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集体备课(1).doc_第1页
第3单元集体备课(1).doc_第2页
第3单元集体备课(1).doc_第3页
第3单元集体备课(1).doc_第4页
第3单元集体备课(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42丁邦强【教材分析与解读】本单元包括四篇课文泉城、九寨沟、田园诗情、桂花雨,一篇习作和一个练习。其中,这四篇课文语言生动,知识性强,侧重于写景抒情。课文都配有精美插图,能让学生图文对照的感受大自然的美,帮助学生熟读、背诵。1.泉城这篇课文描写了闻名天下的济南泉水。语言优美、生动、形象,读来饶有兴味,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因此,可以把教学重点放在朗读体会济南泉水的特点上,感受其美丽和神奇。课文是很典型的总分总结构,而且各段的布局及写法也很相似。开篇,作者就抓住了济南七十二泉的特点:或白浪翻滚,或银花盛开,或晶莹剔透,或虎啸狮吼,或声音低细。2-5段是全文的重点,分别介绍了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这四大名泉,都是先介绍泉的位置,再抓住各自的特点重点勾勒和描绘。抓重点,促难点,结合学生理解的实际,我们可以从泉水流动特点入手,抓重点词语,以点带面,体会四泉的奇丽。指导学生读课文,抓住珍珠泉、五龙泉、黑虎泉和趵突泉泉水流动特点的词语:涌、汇住、喷吐、冒,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从优美的语句中感受文字的感染力,体会用词的妙处,进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在对课文进行充分品读之后,学生体会到泉城的泉多、水美,激发学生的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九寨沟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调,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神奇而美妙的自然景观。我们可以以问题“这是怎样的一条沟?”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小组交流讨论、从浅层的“几条、山沟”进入深层的“神奇、童话世界”的感受品读。课文语句清晰,词藻华美,重墨浓情,是一篇值得学生朗读和背诵的好课文。3、田园诗情这是一篇抒情散文,描写了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的田园风光,洋溢着宁静悠闲的情趣。抒发了作者对荷兰田园风光以及自己安详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本文语言生动,形象传神,纵观本文,确立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悟并说出文章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的积累优美词句。在整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体会文字营造出的宁静优美的已经。对于重点的语句,采取反复诵读的方法,让这些语言形象,能深深地记忆在学生的心灵之中。如什么样的绿草,什么样的鲜花,什么样的骏马等,让学生能深深地记在脑中,形成很好的语言积累。最后,我们可以围绕“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把预设和学生的生成有机结合,以学生的提问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再次读课文,回到文字,进一步领会课文,然后讨论交流。学生有可能不仅进一步能把握文中描绘的田园风光,而且还会认识到“只有懂得享受宁静的人中,才不会去破坏自然,才能拥有这样美好的生活环境”的意蕴。这时学生可以说是真正读懂了课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经历了一次熏陶和升华。4、桂花雨这是一篇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了作者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因此,我认为,重、难点应该放在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上。一是要多读,在反复的、有感情地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二是多揣摩,从作者的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想应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感悟文本内容和意蕴。引导学生体验摇花乐是教学的重点。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多读几遍课文,再画出有关描写摇花乐的句子,然后一边读一边结合课文插图想象摇花乐的情景,和作者分享童年的欢乐。5、习作3 本次习作训练的安排旨在指导学生初步掌握书信体写作的格式,并能通过与朋友的通信,介绍自己的家乡,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前。应引导学生深入生活,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家乡的独特魅力。这个过程不仅仅是观察的过程,也是选材、构思的过程,同时更是学生情感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习作的情感随着活动不断深入,逐渐升温,直到情绪饱满得诉诸笔端。6、练习3 本练习的训练重点在口语交际和读读背背。读读背背要让学生把词语读正确,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通过查词典接读。让学生练习生活说说词语的意思,在学生大体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去领悟每组两个词语在意思上的关系和异同点,并执导学生读出节奏,读出韵味,最后达到熟记于心,但不要求学生默写。