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水环境恢复工程及水质处理保障技术1水质工程学水质工程学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李圭白2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严煦世同等学力加试科目(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水分析化学或水力学水分析化学工程流体力学(上、下册)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二版)2008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黄君礼闻德逊2微生物学水处理生物学建筑工业出版社(第四版) 2006顾夏声学科、专业名称:市政工程1、外语听说测试(学校统一安排):2、专业笔试:科目:给水排水工程主要内容:给水处理(含工业给水处理)、污水处理(含工业废水处理)、给水管网、排水管网主要参考书:给水工程(第4版)。严煦世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排水工程(上、下册,第4版)。张自杰主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3、面试:考查考生专业综合知识及综合素质和能力,含专业综合测试的口试部分及综合分析和语言表达、科研能力、专业外语等综合素质和能力。关于复试 这点,今年北工大有很大改观,专门有个一个复试手册,非常实用,坛子里有电子版的,大家可以看一下。 我重点说下我们建工学院市政工程的情况,今年复试时间比较晚(工大也是历年都比较晚)。主要分心理测试、专业笔试、专业英语、面试等,下面我一条条说。 1心理测试。这个比较龙套,基本都是常识,正常答就好,在计算机上的全是选择题。 2笔试。分为专业知识和专业外语。专业知识,分选择、简答、和计算。这个我答的不太好,因为本科确实不是学这个的,后面有一个作图题我印象挺深,就是2003年的原题。(我没当回事,现在想起来后悔得要死!)主要考的微生物,管网,和水处理。题目比例基本是均衡的(笔试的监考很松,这个呃你们懂的啊),反正我现在都很后悔准备不充分。专业外语是两个句子英译汉,一个句子汉译英。只要认识专业单词的话,难度不大。 3面试。分两个小组,一个是水处理的,一个是微生物和管网和口语。除非老师有意为难,否则都会是一些最基本的常识性知识。专硕的话,一般不太问专业知识,主要问项目经历和专业经验了。英语口语很重要,这是加分项,大家要重视。 2011年复试分数比例是:学术,笔试40%,口语20%,面试40%;专硕,笔试20%,口语20%,面试60%。(二)、市政工程方向复试安排及内容:序号时间内容地点14月16日8:30-12:30报到,验证;心理测试市政工程系3-30924月16日13:3016:00笔试:专业英语,水质工程学,给排水管网,微生物学校教室34月17日8:30-19:00综合面试及外语三楼市政工程系44月19日体检校医院54月20-21日公示复试总成绩及排名学院水质工程学 内容简介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改革,需要建立新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水质工程学就是在新的课程体系下的主干课程,内容是将给水和排水统一到水的社会循环及水的循环利用整体之中,大量吸收了高新技术,将水质作为主要矛盾,提供了完整的水的利用与处理技术体系。全书分为四篇,分别是:水质与水处理概论,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处理工艺原理,生物处理理论与应用,水处理工艺系统。水质工程学 本书目录第一篇水质与水处理概念:第1章水质与水质标准;第2章水的处理方法概论。第二篇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处理工艺原理:第3章凝聚和絮凝;第4章沉淀;第5章过滤;第6章吸附;第7章氧化还原与消毒;第8章离子交换;第9章膜滤技术;第10章水的冷却;第11章腐蚀与结垢;第12章其他处理方法。第三篇生物处理理论与技术:第13章活性污泥法;第14章生物膜法;第15章厌氧生物处理;第16章自然生物处理系统;第17章污泥处理、处置与利用。第四篇水处理工艺系统:第18章典型给水处理系统;第19章特种水源水处理工艺系统;第20章城市汗水处理系统;第21章工业废水处理的工艺系统。附录水质标准。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第二版) 内容简介本书第一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再版后又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本书在上一版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给水管网和排水管网的统一关系,修改了较多章节内容,体现了给水排水管网理论和工程技术的现代化发展,增加了排水管网优化设计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并在附录增加了比较实用的计算机程序,提高管网系统教学和学生工程实践的计算机水平,使之更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本书适合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学生使用,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第二版) 本书目录第1章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概论1.1 给水排水系统的功能与组成1.2 城市用水量和用水量变化1.2.1 城市用水量分类和用水量定额1.2.2 用水量表达和用水量变化系数1.3 给水排水系统工作原理1.3.1 给水排水系统的流量关系1.3.2 给水排水系统的水质关系1.3.3 给水排水系统的水压关系1.4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的功能与组成1.4.1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的功能1.4.2 