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涡阳县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测试题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1. 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我们遇见很多出现白色烟雾的现象下列出现白色烟雾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浓盐酸挥发,形成白雾B. 干冰升华,形成白雾C.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烟D. 水加热到沸腾,产生蒸气2.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下列内容不能体现出化学改善造福人类的是()A. 汽车产生的尾气B. 纳米铜的应用C. 隔水透气材料的发明D. 单晶硅的应用3.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 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一定含有氧元素B. 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C.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D. 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所以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4. 如图是水电解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水电解属于物理变化B. 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C. 水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D. 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5.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A. SiO2B. Fe2O3C. CaOD. Al2O36. 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事实解释A花香四溢分子不断运动BH2O2能杀菌消毒而H2O则不能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C温度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原子的大小发生改变D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少分子之间有空隙A. AB. BC. CD. D7. 下列微粒符号中,对“2”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A. 2Cu中的“2”表示2个铜元素B. Fe2+中的“2”表示每个亚铁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C. H2S中的“2”表示一个硫化氢分子中含有一个氢分子D. Al2(SO-24)3中化学式上方的“2”表示硫元素为-2价8. 硝酸铵可发生如下反应:2NH4NO3=2N2+O2+4则中的物质应为()A. H2B. H2OC. H2O2D. HNO39. 3.2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关于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论断:一定含C、H;一定不含O;可能含O;一定含O;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1:2;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1:4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 10.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反应可以是CH4+Cl2=一定条件CH3Cl+HClB. 该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都不变C.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D. 图中共有4种分子11. 下图中“”表示某种原子,“”表示另一种原子,下列反应中,能用该图表示其实质的是()A. H2+Cl2=2HClB. N2+3H2=2NH3C. 2CO+O2=2CO2D. 2H2+O2=2H2O12. 美国某大学研发出一种制备氢气的新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可以循环使用铝镓合金B. 太阳能的利用可以部分解决能源危机问题C. 流程中的氧化铝、水和氧气都属于氧化物D. 铝镓合金与水反应的化学表达式为:2Al+3H2OA12O3+3H213. 2016年10月17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十一运载火箭搭载两名航天员发射升空运载火箭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推进剂,两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点燃3X+2CO2+4H2O,X的化学式为()A. NOB. NO2C. N2D. NH314. 分析下列化学反应,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反应:CO2 + H2OH2CO3;反应:6CO2 + 6H2O=光叶绿体C6H12O6 + 6O2A. 反应物种类相同,反应条件不同时,生成物不同B. CO2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O2C. 反应将光能转化成了化学能D. 反应是化合反应,且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氧化物15. 2018年10月16日华为发布新款手机,高密度大容量电池和超级快充技术,举世瞩目。一种新型的高能手机锂电池的总反应式可表示为:Li+MnO2=LiM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 MnO2在该反应中作为催化剂C. 锂原子容易得到电子D. 给电池充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16. 写出符号表达式,并回答相关问题。(1)镁条燃烧: ,反应 (填写“放热”或“吸热”)。(2)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写出碳酸氢铵中的阳离子(铵根离子)符号 。(3)水的电解: ,实验室制取大量氢气,点燃氢气前必须 。(4)检验CO2气体: ,主要现象 。(5)双氧水制取氧气: ,基本反应类型 反应。17. 观赏家乡美景,感受家乡巨变。2018年9月28日至10月28日省园博会在美丽的仪征枣林湾举行。(1)园博园上空飘浮着巨大的气球,为了安全,气球内充入的气体是_(填字母);a氧气b空气c氢气d氦气(2)园博园的主展馆中应用了下列技术,其中能有效实现“节能环保”的是_(填字母);a用竹、藤等天然材料建造场馆 b构建生态绿化墙面c用煤发电,以保证充足的电力供应d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3)园区观光车用甲烷(CH4)作燃料,写出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学符号表达式:_;甲烷燃烧时_能转化为热能;(4)园区内有多处供水点。其中的饮用水处理步骤如图2所示:步骤对应的作用是利用活性炭的_性,步骤对应的作用是_;(5)如图3,某同学为验证园区内空气中是否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_(填字母);a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b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c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压入空气d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6)国际上一般认为飞机飞行时排放的CO2分摊到乘客,经折算每人每公里为0.139kg,每吸收100kg的CO2需种植1棵树。一批北京游客想到园博园游览,从北京到扬州的航程约是1000公里,则每位乘客至少需种植_(填字母)棵树才能吸收该航程产生的CO2。a1b2c3d4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18. 医生给病人输液时,常用葡萄糖注射液如图为葡萄糖注射液的部分标签图,(葡萄糖注射液密度近似水的密度)根据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该溶液中取出100mL,则取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2)某病人一天共输入该葡萄糖注射液1000mL此病人这一天共补充葡萄_g(3)如果从瓶中取出200g,将它变成2%的葡萄糖注射液,需要加入水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四、信息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19. 以白云石(主要成分为MgCO3和CaCO3)为原料制备Mg(OH)2和CaCO3的流程如下。已知:MgO+H2O=Mg(OH)2。(1)气体X是 。化合时,体系温度会 (填“升高”或“降低”),此时,用水量不能太多的主要原因是 。(2)反应中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任写一个)。反应控温在60 以上的主要目的是 。(3)第一次过滤所得滤液的溶质主要是 和 。(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其他条件相同,不同温度对所得CaCO3纯度的影响如图所示,则最佳的反应温度为 。(6)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除H2O 和NH3外,还有 和 。