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_第1页
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_第2页
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_第3页
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_第4页
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2通过学生“自问自探”学习课文具体语段,了解儿童诗的表达形式。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课时安排:两课时自主探究方案:1.读一读课题,想一想围绕课题能产生哪些疑问?再猜一猜课文可能写了什么?2读一读课文:带着你的疑问和猜想读课文,看看课文内容与你的猜想有什么区别?3.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读题时产生的疑问。4.读读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 。先写了 ,接着 , 然后 ,最后 。5.自学生字词,用自己的方法记住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并把难写的字多书空几遍。然后写写下列几个字的笔顺。婆: 邻: 绿: 6.自我检测:看拼音,写汉字。P po ln j di t nn ho ( ) ( ) ( ) ( ) Di lng tng nin nn wng l s( ) ( ) ( ) ( )7.课外搜索:了解一下盲人的生活,并了解一下蝈蝈,看看蝈蝈的图片。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初读整体感知,写了什么展示学习: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我领大家读一读”出示:绿色 邻居 代替 难忘 盲婆婆 您好 带领 童年 唱歌 喜滋滋开火车读词。3听写。检查对照孩子的书写情况,相机说说“邻、婆、替”这几个字的书写注意点。4. 通读课文。二、学生“交流问题”(一)提出问题:1. 通过预习,你们认为这篇课文应该学习哪些内容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写什么。2.我们逐句朗读课文。 3.学生交流课文写了什么内容?概括总结:这是一首描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儿童诗。4. 对于这篇课文,通过预习,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针对学生的提问,相机引导-怎么写。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同时形成共性需要解决的问题。(想一想,课文怎么写出“我”送蝈蝈给盲婆婆的过程情景的?)(二)探究问题:1.本首诗歌记叙了“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课文的结构是怎样安排的呢?相机给课文划分段落。2.学生讨论,教师小结:本课可以围绕“送”字将诗歌分为三个层次,“我”送蝈蝈(第一节)“我”送蝈蝈的用意(第二、三节)蝈蝈的歌声清脆动听(第四节),诗歌主题鲜明、人物形象生动、富有儿童情趣。3.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课文怎么写出“我”送蝈蝈给盲婆婆的过程情景的?三、精读体验感受,怎么写的(一)学习第一节过渡:“我”是怎样送蝈蝈的呢?文中又是怎样写的呢?1.指名读第一节。(课件展示)2. “我”捉回蝈蝈时的心情怎么样?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相机点出:乐呵呵,并指导读出乐呵呵的心情)“我”送蝈蝈给盲婆婆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相机点出:喜滋滋,指导读好喜滋滋的感觉)3.你也能说说像乐呵呵、喜滋滋这样的词语吗?(笑眯眯、喜洋洋、笑哈哈、美滋滋)4.能把这种高兴劲儿读出来吗?指名朗读。5.读到这里,我们了解了小男孩的心情了,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说说他为什么这么高兴?小结:第一节就是围绕送蝈蝈的心情来写的。(板:送蝈蝈)谁再来读读?6.你们看,诗歌的语言都很美,这里的蝈、婆尾音都是O,读起来押韵、琅琅上口,很好听,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再读出乐呵呵、喜滋滋的心情就更好听了。女生读,齐读第 1节。过渡:“我”为什么要送蝈蝈给盲婆婆呢?出示并交流:通过阅读,我读懂了“我”给盲婆婆送蝈蝈是希望_ 。(二r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学习第二、三节1.自由读第二节,讨论:从第二句你知道平时“我”是怎样为盲婆婆解闷的吗?(唱歌)哪个词能体现“我”对盲婆婆的尊敬?2.是呀,平时怕婆婆一个人的时候很孤单,那自己上学了,婆婆怎么办呢?