给水管网系统的构成1.4.3 排水管网系统的构成1.5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类型与体制1.5.1 给水管网系统类型1.5.2 排水管网系统的体制思考题第2章 给水排水管网工程规划2.1 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原则和工作程序2.1.1 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原则2.1.2 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工作程序2.2 城市用水量预测计算2.3 给水管网系统规划布置2.3.1 给水管网布置原则与形式2.3.2 输水管渠定线2.3.3 给水管网定线2.4 排水管网系统规划布置2.4.1 排水管网布置原则与形式2.4.2 污水管网布置2.4.3 雨水管渠布置2.4.4 废水综合治理和区域排水系统2.5 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经济分析方法2.5.1 静态年计算费用法2.5.2 动态年计算费用法思考题第3章 给水排水管网水力学基础3.1 给水排水管网水流特征3.1.1 管网中的流态分析3.1.2 恒定流与非恒定流3.1.3 均匀流与非均匀流3.1.4 压力流与重力流3.1.5 水流的水头与水头损失3.2 管渠水头损失计算3.2.1 沿程水头损失计算3.2.2 沿程水头损失计算公式的比较与选用3.2.3 局部水头损失计算3.2.4 水头损失公式的指数形式3.3 非满流管渠水力计算3.3.1 非满流管道水力计算公式3.3.2 非满流管道水力计算方法3.4 管道的水力等效简化3.4.1 串联或并联管道的简化3.4.2 沿线均匀出流的简化3.4.3 局部水头损失计算的简化3.5 水泵与泵站水力特性3.5.1 水泵水力特性公式及其参数计算3.5.2 并联水泵水力特性公式思考题习题第4章 给水排水管网模型4.1 给水排水管网模型方法4.1.1 给水排水管网的简化4.1.2 给水排水管网模型元素4.1.3 管网模型的标识4.2 管网模型的拓扑特性4.2.1 管网图的基本概念4.2.2 环状管网与树状管网4.2.3 关联矩阵和回路矩阵4.3 管网水力学基本方程组4.3.1 节点流量方程组4.3.2 管段压降方程组4.3.3 环能量方程组思考题习题第5章 给水管网水力分析和计算5.1 给水管网水力特性分析5.1.1 管段水力特性5.1.2 管网恒定流方程组求解条件5.1.3 管网恒定流方程组求解方法5.2 树状管网水力分析5.3 管网环方程组水力分析和计算5.3.1 给水管网环校正流量方程组5.3.2 环能量方程组求解5.4 管网节点方程组水力分析和计算5.4.1 给水管网节点压力方程组5.4.2 节点校正压力方程组求解思考题习题第6章 给水管网工程设计6.1 设计用水量计算6.1.1 最高日设计用水量6.1.2 设计用水量变化及其调节计算6.2 设计流量分配与管径设计6.2.1 节点设计流量分配计算6.2.2 管段设计流量分配计算6.2.3 管段直径设计6.3 泵站扬程与水塔高度设计6.3.1 设计工况水力分析6.3.2 泵站扬程设计6.3.3 水塔高度设计6.4 管网设计校核6.5 给水管网分区设计6.5.1 分区给水系统6.5.2 分区给水的能量分析思考题习题第7章 给水管网优化设计7.1 给水管网造价计算7.2 给水管网优化设计数学模型7.2.1 给水管网优化设计目标函数7.2.2 泵站年运行电费和能量变化系数7.2.3 给水管网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的约束条件7.2.4 给水管网优化设计数学模型7.2.5 数学模型的求解法则7.3 环状管网管段流量近似优化分配计算7.3.1 管段流量优化分配数学模型7.3.2 管段设计流量分配近似优化计算7.4 输水管优化设计7.4.1 压力输水管7.4.2 重力输水管7.5 已定设计流量下的环状管网优化设计与计算7.5.1 泵站加压环状管网优化设计7.5.2 起点水压已知的重力供水环状管网优化设计7.6 管网近似优化计算7.6.1 管段设计流量的近似优化分配7.6.2 管段虚流量的近似分配7.6.3 输水管经济流速7.6.4 管径标准化思考题习题第8章 给水管网运行调度与水质管理8.1 给水管网运行调度目标与系统组成8.1.1 给水管网运行调度技术要求8.1.2 给水管网调度系统的组成8.1.3 给水管网调度SCADA系统8.2 管网用水量预测8.2.1 日用水量预测8.2.2 调度时段用水量预测8.3 给水管网优化调度数学方法8.4 给水管网水质控制8.4.1 给水管网水质变化影响因素8.4.2 给水管网水质数学模型8.4.3 给水管网水质数学模型校正8.5 给水管网水力停留时间和水质安全评价8.5.1 给水管网“水龄”计算8.5.2 给水管网水质安全性评价思考题第9章 污水管网设计与计算9.1 污水设计流量计算9.1.1 设计污水量定额9.1.2 污水量的变化9.1.3 污水设计流量计算9.2 管段设计流量计算9.2.1 污水管网的节点与管段9.2.2 节点设计流量计算9.2.3 管段设计流量计算9.3 污水管道设计参数9.3.1 设计充满度9.3.2 设计流速9.3.3 最小管径9.3.4 最小设计坡度9.3.5 污水管道埋设深度9.3.6 污水管道的衔接9.4 污水管网水力计算9.4.1 不计算管段的确定9.4.2 较大坡度地区管段设计9.4.3 平坦或反坡地区管段设计9.4.4 管段衔接设计9.5 管道平面图和纵剖面图绘制9.6 管道污水处理思考题习题第10章 雨水管渠设计和优化计算10.1 雨量分析与雨量公式10.1.1 雨量分析10.1.2 暴雨强度公式10.1.3 汇水面积10.2 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10.2.1 地面径流与径流系数10.2.2 断面集水时间与折减系数10.2.3 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10.3 雨水管渠设计与计算10.3.1 雨水管渠平面布置特点10.3.2 雨水管渠系统设计步骤10.3.3 雨水管渠设计参数10.3.4 雨水管渠断面设计10.3.5 设计计算例题10.4 雨水径流调节10.5 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管网设计与计算10.5.1 