口语交际时一项提高学生口语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综合训练,话题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别人的优点或进步,学会咋没。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无论是课前的准备还是课中的交流,都应与生活的链接始终贯穿全课。【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读课文,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学会本单元39个生字,绿线内的23个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有层次的读课文,抓住课文中关键、生动的字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感受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了解课内外的知识。4、通过学习课文,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5、学会读书做记号,激发读书的热望。6、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重、难点】练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教 法】 读悟结合 启发式 情境式(创设情境,调动情感经验)自由表达【学 法】自主 合作 探究教材解读【单元课时分配】8泉城 2课时9九寨沟 2课时10田园诗情 2课时11桂花雨 2课时习作3 2课时练习3 3课时教学内容9、泉城教学课时第1课时主备人丁邦强复备人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理解第1自然段的段式,会用“有的有的”练写课间活动的一个场景。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品德。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自学生字词。初读课文,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3、理解第1自然段的段式,会用“有的有的”练写课间活动的一个场景。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难点:理解第1自然段的段式,会用“有的有的”练写课间活动的一个场景。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你知道哪些描写祖国壮丽河山的名句或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2、读课题。3、谁知道“泉城”指什么地方?为什么人们称济南为“泉城”呢?二、听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三、检查自学效果出示生字词。认读生字词。重点理解下列词语。汇注 悬崖 昼夜 暄腾 晶莹剔透 秋雨潇潇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四、学习第一自然段自由读第1自然段,数一数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告诉我们什么?这一段共有几句话?(三句)指名读第一句。这一句告诉我们什么?默读第二句,看看这句话共有几个分句,从那几个方面来写济南的泉水的。出示:这些泉水有的白浪翻 ,好像银华盛开,有的 晶莹剔透 ,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指名读这句话。(这句话有4个分句,前两句写泉的行,后两句写泉的声音。)作者为了把泉的不同形态和声音写出来,用什么词连接的?(有的有的)谁能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第二句话从形态和声音写出了泉水的美丽。指导朗读第二句。(一、三两句声音高些,二、四句声音要低缓)范读,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济南72泉,最著名是哪些?读第三句。著名是什么意思?(有名)六、练习习字册2填写描绘泉水流动的词语。泉水从地下往上( ),好像一串串珍珠。在阳光的映照下,那珠串忽( )忽( ),忽( )忽( ),忽( )忽( ),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他们( )到了水面上来。泉口是用石头雕成的三个老虎头,泉水便从“老虎”的口里不断地( )出来。( ),昼夜不息。泉池正中有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 ”)地从泉底往上( ),如同三堆白雪。教学建议齐读背诵教学内容9、泉城教学课时第2课时主备人丁邦强复备人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3、激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品德。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难点: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教学准备教 学 过 程教学过程:一、复习读第一自然段。济南72 泉,最著名的是哪些?二、继续讲读课文学习第2自然段。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什么。读后回答。(第一句写珍珠泉的位置,第二句写珍珠泉池的大小,三四句写泉水的样子)把描写珍珠泉样子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出示:泉水从地下往上涌。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像一串串珍珠。这两个句子那个好,为什么?欣赏“在阳光的映照下,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他们拧到水面上来。”“拧”是什么意思?大家做做拧的动作。指导朗读。