于是想到了要送蝈蝈给婆婆,说明了小男孩是个怎样的孩子?3.送蝈蝈时会怎么说的呢?现在你就是那个孩子,老师就是婆婆,你会对我说些什么呢?4.师生共同表演。5.是呀,一个多么真诚的孩子,你能体会他的心情吗?就让这种心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6.这个小朋友心里很爱蝈蝈,但他更爱帮助盲婆婆。他把蝈蝈送给了盲婆婆,还高兴地说齐读第二小节。7. 过渡:小男孩还有很多愿望呢,文中是怎样写的呢?请同学们轻声朗读第三节。(出示插图二:盲婆婆手捧蝈蝈,大背景是广阔的田野)小朋友,你看,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脸上露出微笑,聚精会神地听着,听着(播放蝈蝈叫声)她仿佛会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呢?8.是呀!蝈蝈的歌声使她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享受着阳光雨露,感受着鸟语花香。她听着想着,心中充满了欢乐,你能把欢乐的感觉读出来吗?(指导朗读)9.小朋友,你知道歌声还会怎样呢?能照着书上第三小节的句子能想象说话吗?出示:歌声会 ,看到 。 歌声会 ,想起 。10.小结:通过小男孩真诚的话语,我们明白了“我”送蝈蝈给盲婆婆的用意陪伴婆婆,让她开心,让她快乐。11.再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练习背诵。四、品读表达感悟,为什么这么写回顾课文,贯穿学法。1. 这节课我们通过汇报、讨论,了解了这篇课文所写的主要内容,知道了课文围绕着“我”送蝈蝈时的心情及“我”为什么送蝈蝈给盲婆婆这几方面写出了小孩对盲婆婆的关心。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课文内容。(2)阅读方法。(3)写作方法。(4)问问题的方法。五、教师“引导实践”总结,课后延伸:1. 这么美的诗歌同学们想记住吗?请你们你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来配音,再来感受一下小朋友给盲婆婆带来的欢乐。(课件出示)2.课后用布条蒙着眼睛20分钟,体会一下眼睛看不到的感觉。并说说我知道了盲人的生活: ,我还想知道 。第二课时一、初读整体感知,写了什么 (一)复习回顾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乐呵呵地捉回了一只绿色的蝈蝈,喜滋滋地送给邻居盲婆婆。“我”把蝈蝈送给盲婆婆是希望什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去了解这位小孩。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二)学习第四节1.指名读第四节。2.讨论:A第一句话和第二节的第一句完全一样,他们的意思也一样吗?(不一样。第一次出现只是告诉盲婆婆,送来的是一只会叫的蝈蝈,而这一次再强调一下,表明送蝈蝈是为了让它陪伴盲婆婆,给盲婆婆带来欢乐,解除郁闷)B夸蝈蝈唱得好听有什么用意?(蝈蝈会为盲婆婆带来更多的快乐) 是的,这里再次强调“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表明了“我”对蝈蝈能给盲婆婆带来快乐的信心。3.这里有六个点,谁知道是什么? (这是省略号)这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呢?讨论,交流:蝈蝈还在咯咯地唱歌不停,勾起了盲婆婆许许多多欢乐的回忆。读的时候要慢点、轻点,带着无尽的遐想。(齐读)4.小结:这首诗写了一位小朋友担心邻居盲婆婆孤独,捉了一只会唱歌的蝈蝈代替他唱歌,给盲婆婆带去了无穷的欢乐,这欢乐是蝈蝈给的,更是小朋友给的。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朋友?促问: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5.生自由练说。总结:让我们关心身边的人,尤其是老人和身体有残疾的人,让世界充满爱!(三)回顾全文,明白课文是为什么这么写1. 齐读这首诗歌。你们读了这首诗歌,想到了什么?2. 交流,总结:本文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通过对 “我”送蝈蝈时的心理描写,表现了少先队员对残疾人献出的一片爱心。(板书:献爱心)二、学生“反思学习”回顾课文,贯穿学法。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1)课文内容。(2)阅读方法。(3)写作方法。(4)问问题的方法。2.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儿童叙事诗,诗歌抓住 “我”送蝈蝈时的心理描写,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在今后的习作中我们可以学习这种写作方法。三、教师“引导实践”1.总结提升:师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听、说、读、想,了解“我”为什么要送蝈蝈给盲婆婆,通过文中“我”的心理活动的描写,我们感受到了 “我”是一名关心身边残疾人的好孩子。