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题-古代经济、思想专项训练591UP历史资源-必修三专题一: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每课名题3)-小红霞必修三专题一: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每课名题3)(教师版)_第1页
2012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题-古代经济、思想专项训练591UP历史资源-必修三专题一: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每课名题3)-小红霞必修三专题一: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每课名题3)(教师版)_第2页
2012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题-古代经济、思想专项训练591UP历史资源-必修三专题一: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每课名题3)-小红霞必修三专题一: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每课名题3)(教师版)_第3页
2012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题-古代经济、思想专项训练591UP历史资源-必修三专题一: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每课名题3)-小红霞必修三专题一: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每课名题3)(教师版)_第4页
2012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题-古代经济、思想专项训练591UP历史资源-必修三专题一: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每课名题3)-小红霞必修三专题一: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每课名题3)(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三专题一: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每课名题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5小题,共0分)1(2010年10月江西省南昌市高三联考21题)韩非主张建立君主专制,而黄宗羲则抨击君主专制,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时期,正确的评价是( )A都是片面的B都是进步的C其局限性决定他们的思想都未对历史的进步起到推动作用D由于他们都属于封建地主阶级代表人物,其主张的实质都是维护地主阶级统治【答案】B【点拨】注意将两人的观点与各自的时代背景相结合。韩非生活于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建立君主专制成为一种趋势;黄宗羲生活于明末清初,封建制度日益腐朽,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进步,因而会形成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故B项正确。【结束】2(2010年12月广东六校协作体高三联考4题)“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此文反映(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答案】D【点拨】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主张学习的目的是要明道,是要救世,也就是为现实服务。这种思想救世顾炎武提出的“经世致用”。【结束】3(2010年12月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三月考27题)最早从理论上提出、最早从理论上否定、最早在实践上开创、最早在实践上完成否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分别是( )韩非子 秦始皇 黄宗羲 康有为 孙中山 毛泽东A B C D【答案】A【点拨】最早从理论上提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是战国时期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最早从理论上否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是明末清初的黄宗羲,他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批判君主专制;最早在实践上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秦始皇,秦统一六国后,采用法家思想,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奠定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基本格局。最早在实践上完成否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孙中山,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中华民国,共和政体。因此,A项正确。【结束】4(2011年1月北京东城区高三期末统考10题)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提倡以史为鉴,将学术研究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由此而形成的思想是( )A经世致用 B工商皆本 C民主科学D重农抑商【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经世致用思想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将学术研究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和所学史实指的应该是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在学术研究上的主张:经世致用。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结束】5(2010年11月福州市八县高二期中6题)黄宗羲“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的论断体现了( )A君主专制的思想 B君臣平等的思想C工商皆本的思想 D经世致用的思想【答案】B【点拨】【结束】6(2010年11月济南一中高三月考23题)明末清初学者唐甄在潜书中说:“两千年来皇帝皆盗贼。”唐甄这种政治思想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封建制度日趋腐朽 商品经济发展 个性自由开始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被推翻 A B C D【答案】A【点拨】根据所学,明清之际是诸种矛盾交织、发生天翻地覆巨变的时代。一方面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礼教纲常愈趋苛严;另一方面统治阶级极端腐败,纲纪凌夷,政教失控,危机四伏,正统礼教的腐朽黑暗面暴露得更加充分。特别是明末农民战争“武器的批判”带动了批判的武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对专制统治和纲常礼教的怀疑批判。明中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和近代科学的传入,也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界注入了崭新的时代气息。一些先进知识分子顾应手工业、商品经济发展的大势,代表新兴市民阶层利益,重科学、讲实际,提出经世致用的主张,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了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自由,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其中尤以明末清初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三大思想家影响最大。