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普通班期中考试语 文 试 题 温馨提示:1、本次试卷时间为120分钟,全卷共150分。2、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请书写工整,字迹漂亮,卷面整洁。 3、现在就请用你的智慧和细心开始吧,相信你一定会最棒!第卷 阅读题(共7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祭祖是一个极为重要且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中国人祭祖的历史十分悠久。最初,人们对于梦和死亡现象非常困惑,试图给予合理的解释,于是人类发明了灵魂的概念,并认为,灵魂是独立的,会在人睡觉或出神时离开身体,当人死了就会永远离开身体。亡人的肉身会腐烂消失,但灵魂一直存在。应如何对待这些神秘且不死的灵魂呢?人们的选择是举行祭祀。到目前为止,可以追溯到最早的祭祀行为是甲骨文中有关祖先祭祀的记载,如“报”“又”“岁”等。这些祭祀性文字表明祭祀是商王朝为了祈福求吉而举行的。在殷人的头脑中,祖先是令人恐惧的死者,这些人经常制造各种灾祸。为了防止祖先作祟,他们定期举行祭祀活动,通过奉献牺牲的方式取悦祖先等神灵,祈求祝福。这和说文解字对“祭”的解释相符合:“祭,祭祀也。从示,以手持肉。”商时期的祭祖行为具有浓厚的祖先崇拜的宗教信仰色彩,到了周代,祭祖礼仪增加了巩固国家统治的政治含义。从社会结构上看,周代是典型的宗法社会。周王自称天子,是“大宗”,同姓诸侯尊其为大宗子。这种宗法关系直接体现在宗庙设置上。礼记王制谓“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祭于寝。”通过礼制严格限定不同身份群体的庙数差异,彰显了他们的社会等级差异。周代创制的宗庙体制没有被后世延续,但祭祖的文化传统却经久不衰,成为维系家族人伦关系、巩固国家统治的重要凭据。到了汉代,汉儒将孝道思想和祭祖礼仪结合了起来。汉儒找到了中国人祭祖的本源孝,并进行了深度的理论阐发。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孝成为汉王朝治国的重要思想根基。汉朝通过优待孝子、不孝之罪入刑律、诵读孝经等方式,将孝文化提升为稳固国家政治统治的高度。同时,汉代统治者将孝道推广到政治、经济、教育等社会各个层面,并形成了以家族伦理为核心,逐步向社会伦理和政治伦理扩展的孝文化。汉代以后,祭祖礼仪追寻着以孝为核心的价值取向,长期活跃在人们的节日礼仪生活中。但在传统社会,礼被认为是区分社会等级身份的工具。根据“礼不下庶人”的古礼规定,庶民长期被排斥在国家礼仪制度之外。在祭祖礼仪方面,先秦至隋唐时期,祭祖礼仪长期是贵族的特权,庶民祭祖行为被排斥在国家礼制范畴之外,只能以民间习俗的方式延续着。这种两分的局面在宋代出现了转机,当时因科举制度推行引起了社会阶层结构的调整,士庶阶层的界限被打破,祭祖礼仪变成不同阶层共享的文化权利。中国祭祖礼仪发展过程中的一件大事是朱熹家礼的出现,它深刻改变了祭祖礼仪发展的历史轨迹和形态面貌。家礼是朱熹编写的冠、婚、丧、祭四礼指南。朱熹考虑到人们举行祭礼时可能遇到的诸多难处,认为不用拘泥于繁琐的礼仪要求。为了保证可操作性,朱熹对传统祭礼进行了提炼,按照祭祀时间、地点、人物、器物、仪节五个主要方面制定了祭礼基本模式。这个模式成为宋明以来中国人举行祭祖礼仪的标准范式。1.下列关于中国祭祖礼仪发展过程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梦和死亡现象的困惑促使人们去思考,于是发明了灵魂的概念;出于对灵魂的敬畏,人们举行了祭祀活动,这是祭祖的源头。b. 宋代是祭祖仪式发展的重要阶段:一是不同阶层的人们都享有祭祖的权利,二是形成了祭礼的基本模式。这两者和朱熹的贡献密切相关。c.到了汉代,祭祖礼仪和孝道思想结合了起来。汉儒找到了中国人祭祖的本源孝,并完善了相关理论,对祭祖的价值取向产生了重要影响。d.商王朝祭祖的目的是祈福求吉,其祭祖行为具有浓厚的祖先崇拜的宗教信仰色彩;而周代的祭祖则含有巩固国家统治的政治含义。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说文解字对“祭”的解释是用手持肉。商朝人举行祭祀活动时的“祭”的含义和这个解释一致。b.朱熹家礼的出现对中国祭祖礼仪的发展意义深远,它深刻改变了祭祖礼仪发展的历史轨迹和形态面貌。c.汉朝通过优待孝子、不孝之罪入刑律、诵读孝经等多种方式弘扬孝文化,其口的是巩固国家政治统治。d. 在周代,宗庙设置体现了周天子和同姓诸侯之间鲜明的宗法关系,因而周代的社会结构就成为典型的宗法社会。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祭祖是我国一个极为重要而且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举行祭祖礼仪可以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b. 很长一段时间,祭祖礼仪是贵族的特权,庶民不能进行祭祖,这是因为礼在当时被认为是区分社会等级身份的工具。c.在周代,人们的社会等级不同,其所拥有的庙数也不相同,如:天子有七庙,诸侯有五庙,大夫有三庙,士有一庙。d.据现有的文献资料,我国最早的祭祀行为是甲骨文中有关祖先祭祀的记载,“报”“又”“岁”等是当时的祭祀性文字。