图纸绘制 编辑 2014 年 5 月 1 日 5 月 20 日 7 交毕业设计 说明书和图纸 ,答辩准备 2014 年 5 月 21 日 5 月 25 日 四 、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1璞良贵,纪名刚主编 .机械设计 .第七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2金国淼等 .除尘设备 (化工设备设计全书 ).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7 3徐灏主编,机械设计手册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5.12 4李克永 .化工机械手册 .M.天津 : 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1.5 5 卢颂峰、王大康主编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3 6成大先 .机械设计手册 .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7方宏明 .机械设计制造常用数据及标准规范实用手册 .M.北京 :当代中国音像出版社 ,2004 8范祖尧 .现代机械设备设计手册 .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6 9刘鸿文 .简明材料力学 .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10濮良贵 纪名刚 .机械设计 .M.西安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11唐经松 .简明机械设计手册 .M.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12胡传鼎 .通风除尘设备设计手册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13唐敬麟、张禄虎 .除尘设备装置系统及设备设计手册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14张殿印、王纯 .除尘工程设计手册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15 王昆主编 .机械设计 课程设计 .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22 nts 湘潭大学兴湘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评阅表 学 号: 2010962922 学生姓名 刘 鹏 专 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工业清灰装置设计 评价项目 评 价 内 容 选 题 1.是否符合培养目标,体现学科、专业特点和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 2.难度、份量是否适当。 能 力 1.是否有查阅文献、综合归纳资料的能力; 2.是否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是否具备研究方 案的设计能力、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能力; 4.是否具备一定的外文与计算机应用能力; 5.工科是否有经济分析能力。 论文质量 1.立论是否正确,论述是否充分,结构是否严谨合理;实验是否正确,设计、计算、分析处理是否科学;技术用语是否准确,符号是否统一,图表是否完备、整洁、正确,引文是否规范; 2.文字是否通顺,有无观点提炼,综合概括能力如何; 3.有无理论价值或实际应用价值,有无创新之处。 工作量 工作量是否饱满,含论文篇幅、图纸等是否达到规定要求。 综 合 评 价 该生毕业设计,选题符合要求 ,难度、份量适当,有综合归纳文献资料的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设计说明书结构较合理 ,文字较通顺。 