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 第十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及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中考历史复习 第十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及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中考历史复习 第十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及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中考历史复习 第十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及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页
中考历史复习 第十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及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及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二大 新中国 农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改革 开放 城市 国有企业改革 全方位 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十三大 南方讲话 中共十四大 中共十五大 多民族国家 历史遗留问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特区姓 社 不姓 资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加强民族团结 一国两制 港澳回归海峡两岸关系发展 促进祖国统一 邓小平理论 本单元主要讲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历程 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民族关系建设和祖国统一方面取得的成就 复习本单元时注意以下四条历史线索 1 伟大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我国开始了历史发展的伟大转折 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 邓小平理论形成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以来 党和人民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产生了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邓小平理论 3 民族团结 新中国成立后 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坚持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共同发展的民族政策 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 文化 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4 祖国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 在 一国两制 方针指引下 香港 澳门回归祖国 海峡两岸的关系有很大发展 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复习本单元应注意以下内容 1 一个问题 台湾问题 2 两项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 一国两制 的提出及实践 3 四次土地政策的调整 土地革命 农业合作化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 五次会议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二大 十三大 十四大 十五大的内容 一 选择题1 2011 南充中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指导思想是 a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b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c 一国两制 的构想d 科学发展观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 2011 泰州中考 我们唱着东方红 当家做主站起来 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 改革开放富起来 我们党和国家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是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b 中共十五大的召开c 邓小平南方讲话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 我国从此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3 2011 安顺中考 改革开放后 安徽凤阳农民咏唱新生活 吃不愁 穿不愁 腰里别着 十块头 又娶媳妇又盖楼 这种新生活的出现归功于 a 土地改革b 大跃进 运动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 三大改造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从题干中可以看出凤阳农民生活富裕 结合关键信息 改革开放后 可知这种新生活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有关 概念连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是农民以家庭为单位 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 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户农家使用 把农民的责 权 利紧密结合起来 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包括包干到户和包产到户两种具体形式 4 2011 泉州中考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和1978年以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共同之处是 实行土地公有制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a b c d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的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私有制的性质没有改变 故 与题意不符 是它们的共同之处 5 2011 宁波学业考 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下表信息 选择下列正确的说法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经济舞台上 公有制经济不再唱主角了 改革开放是引起上表中经济成分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a b c d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非公有制经济占的比重不断增长 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改变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这种变化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结果 所以d项符合题意 6 2011 重庆中考 经济特区的创办使一个昔日的边陲小镇 在短短几年内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城市 成为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 对外开放的窗口 它是 a 珠海b 厦门c 汕头d 深圳 解析 选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 经济特区的代表 对外开放的窗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答案选 辨析错误 经济特区 不是政治特区 也不是特别行政区 它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 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使主权的行政区域 在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各方面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只是在经济活动中给予优惠政策 特别行政区 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 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自行选举产生行政长官 享有行政管理权 立法权 独立司法权和终审权 但它不是完全独立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区域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7 2012 连云港中考 邓小平说 在经济政策上 要让一部分地区 一部分企业 一部分工人农民 生活先好起来 下列举措不是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a 设立经济特区b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c 实行 包产到户 d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理解能力 题干材料中 让一部分 生活先好起来 的经济政策是改革开放政策 从而分析各选项 其中a c d三项均属于改革开放后的措施 b项是 一五计划 的基本任务 故选b 8 2011 十堰学业考 明确提出 走自己的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是在下列哪次会议上 a 中共七大b 中共十二大c 中共十三大d 中共十五大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辨析能力 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 邓小平提出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走自己的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9 2011 南京学业考 民族区域自治 a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b 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中明确规定c 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d 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民族区域自治在筹建新中国时提出 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明确规定 对祖国统一 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所以c项的叙述是正确的 10 2011 福州中考 香港传媒评价 收回香港这篇文章 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 这里的 创造 是指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 一国两制 构想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香港能够回归的重要原因就是邓小平 一国两制 的伟大构想 a项是民族政策 b项是我国的外交原则 c项是农业政策 11 2011 天水中考 紫荆开后白莲开 喜事翩跹接踵来 神州大地齐欢庆 一国两制谱新篇 诗歌中的 喜事 指 a 新中国成立b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c 一国两制 的提出d 香港 澳门回归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紫荆花和白莲花分别是香港 澳门区旗的图案 标志着香港 澳门的回归 12 2012 滨州学业考 反分裂国家法 第五条 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 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 国家以最大的诚意 尽最大的努力 实现和平统一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 a 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b 坚持互利互补原则c 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航d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解析 选d 由于该法律提出以 一国两制 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故不会在台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a项可排除 b项是我国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对台湾采取的方针 c项是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 故b c两项也可排除 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3 2011 湛江学业考 被火烧断为两截的元朝名画 富春山居图 分藏于浙江和台湾 2011年5月 大陆将画的前半卷移交台北故宫博物院进行合并 6月1日 山水合璧 黄公望与 富春山居图 特展 在台北拉开序幕 这是该画被分开360多年后首次以完整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这幅名画的历史性合璧 a 反映了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b 标志着两岸实现了通邮 通航 通商c 表明了祖国统一问题已经解决d 表明了各民族平等 团结和共同繁荣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题干名画 富春山居图 反映的是两岸的文化交流 二 非选择题14 2011 内江中考 阅读下列材料及图片 材料一凤阳县群众对 大包干 的赞扬是 大包干 大包干 直来直去不转弯 保证国家的 留足集体的 剩下都是自己的 大包干 就是好 干部群众都想搞 只要搞上三五年 吃陈粮 烧陈草 个人富 集体富 国家还要盖仓库 材料二 请回答 1 全国农村率先搞 包产到户 的典型在哪里 2 这种 包产到户 包干到户 的试验 形成了一种什么样的农村改革制度 3 材料二中有a b c三个城市 其中哪一个是对外开放的窗口 写出英文字母代号 4 20世纪90年代后 我国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请谈谈对外开放的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和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第 1 题根据材料一可知率先实行的典型在安徽凤阳县 第 2 题 包产到户 包干到户 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 第 3 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第 4 题是开放性题目 可以从引进资金 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方面回答 答案 1 安徽凤阳县小岗村 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 b 4 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 给我国带来了资金 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带动了企业的改革 培养了大批人才 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意思相近即可 15 2012 滨州学业考 改革和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 近代以来 中国为实现强国之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 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出现了 新式海陆军开始筹建 新式学堂一一举办 留学生陆续外派 大清国有了些许新的气象 复兴之路 1 给大清国带来了些许新的气象的是什么运动 分别举出军事工业 新式海军各一例 材料二19 20世纪之交的中国 当北洋水师 致远号 的桅杆在黄海水域的波涛中沉没 国内民族危机空前高涨 一批具有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 开始挑起对民众进行启蒙的重任 探索实现救国自强的道路 百年世博梦 解说词 2 19 20世纪之交 中国知识分子为实现救国自强 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材料三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从农村到城市 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 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 从沿海到沿江沿边 从东部到中西部 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 3 改革开放战略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 在农村进行了怎样的改革 在农村进行的改革产生了什么影响 4 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过程 经历了哪三个步骤 解析 本题以改革和创新为主题 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灵活运用能力 第 题在审题时要抓住 大清国带来了些许新的气象 结合材料一中 19世纪60年代 近代工业 新式海陆军 新式学堂 等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判断 可以得出是洋务运动 第 2 题在审题时要抓住 19 20世纪之交 救国自强 等信息 结合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