小结:这一自然段具体写了珍珠泉美丽、神奇的景象。自学第3,4自然段。出示学习要求。默读3,4自然段。数一数每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五龙潭、黑虎潭分别在什么地方?(用:“_”画出来)有什么的特点?学生自学。检查:看图 填表学生练读。学习第五自然段。指名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趵突泉有什么特点?找出描写趵突泉样子的句子。“七十二泉之首”是什么意思?“差不多占了大半公园”说明什么?(泉池大)那句话描写了趵突泉的神奇景象?欣赏“泉池正中有三股比水桶还粗的清泉,如同三堆白雪”看图理解。指导朗读。小结:趵突泉名列七十二泉之首,景观尤为壮观。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三、总结全文,朗读全文朗读全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这些泉有的( ),好像( );有的晶莹剔透,好像( );有的( ),听起来如虎啸( );有的( ),听起来如( )潇潇。济南共有( )泉。泉城一课具体介绍了其中最( )的( )、( )、( )和趵突泉。教学建议教学内容9、泉城教学课时3课时主备人丁邦强复备人教学目标1、识记本课生字字行,知道书写。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品德。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品德。难点:认真正确书写生字词。教学准备教 学 过 程 一、朗读课文二、指导背诵分段指导背诵。回忆每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讲什么。练习背诵全文。三、识记生字字行,知道书写指名读生字。记住字形。说说自己怎样记住这些生字。指导书写。四、作业观察学校课间活动的一个场面些一段话,用上“有的有的”教学建议教学内容10九寨沟教学课时第1课时主备人丁邦强复备人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响亮地朗读课文2、自学生字词。初读课文。3、感受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教学重点与难点感受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教学准备课件设计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 1、把你收集的有关美丽河山的句子与大家共享。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元张养浩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宋苏轼题西林壁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2、板书课题 3、谈话激情 你或你的亲友有人去过九寨沟吗?把你所了解的九寨沟介绍给大家。(电视、杂志上看到的也可以,师适时出示相关图片)3、读了课题后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吗?4、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课文。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读生字词: 潘、敏、禽 (前鼻音) 坪、羚(后鼻音) 宵、县、恰、窜(三拼音) 掬、咀(同声韵不同声调) 读句子:你觉得哪些句子有些难读,你能读好它吗? 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三、录音范读讨论: 1、你听了课文录音,仿佛看到了什么?2、哪几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九寨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4自然段)3、其它自然段写了什么呢?4、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第二段(第34自然段)第三段(第5自然段)四、学习第一段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2、思考讨论:九寨沟在什么地方?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要求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3、指导朗读:突出“神奇的”、“因为所以”、“一就”、“童话世界”。4、齐读。五、指导写字1、指名读生字。2、哪些生字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善:上边的羊字一竖要出头。县:里面是两横。3、范写:善、窜、捷、禽4、学生描红、仿影、临写六、作业:1、习字册。2、选用文中的词语对对子。蓝天对( )林深对( )飞瀑对( )珍禽对( )画意对( )峰顶对( )教学反思教学建议教学内容10九寨沟教学课时2课时主备人丁邦强复备人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感受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风光描写的写作手法。教学重点与难点感受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风光描写的写作手法。教学准备教 学 过 程一、复习导入1、齐读第一段。2、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九寨沟名字的由来,九寨沟是由几条神奇的山沟组成的,如果人们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仙境般的童话世界。那么九寨沟到底是个怎样美丽的仙境呢,今天让我们跟着导游一起去游览一番。二、学习第三自然段1、请你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让所有的人都喜欢上它,感受到它的美。2、导游给我们介绍了哪几处景观?逐句找找。