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n 课标解读语文课程新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以上的认识,本课极力体现“美、新、实”的特点。美指教师的语言以及教学手段使学生产生美的愉悦;新指设计新颖,实指教学不能仅仅为了体现美而流于形式,要将学生的语言训练落到实处。同时,着眼于学生,关注学生自身发展,着重体现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主选择学习伙伴。全面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审美意识及实践能力。n 教材分析桂林山水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文章开头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点明桂林是闻名遐迩、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此句为全文的总领。下文就围绕两组排比句,分别对漓江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两个方面作了具体描绘。文章最后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全文脉络清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n 学情分析由于小学生对于遥远的桂林山水了解很少,更缺乏感性的认识,要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会有较大的困难。所以在教学中通过微视频手段,学习了解排比句知识,更进一步体会桂林山水的美。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语言,体验情感。n 学习目标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共同发展的要求,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抓住关键词句,即本课的两组排比句,一是认识这种排比句特点、作用,二是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感悟。n 学习流程【观看认识排比句微视频】 一、问题导入(播放视频:桂林山水风光)师:欣赏了桂林的山水,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海绵宝宝:桂林的水:静、清、绿;桂林的山:奇、秀、险。师:说得好!课文中作者只用了两句话就写出了桂林山水这么多的特点,多么神奇!这样的句子有一个专有的名字,叫排比句。海绵宝宝:什么是排比句,它有什么作用呢?师:别急,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排比句吧!二、认识排比句(一)特点一:排比句由三个或三个词组或句子组成。师:我们先看这个句子,仔细观察,它在结构上有哪些特点呢?海绵宝宝:哦,我发现啦!它是由“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还有“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三个句子组成的。师:你观察得真仔细!排比句呀,不仅可以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组成,还可以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词组组成呢!瞧这句话:(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它就是由“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这五个词组组成。这就是排比句的特点之一 海绵宝宝:排比句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词组或句子组成。(二)特点二:组成排比句的词组或句子意思相关或相近。师:那你知道组成排比句的词组或句子之间是什么关系?师:没关系,让我们回过头再看这句话。第一个分句写了漓江水的静,第二个分句写了漓江水的清,第三个分句海绵宝宝:(抢)我知道,我知道!第三个分句写了水的绿!师:没错,三个分句分别写出漓江水的不同特点,它们意思相关。这就是排比句的第二个特点:组成排比句的词组或句子意思相关或相近。(三)特点三:组成排比句的词组或句子结构相同或相似。师:来,继续看。这三个分句中,哪些地方是相同或相似的?海绵宝宝:(变色)这里,这里,还有这里!它们就像三胞胎一样,长得很像!师:没错!你说的这些长得很像的词组或句子,就是排比句的“提示语”,它能统一句子的结构。海绵宝宝:哦,我知道了!排比句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结构相同或相似。海绵宝宝:刚才,我们说了排比句的三个特点,你记住了吗?我们一起看: 特点一:由三个或三个以上词组或句子组成;特点二:组成排比句的词组或句子意思相关或相近;特点三:它们在结构上相同或相似。(二)学以致用师:下面,让我们回到课文中,找找文中还有哪个句子也是排比句?海绵宝宝:我找到了!写桂林的山的这句话也是排比句。师:哦?那我们就来看看这句话是不是也具有那三个特点呢?拿起笔来,让我们一起找一找、画一画。海绵宝宝:我画出来了,这句话是由三个分句组成的、它们的意思相近、它们的结构相似。它就是个排比句。(三)排比句的作用海绵宝宝:哎?为什么课文中要用排比句写桂林的水和桂林的山呢?师:这个问题问得好!