作为一名少先队员,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也要奉献自己的爱心,特别要关注一些残疾人,给予他们温暖。 2.学习建议:(1)小练笔:补充本首诗中事情发展的原因和人物的心理活动、对话等,编成一个小故事说一说,写一写。(2) 回家帮爷爷、奶奶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板书设计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送蝈蝈 喜滋滋 献用意 替我唱歌 爱 带来快乐 心信心唱得多好6一株紫丁香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2通过学生“自问自探”学习课文具体语段,了解本课借物抒情、巧用反复这一修辞手法的写作特色。3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吟诵领悟,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崇敬老师的情感得到了成长。课时安排:两课时自主探究方案:1.读一读课题,想一想围绕课题能产生哪些疑问?再猜一猜课文可能写了什么?2读一读课文:带着你的疑问和猜想读课文,看看课文内容与你的猜想有什么区别?3.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读题时产生的疑问。4.读读想想:这篇课文通过儿童在老师的窗前栽下 的描述,抒发了儿童对老师 的真挚感情。5.自学生字词,用自己的方法记住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并把难写的字多书空几遍。然后写写下列几个字的笔顺。困_ _快_6.自我检测:看拼音,写汉字。xiang nng l xio yun zh y shn jn (紫丁 ) ( ) ( ) ( ) ( )xio ch f kn ling kui jio sh jio jin ( ) ( ) ( ) ( ) ( )7.课外搜索:(1)找一些赞美老师的诗句,读一读,抄一抄。(2)欣赏歌曲每当走过老师的窗前,并试着唱一唱。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初读整体感知,写了什么展示学习: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我领大家读一读”出示:一株 栽树 帮助 疲倦 挂牵 眨眼 教案紫丁香 浓绿 小院 枝叶 伸进 消除 困了 凉快开火车读词。3听写。检查对照孩子的书写情况,相机说说“伸、浓、消”这几个字的书写注意点。4. 通读课文。二、学生“交流问题”(一)提出问题:1. 通过预习,你们认为这篇课文应该学习哪些内容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写什么。2.我们逐句朗读课文。 3.学生交流课文写了什么内容?概括总结:这是一首用儿童的口吻说话,以一株紫丁香为寄托,抒发尊师爱师真挚感情的儿童诗。4. 对于这篇课文,通过预习,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针对学生的提问,相机引导-怎么写。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同时形成共性需要解决的问题。(想一想,课文围绕这株紫丁香怎么写出孩子们对老师的尊敬的?)(二)探究问题:1.本首诗歌以一株紫丁香为寄托,从侧面塑造了老师勤奋工作、心牵学生的美好形象,表达了少年儿童尊师爱师的真挚感情,课文的结构是怎样安排的呢?相机给课文划分段落。2.学生讨论,教师小结:本课可分两部分,第一节:儿童们为老师栽下一株紫丁香;第二到五节:运用拟人手法、抒发学生对老师的一片深情。3.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这株紫丁香怎么写出孩子们对老师的尊敬的?三、精读体验感受,怎么写的(一)学习第一节1.有一群可爱的小朋友想把这美丽的紫丁香送给他们的老师,想知道他们把紫丁香栽在什么地方吗?赶紧打开书去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吧。2.交流:小朋友们把这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院子里)3.教学“浓绿的小院”什么样的绿是“浓绿”?(很绿很绿)读好“浓绿”小院里种了许多花草树木,一眼望去,满眼都是绿色,充满了勃勃生机。读好“浓绿的小院”4.谁愿意带着我们一起到这浓绿的小院里看一看?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指导朗读。5.出示:踮起脚尖儿我们一起来踮着脚尖走走看,是什么感觉?(小心翼翼、轻手轻脚)读好词组小朋友们为什么要踮着脚尖走路呢?(生怕打扰老师;想给老师一个意外的惊喜)6.谁愿意再带着我们走进这浓绿的小院?再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让我们跟他们一起悄悄地走进那浓绿的小院,去栽紫丁香吧!齐读第一自然段。(二)学习第二节1.