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管网的适用条件和布置特点10.5.2 合流制排水管网设计水量10.5.3 合流制排水管网的水力计算要点10.5.4 旧合流制排水管网改造10.6 排洪沟设计与计算10.6.1 防洪设计标准10.6.2 洪水设计流量计算10.6.3 排洪沟设计要点10.7 排水管网优化设计10.7.1 排水管道造价指标10.7.2 排水管道造价公式10.7.3 排水管网优化设计数学模型10.7.4 管段优化坡度计算方法思考题习题第11章 给水排水管道材料和附件11.1 给水排水管道材料11.1.1 给水管道材料11.1.2 排水管道材料11.2 给水管网附件11.3 给水管网附属构筑物思考题第12章 给水排水管网管理与维护12.1 给水排水管网档案管理12.1.1 管网技术资料管理12.1.2 给水排水地理信息系统12.2 给水管网监测与检漏12.2.1 管网水压和流量测定12.2.2 管网检漏12.3 管道防腐蚀和修复12.3.1 管道防腐蚀12.3.2 管道清垢和涂料12.4 排水管道养护12.4.1 排水管渠清通12.4.2 排水管渠修复12.4.3排水管道渗漏检测思考题附录附录1 给水排水管网计算程序附录2 用水量计算数据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水环境恢复原理及我国的工程实践张杰曹相生孟雪征【摘要】:水资源短缺和水体污染是水环境问题的2个主要方面目前这2个问题在我国都没有解决,而且还有加重趋势分析认为过度的水的社会循环是造成我国水环境劣化的直接原因,建立健康的社会水循环才能恢复良好水环境,从根本上解决水问题水环境恢复的方略包括节制用水、污水深度处理和有效利用、污水厂污泥回归农田、恢复城市雨水循环途径、面源污染控制以及水资源统筹管理等,其中,城市范畴上的污水深度处理与利用和再生水供应系统是关健,是我国水环境恢复的切入点介绍了国内外在水环境恢复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并介绍了我国在编制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以及深圳、大连和北京等地的工程实践最后指出今后我国水环境恢复方【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水质科学与水环境恢复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水质科学与水环境恢复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水质科学与水环境恢复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关键词】:水环境水污染控制水资源健康社会水循环【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KZ200610005001)【分类号】:X321【正文快照】:1我国水环境现状 我国水环境存在2大问题,一是水资源短缺,二是水污染严重. 我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2.8万亿扩,居世界第6位.但按1997年人口统计,我国人均水资源 量为2 220扩,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列世界第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预 测到2030年实验室信息北京市水质科学与水环境恢复工程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名称北京市水质科学与水环境恢复工程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室类型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类别水利学/水电研究方向和任务北京市水质科学与水环境恢复重点实验室可承担水质分析与处理、微生物检测和城市给水系统模拟与信息管理科学研究工作。主要仪器设备情况1、显微影响采集,olmpas,20万,日本 2、总有机碳/总氮仪,multin/c3000,35万,德国Jena 3、气象色谱仪,6890n,30万,Angilent 4、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AASVario6,40万,德国Jena 5、膜处理系统,MTRO-250,8万,中国碧波环境公司 6、除铁除锰系统等,BFe-Mn,8万,中国碧波环境公司 7、活性污泥法系统,A/O,8.5万,中国碧波环境公司骨干实验队伍情况实验室骨干人员16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其中博导1人,副高以上职称12人,中级职称2人,大学以上学历13人。有市政和环工两个方面可以考,当然你可以去查看他们的招生简章。北工业的给排水近几年非常厉害,尤其是彭永臻到了北工业,可以说北工完全是处于全国领先,虽然不能和同济、哈工、清华相比,但绝对是第二梯队,申明一点,彭永臻是从哈工程到得北工业,以前和李圭白(给排水仅有的两个院士之一)是在通宵任教。该学校比较难考,一般过线50左右,希望谨慎建筑工程学院的-04水环境恢复工程及水质处理保障技术-05建筑环境控制与能源利用技术这两个方向都是与给排水相关的。当然,其他的专业课考水力学或是水分析化学的方向也是给排水可以选择的。环境科学与能源工程学院的环境科学与工程是给排水可以选的。赞同回答者: 刘德民马连沟 | 二级采纳率:50% 擅长领域: 环境学 建筑学 诗歌 恋爱 济宁市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代码:083002)工大的环工比较有名,彭永臻教授和王淑莹教授是有名的博导,水方向最牛而且分数最高,每年我记得水是录取20几个还有5个保研名额。如果要想考,英语专业科一定要高!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所属的两个二级学科之一。目前环境工程学科科研基地共承担了国家“863”项目、国家“十五”攻关重点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以及市科委重点项目、市教委重点项目、北京市基金及横向科研项目50余项,合同总经费达到2000余万。