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高一年级鸿门宴内容的教学设计一、 设计思想本课的设计思想是:合作、探究。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教师主导,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文章的内涵性思想。二、 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鸿门宴的要求是:熟练掌握文言的基本知识,包括字音、实词、虚词、古今异义等;了解有关司马迁、史记的文学常识;学会自主解读一些浅近、经典文言文。2本课内容的组成成分:按文章内容,很明显有四部分,“项王大怒,范增定计项伯夜访,沛公与之结交鸿门宴席沛公脱逃,张良留谢,范增怒骂”。 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模块“寻觅文言的津梁”中“仔细理会”主题,可见本文是在本专题所有古文中需要细细研读的一课。3本课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篇幅增加,文言实、虚词难度加大,内涵更深,学法从教师传授转向自我探究。联系:初中的文言积累是读懂本文的前提。三、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读懂文章梗概,掌握本课要求的文言知识。2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解读文章不够细致,前后关联性不强,或思考切入点盲目。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采取的各种学习策略:合作、探究,自始自终准备课堂积累本随时记下自己思考所得。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文言文的重点知识,包括字词、语法、文学常识等。技能目标:学会思考内涵较深文言文的解读技巧。能力目标:与别人合作的能力、独立探究的能力。方法目标: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领会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情感倾向,在此基础上有自己的历史眼光,能正确评价历史人物。五、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四人小组合作,细致研读鸿门宴中的人物群像,体会作者司马迁评价历史人物的情感倾向;难点是思考的切入点和角度,以及全面来看待本文的各个细节,能串联思考。六、教学策略与手段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全体记录;选一人发言,其余补充。七、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温习上一课的基础知识;准备随堂积累本、书本、相关自备资料;对文本提出自己的问题。2教师的教学准备:本课研讨问题的切入点、思考角度的提醒;整理学生上交的问题,精炼后制作幻灯片。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平常。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电脑、投影仪。八、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熟悉的地方如果细细分析,还是会有意想不到的风景。今天,我们就在前几节课的基础上细细研习鸿门宴。一、 理清故事内容、发展线索(随堂笔记本上做相应记录)明确:项王大怒,范增定计项伯夜访,沛公与之结交鸿门宴席沛公脱逃,张良留谢,范增怒骂。(教师活动:幻灯片展示)二、四人小组,交换你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各抒己见、写下来在随堂笔记本上)明确:大致上,刘邦、项羽、项伯、张良、范增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学生活动:思考后回答,表达初读感受)三、细细分析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从中分析这些人物群像(教师在幻灯片上展示无答案问题,四人小组讨论,并在随堂笔记本上记录结果)。“项王大怒,范增定计项伯夜访,沛公与之结交”部分研读定下鸿门宴之计策的前因是什么?参与者有谁?明确:沛公阵营左司马曹无伤告密:“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即:项王大怒的原因是沛公欲称王,与他争王位。参与者:项王、范增、项伯。项伯夜访中,能不能说他是个奸细?明确:不能,他只是去“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并不涉及沛公,而张良不愿意“亡去不义,不可不语”;项伯只是去报恩,“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就可以看出来。沛公听到张良报告后的反应变化明确:大惊,曰:“为之奈何?”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非常强,并能兼顾一些细节,如“君安与项伯有故?”就明显看出沛公对手下第一谋臣张良的猜疑。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极尽能言巧辩之能事。项伯与沛公“约为婚姻”之后,有没有说出告密者是曹无伤?明确:这是一个关键问题。因为之前项伯见张良也是“具告以事”,具,详细也。但这里,应该没有告诉沛公奸细是谁,不然沛公早诛杀曹无伤了。项伯回去后,竟然“具以沛公言报项王”,你觉得奇怪吗?明确: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因为项伯是项羽的“季父”,可以说是项羽最信任的人,他对项羽忠诚不二,对张良报恩,对刘邦尽“儿女亲家”的人情,一切都驱使他不可能不去见项羽。而事实上,以项羽的性格也一定不会怀疑项伯和刘邦有勾结。所以,比较项伯的话(具以沛公言)和曹无伤的密报,项羽自然相信叔父项伯。也就在此时,项王从“大怒”转为“项王许诺”,至此,刘邦已然没有性命大忧。当然,前提是项伯回报时范增肯定不在场。到此为止,两大阵营的力量有没有变化?明确:有重大变化:项羽 项伯 刘邦范增 张良由图可见:项羽阵营和沛公阵营的对立有了一个关键人物,是他项伯既忠于项羽,又对刘邦有“婚姻”之约。鸿门宴由此展开。总结:沛公:能用人;生性多疑;狡诈多谋;巧言善辩。张良:重义气;足智多谋。项伯:知恩图报,为小义舍大义。项王:冲动易怒;轻信部下;崇尚武力(教师活动:提问,走下讲台观察指导有问题的小组;学生活动:四人小组围绕问题讨论,并做好笔记。)(各小组选派或教师指定一位学生代表回答,教师主持,并维持秩序。)“鸿门宴席”过程研读刘邦见到项羽后说的话有什么深意?明确:刘邦见到项羽的一番话“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隙”。