他们以前所未见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总结性批判,开创了具有深刻而新颖哲学观点、政治见解和批判、务实精神的一代进步思潮。本题中唐甄是这一时期重要代表思想家,他的思想反映的社会现实是指A项,第项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被推翻说法错误。【结束】7(2010年11月山东高密高三质检20题)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大之与宋明理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义有巨大差异。其中,最大的差别是前者( ) A认为儒家学者掌握“道” B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主张C彻底抨击宗教思想体系 D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答案】D【点拨】本题考察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思想。黄宗羲和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是明代中国民本与民主思想萌芽的代表人物.。黄宗羲在当年清朝的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同时,他大胆地批判君权神授的神秘色彩,公开宣称:“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结束】8(2010年12月辽宁铁岭高三六校联考22题)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答案】D【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儒家思想发展特征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民贵君轻”思想是战国时期孟子的思想,“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是西汉董仲舒的思想都是为封建君主统治服务;“制天命而用之”是战国时期荀子的唯物主义思想;“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是明末清初黄宗羲的反对君主专制的民主启蒙思想。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结束】9(2010年11月沈阳市级重点协作校高二期中10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答案】A【点拨】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猛烈抨击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是李贽 ,所以此题应选择A。【结束】10(2011年1月沈阳市级重点联合体高二期末7题)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体现时代发展趋势的是:( ) A经世致用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工商皆本 D天下为主,君为客【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体现的时代发展趋势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思想的进步,只有“工商皆本”反映的才是经济思想的变化。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结束】11(2010年12月安徽名校高三大联考13题)2010年9月为纪念某历史人物,光明日报评论:“在全面批判君主专制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社会改革理想,特别是他破天荒第一次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重要政治命题。”他是( )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答案】B【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主张的理解。从材料中“批判君主专制”和“天下为主,君为客”可以判断这是黄宗羲的思想。故正确答案是B项。【结束】12(2010年11月同安一中高二期中17题)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皇帝及皇权的长期统治凝聚成对皇帝敬畏的世俗宗教意识,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依靠他拯救众生,农民战争也企图用一个“明君”去代替“暴君”。真正对这种制度进行理性思考,指出皇帝为天下之“屠毒”者、“敲剥”者、“大害”者的人物及其著作是( )A孟轲孟子 B顾炎武日知录C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D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答案】C【点拨】【结束】13(2010年11月济南一中高三月考5题)顾炎武在日知录一书中提出了“亡国”和“亡天下”两个概念,其中“亡天下”的确切含义是( )A封建王朝的更替 B国家危难和整个民族的沦亡C统治者不施仁政,民不聊生 D统治阶级内部纷争,国家分裂【答案】B【点拨】根据所学顾炎武在他的日知录中谈到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他说亡国是改朝换代,亡天下是指整个民族的沦亡。他说维护一个王朝的政权,是统治者的事情;接着又说保卫整个国家民族,则是天下人都有责任的事情。梁启超在传习和引用时,把后一句话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本题中所指“亡天下”的确切含义是国家危难和整个民族的沦亡,选B项。【结束】14(2010年11月江苏九校联考高三调研1题)下列观点,体现了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新发展的有A“天下为主,君为客” 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既是真理”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答案】A【点拨】“天下为主,君为客”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的主张;B项“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是明代心学思想集大成者王守仁的主张;C项“宇宙便是吾心,吾心既是真理”是南宋心学开创者陆九渊的主张;D项北宋理学开创者二程兄弟的思想主张。本题体育儒家思想新发展的是A项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大意是,天下百姓是主人,君主为客人(后面一句是“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君王一生所努力做的事,都应该是为了天下百姓),反映黄宗羲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对儒家思想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结合了时代特色)。【结束】15(2010年9月南京市高三调研4题)王夫之是明清之际进步的思想家,下列观点中属于他的是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B“天人之际,合而为一”C“天人一物,内外一理”D“天,人也,人即天也;天,物也,物即天也”【答案】D【点拨】本题选D,王夫之是著名的唯物思想家,提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等思想。他的思想也具有朴素的辩证法。A项是道家老子的主张,大意是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取法它的本原-“自然”。B项是董仲舒的思想,北宋张载将其简化为“天人合一”,大意是人与上天的意志合一;C项是朱熹的思想,大意为天的规律跟人世的规律是一回事,人世间的事情(内)和自然间的事情(间)同是一个“理”。【结束】16(2010年11月淄博一中高三期中2题)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包含有朴素辩证认识 B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C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 D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答案】C【点拨】根据相关知识,本则材料背景是黄宗羲在论述有关法治思想时,认为在建立法制的目的和价值取向上,如果出于为天下之心而立法,那是“天下之法”,是真正的法;如果出于为私心而立法,那是“一家之法”,是“非法之法”。