悄悄地告诉你们:这些小朋友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心中装满了美好的愿望。想知道他们都有哪些愿望吗?请你们自由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他们美好的愿望,边读边划出有关句子。出示:我们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希望_ _。 指名填空,并说说从哪一小节体会到的,读一读相关句子。2. 问:“夜夜作伴”中的“夜夜”说明什么?(每天晚上) 谁知道老师每天晚上都要做哪些工作?(备课、批改作业、学习,多辛苦呀!)夜深人静,老师一个人在灯下默默地工作着,现在紫丁香来了,灯光下工作的老师就不再孤单,因为这忠实的朋友会永远陪伴她的。谁来读好这个词?3.谁再来读读第二自然段,深情地呼唤老师,把你的心愿说给老师听听。指名读第二自然段(适时点评:你的枝叶能再绿一点吗;多富有生命力的枝叶啊,往窗口再伸进一点。)4.让我们一起用朗读表达你的心愿吧!四、品读表达感悟,为什么这么写回顾课文,贯穿学法。1. 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孩子们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下节课我们还要继续感受孩子们对老师的尊敬。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课文内容。(2)阅读方法。(3)写作方法。(4)问问题的方法。五、教师“引导实践”总结,课后延伸:1.小朋友,你们想不想把这株紫丁香记在心里呢?2.请大家借助画面,记住这段话。(多媒体出示填空题,并配图。)第二课时一、初读整体感知,写了什么 (一)复习回顾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孩子把一株紫丁香老师窗前,夜夜和老师作伴。谁来向我们介绍一下课文这两节的内容。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二)学习第三节1. 指名朗读第三节。2.问:“疲倦”是什么意思?(疲劳、劳累)小朋友们都非常关心老师,总是留意着老师的一举一动,老师的疲倦你们一定都看在了眼里。出示:因为_,老师的喉咙变得沙哑了;因为_,老师的胳膊酸得抬不起来了;因为_,老师的额头冒出了一颗颗汗珠;因为_,老师的腰快直不起来了。讨论交流,(把你们对老师的关心融入到发言中来)3.一天工作下来,老师已经腰酸背痛,非常疲倦了。这时,紫丁香就开始发挥它神奇的魔力了。它是怎样为老师消除疲倦的呢?微风吹来,绿叶儿在风中沙沙地响,就好像小朋友在为他们的老师唱歌呢!这一定是( )的歌声?(甜美、悦耳、动听、美妙)4.闭上眼睛,静静地听一听这神奇的歌声吧。播放每当走过你窗前听了这歌声,你有什么感觉?5.绿叶儿在风中沙沙作响,犹如这美妙的歌声,不知不觉就消除了老师一天的疲倦。你们能不能把紫丁香的心愿读得也像唱歌那样呢?指名读。点评:老师感到神清气爽,一点儿都不疲倦了,老师又精神百倍了。我们一起当一当这沙沙作响的绿叶儿,来为老师唱一唱吧!(三)学习第四节1.自由读第4节。2.师:“挂牵”就是牵挂、关心的意思。好好回忆一下,想想老师平时是怎么挂牵着你们的呀?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出示:当我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_。当我骄傲自满的时候,老师_ _。当我不小心摔跤的时候,老师_ 。当我生病的时候,老师_ _ 。学生自由练说。是啊,你们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这就叫作“挂牵”,老师时时刻刻都把你们记在心上,这就是“时时挂牵”。正是因为有了老师的时时挂牵,小朋友们的笑容才会如此灿烂。我们怎能不感谢老师呢? 3.师:于是,我们种下一株紫丁香。你看,你看,紫丁香开花了,那一朵朵小花就是小朋友们的一张张笑脸。老师看到了紫丁香,就像看到小朋友们的一张张笑脸。快让老师看看吧!指名读,点评:这是一张活泼(羞涩、灿烂、)的笑脸; 这么多甜美的笑脸,老师看了多幸福呀! 这么多甜美的笑脸,是对老师最好的感谢。这一张张笑脸,都是为了感谢老师的挂牵。就用朗读表达你们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吧!4.师:“老师,老师”“你听,你听”“你看,你看”这些反复修辞手法的运用,让我们感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是学生们的声声呼唤,多么亲切、动情啊!(四)学习第五节1.我们还希望紫丁香为老师做什么呢?2.老师从早忙到晚,不知不觉,夜已经深了,连星星都困得眨眼,可老师还在灯下干什么?(出示图)此时此刻,你想对老师说什么?( 预设:老师,该休息了,明天还要上班呢! 老师,别干了,您一定很累了吧? 老师,您太辛苦了,一定要注意身体呀!)你们都不忍心让老师这么辛苦,那就快来劝劝她吧。读好句子:老师,快放下手中的教案吧!3.紫丁香最懂我们小朋友的心,它也想让老师睡个好觉。它抖抖花瓣,一缕缕花香就慢慢地飘进了老师的梦里。出示句子:让花香飘进你的梦里,那梦呀,准是又香又甜。让我们来美美地读一读吧! 齐读第五自然段4.有感情朗读二五节。(三)回顾全文,明白课文是为什么这么写1. 