大致上可以分两层意思:一是示弱“臣”、“ 不自意”,二是说明有误会“有小人之言”。其实这里刘邦的话有破绽:我已经知道有“小人”在我阵营里了(项伯透露,但未明言)。也就是说刘邦已经是有备而来。可是,项羽听不出来;而且,从刘邦的“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隙”中,分明看出是刘邦在有意套项羽的话。可惜,“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一句,曹无伤是鸿门宴中死得最不值得的一个。“鸿门宴”中“舞剑”时的力量对比、阵营抗衡如何?明确: 项羽(不应) 范增 项伯 刘邦 项庄 张良从以上的图中我们又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整个鸿门宴完全是项羽阵营中的“独幕剧”,刘邦和张良竟然只是一个“旁观者”形象,即使是有生命危险的“旁观者”。至于项王“不应”的原因:项伯的回复让他怒气顿消,刘邦的称臣让他满意,就注定他不会在筵席上杀刘邦。樊哙闯鸿门宴,项羽为什么会谅解并待之上宾?明确:樊哙是一个关键人物。他是一个勇者,能“带剑拥盾入军门”、“ 侧其盾撞卫士”、“ 立而饮之斗卮酒”、“ 切而啖之生彘肩”,所以,项羽从警戒“按剑而跽”到呼其“壮士”。可以说就是“英雄惜英雄”,毕竟,项羽就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壮士。樊哙对项羽的一番说辞有什么特别之处?可以看出些别的弦外之音吗?明确:樊哙说“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这与项伯见沛公时,刘邦说的“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相似。 这是什么原因呢?答案有三种选择:一是樊哙自己说,意外雷同,这个可能性不大;二是刘邦实现和樊哙排练好;三是张良告诉樊哙如何见项王的说辞。以上,排除一,当时,项伯夜访时,只有刘邦、张良、项伯三人,排除项伯,剩下就只是刘邦和张良。刘邦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因为这与后文刘邦脱逃时问樊哙“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中,樊哙如此有深度、内涵的回答可以看出来:如果是刘邦排练的,他大可不必脱逃时再多问樊哙一句;那剩下就是张良。张良表面上看是不可能的: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这里,樊哙是“即入”,也就是立即就进去。张良没时间排练这番说辞。然而,项伯夜访中,以上排除刘邦,唯有张良才能和樊哙排练。我们仔细比较张良说的“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与樊哙说的“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语言风格何其一致。所以,至少可以说张良是一个正真“运筹帷幄”的第一谋臣。总结:沛公:狡诈多谋;心机极深;虚伪做作。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智勇俱全。项伯:知恩图报,为小义舍大义。项王:崇尚武力;性情中人。(教师活动:提问,走下讲台观察指导有问题的小组;学生活动:四人小组围绕问题讨论,并做好笔记。)(各小组选派或教师指定一位学生代表回答,教师主持,并维持秩序。)“沛公脱逃,张良留谢,范增怒骂”部分研读沛公自己想逃,为何还要问樊哙?明确: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可以看出,是刘邦自己想逃,但如此紧急状况下还要问下部下,给自己脱逃找借口,让下属信服,心机可谓深矣。沛公的脱逃步骤如何?明确:招樊哙,舍张良;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并告诉张良“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确保脱逃万无一失。这里,舍张良一是因为他是文臣,二是“君安与项伯有故?”早有怀疑;还有“脱身独骑”,是没马?“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要注意逃跑的道路:道芷阳间行。小路,要是五人同是骑马,绝对不利脱逃。沛公之心机与冷酷,可谓极致了。沛公脱逃后,范增等人对刘邦礼物的态度明确: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项王收下礼物,意味还没意识到自己失败,或根本不在意刘邦的脱逃,幻想战场上分高下;范增意识到己方失败了,并充分看到问题的严重性,只是他方式错了:拔剑撞而破之。他根本没有对项羽的尊重,而是倚老卖老,这是以后范增悲剧的根源。从全文,再看张良明确:这个人真不简单:大难当前,张良不自己逃走,具告沛公并为他谋划;鸿门宴中陪伺刘邦并出招樊哙解围,以及早与樊哙排演说辞;沛公脱逃后一个人留下来“辞谢”。可谓大智大勇。总结:沛公:心机极深;虚伪做作;残酷无情。张良:智勇俱全;处变不惊。项王:崇尚武力;不屑暗杀。范增:智谋极高,但倚老卖老。(教师活动:提问,走下讲台观察指导有问题的小组;学生活动:四人小组围绕问题讨论,并做好笔记。)(各小组选派或教师指定一位学生代表回答,教师主持,并维持秩序。)九、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板书:四个阵营变化图(1)无伤告密、项刘对立(40万比10万)项王 沛公范增 张良项伯 曹无伤(2)项伯泄密、刘邦设计项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库设备更新改造工程节能评估报告
- 音乐分析考试试题及答案
- 选煤厂电工考试题及答案
- 水库扩建工程节能评估报告
- 低品位铁精粉提纯项目技术方案
- 智能叉车自动化控制方案
- 电子薄膜生产线项目建筑工程方案
- 智算中心能源管理与节能优化方案
- 离婚后子女探望权及费用支付补充合同
- 知识产权贯标认证辅导与知识产权评估合同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行香子》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
- 安徽省离婚协议书格式
- 消防工程高处作业施工方案
- 外墙打胶施工方案
- 重症医学科降低抗生素使用率PDCA循环
- 融资性贸易案例分析及启示
- 电梯维保员服务用语培训
- 审计案例分析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二年级上册《生态 生命 安全》教案
- 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申请表
- 2024年辽宁省抚顺市五十中学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开学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