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节气与中医养生理论的关系摘要:根据二十四节气中阴阳之气的升降出入的规律,我们可通过对应的养生之法来调节体内阴阳的平衡稳定,从而达到养生健体的效果。此外,二十四节气还可与五运六气学说相互匹配,结合阴阳辩证,与人体脏腑相联系,指导中医养生之道的进行。关键词:中医养生理论 二十四节气 阴阳辩证 五行学说 六气学说引言:养生,又称摄生。养,即保养、调养、护养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意(刘占文,马列光中医养生学,人民卫生出版社),而中医养生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顺应自然发展的规律为首要原则,追求“天人相应”的境界,达到健身延寿的目的。这里说到的“自然发展的规律”则主要指的是大自然的气候、物候之变化发展,故中医养生理论和反映大自然的气候和物候变化发展的二十四节气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文:何谓二十四节气?这是我国一种将每个季节划分为六个部分、一年划分为二十四个部分,用来指导农事活动的古代历法。其中春季包含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与谷雨,夏季包含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和大暑,秋季包含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与霜降,而冬季则包含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这二十四节气实际上就是把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气候演变联系在一起。 蔡彦,陈惠军,陈创荣. 中医节气思想浅析J. 中医研究. 2007,20(8)据多本医学经典记载,二十四节气对人体的生命活动有着许多的影响,黄帝内经便从人体的脏象、经气、舌像、脉象等各个方面描述其随二十四气变更而产生的生理性的改变,因此,在中医养生理论中,必定涉及到二十四节气。那二十四节气与中医养生理论之间的关系是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我将结合阴阳辩证法、五行学说与六气学说来分析这个问题。1、 二十四节气与阴阳辩证法二十四节气是分属在四季之下的,中医理论认为,在春季与夏季时,人体内的阳气逐渐向上、向外疏发,阴气内敛,而秋季与冬季则反之,阴气疏发而阳气内敛,阴阳两气升降出入的交替变化使四季随之轮转,二十四节气则是此阴阳变化过程中更为细致的划分与表现。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曾指出:“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春分之时,自然中的阴阳整体处于一个比较平衡的状态,此后的九十天当中,阳气渐长,阴气渐弱,到夏至之时,阳气便达一年中最盛之时,过了夏至,阳气渐衰,阴气渐长,在秋分之时两气较为平衡,但阳气继续衰弱,阴气继续增强,至冬至时阴气达最盛、阳气最衰之时,过了此点阴消阳长,便又回到春分之时,如此轮转不断,便有了四季与节气的更替。传统的中医防病保健方法中的节气炙则是根据阴阳两气在二十四节气中的变化,在节气交替之时以艾炙熏烤相关的穴位,达到保健的效果。而节气炙之所以选择在节气交替之时进行,是因为节气交替之时尤其是春分、秋分、夏至与冬至等四个二分二至点是自然界天地阴阳之气升降变化及阴阳消长的转折点,是阴阳升降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刻。 李晓泓,解秸萍. 论“天人相应”与“节气炙J. 北京中医. 2003,22(2)人是自然万物中一员,人的生命活动会因自然中的阴阳消长而受到影响,所以在四时节气更替之时,人极易对阴阳消长的感到不适,而在临床上也发现在阴阳变动剧烈之际,如二分二至点的前后,正是年老、体弱、虚衰人群诱发旧疾或者易生心病的时期。若是在此时,能够应用对应的养生之法,扶助正气,增强人对阴阳之变的适应能力,使体内阴阳达到平衡,便可有助于防病保健。根据阴阳变化的规律,除了在节气更替,阴阳消长变化的关键点注意保养之外,也应在适当的节气内养阳藏阴,增强体内元气。针对此点,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曾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此所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四时调摄的宗旨。春夏之时,自然中的阳气升发,万物生机盎然,要想养生则应顺时而养,保护体内阳气,使之充沛。此时凡有损耗阳气及阻碍阳气升发的情况都应该避免。秋冬之时,则应顺着阴气疏发之势,收藏阴精,使精气内聚,润阳养五脏。 刘占文. 中医养生学M. 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 1989. 