(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7分)学问源于乐趣,藏宝最终散尽 曾有一种说法,21世纪可能还会出现个钱钟书,王世襄是出不了了。 2009年11月28日,著名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王世襄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95岁。王世襄的离世,意味着中国又一位标志性的文化老人陨落。 王世襄生于1914年。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是朝中大官,母亲是书香门第,他年轻时就在燕京大学读书。王世襄虽然出身豪门,拥有很好的教育背景,对书画、陶瓷这些也都是通的,他更关注的却是社会底层的文娱活动,捉獾、养鸽、驯鹰、养狗等等。他的很多对于这些方面的研究。就不被许多人看成是学问。 王世襄是杂家也是通家。他的许多学问最初都起源于乐趣。王世襄生前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如连玩都玩不好,还可能把工作干好吗?”他被称为“京城第一大玩家”。少年的“王家二少爷”养狗、玩葫芦、养鸣虫,在北京城可以算得上是小有名气。他玩过一只白鹰,是鹰中绝品,当时叫价一百块钱,而一袋洋面粉才两块五。王世襄头一次托人借钱,买走了这只白鹰。 王世襄从小的心思都不在学业上,他对自己的判断是:“我自幼及壮,从小学到大学,始终是玩物丧志,业荒于嬉。”但启功先生却不认同这种说法,他曾说,王世襄先生的“玩物”是“研物”,许多被人看作是玩的东西,在王世襄眼里都是艰苦的学问。王世襄曾说:人生价值不在据有事物,而在观察赏析,有所发现,使之上升成为知识,有助文化研究与发展。 即使“雕虫小技”,王世襄都“玩”出了道道,他曾经出版过中国金鱼文化、竹刻艺术、北京鸽哨等等。他收藏的东西除了家具这样的大家伙,还包括蛐蛐罐、鸽哨这样的小玩意儿,同样都非常精深而成一领域之专家。2000年,王世襄将自己一生所写的大部分文章交由三联书店以锦灰堆为名出版,书中涉及家具、漆具、竹刻、工艺、则例、书画、雕塑、乐舞、忆往、游艺、饮食、杂稿等十二类。 王世襄于l940年曾应梁思成之邀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在国难频仍的年代,他们在荒野中寻找中华文明的久远证据,将历史传统重又缝合。l945年8月,日本投降。经当时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和梁思成推荐,王世襄被派遣回北平清查战乱损失的文物。当时,许多日本和德国的文物贩子与收藏家在中国收买文物,伺机盗运出境。王世襄宴请了四五十位知名的古玩商,请他们提供线索。他得知沦陷时期河南某地出土的青铜器多数被德国人杨宁史买去,于是通过其父友人找到宋子文详陈原委,终于没收了杨宁史的青铜器240件,其中包括价值连城的“宴乐渔猎攻战铜壶”、“商饕餮纹大钺”等。 文革时期,王世襄跑到国家文物局,请求文物局的内行红卫兵前来抄家,就此保住了大批文物。 王世襄毕生为国家追回国宝,收藏了那么多宝贝,却在晚年都拍卖回流到了社会。王世襄最终选择了“散尽”,这些宝贝也有了更多前世今生。 王世襄自称“书呆子”,在反右已经开始的情况下,他还热情地邀约黄苗子、郁风以及漫画家张光宇来自己的四合院“芳嘉园”住。小院越来越热闹,成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京城文化圈里一个不可多得的雅集场所。但由于人越来越多,王世襄便缩回一间漏雨的小屋,将数十件形态、大小各异的明清家具塞满狭小的空间。两个明代的柜子被王世襄拼在一起,他和老伴袁荃猷睡在里面,以至黄苗子专门为这张特殊的“大床”写了一副对联“移门好就橱当榻,仰屋常愁雨湿书”,横批“斯是漏室”。有一件物什是王世襄始终珍藏的,那就是他与夫人袁荃猷买菜用了多年的提筐。2003 年,妻子去世,王世襄在怀念亡妻的诗中,深情地回忆与妻“提筐双弯梁,并行各挈一”的情景。他还说,到将来自己辞世之后,请人把这个提筐放在两个墓穴之间,能与妻子“生死永相匹”。 (编选自马未都忆王世襄:学问源于乐趣,藏宝最终散尽) 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文章开篇引用一些人的说法“二十一世纪可能还会出现个钱钟书,王世襄是出不了了”,并不是在否定钱钟书的国学大师的地位,而是为了突出王世襄在民俗研究和文物收藏上的贡献。 b王世襄毕生为国家追回国宝而努力,收藏了许多宝贝,却在晚年散尽收藏,这表现出他对国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表现出了他豁达的性情。c文中写王世襄借钱买白鹰一事,以实例说明他的心思从小就不在学业上,而对“玩物”投入热情,也说明了他的“杂”与“通”。 d王世襄从一开始就秉持研究文化、实现人生价值的理念,有意识地关注“雕虫小技”,中国金鱼文化、竹刻艺术、北京鸽哨、锦灰堆等书都是其成就的代表作。e这篇人物传记以记叙为主,间有议论说明,展现了王世襄性格的不同侧面,记叙颇为生动,而评价性文字里又渗透着作者的敬佩之情。5、从全文看,文章表现了王世襄的哪几个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6、王世襄的名言:“一个人如连玩都玩不好,还可能把工作干好吗?”而他对自己的判断又是:“始终是玩物丧志,业荒于嬉。”