评阅人姓名 : 年 月 日 nts 湘潭大学 兴湘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鉴定意见 学 号: 2010962922 学生姓名 刘 鹏 专 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 54 页 图 表 7 张 论文(设计)题目: 工业清灰装置设计 内容提要: 粉尘是人类健康的大敌,因为它带着许多细菌病毒和虫卵到处飞扬,传播疾病。工业粉 尘、纤尘能使工人患上各种难以治愈的职业病,过多的灰尘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影响人们的正常生 活和工作,诱发人类呼吸道疾病等等。除尘器是在车间必不可少。 利用旋转的含尘气体所产生的离心力,将粉尘从空气中分离 出来的一种干式净化设备, 成为旋风除尘器。旋风除尘器应用最为广泛,其特点是结构简单,除尘效率较高,操作简单, 价格低廉。旋风除尘器对于大于 10 m 的较粗粉尘,净化效率很高。但对于 510 m 以下的 细颗粒粉尘净化效率较低,所以旋风除尘器多用于粗颗粒粉尘的净化,或多用于多级净化的 初步处理。 nts 指导教师评语 该生在毕业设计中,积极认真,钻研思考,设计方案较合理,按时按量,较好地运用所学知识,有综合运用文献及计算机的能力,设计任务完成的较好,设计及说明书符合要求,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同意其参加答辩,建议成绩评定为 指导教师姓名: 年 月 日 答辩简要情况及评语 根据答辩情况,答辩小组同意其成绩评定为 答辩小组组长: 年 月 日 答辩委员会意见 经答辩委员会讨论,同意该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为 答辩委员会主任: 年 月 日 nts 目 录 摘要 .1 Abstract.2 第一章 绪论 1.1工业 的污染及其除尘状况的概述 .3 1.2工业生产中的除尘设备 .4 1.3除尘设备的选择 .5 1.4旋风除尘器概述 .6 第二章 旋风除尘器的设计 2.1旋风除尘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7 2.2旋风除尘器的性能及影响因素 .7 第三章 除尘器结构设 计计算 3.1选择旋风除尘器的型式 .21 3.2选择旋风除尘器的入口风速 .22 3.3确定旋风除尘器的几何尺寸 .22 3.4计算进口过渡管 、 风量汇集箱 、 出口过渡管的尺寸 .23 3.5计算灰斗的尺寸 .26 3.6旋风除尘器单体左外筒钢板展开尺寸 .27 3.7关风器 、 风机的选择 .28 第四章 除尘器压力损失 P和除尘效率的计算 4.1压力损失 P的计算 .30 4.2除尘效率的计算 .32 第五章 吸尘罩的设计 5.1吸尘罩的选择 .40 5.2吸尘罩的计算 .40 第六章 除尘器的安装使用及维护管理 6.1除尘器使用注意事项 .41 6.2除尘器的运行 .41 6.3除尘器的维护 .41 总结 .42 致谢 .43 参考文献 .44 外文资料及翻译 .45nts 1 工业清灰装置设计 摘要: 粉尘是人类健康的大敌,因为它带着许多细菌病毒和虫卵到处飞扬,传播疾病。工业粉尘、纤尘能使工人患上各 种难以治愈的职业病,过多的灰尘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诱发人类呼吸道疾病等等。除尘器是在车间必不可少。 利用旋转的含尘气体所产生的离心力,将粉尘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干式净化设备,成为旋风除尘器。旋风除尘器应用最为广泛,其特点是结构简单,除尘效率较高,操作简单,价格低廉。旋风除尘器对于大于 10 m 的较粗粉尘,净化效率很高。但对于 510 m 以下的细颗粒粉尘净化效率较低,所以旋风除尘器多用于粗颗粒粉尘的净化,或多用于多级净化的初步处理。适用于铸造车间除尘。 负压除尘系统中, 除尘器设置在通风机之前。 其特点: 由于除尘器设置在通风机之前,流过通风机的气体已经经过除尘,含尘量低。通风机受磨损大大减低,运行寿命长,处理初浓度高的含尘气体时,一般采用负压除尘系统。除尘器和管道处于通风机的负压阶段,容易吸入空气,产生漏风。负压除尘系统的漏风率为 5%10%,加大了通风机的风量,增加了电耗。