齐读这首诗歌。你们读了这首诗歌,想到了什么?2. 交流,总结:夜深人静,老师一个人在灯下默默地工作着,多辛苦啊!一群懂事的孩子让紫丁香来陪伴老师。你们知道哪些赞美老师的诗句吗?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赞美老师的诗句,你们想读吗?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一位好老师,胜过万卷书。 您像一支红烛,为后辈献出了所有的热和光!二、学生“反思学习”回顾课文,贯穿学法。1. 是啊,老师的工作很辛苦,但课文却没有直接写,而是通过写同学们在老师窗前悄悄栽下一株紫丁香,借物抒情,并巧用“老师,老师”“你听,你听”“你看,你看”这些反复的修辞手法传情达意,让我们感受到学生们对老师的敬意,在今后的习作中我们可以学习这种写作方法。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1)课文内容。(2)阅读方法。(3)写作方法。(4)问问题的方法。三、教师“引导实践”1.总结提升:(1)师总结:这节课学生在朗读、感悟语言文字中明白了同学们在老师窗前栽下一株紫丁香,是为了让紫丁香与老师做伴,给老师唱歌,帮老师消除一天的疲倦,感谢老师的时时挂牵,“一株紫丁香”实际上就是我们的心愿,是我们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 (2)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书中的小朋友栽了一株紫丁香送给了老师,你想送给老师什么,又有什么希望呢?出示:我想送给老师_,希望_。2.学习建议:学习课文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写一首简短的诗歌感谢自己的父母或老师。 板书设计: 栽紫丁香爱老师 (借物抒情) 6 一株紫丁香 老师,老师感激你听,你听 (反复)你看,你看7有趣的发现教学目标:1学生认读绿线里的9个生字,学会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2.学生在自主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自主生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在阅读探究的过程中领悟达尔文是个爱观察,爱探究的人。3.在自主探究课文怎么写有趣的发现的过程中领会课文的语言表达方式,重点学习用“要么要么”句式进行语言表达;学习如何用因果关系句式说明原因。课时安排:两课时自主探究方案:1.读一读课题,想一想围绕课题能产生哪些疑问?再猜一猜课文可能写了什么?2读一读课文:带着你的疑问和猜想读课文,看看课文内容与你的猜想有什么区别?3.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读题时产生的疑问。4.读读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 在一个小岛上考察时发现 ,后来,他通过反复观察比较发现 。我发现达尔文真是个 。5. 结合笔顺示例用自己的方法学会田字格里的生字。6.自我检测:看拼音,写汉字。(1)看拼音,写汉字。 bi d jio cn rng y yn ji一( ) ( )尔文 比( ) 生( )( ) ( ) (2)我特别喜欢文中的这句话 ,我还能仿照这句话的表达方式写上一句呢 。7.课外搜索:你还了解哪些科学家的故事?选择一则读一读。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初读整体感知,写了什么展示学习: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2.认读生字新词。一百 达尔文 反复 比较 生存 容易 研究开火车读词。3.看拼音,写汉字。 bi d jio cn rng y yn ji一( ) ( )尔文 比( ) 生( )( ) ( )4.重点指导书写:达:注意笔顺规则先里面后外面;第三笔是点;较:第三笔是竖,要写得左窄右宽;存:第三笔竖不能丢;易:上小下大,最后两撇要与横折勾的横连接,后面一撇比前面一撇长;究:最后一笔是横折弯勾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我领大家读一读”5. 通读课文。二、学生“交流问题”(一)提出问题:1. 通过预习,你们认为这篇课文应该学习哪些内容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写什么。2.我们逐句朗读课文。 3.学生交流课文写了什么内容?概括总结:课文写了生物学家达尔文通过对海洋中一个小岛上昆虫的观察,感悟到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道理。4. 对于这篇课文,通过预习,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针对学生的提问,相机引导-怎么写。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同时形成共性需要解决的问题。(想一想,课文怎么写出达尔文在岛上发现、观察和研究的过程的?)(二)探究问题:1.