板书:雪峰、湖泊、森林、瀑布3、再读读,这里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你能把领略到的神奇美丽朗读出来让大家欣赏欣赏吗?4、学生自学。5、全班交流。*注意引导学生在谈感受时品析词句,理解“宛如、白练腾空、高低错落、蔚为壮观”等词语。*感受雪峰时抓住“插入云霄”、“银光闪闪”想象雪峰高耸,皑皑白雪在阳光下银光闪烁的景象;*感受湖泊时抓住“大大小小”、“颗颗宝石”、“镶嵌”、“清澈见底”、“色彩斑斓”,体会湖泊之多,湖水之清,湖石绚丽多彩,身临此山此水真似到了一个“童话世界”;通过“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等词语体会原始森林到处都是;*“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一句点明了“五花海”、“无彩池”的由来;*抓住“白练腾空”、“银花四溅”看图联想那道道激流直下的壮观景象。结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学生自由练读、齐读、指名读三、学习第四自然段欣赏了插入云霄的雪峰、五彩缤纷的湖泊和壮观的瀑布,我们继续向纵深行进,四处林深叶茂,游人逐渐稀少。注意,这时你已经走到珍稀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在这里,你可能有幸结识哪些珍稀动物?1、请你轻声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个自然段里描写了哪些珍稀动物?板书:金丝猴 羚羊 大熊猫 小熊猫2、你最喜欢作者介绍的哪种动物?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给大家介绍一下。3、学生谈感受,读句子,互相交流。4、小结:在这一自然段中,写了四种珍稀动物,作者抓住了“林深叶茂,游人稀少”来点明珍稀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抓住“体态粗壮”、“机灵的小眼睛”写出金丝猴的特点;抓住“憨态可掬”、“若无其事”来描述大熊猫的特点;抓住“行动敏捷”、“对着湖面美滋滋地照镜子”写出了小熊猫的可爱。作者在介绍这四种动物的语句间用上了四个“也许”,读一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5、有感情地齐读第四自然段。6、练习背诵第四自然段。四、作业自己动脑对对子。白天对( )高楼对( )小巷对( )现实对( )地北对( )发明对( )教学建议教学内容10九寨沟教学课时3课时主备人丁邦强复备人教学目标1、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篇中的作用。2、背诵课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准备教 学 过 程一、学习第五自然段1、齐读第五自然段。2、联系上下文,找出描写“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的语句再读一读。3、默读课文,思考:第五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交流小结:总结全文,告诉我们九寨沟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使文章首尾呼应:最后一句与前文的“一进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相照应。5、指导有感情背诵第五自然段。二、练习背诵。三、总结全文,欣赏歌曲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同学们有机会一定要亲眼去看看。我国著名歌手容中尔甲看到九寨沟这么美也忍不住高歌一曲,欣赏神奇的九寨。四、写话练习用“也许也许也许”写一段话。教学反思:教学建议教学内容11、田园诗情教学课时1课时主备人丁邦强复备人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了解荷兰教学重点与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教 学 过 程一、整体感知,读顺课文1、解题,介绍荷兰。2、初读,感知荷兰。二、以情入境,以读感悟。1、欣赏“荷兰风光”,引学生入境。2、教师配乐范读,再一次激发学生情感。3、朗读自已最喜欢的景色或语句,并说说喜欢它的原因。4、把喜欢的句子摘抄在采蜜集中,反复品读,争取背下。5、合作小组选择一景物,充分练读后进行朗读比赛。三、迁移练习,体会诗情。1、配画面“荷兰风光”,开展“荷兰一游”教学活动。2、学生在电脑课上收集有关荷兰的资料,可贴在教室交流、 释题导入:3、指名读题,用不同语气。4、 田园?看到田园,你想到了什么?(田地和苗圃,泛指农村。想到了)诗情?看到诗情,你想到什么?(诗一样的情怀,有一个词叫做(诗情画意)我们刚刚学过的美丽的九寨沟能不能称作田园诗情?好,那让我们诗情画意的来读一读课题、课文。四、指导学习生字。1、读文,找出生字词,学习生字词。2、分析字形3、描红体会间架结构4、议描红体会后,完成习字册。五、作业1、习字册。2、先选择正确读音,再把句子读一读。有的牛背(bi bi)上盖着防潮的毛毡(zn zhn),正在低头吃草。满载(zi zi)着一罐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教学建议教学内容11、田园诗情教学课时2课时主备人丁邦强复备人教学目标1、认识散文诗的语言特色,感知荷兰的静谧与美丽。2、激起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对民族的热爱、对世界文明的热爱之情。3、积累文中佳词妙句,并能用之描述身边的景物。教学重点与难点认识散文诗的语言特色,感知荷兰的静谧与美丽。教学准备教 学 过 程一、复习课文过渡:今天呀,我们将要走出国门,来到欧洲西部的花之国、水之国、牧场之国荷兰,去看一看那里的田园风光,感受那里的田园诗情,一睹那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好吗?二、抓住重点,品读感悟1、指名分自段读课文过渡:是呀,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流动的奶牛,鲜艳的郁金香,剽悍强壮的骏马,悠然自得的动物、宁静的夜晚这就是荷兰的田园风光,这就是荷兰留给我们的印象!2、那么,你最喜欢哪一处美丽的风光呢?它又让你感受到怎样的诗情画意了呢?