在负压除尘系统设计中应采用措施尽可能的减少除尘器和管道的漏风,以保证除尘器的良好运行。 关键词: 铸造 旋风除尘器 负压除尘 nts 2 Ash cleaning device design industry Abstract:Dust ,which carries lots of bacterial virus and ovum flying forwarding in the air ,has become a formidable enemy of human being ,endangering the mankinds health , Industrial dust and fine dust cause various kinds of incurable occupational disease among workers. Also, excessive dust leads to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aving a influence on the peoples daily lives and work, causing respiratory disease,etc. All these make the Dust collector indispensible in the workshop. By using the cyclone dust rotating centrifugal force generated by gas, the dust is separated from the flow of a dry gas - solid separation device, which forms the Cyclone Dust Collector. The Cyclone Dust Collector is widely used, which featured in its simple structure, effectiveness in dust removal, simple operation, and low cost. Cyclone Dust Collector is efficient for the capture, separation of more than 5 10m dust. But as to the dust under 5-10m ,it performs less effectively. Therefore, the Cyclone Dust Collector is mostly used in the casting workshop, purifying the coarse particle dust or becomes the primary treatment of multistage purification. In the negative pressure dust pelletizing system ,removal equipment was set in front of the ventilator .its characteristics are as follows : 1.Because the removal equipment was set in front of the ventilator ,the gas passing through the ventilator has been removed ,therefore, the dustiness index is low 2.The dust collector and the pipeline situated in the negative pressure section ,which is easy to snifting the air ,leads to air leak .the air leak ratio of dust vacuum system is 5% to 10% ,increasing the air quantity of ventilator ,which leads to the electricity cost. 3. should be reduced in the dust collector and pipeline as much as possible In designing the dust vacuum system. Key words: Casting, Cyclone Dust Collector, vacuum dust removal nts 3 第一章 绪论 1.1工业 的污染及其除尘状况的概述 1.1.1中国铸造业现状及铸造车间污染情况 近年来我国铸造业获得了飞跃式的发展,从 2000年至 2003年中国铸件产量跃居世界首位。