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探影响“东、南、西、北”词序的原因一、 导言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是人们表达自己意愿情感的手段。所以语言体现了多方位的含义,它是思想发展的精华。而作为语言最基本组成成分的词汇是语言中最具有生命力的底层单位。经过历史的沉淀,各民族的文化特征都体现在词汇层面上。可以说,词汇是民族文化经过语言形式折射后的焦点。汉语词汇众多,体系完整。既有各种基础词汇,也有如成语这样的高级词汇。方位词可以说是众多词汇中最基础的词,它是人类对空间这一基本认知范畴概念化的方式。而“东、南、西、北”又是方位词中的基础,由来已久。人们常将“东、南、西、北”连用,表示环绕我们周围的四方空间。而四个词任意组合的方式非常多,但传至今日,汉语中常说“东南西北”或“东西南北”,却极少听人说“西北东南”或“北南西东”等。是不是有某些因素影响了它的排序,还只是巧合而已,本文会对其进行初步的探索。二、 认知模式对“东、南、西、北”排序影响2.1 自然认知对“东、南、西、北”顺序的影响。 空间范畴是人类基础的认知范畴,空间概念也是人最基础和普遍的概念。“东、南、西、北”是先民为判断空间方位,便于生产、生活而创造出来的方位词。方位词包含了时空两者的方向和位置。也正是结合了对时间和空间的双重认识,古人才创造出了这四个词。古人造字有六种方法,说文解字上称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号,称六书。前四种更为重要和常用,“东、南、西、北”就是根据象形的方法创造而成的字。许慎引用周易系辞下描述古代象形文字来源:“仰以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余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近物。”“东、南、西、北”这四个词正是古人观察天象,斗转星移,四季变化创造出来的词。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最直接的体验就是太阳的升降。这个规律周而复始,永恒不变,是极易掌握的规律。所以以太阳来定位就是最佳的参照点。故将日出的一方称为“东”,而日落的一方谓之“西”。可见“东、西”是基础方位词,在确定“东、西”后,将垂直于“东、西”纵轴上的方位称为“南、北”。可见,无论从造词的理论上还是认知的考量上,“东”都应该是方位的起点,也是最先产生的方位词。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无论怎样排序,汉语中都将“东”置于四方首位。同时人们往往成对认识方位,如“上、下”、“左、右”,方位词也常成对出现,所以“西“相对于“东”紧接着出现就不足为奇。所以人们先说“东西”,后说“南北”,自然形成了“东西南北”的顺序。古人对自然的认识很多通过天象。他们信奉地球中心论,太阳围绕地球运转。太阳每天东升,而后向南运转直至西落,经由北,第二天又从东升起,形成昼夜。北斗星斗柄在春夏秋冬分别指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这种时间同空间上的暗合也影响了“东、南、西、北”的词序。由于时间具有连贯性和线性的特征,人们自然根据时间顺序来排列空间顺序,形成了“东南西北”的词序。2.2 认知模式对“东、南、西、北”顺序的影响 空间分为物理空间和认知空间。物理空间就是客观存在的空间概念,对于任何人来说,物理空间都是相同的。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常提到的是认知空间。在同一观察点上面对同一三维空间所感到的认知空间当然相同,但不同民族感知这一认知空间的模式和过程却不尽相同,这就是认知结构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影响了语言的排序,反过来语言也直接地反映了认知模式的不同。中国古代哲学讲究“天人合一”,凡事都站在自然的角度观察,以求自身和自然一致,达到和谐统一。在观察方位上就形成了在表达客体和参照点时,参照点优先的认知模式。西方则不同,讲究心物二元,从自身角度认识世界,掌握自然规律。所以西方人是按照客体先于参照点的认知过程认识方位。所以中国古代的方位观念很独特,同今天我们熟知通用的方位观念正好相反。古代中国的天文星图是以面南而立仰天象而绘制的,地图是以面南而立用俯视地理方法绘制的。形成了上南下北,左东右西的方位观。今天通用的方位观出自西方,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因此在汉语中常将“东、西”置于前面,而在学习德语和英语中会发现常将“南、北”置于前。这在由这四个词组成的复合词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如:东南/Sdost/southeast,西北/Nordwesten/northwest,东北/Nordost/northeast,西南/Sdwest/southwest。当四个词连用时,汉语同样遵循这样的习惯,将“东、西”置于前面,说成“东南西北”。三、 文化内含对“东、南、西、北”排序影响3.1 “东、南、西、北”的文化内含东,说文释为“动也,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古人把日出之地定为东方。这一点不光汉族如此,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如纳西族,彝族等,也把东方称作太阳升起的地方。作为太阳的诞生地,东方给人带来的是光明和温暖,东风吹来,大地解冻,草木萌生,一派生机,欣欣向荣。因此人们也将司春之神称为“东后”、“东君”,将春耕称作“东作”,无不渗透了对东的崇敬喜爱。东方在汉人观念中主生,属阳,所以东又与男子有关,“东床”、“东方骑”用来指贵婿。而古代储君因尊贵地位,居住于东宫,常有“东宫太子”之说。因东方主生,古往今来,人们都追求向往生,所以东西相对时往往以东为佳,以东为善。由于“东”如此重要,所以将主人称“东家,东主”。现今口语中还常用“做主”表请客,“房东”表主人。也正因为“东”有着这样特殊的意义,“东南西北”连用时会将东置于首位。西,西方是日落的地方,意味着黑暗、寒冷。因此古人常将其与不详和死亡联系在一起。“命归西天”婉指死亡,“日薄西山”指行将死亡。西方主死,给人灰暗阴霾之感,故古人常借西来抒发悲伤、凄凉之境。