用排比句来描写桂林山水,看起来句子排列得很整齐,读起来很有节奏美,更能突出它的特点,表达出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学习应用 感悟文本内容】(一)感悟“水”美。1、师:我们用了六个字就把桂林的山水概括出来了,了不起。会读书的孩子不仅能把书读薄,还能把书读厚,下面我们结合自主学习单再读课文第二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把景物写具体的,交流时小组长要组织好大家认真倾听,做好评价和记录。课件出示自主学习单如下:努力做做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2、圈出关键字,画出关键句子,体会山和水的特点。3、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试着完成以下表格。概括特点关键词、句水温馨提示1、一定要关注标点符号哦。2、学学“啊”的发音。前字韵母 “啊”的发音 举例 a、o、e、i、 ya真绿啊、真奇啊 u、ao、ou wa真秀啊 n na真险啊 ng nga真静啊、真清啊 学生先自学,然后小组交流。请出示手指告诉我,在刚才的小组活动中,你得了几颗星?向得三颗星的同学表示祝贺,其他同学继续努力哦。【设计意图:自主学习单分为“努力做做”和“温馨提示”两部分,含有较重的知识量,对学生的学习知识和方法上都给予有效的指导,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探究、合作富有诗情画意的桂林山水画能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并自然过渡到课文的学习,通观全篇,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2、小组汇报,其他学生做好评价。(1)预设小组1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排比句。教师引导学生评价他哪里读得好?体会到:“真静啊”一句,他轻轻地拉长声音,给人以静的感觉。“真清啊”一句,读轻声,但比上句的声音稍高些,略带惊奇之感,好像让人看到了“江底的沙石”。“真绿啊”一句,声音响亮些,饱满些,给人以充满生机的感觉。像一块无暇的翡翠,这是个多么形象的比喻。预设生质疑:这里的三个感叹句为什么不用“!”交流归结:因为该句中的感叹句并不是结束句。该句中“啊”后面使用逗号,主要是为了引出句子后进一步描述的形容分句,如引出“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而且排比句中间不易插入感叹号。(2)预设小组2号学生:从这一段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荡舟漓江,不仅做到仔细观察事物,而且还做了生动形象的描写。品读描写漓江水“静”的一句时,采用比较读进行揣摩、体会。课件出示1:漓江的水静,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学生交流。品读描写漓江水“清”的一句时,引导学生想象:站在船上往水里看,会看到什么?思考作者为什么单单提到: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学生交流)品读描写漓江水“绿”的一句时,引导学生理解运用比喻的修辞,更能突显“绿”的美,而且像玉石一样让更多的人为之倾倒的美丽。教师小结:所以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不仅要说出景物的特点,还要作具体、生动、细致的描写,这样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下面做个小练习,请你将句子写生动。花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_。 _真_啊,_得_。 【设计意图:让学生模仿描写漓江水的语句进行看图说话练习,做到了学以致用,也训练了学生的语感,并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预设3号学生:作者在这一自然段中不单单写漓江的水,还写了大海和西湖,更能衬托出漓江水的美丽。(课件出示: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现在给你一个关联词“虽然但是”,把句子换个说法。 课件出示:漓江的水虽然_,也不像_,但是_。这种写法就叫做“对比”。【设计意图:通过借助关联词变换句子,让学生简单深刻地理解了“对比”手法运用的目的及效果。】(二)感悟山“美”1、桂林的水是独一无二的,桂林的山也是与众不同的。(用简笔画创设情境,通过形象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教师边说边画。) (1)我们来到桂林会看到这样的山(师简笔画出老人山),你们说这座山像什么?你猜老人可能在做什么?生交流。 (2)在桂林,我们也会看到这样的山(师简笔画出骆驼山),你们看这山有点像什么?骆驼可能在做什么? (3)在桂林,我们还会看到这样的山(师简笔画出象鼻山),你们看,这山像什么?大象站到漓江边想做什么? (以上三个图形逐一画出,组成一幅画。) (4)你们看这些山,姿态各不相同,变化很多,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形象万千”)“万千”表示变化很多。 (5)这一座座形态万千、奇特的山峰分开排列叫什么?(奇峰罗列)“奇峰罗列”中哪个字眼表示“分开”?(“罗”) (6)一座座分开排列,又可以用什么词形容?(各不相连)一座座的山高高的各不相连,好像从地上拔起来,就叫“拔地而起”。(7)在桂林也有很高的山,陡峭的山峰非常险峻(师简笔画出比较险峻的山),书上说“危峰兀立”, (8)在这些形态万千的奇峰中,有许多怪石叠在一起(师配简笔画),这就叫“怪石嶙峋”,如果是一块两块怪石能叫“嶙峋”吗,一定要怪石重叠才叫“怪石嶙峋”。