从 2003 年至今,中国铸件产 量依旧保持持续增长。并且。整个世界都在从中国寻求更多的铸件毛坯及含有铸件的终端制品。这种趋势在近期内有可能将继续保持并保证中国铸造业的持续繁荣。但在铸造业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形势严峻的一面。有资料表明。我国铸造生产中。材料和能源的投人之比可占到产值的 55到 70。能源环境的制约以及国际铸造科技竞争加剧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强化已成为我国铸造业发展的瓶颈发展节约环保型、科技创新型铸造之路刻不容缓。 我国铸造生产中。材料和能源的投人占产值的 55 70。我国每产 1 t铸件。约散发 50 kg粉尘熔炼和 浇注工序排放废渣 300 kg、废气 1 000 m3 造型和清理工序排废砂 1 3 1 5 t。每年排污物总量:废渣 300万 t、废砂近 1 650 万 t、废气 110亿m314若从 2004年开始按照平均发展速度向前发展,可以预测至 2020年各年的铸件产量。根据铸件产量对铸造废砂、铸造废渣及粉尘的数量进行回归预测嘲 (如图 1),可以看出,中国铸造业如果按照现行的模式生产,到 2020 年,主要废弃物铸造废砂、废渣及粉尘、CO:、 CO的排放量分别为 3 235万 t、 1 122 万 t、 882万 t、 485万 t。如果考虑有色金属铸造产生的 污染物以及非铸铁件熔炼中排放的废气,按混合量计对 13亿中国人口来说,单铸造业就给每个人平均带来约 50 kg 的污染物 图 1-1中国铸造业主要废弃物预测值 1.1.2除尘的目的 nts 4 粉尘是铸造车间的主要污染源。 在铸造车间生产中把气体与粉尘微粒的多相混合物的分离操作称为铸造 车间除尘,该除尘操作过程是将粉尘微粒从气体中分离下来在铸造车间生产中由于固定物料在加工、运输、储存及包装等生产工序中,其生产设备在操作过程中产生粉尘的同时将粉尘扩散分扬,这些粉尘将影响环境安全、设备的使用寿命及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在大、中及小型工厂中,凡与粉尘有关的工序必须有防尘设计。生产过程和规模不断改变,在防尘设计中系统与设备如何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措施,也是一个问题。由此可见,搞好工厂防尘,在技术上必须有一套与生产工艺特点相适应的措施。 铸造车间除尘的内容及目的 矿石(包括石灰石)与煤(包括 焦碳)是化学铸造车间、冶金铸造车间、建材铸造车间的基本原料和燃料。为了生产优质化的化工产品、水泥、钢材、有色金属及其它稀有金属,必须对原、燃料进行加工处理,以满足生产需要。而在原、燃料系统各工序(运输、干燥、破碎、筛分和包装等)生产操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粉尘,这些工艺粉尘如不及时给予捕集回收,不 仅污染了环境,严重影响岗位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也浪费了宝贵的能源和资源。 1.2 工业生产中的除尘设备 1.2.1 除尘系统的组成 各种通风除尘设备包括吸尘罩、风道、除尘器、通风机等 ,通常联系在一起组成一个系统 ,叫做 通风除尘系统。图 2 就是一个简单的通风除尘系统示意图。吸尘罩通过抽风 ,以控制尘源。风道作输送 含尘空气之用。除尘器 是从含尘气流中把尘粒 分离出来 ,并加以收 集。风机是把含尘空气从吸尘罩经风道、除尘器排入大气所需要的动力设备。 1.2.2 除尘设备在铸造车间生产中的应用 除尘操作在铸造生产中的应用主要有如下: 1.净化分散介质 如催化反应的原料气中如有固体微粒,会严重影响催化剂的效能,必须在原料气进入反应器之前把它除掉。 2.回收分散物质 如流化床反应器送出的气体中一般夹带着许多催化 剂微粒,为降低成本,也为保护环境,这些催化剂必须加以回收,又如从干燥等工艺过程的气流中回收固体产品等。 3.净化排放气 在生产中排放废气之前,要尽量分离出其中的固体微粒,以便开展综合利用和保护环境。 