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地方,并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景象,边读边体会情趣。3、自读自悟4、小组交流:把你最喜欢的地方读给小伙伴听,把你最深的感受与组内同学分享,把你的困惑拿出来大家一起讨论,等会我们请小组派代表把你们看到的和感受到的说给同学们听。5、大组交流反馈:a、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b、说说为什么喜欢?(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c、同学补充或看有关图片d、有感情朗读6、同学们说的多好呀,看来我们大家不虚此行!是的,这就是荷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现在看来,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或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呢?)真正的荷兰是指怎样的荷兰呢?(真正的荷兰不仅仅体现在那花之国水之国,更是那骏马的自由王国,是那天堂般的动物世界,是那宁静安谧的夜晚,是那悠然的家园、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还是那作者内心深处溢发的对荷兰田园风光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三、拓展迁移1、同学们,今天我大家一起游览了荷兰乡村的美好景色,感受着那迷人的田园诗情!还记得吗?首先,我们来到了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看到了(生说,可结合图片);接着,我们又来到了碧绿色的低地,(同上);到了傍晚,我们看见(同上);是的,运河之中装载着奶桶的船只舒缓平稳地行驶着,我们上了小船,之间夜幕降临,(同上)啊,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呀!2、真美呀,我们又一次陶醉在这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中,感受着那份宁静悠闲和富足安适,感受作者对这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赞美和向往。建议大家:a、选择自己喜欢的美词美句反复诵读,展开想象,积累背诵。b、继续搜集这样的描写田园风光,或具有民族特色的自然景象的文章来读一读,比较、感受、积累。3、(如时间允许)课堂内向学生推荐一篇具有域外风情的文章,如威尼斯的小艇等。四、写话学习“总分总”的方法写一段话教学反思:教学建议教学内容12、桂花雨教学课时1课时主备人丁邦强复备人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自学生字词,初读课文。教学重点与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教 学 过 程一、谈话引入1谈话: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课题。2简介作者:琦君(1918)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内有烟愁细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3介绍桂花:桂花:也称木犀,木犀科。常绿小乔木,高达15m,冠卵圆形。叶对生,硬革质,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全缘或具疏齿。花簇生叶腋或顶生聚伞花序,黄色或白色,极香,花期中秋。核果椭圆形,蓝紫色,翌年夏初成熟。原产我国西南、华中等地,今各地普遍栽培。变种较多,有金桂、银桂、四季桂。是传统的名贵香花,城市绿化、美化的重要树种。桂花经蜜饯后,可做各种甜食。4、你知道哪些有关桂花的诗句你,大家来分享。1.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2.雾密前山桂.3.山云漠漠桂花湿 .4.奠桂酒兮椒浆.5. 沛吾乘兮桂舟.6.线惠不香饶桂酒,红樱无色浪花细.7.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二、检查预习1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桂花的名句。因为桂花的花香持久,沁人心脾,历代文人墨客经常用美好的诗词歌颂它。你们读过哪些有关桂花的名句来跟同学交流一下好吗?我们却从未听说桂花会下雨。2抽名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三、自读自悟细读悟情1自读自悟(出示思考题)(1)默读26自然段,看看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勾出有关的词句。(2)把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桌听。2细读悟情(讨论交流)重点理解句子:(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2)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3)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四、作业1、习字册2、读句子,写句子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用词语造句:不说至少教学建议教学内容12、桂花雨教学课时2课时主备人丁邦强复备人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2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深层文意,体会文章中优美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教学准备教 学 过 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生字词。