近3年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9部,获国家、省部级奖及鉴定8项。环境工程学科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技术原理和工程措施。长期以来主要从事的研究内容包括:水污染控制新技术、城市污水深度处理技术和超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城市污水综合利用与资源化、城市水环境与污水处理的地理信息系统与科学化管理及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尘污染治理工程、有机废气净化技术;膜材料的研制及其在污染控制工程中的应用;环境规划与管理新方法的研究;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与资源化等。本专业主要有以下三个研究方向:污水处理与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及催化技术、环境规划与管理(包括环境监测)。近些年来,先后研制与开发了污水生物处理与脱氮除磷的新技术及模糊控制系统、高浓度有机废气净化的新方法、利用膜技术处理废水等多项研究成果。在环境规划与管理研究方向完成了多维多箱空气质量预测模型的开发与研制、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达标规划和优化新方法的研究、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等课题。张杰院士主持的水环境恢复工程理论研究项目通过鉴定 由我校张杰院士主持的北京市教委重点科研项目“水环境恢复工程理论研究”的评审验收会,于2005年2月25日在建工学院召开。会议由北京市科委主持,全国科协副主席左铁镛院士、北京市教委的领导、我校副校长卢振洋、科技处及建工学院的领导出席。 评审委员会由中科院、清华大学等科研、设计、生产和管理单位的7位专家组成,汤鸿宵院士担任评审委员会主任。评审委员会认为该项目取得了较多具有创新意义的成果,系统研究和剖析了世界水危机的成因与根源,深入论述了水环境恢复的理论,开创性地提出水环境恢复的基础是建立社会用水的健康循环,并进一步提出了系统的实施方略与措施,研究成果对我国水环境恢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针对性地提出了北京市水环境恢复方略及与之相适应的工程基础措施,这些措施全面系统、合理可行,对北京市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的统筹解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悉,本项目提出的水环境恢复工程理论成果已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中得到应用,并在深圳、大连和哈尔滨等城市实施,初步显示了重大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该项目共培养博士4名、硕士1名,在国内核心期刊、国外杂志和国际会议上发表高水平论文11篇。 会议最后,左铁镛院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该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项目的研究成果不仅在水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和建立循环型社会有重要意义。张杰吕鑑张永祥周玉文 杨宏李星李军张英吴珊 郝瑞霞 杨艳玲白玉华孟雪征曹相生 张岩王韶华马长明 赵树旗李智 李长平郑晓英刘保疆张杰1938年生,1962年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给水排水工程专业。1987年于日本大阪大学获环境工学科博士学位。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副院长,现任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建设部科技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给水排水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副理事长,给水排水顾问、中国给水排水编委等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1. 地下水除铁除锰技术。在国内外首次提出生物固锰除锰机制,并应用于工程实践,使我国在该领域跃居国际先进水平。2. 污水再生回用处理技术。在国内率先开发了城市污水净化再生全流程,主持创建了国内首座污水再生水厂。3. 污水除磷脱氮技术。开发了绝氧-好氧活性污泥法除磷技术,用于大连开发区污水厂改造,其成果被评为国家优秀示范工程。4. 水环境恢复理论研究。提出健康水循环概念和系统的水环境恢复方略,其成果已被写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并应用于深圳、大连等地的工程实践。已完成国家科技攻关9项,主持重大给排水系统工程设计36项,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著作5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省部级奖励多次。现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北京市自然基金、北京市教委、中国工程院、国家863等多项科研课题。联系方法:电话:010 67392579,E-mail:一、 基本情况 吕鑑,男,1952年生,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市政工程学科部主任, 国家一级注册设备师,建设部地下管线管理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土木学会工业水处理委员会委员,国际水协IWA会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专家。国家注册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建筑工程评标专家,北京市职称评审专家。 