156-157.而此宗旨的另一个理论依据便是:调节阴阳的虚实。春夏之时,人体阳气向外疏泄,盛于外而疏于内,故需在此时调养体内阳气,保持阴阳相对平衡,而秋冬时对于人体而言,阴精盛于外而疏于内,故应养阴。明确了四季养生的宗旨之后,便可根据二十四节气来进行更为细致的调摄方法。比如在春分之时,阴阳趋于平衡,在饮食方面要注意温寒热适当搭配,力求阴阳中和,但是要注意养阳,而活动便是养阳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多做一些户外活动,如郊游、晨运、打球等,可使心胸畅达、气血通畅、瘀滞疏散,如此一来便可采纳自然中渐盛的阳气。在如在夏至自然中阳气最旺之时,若过于贪图清凉,吹太久的电风扇与空调,食用过多的清热发散之物,这样会人体内的阳根受损,则会出现恶寒头痛之症,这便是阴暑,严重者还会造成秋冬之时体内阳气不足,正气受损,出现极易畏冷,四肢冰寒等虚衰的症状,体抗力严重下降。所以在春夏之时更要注意养阳,适当地使用一些温热食品药物进补,不要使体内阳根受损,因此中国很多地区历来就有在夏至日时服用狗肉的养生进补,狗肉味甘、性温,食之可养阳。无论是节气炙还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都是以阴阳变化的规律为基础,以时令节气为时间轴,顺应自然之变化来达到天人相应的目的,从而获得保健养生的效果。2、 二十四节气与五行学说要分析二十四节气与五行的关系,则要先分析四季与五行的关系。在五行学说中,木、火、土、金、水分别与内脏肝、心、脾、肺、肾相对应,而木、火、金、水则分别与四季春、夏、秋、冬对应。中为土位,对应季夏(也称长夏,为夏季的最后一个月)与每季末之十八天,这样的对应法来自于素问太阴阳明论中的说法:“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掌四脏,个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既是考虑了土位的对应关系,又坚持了“脾不得独主于时”的原则。由此一来,肝、心、脾、肺、肾与四季的对应关系也如五行与四季的对应关系一样,灵枢本藏亦日:“五脏者,所以参天地,副阴阳,而运四时,化五节者也。”将天地之五行四时与人体之脏腑相互结合,如此便可根据四季中节气的变化来补五脏之不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春三月,此为发阵,天地俱生,万物俱荣。”春季属木,对应肝,这正是万物复苏生发的季节。遵生八笺四时调摄笺中有言:“正月立春,木相;春分,木旺;立夏,木休;夏至,木废;立秋,木死;立冬,木殁;冬至,木胎;言木孕于水之中矣。”在立春、雨水之时,阳气初生肝木之气始起,还较为微弱,而寒气未褪,故此时尚不可随便脱衣,以免让寒气伤了出生的肝木之气,故有“春捂”一说。惊蛰之时,阳气渐浓,肝木之气渐盛,故冬藏的动物们纷纷从蛰伏中醒来,此时人也应该适当地进行一些运动养生,以应生发之趋势,以祛除肝脏系统积聚的风邪毒气。之后便是春分,此时是天地间阴阳二期较为平衡之时,此时肝木之气旺盛,肾气微弱,应使心志平和,饮食戒酸増辛,避免补肝过度,可以达到补肾助肝的目的。到清明、谷雨之时,万物都旧貌换新颜,一篇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时候肝脏之气开始转衰,而谷雨也对应着脾土之位,所以此时脾土之气旺盛,应益肝助脾,让肝木之气顺应自然渐消,但是要避免过度补脾,而应该护脾。立夏之时便开始进入火相,夏至之时,火相最旺,立秋之时,秋分之时火已经衰减,立冬之时,火囚,冬至时,火死,立春时,火殁,春分时,火孕育在木中,等待立夏重生之时;立秋之时,开始进入金相,秋分之时,金相最旺,立冬之时,金已经在虚衰,冬至时,金废,立春时,金囚,春分时,金殁,夏至时,金孕育在火之中,立冬再来之时金相便再现;立冬之时,进入水相,冬至之时,水相最旺,立春时,水休,春分之时,水废,立夏时,水囚,夏至时,水死,立秋时,水殁,秋分时水孕育与金之中。而土相贯穿四季,在季末十八天与季夏之中,即谷雨、小暑、大暑、霜降与大寒,根据火生土、土生金、木克土以及土克水的五运规律,荣辱兴衰。如此一来,二十四节气便与五运规律相对应,而五行又与肝(胆)、心、脾、肺、肾相对应,我们便可根据五运在二十四节气中的运行,对脏腑进行养护,挑选适宜的食材进补调摄。3、 二十四节气与六气(六淫)的关系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这是自然界中六种不同气候,由于六气的不断运动,才形成了一年四季各种时令的变化。六气正常运动时,对人是无害的,但当某一气运动反常,如冬寒过甚、夏热过度或者其变化与季节不相符,如夏冷冬温时,六气便会变成致病因素,而成为六淫(六邪)。中医在很早就认识到了四时节气变化时很容易使人感受六淫病邪,继而引发一系列恶寒发热的疾病,如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以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为例,列举了未至而至、至而不至、至而不去、去而太过这四种与时令不符而致病的反常气候。