4.消除爆炸危险 某些含碳物质及金属细粉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混合物,因此在混合之前应将能爆炸的物质除掉。 除尘设备在化工生产中应用极为广泛,而在某些基本化学工业如硫酸、合成氨等,除尘器历来被作为关键设备。随着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装置日益大型化,在能nts 5 量回收、气体净化、催化时回收及 防大气污染等工程中,高效除尘器则成为关键设备之一。 1.2.3 铸造车间中除尘设备运行现状 铸造车间里配套使用的除尘设备绝大部分为旋风除尘器。旋风除尘器有易堵塞、易漏风的缺点,堵塞、漏风均会使除尘器运行效率下降,甚至为零。调查表明,有 50%的旋风除尘器未正常运行,表现为漏风、堵塞。旋风除尘器未正常运行的原因为司炉工或除尘工平时不对除尘器进行认真维护,致使烟尘超标排放。 对除尘下灰的处置,是旋风除尘器运行管理的一部分,但目前旋风除尘器使用部门只重视烟尘是否达标情况,忽视对除尘下灰的处 置管理。 1.3 除尘设备的选择 1.3.1 除尘系统分类及特点 除尘系统按照除尘和通风机在流程中的相对位置,可以分为负压除尘系统和正压除尘系统。 ( 1) 负压除尘系统中,除尘器设置在通风机之前(负压段或吸入段)。其特点: 由于除尘器设置在通风机之前,流过通风机的气体已经经过除尘,含尘量低。通风机受磨损大大减低,运行寿命长,处理初浓度高的含尘气体时,一般采用负压除尘系统。 除尘器和管道处于通风机的负压阶段,容易吸入空气,产生漏风。负压除尘系统的漏风 率为 5%10%,加大了通风机的风量,增加了电耗。 在负压除尘系统设计中应采用措施尽可能的减少除尘器和管道的漏风,以保证除尘器的良好运行。 ( 2) 正压除尘系统中,除尘器设置在通风机之后(正压段或压入段)。特点: 由于流过通风机的含尘气体未经除尘器净化,通风机的叶轮和机壳易遭到粉尘磨损,因此,正压除尘系统只适用于在气体含尘浓度 3g/m以下,粉尘磨损较弱,粉尘粒度小的条件下使用。 除尘器处于通风机的正压段,不必考虑除尘器的漏风附加率,通风机电耗较低。 除尘器的围护结构简单,如正压袋式除尘器的围 护结构不需要密封,只要防雨即可,设备制造,安装简便,造价低。 正压除尘系统中,净化后的气体直接由除尘器排入大气。除尘器有一定的消声作用。 1.3.2 通过查阅可得 1处理气量 Q: 2600m3/h; 2空气密度: 1.29kg/m3; 3。粉尘密度 c: 1960kg/m3; nts 6 4。空气黏度: 1.8 10-5P.s。 根据除尘系统的分类以及技术要求,最终选择旋风除尘器 1.4 旋风除尘器概述 利用旋转的含尘气体所产生的离心力,将粉尘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干式净化设备,成为旋风除尘器。旋风除尘器应用最 为广泛,其特点是结构简单,除尘效率较高,操作简单,价格低廉。旋风除尘器对于大于 10m 的较粗粉尘,净化效率很高。但对于 510m 以下的细颗粒粉尘(尤其是密度小的颗粒粉尘)净化效率较低,所以旋风除尘器多用于粗颗粒粉尘的净化,或多用于多级净化的初步处理。 1.5 旋风除尘器的优缺点 1.5.1 旋风除尘器 - 优点 (1)旋风除尘器内部没有运动部件。维护方便。 (2)制作、管理十分方便。 (3)处理相同风量的情况下体积小,结构简单,价格便宜。 (4)作为预除尘器使用时,可以立式安装,使 用方便。 (5)处理大风量时便于多台并联使用,效率阻力不受影响。 (6)可耐 400高温,如采用特殊的耐高温材料,还可以耐受更高的温度。 (7)除尘器内设耐磨内衬后,可用以净化含高磨蚀性粉尘的烟气。 (8)可以干法清灰,有利于回收有价值的粉尘。 1.5.2 旋风除尘器的缺点 (1)卸灰阀如果漏损会严重影响除尘效率。 (2)磨损严重,特别是处理高浓度或磨损性大的粉尘时,入口处和锥体部位都容易磨坏。 (3)除尘效率不高 (对捕集粒径小于 5um 的微细粉尘和尘粒密度小的粉尘,效 率较低 ),单独使用有时满足不了含尘气体排放浓度的要求。 (4)由于除尘效率随筒体直径增加而降低,因而单个除尘器的处理风量受到一定限制。 . nts 7 第二章 旋风除尘器的设计 2.1 旋风除尘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旋风除尘器的结构 如图 2-1所示,由排灰管;圆锥体;圆筒体;进气管;排气管;顶盖等组成。 