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秋水》导学案(无答案).doc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秋水》导学案(无答案).doc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秋水》导学案(无答案).doc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秋水》导学案(无答案).doc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秋水》导学案(无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秋水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技能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训练结合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含义与用法的能力。 2培养把握作品思路,熟读成诵的能力。 3训练鉴赏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情感目标: 使学生认识个人见识有限,若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的道理。【学习重点】 熟读成诵,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难点】 河伯对海神的感叹中引用两则材料的作用。【课时安排】2课时【知识链接】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县东北)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也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他继承了老子的思想,与老子并称“老庄”。他尝为漆园吏,但不久辞去,不愿与统治者合作。史记上说,“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可庄周并未接受,“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但是他能辩证地分析问题,能对黑暗现实进行揭露和抨击,也有其积极意义。从庄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和政治观点来看,庄子无疑是一个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哲学家。他既不满现实,又无法反抗它,就不得不走隐居遗世的道路,一方面议君相,讥儒墨,甘贫贱而肆其志,一方面否定一切,齐万物,一死生,泯灭是非得失,以追求内心的调和、精神的胜利而自我麻醉。 庄子一书,汉代著录52篇,现存33篇。其中内篇7篇,通常认为是庄子本人所著;外篇15篇,杂篇11篇有庄周门人及后来道家的作品。庄子散文在先秦散文中具有独特的风格。首先是吸收神话创作精神,大量采用寓言故事,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庄子散文的另一个特点是善用比喻,且用喻灵活;第三庄子散文多用韵,声调铿锵,富于节奏感。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它以河伯和海神对话的形式,讨论了“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的问题。课文节选秋水开头的一段,单看此文,寓意已经有了新的理解。【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学法指导:自由朗读课文三次,整体感知课文。1、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2、再读课文,注意字音和节奏。3、三读课文,结合注释,试译全文,不理解的做上记号。预习自测:1、给加点字注音。径流( ) 两涘( ) 渚 崖( ) 伯夷( ) 仲尼( ) 则殆矣( )2、填空:庄子,名 , 中期 国人,他继承并发展了 的思想,为 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和老子并称为 。3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秋水时至 百川灌河 河伯始旋其面目 不见水端 泾流之大 少仲尼之闻 不辩牛马 轻伯夷之义 4、翻译下列句子。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译: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译:“闻道白,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译: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译:顺流而东行。译: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译:预习疑问:(请把你在预习中遇到的疑点或难点记下来)二、自主互助学习,合作探究1、展示并交流预习情况(1)组长检查组内同学预习作业的完成情况。(2)组内交流答案,记下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3)小组代表提出本组疑难,全班讨论解决。2、译读课文(1)各小组内以开过车形式轮流译读课文。(2)交流译读疑难。(3)记录小组译读疑难。小组译读疑难:3、文言常识整理及展示(分组归纳并做好记录)(1)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2)找出词性活用词语,并理解。(3)找出特殊句式,并分析。(4)辨析一词多义。(5)找出文中的成语,并理解。三、当堂测评1、下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泾jng涘y渚zhB泾jng涘s渚zhC泾jng涘s渚zhD泾jng涘y渚zh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径流渚崖辩别望洋向若B泾流劝谏旋转欣然自喜C争辩穷匮孀妻遗笑大方3指出下列“之”的含义。野语有之日( ) 我之谓也( )少仲尼之闻( ) 泾流之大( )4、下列注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不见水端 端:尽头 B、旋其面目 旋:旋转,掉转。C、望洋向若而叹曰 望洋:看着海洋。 D、大方之家 方:道。4、填空:(1)秋水中写河伯骄傲自大的句子是: 。(2)河伯见到海神若后自我反省的句子是: 。四、课后练习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写出从文中脱化出来的两个成语:_、_。 (2)文中使用的第一人称代词有_,第二人称代词有_。 (3)解释下列语句“而”的意义或用法。 而轻伯夷之义者 东面而视 望洋向若而叹 (4)你怎样看待河伯?第二课时一、自主学习 1、本文用_的寓言故事说明哲理,通篇都在_ _。在写河神认识的前后变化时,用了_手法,如将“百川灌河”“不辩牛马”与海的“_”比较,还将河伯“欣然自喜”与“_”比较。2、反复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河伯为什么欣然自喜?河伯后来为何又望洋兴叹呢? 用双竖线将语段划分为两部分,试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这则寓言故事包含哪些道理?二、展示交流,总结归纳三、拓展演练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有饥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注释】为食做饭。蒙袂用衣袖遮住脸。辑屦拖着鞋子。贸贸然昏昏沉沉的样子。奉拿,拿着。嗟呼唤吆喝的声音。 1.在原文上给这段文字加上标点符号。 2.从文中这个故事脱化出了一个成语,它是:_。 3.从这段文字中最后那个饿死的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什么优秀品质?四、中考典型题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 “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上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1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信度何等已数言上( )诸将亡者以十数 ( ) 王必欲长王汉中 ( )上许之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王)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 3选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韩信随着“亡者数十人”而离去,其原因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