本课记叙了达尔文在海洋中一个小岛上发现、观察和研究昆虫的故事,课文的结构是怎样安排的呢?相机给课文划分段落。2.学生讨论,教师.梳理课文脉络:第一自然段:介绍达尔文(板书:达尔文)第二自然段:达尔文发现奇怪的现象(板书:发现 要么 要么)第三自然段:达尔文在观察比较中发现奇怪现象的原因。(板书:因为 就;因为 也 ; 便)第四自然段:发现的作用。(作用)3.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课文怎么写出达尔文在岛上发现、观察和研究的过程的?三、精读体验感受,怎么写的 同学们刚才在读书的过程中已经解决了很多疑问,搞懂了课文写什么,那么课文是怎么写有趣的发现的呢?这个问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读书探究。现在我们就带着“课文是怎么写有趣的发现的呢?”走进课文。(一)学习第一自然段一百多年前,英国有位著名的科学家叫达尔文。1. 指名读,思考:课文是怎么介绍达尔文的?(告诉我们达尔文是什么时候的人,哪个国家的,他是干什么的。)2. 著名的意思就是有名。从文中的哪里你能看出达尔文很有名吗?3. 朗读领会课文是怎么介绍达尔文的。引读:a达尔文生活在一百多年前,现在还有人记住他,多有名啊-生读;b达尔文是一百多年前的英国人,我们中国人都知道他,多有名啊-生读。(二r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学习第二自然段有一次,达尔文乘船到海洋中的一个小岛上去考察。他看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感到很奇怪。1. 指名读,思考怎么写达尔文发现奇怪的现象?2. 引导学生抓住“要么要么”朗读课文。“要么要么”两个连在一起用,表示在这两种情况中选择。3. 句式练习:(1)我的铅笔要么 ,要么 。(2)体育课上,老师说你们要么 ,要么 。(3)星期天,我要么 ,要么 。四、品读表达感悟,为什么这么写回顾课文,贯穿学法。1. 这节课我们通过汇报、讨论,了解了这篇课文所写的主要内容,知道了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达尔文在小岛上发现的奇怪现象。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课文内容。(2)阅读方法。(3)写作方法。(4)问问题的方法。五、教师“引导实践”总结,课后延伸:用上“要么要么”写一段话。第二课时一、初读整体感知,写了什么 (一)复习回顾1.听写生字词。一百、达尔文、反复、比较、生存、容易、研究2.评价、订正。3.回忆上节课学过的课文内容。出示: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英国科学家 在岛上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 。4.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同学们在刚才回忆课文内容时,又产生了哪些疑问?(岛上的昆虫为什么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达尔文发现了这种奇怪的现象有什么感觉?达尔文发现了这种奇怪的现象为什么会很奇怪?达尔文是怎么寻找答案的?)同学们只要能解决“课文怎么写达尔文寻找答案的?”这个问题,其他的问题也就能随着解决了。(二)学习第三自然段1.请大家带着“课文怎么写达尔文寻找答案的?”问题自由读第三自然段。2.交流。出示第一句:达尔文捉来许多昆虫,反复观察比较,终于找到了答案。(1)这句话写达尔文怎么寻找答案的,我们可不可以把“许多、反复”去掉。(不能,“许多”告诉我们达尔文只有观察比较了很多很多昆虫才能得出答案,“反复”说明达尔文观察比较的次数很多,研究的态度很认真,只有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2)引导朗读。 a师:达尔文多认真呀,他捉了好多好多昆虫来观察比较-生读;b师:达尔文真不愧是著名的科学家,他捉来许多昆虫,一次,一次,又一次地进行观察比较-生读;c师:达尔文捉了许多昆虫反复观察比较,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最才找到了答案-生读。出示第二句:原来,岛上经常刮大风,那些没有翅膀的昆虫,因为不会飞,就不大可能被风刮到海里淹死。而那些翅膀特别大的,因为能顶住大风,也生存了下来。可怜的是那些翅膀小的昆虫,能飞起来却顶不住大风,很容易被刮到海里去,便逐渐消失了。(1)自由读,找一找这三句话都有什么特点。(每句话前半部分讲原因,后半部分讲结果。)(2)逐句分析a指名读第一句,思考是怎么写的?(用“因为就”说明没有翅膀的昆虫生存下来的原因。)指导朗读,体会写法。b第二句:方法同上。(用“因为也”说明那些翅膀特别大的昆虫生成下来的原因。)c第三句:用哪个词连接原因和结果的?(便)(3)这三句话都是前半部分讲原因,后半部分讲结果的,可是在表达上却都有不同,你从中读懂了什么?先仔细读一读,边读边思考。(相同的意思用不同的句式表达,这样语言就富有变化,显得丰富多彩。)(4)说话练习。用“因为就”;“因为也”;“便”三种句式进行说话练习。提供事例:小红生病了,没有上学。送给盲婆婆蝈蝈,在我上学时让它替我唱歌。给小树穿衣。小松树没找到花生果。鲁班发明橹板。