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解:A、浓盐酸挥发,形成白雾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干冰升华,形成白雾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烟过程中有新物质氧化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水加热到沸腾,产生蒸气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答案】A【解析】解:A、汽车产生的尾气会造成环境污染,错误;B、纳米铜的应用会造福人类,正确;B、隔水透气材料的发明会造福人类,正确;D、单晶硅的应用会造福人类,正确;故选:A。由题意,根据化学研究的领域和化学的用途来分析判断回答本题。本题考查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难度不大,会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现象,学以致用。3.【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推理法学习化学,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的概念、化合反应的概念及催化剂的特点分析。【解答】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一定含有氧元素,故A正确;B.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但是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钠离子和铵根离子的质子数都是11,但不能说它们是同一种元素,故B错误;C.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故C错误;D.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不一定是加快反应速率,也不是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如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不需要催化剂,故D错误。故选A。4.【答案】D【解析】解:A、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B、由水分子的构成可知,水分子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故错误;C、由微粒的构成可知,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错误;D、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故正确。故选:D。电解水的水分子分解过程示意图表示:每两个水分子分解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然后,每2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2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根据对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的理解,归纳在此变化过程中可得到的规律或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为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物质,在此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5.【答案】D【解析】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Al2O3。故选: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地壳中元素的含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6.【答案】C【解析】解:A、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分子不断运动的原因,此项说法正确;B、H2O2能杀菌消毒而H2O则不能,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解释正确;C、体温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是因为原子之间间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不会改变原子的体积大小,解释不正确;D、由于分子间有空隙,水和酒精混合时一部分分子相互占据了空隙,所以总体积变少,解释正确故选C根据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分子、原子的体积很小,是不断运动的,分子、原子之间有间隙;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了解物质的构成,知道粒子的基本性质,能用粒子的基本性质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7.【答案】B【解析】解:A、2Cu中的“2”表示2个铜原子,错误;B、Fe2+中的“2”表示每个亚铁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正确;C、H2S中的“2”表示一个硫化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错误;D、Al2(4)3中化学式上方的“2”表示硫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错误;故选:B。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8.【答案】B【解析】解: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中氮、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8、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氮、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0、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4中含有8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则每个中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中的化学式为H2O故选B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中的化学式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守恒、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是解题的关键9.【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和关于化学式的计算,学生依据相关知识解答即可。【解答】3.2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3.6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因为1.2g+0.4g=1.6g,故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3.2g-1.6g=1.6g,即物质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故符合题意。故选D。10.【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观察理解微观模型示意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微观反应的图示和分子结构,结合化学反应的实质对该反应过程进行分析,再对相关选项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观察图示可知,该反应可以是,即选项说法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B.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性质。观察图示可知反应物是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但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该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即选项说法错误,故B符合题意;C.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的划分、原子的重新组合。观察图示可知,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即选项说法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D.观察图示可知反应前的物质含有两种分子,反应后的物质也含有两种分子,即该反应图中共有4种分子,即选项说法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1.【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反应的微观图及物质分子结构微观图分析。分析选项中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反应的特点,选出与微观图所表示反应特点一致的反应。【解答】A.H2+Cl22HCl,该反应为两种单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且反应中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2,与微观图所表示的反应不一致,故A错误;B.N2+3H22NH3,该反应为两种单质发生的化合反应,且反应中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3:2;与微观图所表示的反应不一致,故B错误;C.2CO+O22CO2,该反应为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与微观图所表示的反应不一致,故C错误;D.2H2+O22H2O,该反应为两种单质发生的化合反应,反应中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2;与微观图所表示的反应一致,故D正确。故选D。12.【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是一道工艺流程图题,学生需要分析掌握每一步流程,对照下面的选项进行分析解答,题目有一定的难度。【解答】A.