这两句话是否矛盾?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42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比较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710题。(甲)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归有光项脊轩志) (乙)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年五月四日死,葬虚丘。事我而不卒,命也乎!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余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及饭目眶盈盈动孺人又指余以为笑。回思是时,奄奄便有十年。吁!可悲也已! (归有光寒花葬志)7下面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室坏不修(破败) b.其制稍异于前(格局) c.事我而不卒(终结) d. 吾妻来归(回家)8下面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及饭/目眶盈盈动/孺人又指余/以为笑。 b. 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及饭目眶盈盈/动孺人又指余/以为笑。 c. 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及饭目眶/盈盈动孺人/又指余/以为笑。 d. 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及饭/目眶盈盈/动孺人又指余/以为笑。 9对文章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a.选取的两小段文章,都充分地体现了归有光散文的选材的特征选取生活中的家庭琐事。 b.“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寒花陪嫁过来时,才十岁,穿着深绿色的裙子,十分可人。 c.“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不常居”,是常年羁旅在外,没时间回故居。d.从两则短文看,归有光是一个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封建士大夫。特别是在与寒花的和谐相处中,更见其平易的人格魅力。10翻译下列语句。(10分)(1)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2)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二)古代诗歌阅读(15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寄荆州张丞相 王维所思竟何在,怅望深荆门。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目尽南飞雁,何由寄一言?【注】张丞相:指张九龄。他对王维有知遇之恩,曾举荐王维为右拾遗。王维写此诗时,张九龄已被奸相李林甫排挤出朝廷,贬到荆州担任长吏。艺植:栽植。11、一首律诗八句共分为四联,每联习惯上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依次称为 、 、 、 。(4分)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所思竟何在”借用乐府诗语调,用一个反问句开篇,显得情韵绵绵。b “怅望深荆门”中的“深”字用的十分精当,诗人遥望故人的神情如在眼前。c“举世无相识”追忆往事,倾诉自己怀才不遇的处境,这一略显夸张之语更强调了张丞相的知遇之恩。d“终身思旧恩”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张丞相赏识自己、提拔自己的感激之情。e“ 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写出了在张丞相被贬后,诗人艰难的生活状况。13、诗歌尾联表达感情时用了哪些的艺术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言名句默写14、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0分)(1)虞美人中以水喻愁的千古名句是_?_ _。(2)将进酒中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_,_ _。(3)不愤不启, 。 ,则不复也。(4) ,社稷次之, 。(孟子尽心上)(5)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告诫人们“忧劳可以兴国,_。”(6)现实生活中总有人喜欢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而招致许多怨恨。孔子认为应该“ ,则远怨矣。”