而唐代瞿昙悉达的开元占经也详细地记录了古代二十四节气异常时的常见病,如“立春,当至未至,兵起,麦不行,虐病行;未当至而至,多病燥疾。雨水,当至不至,旱,麦不熟,多病心痛;未当至而至,多病薨”, 蔡彦,陈惠军,陈创荣. 中医节气思想浅析J. 中医研究. 2007,20(8)这些都说明了古人通过各种异常的节气变化导致某些相应的疾病,从而总结出了疾病易感性与节气性规律之间的关系,而引起疾病的内在因素是六淫,节气的异常之是六淫霍乱的变现。因为六淫与节气变化之间的密切关系,中医便以四时节气来划分六淫,如素问热论曾指出:“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瑟者为病暑。暑当与汗皆出,勿止。”夏至之前伤寒热症为温症,而夏至之后为暑症,虽相近却不同症,其治疗方法也应不同,切不可一概而治。而六淫致病也是有明显地节气性,如风邪为六淫之首,四季皆有风,但是风病却常见与春季,春分时为最盛;暑邪常见于夏季,在长夏即小暑、大暑之时,尤为严重;燥邪,为秋季的主气,而秋季却为肺的当令之时,肺喜润恶燥,故秋季时金相最盛之时的秋分,肺容易遭燥邪所犯;火邪常见与立夏至大暑等整个夏季,也可由其他五邪入侵后,郁化而成;湿邪则常见与湿气最盛的小暑、大暑时期;寒邪则常见于冬季,但当其他节气的变化异常,使温度骤降时或者阳气受损时,人也容易遭寒邪所犯。由此可见,所以如果平时能够在节气的变换之时多加注意,对六气的反常运动采取相应的措施,便可保健防病。4、 二十四节气与养生策略因为二十四节气与阴阳之气的升降出入以及五运六气学说的密切关联,对人体的影响十分显著,中医便就着二十四节气发展出了不少节气治疗法与节气养生法,其中前文提到的节气炙便是其中广为流传的一种,除此之外,还有相关的用药、饮食进补之法。比如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四时调摄笺中提到的关于各个节气的进补护养之法,“千金月令曰:春分后宜服用神明散。其方用苍术、桔梗个二两,附子一两,乌头一两炮,细辛一两,捣筛为散,红绢裹盛之,一人背带,一家无痛。若染时疫者,取囊中之药一钱,新汲水调服,取汗即愈。”此为春分之调摄事宜。指出,从夏至后到秋分前这段时间里,忌食肥腻、饼臑、油酥之类的食物,这些食物与酒浆、瓜果相互排斥,夏天里有很多的疾病都是因此类饮食不当而来。除了进补调摄法之外,还有导引。高濂还配合二十四节气,辑录了“陈希夷廿四节气坐功图势”。“陈希夷廿四节气坐功图势”以二十四节气为主,每一节气都有锻炼功法,并配合吐纳、叩齿、咽液等方法,用以治疗疾病。高濂将这套理论纳入其著作,分别对应十二月,并配合十二经脉,将经脉与季节、时辰互相搭配,根据季节的不同,在不同的时间阶段进行锻炼,以求达到养生祛疾的效果。“陈希夷廿四节气坐功图势”图例-春分篇与立夏篇除了进补调摄、导引之外,与二十四节气相对应的养生之法还有情志养生,在此就不再赘述。结语:二十四节气的划分不仅仅是体现了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与气候、物候的变化,还体现了自然中阴阳之气的升降出入与五行、六气运动的规律,对人体有着方方面面的影响,所以在践行中医养生之术时,必定要将二十四节气考虑在其中,二十四节气可以说是中医养生之术进行的时间表,也可以说是其发生的背景与条件。参考文献:【1】刘占文. 中医养生学M. 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9. 【2】高濂(明代). 遵生八笺M.(pdf电子版)【3】高濂(原著,明代),彭炎堃,张正义,廖自力,廖建岚,覃学臻. 命典-白话遵生八笺M. 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4】王文建. 中医药学M.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5】蔡彦,陈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川省巴中南江县联考2026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竞业禁止协议赔偿标准在高科技领域的实施
- 夫妻离婚协议中财产分割及抚养费支付合同
- 离婚协议书起草与婚姻登记机关备案服务
- 环保设备钢材仓储物流居间服务协议
- 2026届安徽无为尚文学校化学九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离婚协议书范本及离婚后财产分割执行跟踪服务
- 直播带货主播与直播平台签约的独家直播合同范本
- 夫妻财产分割与子女抚养权调整补充协议
- 离婚协议模板定制与法律风险评估合同
- 中医基础之五行学说与五脏六腑
- Cpk 计算标准模板
- 封起DE日子博文 2006
- 锂离子电池生产安全讲座
- 画魂空手套无删减全文下载
- 主题教育苏轼生平介绍人物经历等PPT模板(内容完整)
- 眼科学-眼科检查(课件)
- 产品碳足迹课件
-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教学课件
- 美国地图高清中文版
- 监控中心值班人员绩效考核月度考核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