2、观赏桂花图 ,这篇课文的第一句说道: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板书:喜欢桂花)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作者喜欢桂花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桂花虽然笨笨拙拙的,可它的香气味儿却真是迷人,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喜欢桂花,是因为它的香味令人陶醉。喜欢桂花,是因为乐趣无穷的“摇花乐”和那阵阵令人情牵梦绕的桂花雨。(结合板书)所以,作者在课文的结尾写到:学生齐读。“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二、自主学习“摇花乐”乐在哪里呢?(板书:“摇花乐”)请快速自由朗读课文36自然段。边读边在重点词句上作记号。三、精读感悟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作者的“摇花乐”?(课件随机出示相应的句子。)1、“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提前“摇桂花”。1)怎样“缠”?能表演一下吗?2)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心情?(指导读出迫切的心情,指名读、女生读)2、这下我可乐了,好香的雨呀!(指名读)1)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2)想不想与作者一起感受摇桂花的快乐?(欣赏摇桂花的插图)3)欣赏图片后,你想说些什么呢?4)你们摇过桂花吗?但我想你们一定摇过雨后的小树,回忆一下,你是怎么摇的?5)如果落在你头发上、脖颈上的不是雨滴,而是那细小、芬芳的桂花,那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6)这时候,你会说些什么呢?7)能读出摇桂花的快乐与桂花雨的美吗?(齐读)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3、母亲洗净双手,两种香混合在一起。提问:你能把这香味读出来吗?4、细细香风淡淡烟,花雨缤纷入梦甜。你觉得应该怎样读这首小诗?(生读,自由评价,师相机指导朗读)5、桂花摇落以后,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1)你知道桂花还有什么作用吗?2)你是怎样理解“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请拿好书,让我们一边在脑中放电影,一边有感情地朗读3、4自然段。让大家一起感受摇桂花的快乐好吗?过渡:桂花让整个村庄全年都沉浸在桂花香中,它给人们留下多少美好的回忆啊!后来,作者一家移居他乡,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她每次从外地回来,也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只为解母亲的相思之情。可是请读读五、六自然段。四、体会感情1、你们能读懂母亲的心思吗?跟你的同桌说一说。2、听了很多同学的发言,觉得你们真是善解人意,母亲的心思你们都懂。看看这两句话,你们一定知道母亲会怎么说?出示:1、这里的环境再好,()。2、这里的生活再舒适,()。3、是啊,所以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谁来读一读母亲说的话?(指导读,语速较慢,读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过渡:母亲的情绪感染了我,令我情不自禁地想起生读: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1)想像一下,作者在怀念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时,他的表情是怎样的?为什么?(板书:怀念童年生活)2)你觉得怎样才能读出这种感觉?3)现在你觉得真正令作者难忘的是什么?五、写话,选一。1、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收获?写出来好吗?2、你们有童年趣事吗?能写出来吗?(选一便可)3用一连窜的动词描写一组动作。板书:桂花雨喜欢桂花怀念童年生活“摇花乐”教学建议教学内容练习3教学课时1课时主备人丁邦强复备人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悉读书时常用的记号及其作用,学会读书时做记号,养成读书时做记号的好习惯。 2、体会两句读书名言的意思。3、明确读书的意义,激发读书的热望。 教学重点与难点进一步熟悉读书时常用的记号及其作用,学会读书时做记号,养成读书时做记号的好习惯。教学准备教 学 过 程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开学初,我们学习了“养成良好的习惯”,大家已经初步了解了为什么要在读书时做记号,还学习了做记号的方法。谁来说一说,你认为在读书时做记号的好处是什么? 二、指名回答。 三、教师小结:书上已经给我们总结好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把书打开到64页,轻轻地读一读。 四、书上用表格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了读书时一些常用的记号,看看,什么情况下用哪种记号,这些用法跟你平时做的记号一样吗? 五、指名回答。 六、下面我们就来预习一下15课,并根据需要来做记号。 七、先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八、出示几名学生的语文书,注意看他们是怎样给15课做记号的。 九、总结:刚才,我们进一步学习了读书时做记号的方法,相信大家会很好地掌握这个方法,养成读书时做记号的好习惯。 十、学习关于读书的名言。 1、我们来看看书上两则跟读书有关的名言。轻声地读一读,看看从中你明白了什么。2、指名回答。 3、教师小结;这两则名言都采用了打比方的方法,说的是读书的好处和意义。读书使人明理,读书愉悦我们的身心,读书让我们汲取前进的动力,所以,读书应成为我们的生活需要。 4、好好读一读,争取记住。 5、古往今来,关于读书的名言可不少,它们激励着我们去书海遨游。你积累了哪些呢? 6、指名交流。 十一、总结本课内容。 十二、作业设计: 1、抄写书上关于读书的两则名言。背诵。 2、再积累跟读书有关的名言两则。 3、预习“读读背背”,读准字音,了解词义。 