第卷 表达题(共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5、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二战期间的日本法西斯暴行令人发指,二战结束后,中国及亚洲其它各国人民以德报怨,对日本表现出了极大的宽厚与善意。b浙江省科协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委员指出,科研评价、项目评审等活动本应当由专业的学术团体来承担,但目前政府部门则往往越俎代庖。c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和思想家,同时他又以高山景行的人品,为这个世界树立了一个道德楷模的形象。d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评委会正式对外发布了评选结果,作家贾平凹、迟子建、周大新、麦家当仁不让地荣获本届茅盾文学奖殊荣。16、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近日,“2016中华文明精神标识之旅”网络媒体采访活动在西安启动,学者们与采访团成员围绕“中华民族精神标识”为话题做互动交流。b鲁迅那种无情地揭露一切黑暗现象,在极度的冷静中又包含着热烈的激情的创作个性,只有在他生活的那个斗争时代才能形成。c从今年3月日开始,苏州市出租汽车经营权全部无偿使用,在为下一步深化改革打下基础的同时,也维护了出租车行业稳定度。d近年来,我国积极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提高科普教育基础条件,改进科普信息化,科普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17、 填入下段文字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教育往往是社会问题的反映或投射。 是资深的教育圈内人,有时候 有看不见、想不明、理不清的困惑。这 都很正常,教育的魅力也在此。但 内容怎么换,形式怎么变, 不能离开育人这一核心,不能忽视教育是完善孩子的知识结构、培育积极的价值观这一根本目标。把握了这一点,教育就不但不会走回头路, 会生出“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从容与自信。a虽然也固然不管都甚至b虽然却固然尽管还甚至c即使也其实不管都反而d即使却其实尽管还反而18、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所谓“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 ,才有家庭和睦、人民幸福。试想,一个生灵涂炭、战乱纷争的国家, ?而当前,中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阶段。如何实现民族复兴, 。这不,习近平也交代了:“广大家庭都要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 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之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我们4亿多家庭、13亿多人民的智慧和热情汇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19、请欣赏下面一幅漫画,给它拟一个恰当的标题(10字以内,不得以“无题”为标题),并写出漫画的寓意。(5分)四、作文(60分)20、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秋日的夜晚,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在草地上观察星星。他仰望星空,不料前面有一个深坑,一脚踏空,掉了下去。水虽然仅没及胸部,离地面却有二三米,上不去,只好高呼救命。一个路人将他救出。他对那人说:“明天会下雨!”那人笑着摇头走了,并将泰勒斯的预言当作笑话讲给别人听。第二天,果真下了雨,人们才对泰勒斯在气象方面的知识如此丰富赞叹不已。有人却不以为然,说泰勒斯知道天上的事情,却看不见脚下的东西。两千年后,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听到这个故事后,说了一句话:“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参考答案:1 b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两者和朱熹的贡献密切相关”错,“不同阶层的人们都享有祭祖的权利”的原因是“当时受科举制度推行引起了社会阶层结构的调整,士庶阶层的界限被打破”。2 d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因果关系不恰当,“周代是典型的宗法社会”并不能成为“宗庙设置体现了周天子和同姓诸侯之间的宗法关系”的原因。3 b本题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庶民不能进行祭祖”错,原文是说“庶民祭祖行为被排斥在国家礼制范畴之外,只能以民间习俗的方式延续着”。