北京工业大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毕业,1986年北京工业大学硕士课程班结业,多年来一直从事给水排水工程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1986年-1988年在日本大成建设(株)任外籍设计员,期间成为日本土壤净化学会外籍会员。工作以来,主持和参加过多项给水排水工程的科研工作,包括国家“863”项目、北京市科委、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水务局等多项科研课题,主持过多项市政工程设计和工程管理;取得大量科技成果,获得北京市技术进步奖等奖励,获得和申请多项国家专利;在国内外发表科技论文八十余篇,撰写专著两部,参编教材十余部。1995年被评为硕士研究生导师,指导硕士研究生三十余人。二、主要研究方向1 市政工程优化设计理论与技术2 节水技术及政策研究三、近年来发表的论文专著近年来发表科技论文近50篇,撰写专著1本,编写教材10余部。代表性论文:1“中國污水廠省對策”日本下水道协会志2001,38(7) P40P462“遗传算法在水分配系统优化设计中的应用研究”给水排水2001,27 (3) P36P393“纳滤膜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环境工程2001年,9 (1)P23P254. “雨水管网的分形研究”中国给水排水2003,19(9)P57P595. “雨水管网方案优选枚举模型的研究”地下管线管理技术专业委员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 P352P356 (2004.10 北京)6. “Stdy on Heat Value of the sludge from WWWTP” Proceeding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innovative Anaerobic Technology 论文集(2004.1220-21日本 仙台)P87P92 7“专业调整-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改革尝试”教育研究通讯2004年第1期 P10P128“Characteristcs of Environmental Dredging Residual Water in wuli Lake” Proceeding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atershed Management and Urban Water Supply论文集(2004.12.13-15 中国 深圳) 9.“再生水紫外线消毒的应用研究” 给水排水 2005, 31(增刊)P335P33910.“北京市水资源状况与可持续利用对策”给水排水 2005, 31(增刊)P132P136撰写专著:中国排水再利用中水处理技术 日本-出版社出版 编写教材:1新编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年9月出版 2水质工程学实验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6年3月出版 3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辅导教材(新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 4一级注册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市政公用工程专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年4月出版 5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专业考试复习教程(给水排水专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年10月出版6二级注册建筑师考试辅导教材(市政公用工程专业)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年2月出版 四、近年来主持和参加的科研课题:1“城市污水厂能源利用研究” 北京市科委项目 1999-2002 项目负责人2“市政工程优化技术研究” 北京市科研项目 2000-2002 项目负责人3“有机化工污水处理回用研究” 北京市科研项目 2001-2005 项目负责人之一4“太湖水污染控制与水体修复技术及工程示范” 国家“863”项目子课题 2002-2006 主要成员5“北京工业大学中水工程设计”北京市科研及示范工程项目 2002-2003 项目负责人6“市政下水直接回用技术研究” 北京市科研项目 2002-2004 项目负责人7“十五市政工程教学实验基地建设”北京市教委“211”工程建设项目 2001-2005 项目负责人8“紫外线消毒技术在回用水中的应用研究”北京市科研项目 2004-2006 项目负责人9“再生水安全利用监管系统研究” 北京市科研项目 2004-2006 项目负责人10“北京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管模式研究”北京市科研项目2004-2007 项目负责人 五、科研成果1 “城市污水厂能源利用示范工程” 项目负责人, 通过市科委项目鉴定,获北京市2002年度科技三等奖2“北京工业大学中水工程” 项目负责人, 已经通过北京城市节水办工程鉴定、验收,目前正常运行3专业调整给水排水工程 项目负责人, 通过市教委专家组验收,教育部批准北京工业大学自2003年起,作为国内首批院校招收“水务工程”专业本科生。4“污水水源空调装置”获实用新型专利 第一专利权人, 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第482685号5新编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主编之一, 入选2003年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项目6“中小规模再生水紫外线消毒的实验研究”, 获全国污水回用年会 2005 优秀论文一等奖 六主办和参加国际会议:1主办 2004年 北京 中日水环境污染防治与修复学术研讨会, 中国 北京,2004,102主办 2005中日水环境研究会会议, 日本 东京,2005,73The 2n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Innovative Anaerobic Technology,发表了论文。 