(三)学习第四自然段这个有趣的发现,对达尔文后来的科学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 指名读。2. “这个有趣的发现”是指什么?(“这个有趣的发现”承接了第三自然段的内容,也引出了第四自然段的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平时作文时经常用到这样的方法。)3. 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体会这个有趣的发现的作用。师:这个发现不仅有趣,而且作用很大呀-生读;师:这个有趣的发现与达尔文后来的科学研究是分不开的-生读;师:这个发现多重要呀,发生在一百多年前,现在还在流传-生读。二、品读表达感悟,为什么这么写回顾课文,贯穿学法。1.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科普类的记叙文,课文按“考察发现观察比较得出结论”这一事情发展顺序,在有趣的发现中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2.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1)课文内容。(2)阅读方法。(3)写作方法。(4)问问题的方法。三、教师“引导实践”1.总结提升:师总结:同学们快速把课文朗读一下,想一想,课文先写什么(简介达尔文),再写什么(达尔文的发现),最后写什么(这个发现的作用)。从达尔文发现奇怪的现象后通过观察比较找到答案,你有什么想说的?指生练说。 2.学习建议:小练笔:请大家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或现象,寻找你的发现并努力探究答案,仿照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写法把你的发现写下来。板书设计: 有趣的发现达尔文奇怪 要么 要么发现 答案 因为 就 因为也便作用练习 3教学目标: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用音序查字典。2学生通过照样子对铅笔字书写的探究,写字的能力得到提高。3学生掌握四条成语和一句古文。4学生任选三个动词,能各写一句话。5学会问路。 教学重难点:学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并说说是怎样查到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自主探究方案:1通过预习,你知道音序查字法的步骤了吗?2.读读想想:“学用字词句”向我们介绍了那些知识?3.思考“龙、兔、亮”这三个字有什么特点,怎样写才漂亮?4.读熟“读读背背”的成语和名言,想想意思。5. 自我检测:(成语)(1)四个成语你会读了吗?(A会 B不会)(2)四个成语你会背几个?(A一个 B 两个 C 三个 D四个)(3)我知道_的意思是_。_的意思是_。 _的意思是_。 _的意思是_。 4.课外搜索:(1)读一读老子,了解句子的意思。(2)搜集有关动作的词语。(3)练习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 学生“展示自学”展示学习: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1)读一读读通“学用字词句”中的对话,读懂对话内容,。(2)说一说:音序查字法的步骤。(3)写一写:填表 (3)练习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要查的字应查的大写字母查到的字所在页码捉迷cngzhng天zh眼二、学生“学习释疑”(一)学习第一题1.指名分角色读对话,明白对话内容。2.讨论:音序查字法的步骤。小结:音序查字法 第一步:找所查字音节的第一个大写字母;第二步:在字典“汉语拼音音节索引”里找到这个大写字母,并在字母下面找到所查音节;第三步:根据音节后面的页码就能找到要查的字了。3. 总结:大家学会了查字典,以后在写话的时候遇到不会写的字,就可以通过音序查字法了。4.练习用音序查字法查小猴儿歌里的几个不会写的字。5.反馈。选出查得又对又快的学生进行表扬;老师再出几个字,进行小组接力查字比赛。(学生练习音序查字法:yo头和头 dng)。(二)教学第三题1.指名认读“龙、兔、亮”3个字。2.引导学生说说这3个字的结构特点及写字时要注意什么?3.指导书写,老师范写。4.展示学生写的好的作业,表扬写字姿势好的学生,指出存在问题,并进行纠正训练。三、学生“反思学习”回顾课文,贯穿学法。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练习内容。2.学习方法。3.问问题的方法。四、教师“引导实践”总结,课后延伸: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练习3中“学用字词句”中的音序查字法。通过大家的努力尝试、学习,我们学会了音序查字法,先查它的声母,再从拼音索引里找到这个音节,找到对应的页码就可以了。2.试着用音序查字法学查你的姓名中的每个字。 第2课时一、学生“学习释疑” (一)复习回顾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请同学们一定要多多练习,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会经常运用。