历史上夏商周三代以前的法是天下之法,没有一丝一毫为君主一人的私利而制定的。三代以后的法是一家之法,君主没有一毫为天下之心,为了维护统治所以千方百计采取各种加强统治的措施,即“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黄宗羲主张建立“天下之法”,本题选C项。(本题命题缺乏科学性,单从材料学生根本无法得到这样的结论。)【结束】17(2010年11月龙岩一中高二期中10题)“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是儒家思想更趋实事就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指的是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 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 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 王朝统治的专制腐败A B C D【答案】A【点拨】【结束】18(2010年12月浙江省新高考联盟高三联考11题)晚清时期,有人提出:“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跋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职,草野小民无能积其怨,故断不至数代而亡,一朝而灭也。”依据上述观点,判断此人的主张是( )A废除君主制 B建立总统制C实行君主立宪 D倡导民主共和【答案】C【点拨】从材料中“设议院”以及 “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可以看出通过设议院来限制君主权力,因此属于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结束】19(2010年9月福建四地六校高二月考11题)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为父”,“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之所从矣”。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而矣”。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程颢、朱熹、李贽、顾炎武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答案】C【点拨】【结束】20(2010年12月江苏徐州竞赛9题)“在卢梭民约论前约数十年,有此议论,不能不视为人类文化史最高出品。专著故自负,(顾) 亭林亦复推重。乾隆间,此书列入禁书;光绪之季,吾曾私自传印,以为播送民主思想之工具。”对梁启超描述的这本书理解错误的是 A此书是指顾炎武的日知录 B其议论的核心在于限制君权 C其观点与西方启蒙思想有些相似 D其对近代民主思潮的兴起有一定影响【答案】A【点拨】本题A项较易排除,从材料中可以了解到这部著作顾炎武也十分推重,可知这著作由其他思想家撰写,顾炎武的著作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材料中梁启超评价的著作是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结束】21(2010年11月山西大学附中高三期中考15题)明夷待访录中载:“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从根本上体现出()A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B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C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D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要求【答案】C【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政治上的专制阻障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自由发展商品经济则是当时社会的一大趋势。A、B、D三项表达均错误。【结束】22(2010年11月济南一中高三月考51题)唐朝以来,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哪些相应的成就?( )小说的出现和繁荣 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 宋朝风俗画的发展 魏晋时期形成的书法的发展明代书法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A B C D【答案】B【点拨】本题从材料“唐朝以来”可以排除掉第项“魏晋时期形成的书法的发展”说法错误,时间上、史实上不符合,其他各项的出现都与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有密切关系。本题选B项。【结束】23(2010年11月山东潍坊市四县高二期中8题) 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了A. 经世致用思想B. 君主批判思想C. 自由平等思想D. 重农抑商思想【答案】A【点拨】明末清初以黄宗羲、顾炎武为代表的明清思想家提倡的经世致用思想,主张要学习对现实社会有用的东西,研究学问要和社会实际相结合,不要空谈,要活学活用。根据题意,“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是指经世致用思想,本题选A项。【结束】24(2010年11月沈阳市级重点协作校高二期中35题)顾炎武认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他提出“众治”的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卢梭认为,社会契约是人民之间一种相互结合的行动,提出了主权在民的思想。这两种思想的相同之处有 主张的实质都是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都反对君主专制都代表了资产阶级的要求和利益都为本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A B C D【答案】C【点拨】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顾炎武的思想虽然具有民主思想,但是他并不是资产阶级的代表,而且其思想也未在中国引发资产阶级革命,这两点都应该属于启蒙思想的影响,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结束】25(2010年11月龙岩一中高二期中21题)唐朝以来,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出现了哪些相应的成就小说的出现和繁荣 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 宋朝风俗画的发展 理学的出现A B C D【答案】A【点拨】【结束】26(2010年9月海南高中新课程测试6题)在明清之际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进步思想,根本原因是 A.知识分子具有忧国忧民思想 B.封建专制统治的残酷压迫 c.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D.士大夫接受了西方民主思想【答案】C【点拨】明朝中期以后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展需要适合的上层建筑与之适应,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进步思想。【结束】27(2010年12月浙江省新高考联盟高三联考5题)以下不符合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顾炎武思想主张的是 ( ) A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 B写成天下郡国利病书 C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D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思想【答案】C【点拨】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是黄羲之,故C不正确。