4. b 3分,a 2分,c 1分(共5分) 5、研究民俗方面,是杂家也是通家,特别关注的社会底层的文娱活动,不停留在“玩”的层面,还进行艰苦深入的研究,使之有助于文化发展;抢救收藏文物方面,为保护民族文物而费尽心力,收藏广泛,最终却散尽藏宝;为人处世方面,生活简朴,自甘淡泊,待人热情,重视亲情。(1点2分,共6分) 6、不矛盾,前一句的意思是,人天性好玩,对玩投入极大热情,在玩的过程中可以总结知识,凝聚智慧,而如果没有这样的热情与智慧是干不好工作的;后一句是王世襄自谦之语,也是自得之言;表明自己专注于不被一般人认可的“学问”,乐此不疲,很有收获。(1点2 分,共6分)7 答案:d项,“归”旧时指女子出嫁。 8 答案:a9 答案: c. “不常居”,是怕触景生情,是苦于物是人非的悲凉。10(1)室外,多修筑一些小门,(这样)庭内到处都是修筑的墙。(2)我常关着窗户住着,时间长了,我能够凭着人的足音,分辨出他们是谁。11、略。12、 ae(a反问句错误,应该是“设问句”;e这两句诗写的是诗人隐居田园的决心)13、融情于景。诗人寄思念之情于南飞的大雁,但鸿雁飞尽,无人寄书,表达了诗人深情难寄的痛楚。采用疑问句式。怎样才能将我的思绪传于远方的故人呢?意指没有办法传达情意,写出了诗人的无奈与隐痛。14、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8分)(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天生我材必不用,千金散布尽还复来。(3)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4)民为贵,君为轻(5)逸豫可以亡身。(6)躬自厚而薄责于人15、选d,当仁不让,现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这是评奖,不存在作家去争奖,因此语境不当。应使用“众望所归”或“不负众望”。16、b (a项句式杂糅;c项搭配不当,语序不当;d项搭配不当。)17c(所在两句有转折意,且所在句意思虚拟,所以填“即使也”,填“即使却”关联词不搭配。处填“其实”可对上文极端表述进行意思逆转,填“固然”和上文极端表述冲突。据两个“怎么”可知偏句含有不确定意,而“尽管却”要求偏句意思确定,所以处适合填“不管都”。“甚至”表示更进一层的递进,“反而”表示相反的递进;本句是相反递进,且有“不但不”的暗示,所以只能填“反而”。)18国家安定,社会和谐 何来百姓安居乐业、幸福安康? 需要每一个家庭的努力和付出。(大意对即可。写对一句得2分,写对三句得6分)19、题目:要命的wifi。(意思对即可,2分)寓意:无线信号遍布现实,人们沉浸在无线网络生活中,失去了生活和思考的能力。(意思对即可,3分)20、作文【审题指导】 审题立意思路 (一)明角度:1.泰勒斯 2.发出嘲笑的人 (二)定主体:泰勒斯 (三)主体泰勒斯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原因是什么? 事件:泰勒斯观星辰,识天气 结果:掉入坑里,探明了天气 原因:心中只有星,只顾钻研,一心探索,没看脚下。 (四)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赞美泰勒斯的一心探索,探明天气?批判泰勒斯的不顾脚下,掉入坑里? (五)得出立意方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老鹰素描考试题及答案
- 广东法学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
- 蓝田法院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基础试题库含答案详解(a卷)
- 考研舞蹈考试题及答案
- 康复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豪华旋转服装架数据监测报告
- 竞聘店长考试题及答案
- 景观招聘考试题及答案
- 连铸工抗压考核试卷及答案
- 百师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数学试题
- 登革热课件PDF教学课件
- 2025年涉台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市第一中学校2024-2025学年度上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202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考试真题及答案
- 2025年南阳唐河县国有企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8名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园林养护服务公司简介范文
- 2025年北京市高考语文真题之名著阅读《红楼梦》
- 2025秋人教版(2024)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流程考核试题与答案
- 农业综合服务战略合作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