日本 仙台 2004,124Proceeding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atershed Management and Urban Water Supply.中国 深圳 2004,12七 、联系方式: E-mail: Tel&Fax: (8610)67392099-2(0)信地址:朝阳区平乐园100号 邮政编码:100022 张永祥一、基本情况 1962年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6年南京大学水利工程学科理学博士,2000年吉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后。现任建筑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市政工程学科部水资源工程与节水技术主讲教授。二、主要研究方向:水资源管理和污染控制模拟技术。 运用系统工程理论、水资源理论、污染物迁移转化理论、现代实验技术和计算机模拟技术,开展水资源经济和技术评价、规划与管理,水污染机理和控制模拟,以及基于3S技术的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等研究。研究特色是将水资源技术经济政策、水量水质运移过程、水污染实验机理、水处理工程运行工况等定量化和模型化,通过数量化理论和模型仿真技术进行过程再现和过程预测,从而为水资源管理、水污染控制提供决策支持系统。 研究领域包括:水资源系统分析理论、水资源保护规划理论与技术、水资源管理3S技术、水污染控制仿真模拟技术、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水污染控制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等。三、科研成果(获奖、专利等)1,沿海地区地下水环境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2000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二获奖人2,化学动力学法在地下水资源评价中的理论和方法研究,1996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三获奖人3,双重介质中水质和水量运移理论模型及方法研究,1994年,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获奖人4,海咸水入侵动态模拟研究,1994年,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二获奖人四、论文著作1,多孔介质溶质运移动力学,地震出版社,张永祥,2000年2,沿海地区地下水环境动力学方法研究,地质出版社,陈洪汉、张永祥等,20023,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专业考试复习教程(给水排水专业),2004年,北京工业大学,参编排水工程部分,建筑出版社4,岩溶化学环境水文地质学,吉林大学出版社,曹玉清、胡宽容、张永祥等,19955,基于ASM3的改进活性污泥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应用,中国给水排水,王丹虎,张永祥等,2005年增刊,第259期,第31卷,293-2966,中国北方岩溶区地下岩溶水库地表水联合调度,陈鸿汉,张永祥,地学前缘,2001年,第1期,185-1917,GT铁氧体法处理含铬废水实验研究,黄继国、张永祥,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65-668,Hydrogeological and hydrogeochemical studies for salt water intrusion in the south coast of Laizhou Bay, China, Journal of Ground Water, Xue yuqun、Zhang Yongxiang、Wu jichun,2000,Vol.38, No.19,含硫酸废水处理利用的实验研究,黄继国、刘星娟、张永祥等,长春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10,Modeling on the high-cincentration water intrusion in Hanting-Changyi area,China,12th Int Conf Comput methods Water Res,Wu jichun、Zhang Yongxiang、Xue yuqun,March,199811,中国北方地区岩溶作用与碳循环研究,中国岩溶,张永祥、董英、陈鸿汉等,1998年,第4期12,微生物净化过程中污染质运移数学模型及数值方法,长春科技大学学报,张永祥、薛禹群、黄继国、陈洪汉,1997年,增刊五、在研课题:1,多孔介质中微生物除氮机理15N标识及其数值模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4,负责人2,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国家技术标准,20052006,参加人2,北京市水体富营养化模型及预警系统研究,北京市教委项目,2004,负责人3,北京市朝阳区水资源管理软件系统,北京市水利局项目,2003,负责人4,北京市朝阳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水质研究,北京市朝阳区水利局项目,2003,负责人5,北京市水库富营养化预警系统研究,北京市优秀人才工程项目,2003,负责人6,水土环境中污染物迁移演化三维模拟方法研究,973项目“首都北京及周边地区大气、水、土环境污染机理与调控原理”子专题,2002,负责人六、联系方式: E-mail: YTel:86-10-67391646(o)周玉文 教授,博士生导师,1981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给排水专业,获市政工程工学学士学位,1984年获工学硕士学位,后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市政工程工学博士学位和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现任“水质科学与水环境恢复工程”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给排水系统研究室主任,给水排水编委。