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脊轩志 资料选编1关于项脊轩项脊轩是作者在昆山时的书斋名,以此为名,有两重意思:其一,言书斋很小,如人的项脊之间,从文中“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可看出;其二,归有光的远祖归隆道曾在太仓项脊泾居住,作者自号项脊生,把自己书斋题名为“项脊轩”,含有怀宗追远之意。2关于写作时间从文中“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句可以看出,本文是作者写于不同时期而连缀成文的。前四段应是作者18岁时所作。因为作者8岁丧母,母丧15年娶妻魏氏,时年23岁(先妣事略)。后记有人认为是十三年后补写的,因为文中有“后五年”“其后六年”“其后二年”的说法。其实不然。其一,十三年后,正是作者“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修葺南阁子”之时。文中接着说:“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由此可知,附记不是修葺阁子后立即补写的。其二,“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两年时间,亭亭如盖是不可能的。那么,附记究竟作于何时呢?作者35岁中举后,徙居嘉定安亭江上,授徒讲学,不复回故里。由此推知,附记当作于35岁迁居之前。可能是迁居前由于翻检书箧,触及旧稿,引起了对亡妻深深的怀念,因而补写的。妻死之后手植的枇杷树也生长了约五六年,“亭亭如盖”符合实际情况,且“多在外,不常居”之语也有了着落。3关于“借书满架”人教版教师指导用书将“借书满架”译为“借来的书籍摆满书架”。项脊轩中的满架图书,果真都是借来的吗?根据课文有关内容,特别是从祖母临轩勉慰之语,可推知归有光为世代书香门第,虽家道中落但不至小孙无书可读,可见教本对“借”的解释不妥。那么,“借”字如何解释呢?句中“借”古籍排为“藉”,课本排印为“借”,是推行简化字后相应改动的。“藉”,辞海中华大字典均释为“荐”。“荐”就是“陈列”,照此解释,全句可理解为“陈列的书堆满了书架”。另外,中华书局出版的震川先生文集和朱东润主编的历代文学作品选都作“积书满架”讲,积者,存也,室内存书摆满书架。4关于“又北向”有的课本把“北向”注释为“窗户朝北。向,窗户”,这是错误的,并且和“前辟四窗”的“前”解释相矛盾。“向”的本意是“朝北的窗户”,如“塞向墐户”(诗经国风豳)。“向”字又引申为“朝向”义,“又北向”的“向”就是“朝向”的意思。“北向”释为“门朝北开。向,动词,朝向”。原来项脊轩只有朝北开的门,没有窗户。正因为如此,下文才说“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否则,朝北既然有了窗户,为何还要开四个窗户呢?项脊轩“室仅方丈”啊。5作者简介归有光(15061571),明代著名散文家。字熙甫,号项脊生,人称震川先生。昆山(江苏昆山)人。出生在一个累世不第的寒儒家庭。少年好学,9岁能作文,20岁时尽通五经三史和唐宋八大家文。35岁时,乡试中举。但以后8次会试都未及第。嘉靖二十一年(1542)迁居嘉定安亭江上(四川乐山),读书讲学,远近从学者常达数百人。直到60岁时,才中进士。初任浙江长兴县令,因得罪豪门与上司,调任顺德(河北邢台)通判。后被大学士高拱推荐,任南京太仆寺丞,参与撰修世宗实录,以劳成疾,卒于南京。归有光对前后七子的盲目拟古倾向不满,与当时主张“文必西汉”的王世贞意见相左,世贞虽大憾,亦推重之。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被称为“唐宋派”。提倡唐宋古文,所作散文朴素简洁,善于叙事。著有三吴水利录马政志易图论震川文集震川尺牍等。6归有光与唐宋派唐宋派是明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有嘉靖年间的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等。自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等倡言复古之后,散文以摹拟古人为事,不但缺乏思想,而且文字佶屈聱牙,流弊甚烈。嘉靖初,王慎中、唐顺之以及与他们同时的李开先、陈束、赵时春、任翰、熊过、吕高号称“八才子”,力矫李、何之弊,主张学习欧阳修、曾巩之文。他们的文学活动正值李梦阳、何景明发起的复古主义的间歇期,一时影响颇大,李、何文集几乎受遏不行。比王慎中、唐顺之稍晚的茅坤、归有光却正当后七子主持文坛的时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的后七子继前七子衣钵。再次发起复古运动,剽窃古人,求附坛坫,天下无不靡然成风。茅坤、归有光与王、唐趣尚略同,归有光以一“穷乡老儒”毅然与后七子抗衡,不遗余力,其精神尤为难得。前后七子崇拜秦汉是摹拟古人,唐宋派则既推尊三代两汉文的传统地位,又承认唐宋文的继承发展。王慎中说:“学六经史汉最得旨趣根源者,莫如韩欧曾苏诸名家。”(寄道原弟书几)唐顺之的文编,选入左传国语史记等古文和韩柳欧苏曾王等大量作品。茅坤编唐宋八大家文钞164卷,进一步肯定提倡唐宋文,影响深远,其书盛行海内。唐宋派变学秦汉为学欧曾,易佶屈聱牙为文从字顺,是一个进步。唐宋派还重视在散文中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他们批评复古派一味抄袭模拟,主张文章要直写胸臆,具有自己的本色面目。唐宋派中散文成就最高的当推归有光。归有光善于抒情、记事,能把琐屑的事委曲写出,不事雕琢而风味超然。如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思子亭记见树楼记女二二圹志等等。王锡爵在归公墓志铭中称他的这类散文“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表”。黄宗羲则尤其赞赏他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的一些散文。“一往深情,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盖古今来事无巨细,唯此可歌可泣之精神,长留天壤。”(张节母叶孺人墓志铭)唐宋派散文成就超过前后七子,但也并非俱是佳品,他们的集子中有不少表彰孝子烈妇的道学文章和应酬捧场的文字。他们主张的“胸臆”“心源”,指的是道学家的内心世界。茅坤说:“世之文章家当于六籍中求其重心者之至而深于其道,然后从而发之为文。”(复陈五岳方伯书)可见他们把道看成是文的源泉,道盛则文盛。这种观点束缚了创作,同时也削弱着他们文学主张的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