含尘气体从进气口以较高的速度沿外圆筒的切线方向进入时,气流将由直线运动变为圆周运动,并向上、向下流动,向上的气流被顶盖阻挡返回,向下的气流在内外圆筒间的筒体部位和椎体部位作自上而下的螺旋线运动。含尘气 体在旋转过程中产生很大的离心力,由于尘粒的惯性比空气大很多倍,因此密度大于气体的尘粒甩向器壁,尘粒一旦与器壁接触后便失去惯性力而靠入口速度的动能和向下的重力岩壁下落,与气体分离开,经椎体排入集灰箱内。旋转下降的外旋气流在圆锥部分运动时随圆锥的外收缩而向除尘器中心靠拢,当气流达到椎体下端某一位置时便以同样的旋转方向从旋风除尘器中部,形成一股由下转向上的螺旋线运动。并经内圆筒向外排出,一部分未被捕集的尘粒也由此逃出。 图 2-1旋风除尘器 1排灰管; 2圆锥体; 3圆筒体; 4进气管; 5排气管; 6顶盖 2.2旋风除尘器的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2.2.1 旋风除尘器的性能指标 除尘器性能包括流量 Q、压力损失 和除尘效率 ,此外还应包括设备的耐用年限以及维修难易等经济性能。 (一)流量 Q nts 8 除尘气体流量。除尘器流量为给定值,一般以体积流量表示。高温气体和不是一个大气压情况时必须把流量换算到标准状态,其体积以 m3(标) /min或 m3(标) /h表示。在操作温度、压力下则取 m3/min 或 m3/h 即可。某些情况下,气体的特性参数与空气相近,其密度及黏度(黏滞系数)可取空气的值。 在湿度大的场合,即使有少许的温度变化,由于水蒸气凝结分离也会使气体体积发生相当大的变化,这一点应当注意。特别是当计 算除尘器排出浓度时,因为以干气体体积或以湿气体体积作为基准时,浓度差别将很大,因此在计算中必须标明使用什么基准。 (二)压力损失 除尘器的压力损失是指含尘气体通过除尘器的阻力,对除尘器的重要性能之一。其值当然愈小愈好,因为风机的功率几乎与它成正比。除尘器的压力损失和管道、风罩等压力损失以及除尘器的气体流量为选择风机的根据。 除尘器的压力损失,一般以除尘器主要部分的动压(速度头)的倍数来表示,其倍数称为除尘 器的阻力系数 。除尘器的压力损失 一般表达式为: 22VP t ( 2-1)式中 除尘器的压力损失, Pa; 除尘器的阻力系数,无因次; t操作温度与压力下的气体密度, kg/m3; 通过除尘器的气速, m/s。 (三)除尘效率 如图 2-2的除尘性能, nts 9 图 2-2除尘性能示意图 通常用除尘效率 来表示。 它的表达式为: %100jbSS( 2-2) %1001 jRSS ( 2-2a) 式中 除尘效率, %; jS除尘器进口处的粉尘流入量, g/s; kS除尘器出口处的粉尘流出量, g/s; bS除尘器分离捕集的粉尘流量, g/s。 如把含尘气量换算成标准状态的气量则有: kNjj QCS jNjkNkk QC QCS 式( 2-2a)可变为如下形式: jNjkNk QC QC 1nts 10 设jNkN QQ ,则 jkCC1( 2-2b) 式中 jC除尘器进口处的气体含尘浓度, g/m3(标); kC除尘器出口处的气体含尘浓度, g/m3(标); jNQ进口处标准状态的含尘气量, m3(标) /s; kNQ出口处标准状态的含尘气量, m3(标) /s。 粉尘浓度单位中的 m3(标)是指含尘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 式( 2-2)和式( 2-2a)主要是在实验室里,以人工方法供给粉尘,研究除尘器性能时使用的。而式( 2-2b)是对运转中的除尘器进行粉尘采样,供现场试验时应用的。 如果效率已知,从除尘器排入大气的粉尘量 ,由式( 2-2a)得出如下计算式: 1001 jk SS ( 2-3) 同理,排出气体的含尘浓度kC,再者从 sgQCSkNkk /可知,即使kC是在某一容许的定值下,如果处理的气量kNQ增大时,也会出现kS(排放粉尘量)的绝对值增大的问题,这也可能使作业地点空气中粉尘浓度超过最高允许浓度。 需要指出,除尘效率是对特定的粉尘、除尘器及其运转条 件而言的,缺乏一般性。 如果用分级除尘效率x来表示,就能显示一般性,能比较展现出除尘器的特点,它是按不同粒径分别表示的除尘效率。 (四)分级除尘效率 除尘效率作为除尘器性能的局限性是很大的,它受尘粒大小的影响很大。就是说,即使在同一装置、同一运行条件下,由于尘粒分散度的不同,其性能也有显著的差别。分级除尘效率就能更好地反映除尘器的性能。 