【结束】28(2011年1月福建会考23题)以下是一份不完整的某历史人物表,据信息判定此人是姓名称号思想家籍贯福建泉州主要思想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抨击道学,反对礼教生卒年15271602年 A黄宗羲 B顾炎武 C王夫之 D李贽【答案】D【点拨】【结束】29(2010年11月北京朝阳区高三期中22题)下列哪一组是对顾炎武的主张及历史作用的正确解读反对高度集权君主专制政体 “以分权于下”实现对中央的制衡 削弱了清初君主专制的统治 推动了西方国家的启蒙和革命A B C D【答案】A【点拨】本题考察顾炎武的思想主张。提取材料信息:反映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现象,“以天下之权”“县之人民皆其子姓”说明君主权利加强,地方官员由中央任免,说明正确,错误。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具有鲜明的反对君主专制特色。说法错误。【结束】30(2010年9月安徽合肥一中高三月考3题)我们把下面三位思想家归为一类,主要是根据他们的思想主张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天下为主” 主张“工商皆本”、强调经世致用、发展唯物思想 主张推翻帝制,建立人民主权的国家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总清算,创立了新的思想体系 A. B. C. D.【答案】A【点拨】可用排除法做题,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三人不可能主张建立人民主权的国家,其本身就是儒家的新发展,不可能对儒学进行所谓的总清算,也没有创立新的思想体系。【结束】31(2010年12月广东揭阳梅州联考14题)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A孟子和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答案】B【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发展历程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A项中孟子是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之所以提出民贵君轻思想是希望统治者能够调整统治策略实行仁政,根本上还是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故应该排除;C项中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统治,受到汉武帝重视,使儒学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故应该排除;D项不符合董仲舒主张提出的时代,因为当时汉朝是政治统一而非社会转型期故也应排除;根据一定时期的思想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集中反映哲学原理B项正确,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结束】32(2010年11月北京市西城区高三期中21题)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先哲留下名言警句。下列名言的作者按顺序排列应为“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天下为主,君为客”“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A朱 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程 颐、朱 熹、李 贽、黄宗羲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王夫之、程 颐、王阳明、顾炎武【答案】C【点拨】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项属于心学代表王阳明的思想观点;项属于黄宗羲的反对君权限制君权主张;项属于统一思想,符合董仲舒的思想观点;项属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观点;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结束】33(2010年11月龙岩一中高二期中6题)下列言论不符合宋明理学思想观点的是A.“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 B.“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C.“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D.“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答案】D【点拨】【结束】34(2010年9月福建四地六校高二月考9题)李贽说:“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此话的真实意图是( )A.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新的精华,应该继承B. 对儒家思想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C. 对儒家思想进行批判和否定 D.强调个性,主张人性的解放【答案】C【点拨】【结束】35(2010年11月济南一中高三月考4题)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依靠他拯救众生。因此,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皇帝及皇权的长期统治便凝聚成对皇帝敬畏的世俗宗教意识。农民战争并不反对这种意识,企图用一个“明君”去代替“暴君”。 真正对这种制度进行理性思考,指出皇帝为天下“荼毒”者、“敲剥者”、“大害”者的人物及其著作是( )A董仲舒春秋繁露 B顾炎武日知录 C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D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答案】C【点拨】根据所学黄宗羲在思想中对君主专制进行批判,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他呼吁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黄宗羲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他认为,君与臣就像是一起抬木头的人,他们应是平等的。结合本题选C项,即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结束】36(2010年12月广东六校联考4题)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对以上三种观念的理解,其共性是( ) A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B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轻视 D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答案】A【解析】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董仲舒是西汉著名儒学家,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本题要求回答三位思想家的思想共性。B项说法错误,只能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制度;C项说法错误,董仲舒“大一统”“天人感应”等儒学思想受到汉武帝推崇,以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其他两位思想家在当时不受重视;D项孟子时奴隶制度衰弱,封建制度建立起来,黄宗羲生活的明末清初,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而封建专制制度不断衰落,董仲舒时的西汉不属于转型期。