从事水环境工程、城市节水技术、城市给排水管网理论与计算、城市防灾减灾与科学化管理、水环境系统激素类难降解有机物特性、给排水管网系统信息化集成技术等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省部级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被EI、ISTP、CA收录6篇,出版排水管网理论与计算等学术专著和教材6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已经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9名。与欧盟合作每年可以选送5名全奖建模硕士研究生到欧洲深造。研究方向:给水排水系统优化研究领域:用生态学理论进行水环境工程理论研究,将计算数学、计算机技术、通信、自控等与城市给排水系统的优化、管理、模拟和防灾的基本理论相结合,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实用研究领域。本方向十几年来已获得大量成果,在城市给排水系统优化、管理、模拟与防灾方面上我校一直处于国内领先行列,有关研究已达国际先进水平。一、 基本情况 杨 宏 男 1963年生 博士、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市政工程学科部副主任 市政工程博士点、硕士点责任教授助理北京市水质科学与水环境恢复工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任教授市政工程实验室主任北京市职称评审专家 早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生命科学本科、吉林建工学院:给排水本科、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工程硕士、北京工业大学:环境工程博士。1986年本科毕业,在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院市政工程研究所工作,曾任研究所所长,从事市政工程科研、给排水应用技术研究、市政工程设计工作。先后参加并主持国家“八五”“九五”科技攻关课题多项,参加并主持大型市政工程设计项目26项,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和市级科技进步奖多项。2002年调入北京工业大学任教。先后主讲本科生:污水处理、给排水工程材料与施工;硕士研究生:生物化学、水处理生物工程技术、微生物学;博士研究生:高等微生物学、水环境恢复原理与技术课程。现任市政工程学科副主任、市政工程博士点、硕士点责任教授助理,北京市水质科学与水环境恢复工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任教授、市政实验室主任,从事给排水理论与工程应用单项技术和水环境恢复工程系统技术研究。先后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其中Ei和SCI:7篇。2003年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现从事的研究课题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北京市基金及教委项目和横向科研共四项。课题内容包括:水环境恢复理论与系统技术、地下水生物除铁除锰理论与技术、污水生物处理技术等。二、研究方向水环境恢复工程的理论、技术与应用三、近年来发表的论文专著近年来发表科技论文40多篇,撰写专著1本,参编著作与教材3部。近些年发表论文:1 生物滤层同时去除地下水中铁、锰离子的研究 2001 中国给水排水2001 Vol.17 No.8 1-52 生物滤层中Fe2+的作用对除锰的影响 2001 中国给水排水2001 Vol.17 No.9 14-163 生物除铁除锰滤池曝气溶氧的研究 2001 中国给水排水2001 Vol.17 No.10 16-194 生物固锰除锰机理与生物除铁除锰技术 2003 中国给水排水2003 Vol.19 No.6 1-5 获2003年度论文一等奖5 A2/O工艺的固有缺欠和对策研究 2003 给水排水2003 Vol.29 No.3 22-266 污水深度处理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2003 给水排水2003 Vol.29 No.6 29-327 首座大型生物除铁除锰水厂的实践 2003 中国工程科学2003 Vol.5 No.7 53-578 Design of biological filter for iron and manganese removal from water 2004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health-Part A (SCI)2004.6 1447-14549 空气氧化除Fe2+理论与生物除Fe2+除Mn2+工艺技术研究()2003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3 No.3: 32833310 空气氧化除Fe2+理论与生物除Fe2+除Mn2+工艺技术研究()2003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3 No.4:421427 11 生物固锰除锰技术的微生物学研究 2004给水排水2004 No.5 25-2912 生物除铁除锰在地下水处理厂的应用 2004中国给水排水2004, 20(12):8588 13 生物固锰除锰机理及技术变革 2005自然科学进展 2005,15(2):107112 14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of Biological