分级除尘效率如当量粒径用 表示时,对于粒径范围在 的粉尘的除尘效率,以表示。 其数学表达式为: %100jxbxx SS( 2-4)或 %1001 jxbxSS ( 2-4a) 式中 jxS进口处平均粒径为 m,粒径范围在 内的粉尘量, g/s; kxS出口处平均粒径为 m,粒径范围在 内的粉尘量, g/s; bxS平均粒径为 m,粒径范围在 内的粉尘捕集量, g/s。 nts 11 粉尘粒径不同的分布规律,将对分级除尘效率产生不同的影响。而粒径分布规律可以用粉尘的粒径分布曲线(或为粒径分散度)来表示。 2.2.2 影响旋风除尘器性能的主要因素 影响性能的主要因素: (一)几何 尺寸 旋风除尘器的直径、气体进口以及排气管形状和大小是旋风除尘器性能的主要因素。 1.旋风除尘器的直径(筒体直径)0D一般,旋风除尘器的直径越小,旋转半径越小,粉尘颗粒所受的离心力越大,旋风除尘器的除尘效率也就越高。但过小的筒体直径,由于旋风除尘器器壁与排气管太近,造成较大直径颗粒有可能反弹至中心气流而被带走,使除尘效率降低。另外,筒体太小容易引起堵塞,尤其是对于黏性物料。因此,一般筒体直径不宜小于 50 75mm。工程上常用的旋风除尘器的直径(多管式旋风除尘器除外)是在 200mm以上。如今,旋风除尘器的直径也日趋大型化,已出现大于 1000mm,甚至 2000mmm的大型旋风除尘器。 2. 旋风除尘器高度 通常,较高除尘效率的旋风除尘器,都有较大的长度比例。 它不但使进入筒体的尘粒停留时间增长,有利于分离,且能使尚未到达排气管的颗粒,有更多的机会从旋流核心中分离出来,减少二次夹带,以提高除尘效率。足够长的旋风除尘器,还可以避免旋转气流对灰斗顶部的磨损。但是过长的旋风除尘器,会占据较大的空间,尤其对于内旋风除尘器来说,更受到设备内部空间位置的限制。因此,提出了旋风除尘器自然长度 l这一概念。即从排气管下端至旋风除尘器自然旋转顶端的距离 31203.2 abDdle(2-5) 在设计中,旋风除尘器的高度 H,应保证有足够的自然长度,但大于自然长度的过长旋风除尘器显然也是不经济的。一般常取旋风除尘器的圆筒段高度, h =(1.52.0)0D。旋风除尘器的圆锥体可以在较短的轴向距离内将外旋流变为内旋流,因而节约了空间和材料。另外,在“自由旋转区”采用 圆锥型结构,旋转半径可逐渐变小,使切向速度不断提高,离心力随之增大,这样,除尘效率将会随离心力的增加而提高。圆锥体的另一个作用,是将已分离出来的粉尘微粒集中于旋风除尘器中心,以便将其排入储灰斗中。 旋风除尘器的圆锥高度,直接与圆锥体的半锥角 和锥体下端排灰口直径 2D 有关。当锥体高度一定,而锥体角度较大时,由于气流旋流半径很快变小,很容易造成核心气流与器壁撞击,使沿锥壁旋转而下的尘粒被内旋流所带走,影响除尘效率。所以,半锥nts 12 角 不宜过大,另外,它还取决于粉尘颗粒的物理性质,一般 30,或小于 90减去粉尘的内摩擦角。设计时常取 为 13 15。 在旋风除尘器气流中,“自由旋流”的轴线通常是偏的,这个偏心度,根据实验所侧大约为 4/e 。为防止由于 核心旋流与锥壁接触时将已分离下来的粉尘重新卷入核心旋流,而造成二次夹带,要求排灰口直径 2D 不得小于 4/e 。对于较大的旋风除尘器和在处理粉尘浓度较高的情况下,应考虑能使粉尘顺利排出的。即通过排灰口的粉尘的质量流速不宜过大。这就需要设计较大的排灰口直径。但排灰口直径越大,则会有较多的气体进入灰斗,形成激烈的旋涡气流,反而容易将已捕集的粉尘重新卷起,影响除尘 效率。 设计中一般取 2D =( 1/2 4/5)ed圆锥高度 hH =(2 2.5) 0D3.旋风除尘器进口 ( 1)进口型式 旋风除尘器的进口型式主要有轴 向进口和切向进口两种。切向进口又分为螺旋面进口、渐开线进口及切向进口。见图 2-3 nts 13 图 2-3旋风除尘器进口 切向进口为最普通的一种进口型式,制造简单,用得比较多。这种进口型式的旋风除尘器外形尺寸紧凑。 ( 2)进口管的型式与位置 进口管可以制成矩形和圆形两种型式。但由于圆形进口管与旋风除尘器器壁只有一点相切,而矩形进口管其整个高度均与筒壁相切。故一般多采用矩形进口管。 矩形宽度 b 和高度 a 的比例要适当,通常 长而窄的进口管与器壁有着更大的接触面。宽度 b 越小,临界粒径越小,除尘效率越高。但过长而窄的进口也是不利的。因为进口太长,为了要保持一定的气体旋转圈数 N,必须加长筒体,否则除尘效率仍不能提高。