4、预习12课,做记号。 教学建议教学内容练习3教学课时2课时主备人丁邦强复备人教学目标1、积累8个描写山水景色的四字词语和5句歇后语。2、做到会写、会默、会讲、会背,能体会歇后语的特征。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准备一、教学第四题1、复习背诵学过的成语2、指导(1)学生自由地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2)朗读练习。(3)学生分组讨论成语的意思。(4)集体讨论成语的意思。3、练习(1)自由地读,边读边思考如何记忆。(2)同座的同学互相练背,交流记忆方法。(3)集体背诵。二、教学第五题1、审题。(1)指名读练习要求。(2)学生说说练习的要求是什么。2、指导。(1)让学生自读5条歇后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要求读准读通。(2)指名是试读,正音。(3)教师告诉学生这是歇后语,教师范读,学生观察。(4)讨论,总结:歇后语分两部分,前部分像谜面,后部分像谜底。(5)小组交流歇后语的意思(6)讨论结果,教师适当指导。“竹篮打水一场空”白白地做了,没有一点收获。“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比喻心神不定。“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形容非常清楚、明白。“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比喻什么都不懂。“黄鼠狼给鸡拜年没按好心”讲心怀恶意,但假装关心。(7)集体齐读。3、练习。(1)给学生充分时间自由练读。(2)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同桌互背。三、学写钢笔字。1、看书上三个范字,练习读帖。2、指名读帖。(结构、笔顺、重心、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每笔的起收)3、范写,点拨。三个字的“帽子”都要盖住下面的笔画,不要写偏了。4、学生描红,进一步掌握字的写法。5、临写,教师提醒学生写完一个要注意与范字比较,找出存在不足,在写第二个字时加以改进。教师在学生临写时巡视。6、出示学生写的字,评点。7、在方格本上在分别写一行。教学建议教学内容练习3教学课时3课时主备人丁邦强复备人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真诚地用恰到好处的语句赞美别人。2、从而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3、教育学生欣赏别人。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准备1、创设情境所需要的道具:围裙、盘子、菜肴、作文本等。2、课前指导学生完成赞美的力量这一课题研究,做好语言及思想的积蓄。教 学 过 程一、师作示范,引入赞美同学们今天真精神,一双双眼睛专注地看着老师,眼神里写满了对老师的尊敬与对知识的渴求;一个个小胸挺得直直的,像春日里一株株迎风而长的小树苗。从你们的神情中老师看得出来,你们是积极向上的,你们的集体是优秀的。作为你们的老师,共同成长的朋友,我为你们感到骄傲,感到自豪!我看到同学们的眼神更亮,小胸更直,更透出一股自信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老师对我们的行为习惯进行了赞美。)二、交流格言,感知赞美(板书:赞美)说得真好。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来,一个关于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的故事。1921年卡耐基付出一百万美元的超高年薪聘请了一位执行长,人们感到非常困惑。当记者采访时,卡耐基意味深长地说:因为他最会赞美别人,这是他最值钱的本事。“确实,赞美就如同是拂面而来的春风,是一种心灵的交流、碰撞,是需要精心呵护的鲜花。”德国诗人歌德就曾有这样一句名言:“最真诚的慷慨就是赞美。”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一些关于赞美的格言。现在,大家就来交流一下,感受赞美的魅力。生拿出材料进行交流。三、情境互动,学习赞美1、 赞美别人,仿佛用一支火把照亮别人的心田,也照亮了自己的心田。那么,如何对别人进行真诚的、恰如其分地赞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赞美。(在“赞美”前板书“学会”两字)2、创设情境老师先想和大家一起表演个节目。(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道具:围裙、盘子、可口的菜)谁愿意做我的儿子或女儿?现在,表演开始。如果你回到家,看到劳累的妈妈已经烧好了几盘可口的菜,你会怎么对妈妈说?(教师表演将烧好的菜端上桌,并不停地用袖子拭汗,用手捶背)先后请三位学生上台表演,演后进行评价。在评价中教师适时引导:赞美别人时要注意分寸,恰到好处,言语要真诚,不说奉承话。同时,也要伴有真诚的神态举止,这样别人才能接受。除此以外,也应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场合等正确使用赞美语。3、情境练习一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很多同学也是值得大家赞美的。课前,老师给每一小组发了我们班上同学的作文本。大家看看,有哪些地方值得赞美的?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赞美他们。(学生讨论、交流)师:老师现在是一名记者,我想采访一下被赞美的同学。听了同学对你的赞美,有什么感受吗?3、情境练习二放本班同学大扫除的录像,看完后选镜头中的一位同学来赞一赞,看看谁最会赞美别人。四、联系生活,运用赞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和事值得我们去赞美。比如,园丁、警察;再比如,陌生人给小孩让座、同学捡起地上的垃圾等等。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象刚才老师表演妈妈一样,把当时的情景再现,在情景中去赞美别人。讨论练习后,每一个小组进行交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