Treatment Plant for Iron and Manganese Removal 2004 Journal of Water. Supply:Research & Technology-AQUA.J Water SRT - Aqua 54 (2005) 15-2415 ANAMMOX as a tool in advanced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2005 IWA Conference Xian 200516 亚硝酸盐对聚磷菌吸磷效果的影响 2005 环境科学17 缺氧生物膜滤池自养脱氮性能研究 2005.8 中国给水排水18 两级曝气生物滤池用于污水处理研究进展 给水排水 2005(307-311)19 改性粉煤灰去除磷酸盐的实验研究与机理分析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5(5)18-2020 缺氧生物膜滤池的自养脱氮性能研究 中国给水排水 2005(10)58-6021 粉煤灰在印染、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现代化工 2005年撰写专著:生物固锰除锰机理与工程技术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年4月出版 四、近年来主持和参加的科研课题:1. 北京市教委 水环境恢复工程理论研究 2001.12-2004.122. 北京市教委 地表水除锰即生物除铁除锰的浓度极限 2002.10.313. 北京市教委 除锰菌菌株属性研究 2003.07-2004.124. 北京市教委 反硝化除磷机理及应用技术研究 2003.07-2004.125. 北京市教委 高压静电场在沉淀池中的应用技术研究 2004.07-2005.126. 北京市教委 含铁含锰地表水处埋技术及流程优化 2005.01-2006.127. 北京市教委 北京市城区水体富营养化防治机制与实用技术研究 2005.01-2006.128. 烟台自来水公司 地下苦咸水淡化试验研究 2002.03-2002.129. 深圳市水务局 深圳市2010年供水水质发展规划 2003.12-2004.0910.国家基金委 Mn2+细菌酶学及酶制剂制备研究 2005.9-2007.1211.国家科技部 国家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战略研究第11专题: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科技问题研究中的第7课题城市水系统健康循环研究 2002.12-2004.1212.中国工程院 东北地区水土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2004.03-2005.10 五、主要工程经历与科研成果六主办和参加国际会议:(1)2004年10月1518日与日本国共同主持了中日水环境污染防治与修复学术研讨会(地点:中国北京),(2)2005年7月2629日与日本国共同主持了“中日水环境研究学术研讨会”(地点:日本东京)。(3)IWA Future of Urban Wastewater Systems-Decentralisation and Reuse(地点:中国西安)(4)The 2n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Innovative Anaerobic Technology(地点:日本东京)(5)IWA water reuse specialty group symposium,2005,11,(地点:Jeju,Korea)七、联系方式: E-mail: Tel&Fax: (8610)67391648-1(0),1331126366通信地址:朝阳区平乐园100号 邮政编码:100022 一、 基本情况 李星,1963年2月生,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国际水协IWA会员,美国供水协会AWWA会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常规水处理协会会员,亚洲给水排水杂志编委。1985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给水排水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工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科幻星际战争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科研成果翻译与分享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智能车辆速度控制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农业生态修复与节水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直播内容版权监测与维权服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工业污染场地修复技术革新与成本效益对比报告
- 2025年生态环境修复工程资金申请项目申报流程与政策支持分析报告
- 2025年注册土木工程师(市政)考试市政工程设计专项训练试卷 提高市政工程设计能力
- 2025年高考物理电学基础专项训练试题
- 2025年考研英语(一)阅读理解篇章结构分析试卷 深度理解
- 2025年教科版新教材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含教学计划)
- 从+“心”+出发遇见更好的自己-开学第一课暨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2025-2026学年高中主题班会
- GB 46031-2025可燃粉尘工艺系统防爆技术规范
- 近十年中职试卷及答案
- 医院信息互联互通化成熟度测评
- 股票k线图入门图解
- GB/T 15812.1-2005非血管内导管第1部分:一般性能试验方法
- 无轨运输安全操作规程
- 专升本英语统考试翻译技巧课堂教学课件2
- 除颤仪的使用及护理
- 内科医生工作总结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