本题选A项,三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结束】37(2010年11月福建四地六校高二月考7题)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从根本上体现时代潮流的是 (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D“工商皆本”【答案】D【点拨】【结束】38(2010年12月南昌一中、十中联考7题)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 B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 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明末清初中国民主思想的发展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只是反对君主专制,而根本上否定君主制的应该是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思想。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结束】39(2010年11月山西大学附中高三期中考14题)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杆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B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答案】B【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对李贽思想的理解。李贽上述的言论显然是在和“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唱反调。所以称他的思想为正统思想的“异端”应不为过。A项以偏概全;C项材料中不体现。D项是由B项延伸出来的。【结束】40(2010年11月北京西城区高三期中26题)李贽在谈及藏书时说:(此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见解与世不相入”,只能“藏之后世”。李贽这样说是因为该书A向封建正统思想提出挑战 B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C指斥封建等级观念 D抨击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答案】A【点拨】李贽反对封建礼教,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结束】41(2010年11月龙岩一中高二期中8题)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的观点中,最能体现其“民主性”的是A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B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C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 D认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答案】B【点拨】【结束】42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裂”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下列哪项属于其反思后的主张( )A“天人感应” B“工、商皆民生之本”C“存天理,灭人欲” D“以法为本”、“法不阿贵”【答案】B【点拨】【结束】43(2010年9月江西南昌一中高三月考23题)下列表述符合16世纪中后期时代特征的是( )A农耕文明的停止与工业文明的兴起 B民族危机的深重与瓜分狂潮的掀起C异端思想的微波与人文主义的巨澜 D巩固旧制的中国与革命狂飙的西方【答案】C【点拨】注意题中的时代要求:16世纪中后期。A项是在18世纪中期;B项是在19世纪末;D项是在18-19世纪。【结束】44(2010年9月福建省泉州四校高三联考20题)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裂”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下列哪项属于其反思后的主张A“天人感应” B“工、商皆民生之本”C“存天理,灭人欲” D“以法为本”、“法不阿贵”【答案】B【点拨】根据题干反思应该属于反对传统,故应排除与儒家有关的A.C和D,所以此题正确选项应该是B。【结束】45(2010年11月龙岩一中高二期中9题)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今之清谈孔孟。不宗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这段论述表明他A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 B正确指出了明朝灭亡的根源C痛恨孔孟学说清谈误国 D认为佛学不能经世致用【答案】A【点拨】【结束】46(2010年11月沈阳市级重点协作校高二期中13题)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阐述,有误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我国的早期儒学B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开始定于一尊C两宋时期产生的理学实现了儒学的更新D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们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背叛者【答案】D【点拨】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仍然属于地主阶级,他们只是因为所处的时代,当时政治上封建制度已经渐趋衰落,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当时的中国士大夫们发出了限制君权的最强音,但他们的思想并没有形成一股社会潮流,也没有引发激烈的社会变革,所以他们并不是封建社会的背叛者,对于他们提出的民主思想主张,也没有为当时的统治者所用,仅为一家之言,所以此题应该选择D。【结束】47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答案】B【点拨】【结束】48清初学者唐甄说:“为政之道,必先田市。农不安田,贾不安市,其国必贫。”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 A重农抑商 B农商并重 C重商主义 D 自由主义【答案】B【点拨】【结束】49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依靠他拯救众生。因此,在中国封建制社会中,皇帝及皇权长期统治便凝聚成对皇帝敬良的世俗宗教意识。农民战争并不反对这种意识,企图用一个“明君”去代替“暴君”。开始对这种看法提出质疑的是 A董仲舒 B朱熹 C黄宗羲 D孙中山【答案】C【点拨】【结束】50(深圳高级中学2011届高三第三次测试22题)“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格物致知 B尊崇道统 C心外无理 D经世致用【答案】D【点拨】本题考查明末清初的思想情况。注意材料中的君子的学习是为“救世”,因此体现此观念的是经世致用。答案为D。【结束】51(2010年9月山东省兖州市高三模拟23题)下列观点中,最有可能得到李贽赞同的是( )A“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B儒家经典是“万世之至论” C“仲尼之道,广大悠久,与天地并” D“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答案】D【点拨】ABC三项都是歌颂孔子个人圣明和儒家地位至尊,而李贽挑战孔子权威,抨击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故只有D符合题意。【结束】52(2010年10月湖北省鄂州市高三模拟37题)(3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二 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于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 顾炎武日知录材料三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弘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王夫之读通鉴论方且割万有,专己私,侈身臂,矜总持,不纵以权,不强其辅,则所以善役天下而救其祸者,荡然无所利赖。王夫之黄书材料四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请回答:概括材料一中黄宗羲的主要观点。他认为君主的主要职责是什么?(6分)针对材料一存在的现象,顾炎武提出何种解决方法?理由是什么?(8分)材料三中王夫之实际上是否定了当时政治制度的哪些方面?(4分)综合材料一、二、三,指出三者思想的共同之处。(2分)结合材料四,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分析这种思想产生的原因并简要谈谈你的认识。