一般矩形进口管高与宽之比为: ba/ =2 3; b =(0.2 0.25)0D; a =(0.4 0.75)0D水平进口管的位置通常有两种见图 2-4 nts 14 图 2-4水平进口管的位置 一种与旋风除尘器的顶盖相平,这有利于清除上旋流;另一种则与顶盖由一定距离,这可使 细粉尘富集在顶盖下面的上旋流中,通过旁室将其送入主旋流进一步分离,以减少短路机会 4.排气管 常见的排气管型式有直管型和收缩型两种,如图 2-5所示: 图 2-5排气管的基本型式 nts 15 在相同的排气管直径ed下,下端采用收缩型式,既不影响旋风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又可以降低阻力损失。所以,在设计分离较细粉尘的旋风除尘器时,可考虑设计成这种型式的排气管。 一定范围内,排气管直径越小,则旋风除尘器的除尘效率越高,压力损失也越大。反之,除尘器的效率越低,压力损失也越小。当edD/0=2.5 3 时,除尘效率达到最高点。如再增加edD/0(即减小排气管直径),除尘效率提高缓慢,但阻力系数急剧上升。所以在旋风除尘器设计时,需控制 D0/de在一定的范围内,即排气管直径不能取得过小,以免带来动能消耗过大的后果。一般常取ed=( 0.3 0.5)0D由于旋流是在排气管与器壁之间运动。因此,排气管的插入深度 hc直接影响旋风除尘器的性能。插入 深度过大,缩短了排气管与锥体底部的距离,减少了气体的旋转圈数N。同时也增多了二次夹带了机会。排气管插入深度过大,会增加表面摩擦,提高了压力损失。但插入深度过小,或甚至不插入筒体,会造成正常旋流核心的弯曲,甚至破坏,使其处于不稳定状态。同时也容易造成气流短路而降低除尘效率。因此,插入深度要适当,一般为 ch0.8a。 5.灰斗 是旋风除尘器设计中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一般都把它仅看作是排除粉尘的装置。其实在除尘器的 锥底处,气流非常接近高湍流,而粉尘也正是由此排出。因此,二次夹带的机会也就更多。再则,旋流核心为负压,如果设计不当,造成灰斗漏气,就会使粉尘的二次飞扬加剧,严重的影响除尘效率。常见两种灰斗见图 2-6 nts 16 图 2-6常见两种灰斗 (二)气体常数对除尘性能的影响 1.气流量的影响。 气流量或者说除尘器入口气流速度,对除尘器压力损失,除尘效率都有着很大的影响。从理论上来说,旋风除尘器的压力损失与气流量的平方成正比因而也和入口风速的平方成反比(与实际有一定偏差) 入口流速增加,能增加尘粒在运动中的离心力,尘粒易于分离,除尘效率提高。除尘效 率随入随入口口流速,平方根而变化,但是当入口流速超过临界值时,紊流的影响就比分离作用增加的更快,以致除尘器效率随入口风速增加的指数小于 1;若流速进一步增加,除尘效率反而降低。因此,旋风除尘器的入口风速 宜选取 1823m/s。 2.气体含尘浓度的影响。 气体的含尘浓度对旋风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和压力损失都由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压力损失随含尘量增加而减少,这是因为径向运动的大量尘粒拖拽了大量空气;粉尘从速度较高的气流向外运动到速度较低的气流中时,能把能量传递给涡旋气流的外层,减少其需要的压力,从而 降低压力降。 nts 17 由于含尘浓度的提高,粉尘的凝集与团聚性的提高,因而净化率有明显提高,但是高的速度比含尘浓度增加的速度要慢得多,因此,排出气体的含尘浓度总是随着入口处的粉尘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3.气体含湿量影响。 气体的含湿量对旋风除尘器的工况有较大影响 4.气体的密度、黏度、压力、温度对旋风除尘器工况有较大影响。 立即 气体的密度越大,除尘效率越小。但是,气体的密度和固体的密度几乎可以忽略。所以,其对除尘效率的越小较之固体密度来说,也可以忽略不计。通常温度越高,旋风除尘器的压力损失越小;气体黏度 的影响在考虑除尘器压力损失时常忽略不计,但从临界颗粒的计算公式中知道,临界粒径与黏度的平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工业清灰装置设计【7张CAD图纸+毕业论文】【答辩优秀】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472148.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