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二)学习“读读背背”1.板书成语: 风吹草动 雨过天晴 瓜熟蒂落 水到渠成2.指导朗读,纠正读音。3.在学生自由谈对成语理解的基础上,总结四条成语都是和自然现象有关的。风吹草动:风一吹草就晃动。比喻稍有动静或轻微的变故。雨过天晴:雨后转晴。现亦喻情况由不好到好。瓜熟蒂落:瓜熟了,瓜蒂自然脱落。比喻条件、时机一旦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水到渠成: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条件成熟了,事情自然会成功。4.指导背诵。同座互背;指名背;填空背;齐背。5.出示古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6.指名读,齐读。7.结合插图及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理解古文的意思。8.指导背诵。同座互背;指名背;填空背;齐背。(三)教学“说说写写”1.指名读题目,并说说题目的要求。2.指名说出一些表示动作的词,并做做相应的动作。3.出示插图,要求认真观察图中每个小朋友的动作,并把每个人的动作用一个确切的词语表达出来。4.指名回答上述问题。(按一定的顺序)老师根据回答,板书表示动作的词:做 种 踢 吹 写 投跑 游 跳 看 唱 打5.指导说话。从以上的词中选一个练习说一句话。范说例句:陈春明和李燕在图书馆看书。指导学生练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四)教学“口语交际问路”1.总结预习情况。2.揭示口语交际的话题:问路。3.出示题目要求:兰兰要去白马石刻公园,可不知道怎么走。她该怎样去问路?指名读题目要求。4.指导。兰兰在路上遇到老爷爷是怎样和老爷爷打招呼的,怎样问老爷爷话的?引导学生想象老爷爷会怎么说?5.练习。指导学生分角色练习说,相机指导。(特别要注意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同桌练说。(可互换角色练习说,并要大大方方地说)请表演好的同学上台表演,全班同学评议好在哪里,指出不足之处。同座位再练说,相互取长补短。请语言表达能力弱的学生表演,大家可以帮助他。6.反馈。请学生上台汇报,进行比赛,看谁表演的最好。二、学生“反思学习”回顾课文,贯穿学法。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1.练习内容。2.学习方法。3.问问题的方法。三、教师“引导实践”1.总结提升: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汇报预习,探究、讨论,了解了成语和古文的意思,学会用动词练习说话。明白在理解成语时,要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练习口语交际要联系我们平时的生活,这样才能有话可说,也才能说的有条理。2.拓展练习:(1)学生任选“做、种、踢、吹、写、投、跑、游、跳、看、唱、打”中几个动词各说一句话,自由练说,同桌互说。(2)说说:今后,当你需要问路时,你应该怎样问路?当有人向你问路时,你应该怎样给别人指路? 3.学习建议(1)注意积累成语和名人名言。(2)生活中多和别人交流。板书设计: 练习3 风吹草动 雨过天晴 瓜熟蒂落 水到渠成8小鹰学飞教学目标: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2. 学生在自主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自主生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在阅读探究的过程中通过比较小鹰三次飞行后的话语,让学生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虚心好学,不断进取。3. 在自主探究课文怎么写小鹰学飞的过程中领会课文的语言表达方式,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已经”的意思,并会用“已经”造句。课时安排:两课时自主探究方案:1.读一读课题,想一想围绕课题能产生哪些疑问?再猜一猜课文可能写了什么?2读一读课文:带着你的疑问和猜想读课文,看看课文内容与你的猜想有什么区别?3.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读题时产生的疑问。4.读读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 跟着 学 。先写了小鹰飞到了 ,接着飞到了 ,最后飞到了 。没想到小鹰一抬头, 。5.自学生字词,用自己的方法记住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并把难写的字多书。6.看拼音,写汉字。(1)看拼音,写汉字。 Pn xun zng 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