(12分) 【答案】观点:抨击君主专制;(2分)职责:应当是为天下万民兴利除害,使“天下为主,君为客”(4分)方法:分天子之权;(2分)理由:集权导致混乱;天下之大;(6分) 家天下、世袭等级制、中央集权制。(任答两点,得4分) 共同:抨击君主专制;(2分)原因:政治上,君主专制强化,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6分)认识:积极:有启蒙性、民主性、进步性;局限性:提不出新社会方案,思想不完善,无法实现。(6分)【点拨】本题出发点立足于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整理材料,最大限度的获取有效信息。第一问的观点把握材料中“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可以看看出黄宗羲在批判君主专制制度,职责一问把握材料中的“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意为为天下万民兴利除害。第二问的方法,根据材料“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判断,理由根据“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翻译概括。第三问,根据材料三的第一段“一姓之私”、“私其子孙”等关键词和第二段话进行翻译概括。第四问考查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共同之处显而易见,对君主专制的抨击。原因根据提示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分析,注意把握明清之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和新的经济形式的产生。谈认识,即对以上人物的观点进行评价,根据材料四,从积极和局限两方面入手。【结束】53(2010年11月济南一中高三月考57题)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包含着向近代社会演变的因素有( )男女平等 唯物主义 工商皆本 实行众治 ABCD【答案】C【点拨】根据所学,明中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和近代科学的传入,也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界注入了崭新的时代气息。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了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自由,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明末清初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思想家提出了早期启蒙思想,都提倡男女平等、唯物思想等,顾炎武提倡以“众治”代替“独治”。【结束】54(2010年9月汕头英华外语学校高三月考23题) 顾炎武在日知录一书中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 ,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亡国”和“亡天下”两个概念,其中“亡天下”的确切含义是( )A封建王朝的更替 B外族入侵带来国家危难C统治者不施仁政,导致民不聊生,社会退步 D统治阶级内部纷争使国家分裂【答案】C【点拨】亡国,即亡某个政权,仅仅是政权的覆灭。但是,如果这块土地上的文化道德价值观被推翻,文明全非,社会成为弱肉强食,丧失道德廉耻,那么就是亡天下。亡天下,意味着这个民族可能永远消失在历史中,故选C。【结束】55(2010年11月北京西城区高三期中29题)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下列对其评述正确的是A体现当时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 B表明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态度C历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 D资本主义萌芽在思想上的反应【答案】D【点拨】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清时期,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农为本,工商为末;商人的地位很低;故A、B两项错;C项与题干没有因果关系;D项正确,反映了经济对思想文化的决定作用。【结束】56(2010年11月沈阳市级重点协作校高二期中11题) 某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 B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 D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答案】C【点拨】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一定时期的思想是这个时期政治经济的集中反映哲学原理,此题正确选项是C。【结束】57(2010年11月江苏南通高三期中8题)17世纪的中国出现了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著名思想家,18世纪的法国则涌现出了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举世闻名的大启蒙思想家。中法两国思想家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A倡导理性主义,批判愚昧和迷信 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主张人民为主C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答案】B【点拨】本题主要考查17世纪的中国三大著名思想家和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能力要求是比较它们的异同点。A 、C、D都是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结束】58(2010年11月同安一中高二期中16题)下列观点中,最有可能得到李贽赞同的是( )A“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B儒家经典是“万世之至论”C“仲尼之道,广大悠久,与天地并” D“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答案】D【点拨】【结束】59(2010年11月山西大学附中高三期中考16题)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而黄宗羲则抨击君主专制,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时期,正确评价是()A.都是片面的 B. 都是进步思想C. 其局限性决定他们的思想都未能对历史的进步起到推动作用D.由于他们都属于地主阶级代表,其主张实质都是维护地主阶级统治【答案】B【点拨】本题主要考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两者的主张都有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适应了当时的经济发展要求,故B项正确。所以A、C错误。黄宗羲的观点是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故D错误。【结束】60(2010年11月龙岩一中高二期中7题)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政治家,赞颂商鞅,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B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礼教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答案】B【点拨】【结束】61(2010年9月扬州宝应县高三调研13题)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裂”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下列哪项属于其反思后的主张( )A“天人感应” B“工、商皆民生之本” C“存天理,灭人欲” D“以法为本”、“法不阿贵”【答案】B【点拨】根据所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