易林中道:“独登西垣,莫与笑言,秋风多哀,使我新悲。”李清照一剪梅中也有词道:“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相对于东,西属阴,所以同女性有一定联系。“西方有佳人,皎若白日光。”自然而然“西厢”也就成了女子住所的通称。类比于“东、西”,“南、北”也是一对相对相悖之词,南向阳,阳气汇集之地,温暖舒适,主生。而“北”则相反,北为背阴一面,幽暗之地,死亡之所,主死。中国人建筑房屋,喜坐北朝南,意味着接受南方阳光滋养,欣欣向荣。古代帝王座位也是坐北朝南,体现君王的尊贵,主掌万物生死荣辱。周易说卦曰:“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后世人谓统治国家的方略为“南面之术”。韵府引无名氏诗:“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可见南北相对,南温暖美好,北衰败阴冷。因南主生,农田前就常冠以“南”,象征生长之意,如出师表中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南阳即象征农田。现在给老人祝寿也多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可见南有长寿之意。北则不同,北方在古代多为埋葬死人之地。北方之神也是死亡之神,古称“北君”。对于北,人们更多是忌惮、畏惧。3.2 文化心理对词序的影响 “东、南、西、北”的文化内含对其连用时的排序有着重要的影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内含反映了创造这种语言的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 “东”、“南”是光明新生的地方,给人希望,代表善美。“西”、“北”是阴暗死亡的地方,代表恶劣。中国人素来有趋利避害的社会文化心理,追求对立和谐,讲究尊卑有序、长幼有别。所以“东”、“西”相对时,人们自然以东为尊,“南”、“北”并举时,以“南”为先。“东南”对“西北”自然将“东南”置于前。所以四个方位词连用时,常说“东西南北”或“东南西北”。四、声调对“东、南、西、北”语序的影响有人说,古人讲究平仄。“东、南、西、北”四个字中只有“北”是仄声。只有将平仄错开,读起来才抑扬顿挫。但我认为这样的理论并没有可靠的依据。汉语中四字组成的词很多,也有一些平平平平、仄仄仄仄的词。并不能简单根据平仄来作为“东、南、西、北”顺序的缘由。而且即使平仄错开,“北西南东”,“南西北东”都是可行的,却还是不常说。当然从顺口的角度来讲,我认为这可以说其是“东、南、西、北”顺序的一个微小原因,好多词也是因为顺口,所以一代代传下来,成为一种习俗。况且根据语言研究人员的调查,不同的声调搭配形式具有不同的音韵效果,而对于记忆来说,音乐性强的词更容易记。“东、南、西、北”连说时,人们肯定挑声调节奏鲜明,和谐悦耳的来说。同时加上以上所述的认知和文化内含两点,一些不符合中国人认知模式和文化心理的组合渐渐被回避、去除,直至消失。最后留下同时符合三点的“东西南北”、“东南西北”。五 结语综上所述,“东、南、西、北”的词序不是简单任意排列,是在认知模式和文化内含共同影响下,经过历史的发展、选择、演变沉淀下来的。“东、南、西、北”的语序是中国人对于现在和将来,有限和无限的追求的体现,是汉文化在语言上的表现。对于这样的词汇的研究不仅可以对汉语加深理解,也有利于参照汉语理解德语和英语的不同,区别记忆,对外语学习也相当有利。参考文献【1】 张公瑾,丁石庆:文化语言学教程 ,教育科学出版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改性塑料配制工特殊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安全培训未覆盖全员课件
- 员工心理弹性培养-洞察及研究
- 2024山东济南市章丘区社区工作者招考(10人)笔试备考题库含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年度陕西陕煤韩城矿业有限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88人笔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产销协同管理机制-洞察及研究
- 2024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招聘7人笔试备考题库含答案详解(基础题)
- 2023山东济南市章丘区劳动保障监察协管员公益性岗位招聘15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2025届西南名校联盟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四)语文试题
- 2024-2025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联盟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 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 计算机科学实习合同模板
- 试车跑道专项方案
- 2024年交管12123学法减分试题题库附答案
- 2024年湖南省长沙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招聘历年高频难、易点(公共基础测验共200题含答案解析)模拟试卷
-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工业固废运输处置投标方案(技术标)
- 上海市语文新初一均衡分班试卷
- KA-T 20.1-2024 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编写提纲 第1部分: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编写提纲
- 微积分(第三版)课件:常微分方程
- (高清版)DZT 0079-2015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技术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