【设计意图:借助简笔画,引领学生领悟本自然段中一些不易理解的四字词,解决了字词障碍,落实了读通课文的要求,同时,在展开想象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指导,又落实了有感情朗读的要求。】2、结合提示,品学第三自然段。课件出示:我能带着感情和想象来读第三自然段,其中最欣赏的(字、词、句、段、标点、其他)是 ,理由是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阅读思考。预设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引导。生1:我最欣赏的句子是“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理由是形象地表达出“险”的程度。师:从你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害怕。生2:我最欣赏的句子是“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理由是作者运用了比喻,让我们对“秀”字有了形象的了解。师:你们看(指放大图中的山),这山像绿色的屏障,“屏障”就是屏风。一折一折的(做手势助说)打开可遮住后面的东西。这山像屏风一样挡住后面的景物。现在请一个同学指着图说说桂林的山怎样秀,哪些像屏风,哪些像竹笋,色彩怎样明丽,怎样倒映水中。学生交流。生3:我很欣赏开头那一句“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理由是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突出桂林的山是一种不同寻常的美。生4:我最欣赏的词语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理由是从中能看出桂林山的奇特美。师:他看见一座山,啊!像老人,心中一份惊奇;转眼一看,那一座又像一头巨象,心中更加惊奇;可是,一不小心又一座山,像骆驼。他心中越来越怎样? 生:越来越惊奇。 师:对呀!怎样表现这越来越惊奇?(教师打三个手势,一个比一个高扬)懂了吗?跟着我的手势读。师:同学们学习得真投入,为了奖励大家,我再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出示课件象鼻山的图片)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那座像“巨象”的山,它叫象鼻山,关于它的来历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传说这头大象原本是天上玉皇大帝的坐骑。有一年,玉皇大帝骑着它来到桂林这一带巡游。不巧,这头大象生病了,实在走不动了。玉皇大帝见此就遗弃了它,自己返回到天上去了。当地的百姓积极地为这头大象寻医问药,没过多久,它的病被治好了。为了感谢大家对它的关心和爱护,它决定留在这里和当地的百姓一起耕种,一起生活。玉皇大帝听说了,非常生气,派天兵天将前来捉拿大象。大象奋起抵抗,终因寡不敌众,被天兵天将从后背刺人了一把宝剑,从此,就化作一座石头山屹立在漓江边上。师:人们为什么要创编这样的故事啊?生交流。师小结:如果你喜欢旅游的话,你会发现很多山水的背后都有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人们往往借助这些故事表达自己对真善美的追求,倾诉着人性的美好!【设计意图:首先学生通过品读、思考、想象,然后再从语言文字的具体描写中进一步体会,最后通过研究读使学生感悟、表现桂林山的特点。并指导学生有声有色的朗读。】(三)下面我们一起跟随着眼睛去领略桂林山水的绝伦之美。(课件出示课文配画朗读)【设计意图:播放桂林山水视频剪辑,使学生对于作者的描写产生真切的感受,易于内化作者的语言。】三、作诗赏诗,丰富情感 1、师:俗话说“有山有水便是诗”,我想为漓江水做句诗,“静水清流绿意稠”,(板书)谁来为山题句诗?【预设】生:可以说成“奇峰竞秀险中收”。师:还差两句才能构成一首完整,哪里找?【预设】生:从首尾两段中题出两句诗。(课件出示第一段)齐读。填诗,【预设】生:“慕名观赏荡轻舟”。(课件出示最后一段)放开你的声音,自由朗读吧。谁来做出本诗中的最后一句?【预设】生:“山水相依画中游”!师:来,一起读读我们班为桂林山水所做的诗。(生齐读)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知道课文的结构是总分总2、现代著名诗人贺敬之曾写过一首诗桂林山水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拆除工程环境保护与噪音控制方案
- 技术劳务合同范本3篇
- 智算中心系统集成与技术支持方案
- 汽车零部件生产建设项目施工方案
- 基础抗浮设计与施工技术
- 拆除工程进度控制与质量保障方案
- 精装公寓租赁合同及家居安全监控系统安装协议
- 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人才输送与职业规划服务协议范本
- 拍卖合同履行失职被骗罪责任追究及赔偿协议
- 矿业集团矿长任期目标管理与考核合同
- 蜂鸟众包培训知识课件
- 新转型九年一贯制学校三年发展规划(2025年-2028年)
- 维护秩序靠规则(课件) 2025-2026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统编版2024)
- 期神丁鹏期货交易课件
- 反走私课件教学课件
- 大货车闯红灯安全培训课件
- 变电站SVG培训课件
- (2025秋新版)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单侧双通道UBE手术
- 【川教版】《生命 生态 安全》二年级上册第3课 我的鸡蛋宝宝 课件
- 《文山州城镇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