观察流程图发现开始的反应物是铝镓合金,最终的生成物为铝镓合金,所以铝镓合金可以循环使用,故A正确;B.太阳能的利用可以部分解决能源危机问题,太阳能是清洁能源,故B正确;C.流程中氧化铝、水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属于氧化物,而氧气属于单质,故C错误;D.铝镓合金与水反应生成氧化铝、氢气和镓,相当于镓没有参与反应,实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D正确。故选C。13.【答案】C【解析】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在化学方程式C2H8N2+2N2O43X+2CO2+4H2O中,反应前所有物质中的碳原子共为2个,氢原子共为8个,氮原子共为6个,氧原子共为8个,反应后除3X外,氢原子共为8个,氧原子共为8个,碳原子共为2个,故3X中含有氮原子共为6个,因此每个X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所以X化学式为N2故选N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求化学式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最重要基本理论,正确理解概念,掌握它在宏观和微观方面的含义拓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4.【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反应进行分析解答。【解答】A.由反应可知,反应物种类相同,反应条件不同时,生成物不同,故A正确;B.由反应可知,CO2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O2,故B正确;C.反应将光能转化成了化学能,故C正确;D.反应是化合反应,且反应物是氧化物,生成物不是氧化物,故D错误。故选D。15.【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化合反应特征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分析;根据锂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4分析;根据给电池充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分析解答即可。【解答】A.该反应反应物为两种,生成物为一种,属于化合反应,故A错误;B.根据化学反应可知,MnO2在该反应中作为反应物,故B错误;C.锂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故C错误;D.给电池充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D正确。故选D。16.【答案】(1);放热(2);NH4+(3);验纯(4)Ca(OH)2+CO2CaCO3+H2O;有白色沉淀(5);分解【解析】【分析】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书写符号表达式分析;根据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方法以及化学反应类型分析解答即可。【解答】(1)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放出热量,其反应符号表达式为,故答案:;放热;(2)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其反应符号表达式为,碳酸氢铵是由铵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构成,其中铵根离子属于阳离子,先写原子团符号,在其右上角先写数字,再写正负号,数字为1省略,其符号为NH4+,故答案:;NH4+;(3)水的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其反应符号表达式为,实验室制取大量氢气,点燃氢气前必须检验纯度,故答案:;验纯;(4)检验CO2气体是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变浑浊,说明是二氧化碳,其反应符号表达式为Ca(OH)2+CO2CaCO3+H2O,故答案:Ca(OH)2+CO2CaCO3+H2O;有白色沉淀;(5)双氧水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可以用于制取氧气,其反应符号表达式为,该反应反应物为一种,生成物为两种,符合分解反应特征,属于fy分解反应,故答案:;分解。17.【答案】d ab CH4+2O2-点燃CO2+2H2O 化学 吸附 消毒 c b【解析】解:(1)气球中一般充入密度很小的气体,一般是氢气或氦气,由于氢气易燃不安全故常充入氦气。故选:d;(2)a用竹、藤等天然材料建造场馆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能有效实现“节能环保”,故正确;b构建生态绿化墙面,能有效实现“节能环保”,故正确;c用煤发电,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造成环境污染,故错误;d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既浪费能源,又造成环境污染,故错误;故选:ab;(3)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符号表达式为CH4+2O2CO2+2H2O,甲烷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填:CH4+2O2CO2+2H2O;化学;(4)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步骤对应的作用是消毒;故填:吸附;消毒;(5)a很少的二氧化碳也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不能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故错误;b石灰水没有变化,不能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故错误;c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可以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压入空气,观察是否变浑浊,故正确;d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与空气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无关,故错误。故选:c;(6)放出二氧化碳的量=0.139kg1000=139kg,则每位乘客需种植树=1.39,所以则每位乘客至少需种植2棵树才能吸收该航程产生的CO2故选:b。(1)根据气球中一般充入密度很小的气体,一般是氢气或氦气,从安全角度考虑应该充入氦气进行解答。(2)根据节能环保的措施进行解答;(3)根据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进行解答;(4)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解答;(5)根据实验现象以及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解答;(6)根据二氧化碳的量进行解答。解答材此类信息给予题时,必须把握题中的已有的信息,结合已有的化学知识进行拓展解答即可。18.【答案】5% 50【解析】解:(1)由标签图可知,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因溶液具有均一性,任意取出一定量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原来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则从该溶液中取出100mL,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也是5%,故答案为:5%;(2)由规格中可知500mL含葡萄糖25g,则1000mL中的葡萄糖为=50g,故答案为:50;(3)设加入水的质量为x,则200g5%=(200g+x)2%解得x=300g,故答案为:300g(1)根据葡萄糖注射液的部分标签图可知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再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来解答;(2)根据规格500mL含葡萄糖25g来计算1000mL中的葡萄糖;(3)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来解答本题属于与生活相关的信息习题,学生应学会信息的利用,并能利用溶质质量分数来进行简单计算19.【答案】(1)CO2升高 用水太多,会使体系温度达不到化合所需的温度100 (2)Ca(OH)2+2NH4C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与科技的融合-基于共情的家庭教育创新模式研究
- 教育心理学的实证研究在教学评估中的应用
- 商业智能与教育技术的法律边界探讨
- 重庆市聚奎中学2025届物理高二下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基础护士肿瘤科化疗护理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吉林省吉化第一高级中学物理高一下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混合现实教育推动教育信息化的新动力
- 教育机器人的多元智能开发与教学实践
- 智能终端在教育信息传播中的作用与价值
- 教育心理学前沿学习理论与教学方法的新思路
- 电梯井道脚手架施工方案
- 兴平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环评报告
- 初中数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4章 相似三角形4.3 相似三角形 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 主令电器(课用)课件
- DLT 5066-2010 水电站水力机械辅助设备系统设计技术规定
- 湘少版英语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测绘生产困难类别细则及工日定额
- 湖南省长郡中学“澄池”杯数学竞赛初赛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 消防系统施工总进度计划
- 2022年广东省中山市纪念中学三鑫双语学校小升初数学试卷
- JJG30-2012通用卡尺检定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