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案列_第1页
荷塘月色案列_第2页
荷塘月色案列_第3页
荷塘月色案列_第4页
荷塘月色案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序号第二单元第7课授课班级1112、1116授课课时第一、二课时授课形式新授课授课章节荷塘月色教学目标1.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矛盾、彷徨的心境和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情怀。2.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3.品味文章精练准确、清新隽永、优美动人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教学重点与难点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矛盾、彷徨的心境和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情怀;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教学方法问答法;教师点播讲解;知识点归纳。教学资源教材、教参、学生学习指导用书、语文学案、课件板书设计荷塘月色 朱自清荷塘:荷叶、荷花、荷香、荷波 上下 静动月色:流水、薄雾、叶、水、花、树影、塘中月色 正面反衬荷塘四周:树、远山、路灯、蝉声、蛙声 近远 静动 仰视平视课 堂 教 学 安 排教学环节与主要内容具体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一、导入古往今来,有许多诗人描写荷花,你能否举出一两个例子?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2、采莲曲王昌龄3、小池杨万里4、江南曲5、爱莲说周敦颐古人都用简单的几句就为我们描绘了荷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荷塘月色也是一篇描绘荷花的作品,我们看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绘荷花的。二、新授(一)文学常识1、作者介绍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革命民主主义战士。文学研究会早期成员,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一个诗刊诗的编者之一。1916年考入北大哲学系,1925年任清华中文系教授。他的代表作是背影。在散文创作中,他通过清秀、朴素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2、介绍本文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27年7月,当年四一二政变发生,棉队南京这一变动,作者心中矛盾。他反感国民党,但对共产党又心存疑惑,陷入了“不知”往哪里走的“惶惶然”中。希望能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解脱又无法解脱。(二)基础知识幽僻 煤屑 弥望 袅娜渺茫 宛然 斑驳 稀疏峭楞楞 蓊蓊郁郁(三)课文内容导入课文了解作者了解本文写作背景掌握字音、字形教师讲解课件展示,教师讲解,学生记录教师讲解,学生理解课件展示,学生回答,教师指正,齐读两遍课 堂 教 学 安 排教学环节与主要内容具体教学目标教学活动1、初读课文集体朗读课文。了解作者感情,找出文中表明作者感情基调的句子。给文章分段,整理结构。(一)(1-3)观荷缘由(情) 荷塘(二)(4-6)荷塘月色(景) 月色 荷塘四周(三)(7-9)月下遐想(情)2、品读课文作者的写作顺序A、经线:欣赏荷塘月色前后心情变化。心里颇不宁静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悦 呼应淡淡的哀愁心里颇不宁静B、纬线:作者游踪。作者怎样描绘荷塘月色的 荷叶:多、高、美 上 荷花 荷塘 荷香 荷波 流水 下 正面(从月光角度):流水、薄雾月色 叶子、花 反衬(从景物角度) 树影 塘中月色初步了解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指正并归纳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课 堂 教 学 安 排教学环节与主要内容具体教学目标教学活动 树 从面上写:树色似烟雾 近景荷塘 从点上写:杨柳风姿 静态四周 远山、路灯 远景 蝉声、蛙声 动态 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 三、课堂总结四、巩固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五、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完成语文学习指导用书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内容课后巩固预习新课教师引导提问。学生归纳教师小结学生做题,回答问题,教师指正教师布置,学生记录完成教学后记本文词句清新,意境优美,主要通过诵读让学生初步体会散文的优美,并能够从优美的景色描写中体会作者的感情。课题序号第一册第三单元第7课授课班级1112、1116授课课时第三第四课时授课形式新授课授课章节荷塘月色教学目标1.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矛盾、彷徨的心境和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情怀。2.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3.品味文章精练准确、清新隽永、优美动人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教学重点与难点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矛盾、彷徨的心境和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情怀;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教学方法问答法;教师点播讲解;知识点归纳。教学资源教材、教参、学生学习指导用书、语文学案、课件板书设计荷塘月色 朱自清一、修辞手法 1、通感 2、拟人 3、比喻 4、重叠词二、写作特色 1、反衬 2、呼应 3、情景结合 4、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三、仿写课 堂 教 学 安 排教学环节与主要内容具体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一、导入复习上节课内容二、新授(一)课文内容1、研读课文领悟文章的修辞手法。A、通感“一种感觉超越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钱钟书把一种可感的形象转化为另一种可感的形象,感觉的转移。B、拟人C、比喻D、重叠词好处:传神描慕眼前之景,同时也是一种韵律美,在语音延长中,语意与情感也是绵绵不绝,令人回味。本文写作特色。A、反衬用路、独行的静反衬心里不平静 心里用荷塘的静反衬心里不平静 不用蝉、蛙的闹反衬荷塘的静 宁静温故知新进一步掌握课文内容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课件展示,教师讲解,学生记录教师讲解,学生理解课 堂 教 学 安 排教学环节与主要内容具体教学目标教学活动B、结构上首尾呼应a、感情b、从家中出来又回到家中c、因果呼应(因)心里颇不宁静(果)(果)观荷塘月色(因) (果)想起采莲事(因)C、情景结合感情的基调是淡淡的:淡淡的哀愁景色也是淡淡的:色彩:花-白、雾-青、云-淡、树-阴阴声音:歌声渺茫、流水脉脉、月光静静情态:白花-羞涩、满月-小睡、远山-大意、路灯-没精打采 D、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二)主旨荷塘月色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文章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初步了解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进一步把握课文主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指正并归纳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课 堂 教 学 安 排教学环节与主要内容具体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三、课堂总结散文应该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朱自清先生的这篇散文就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在结构上,他十分灵活,随意自由,但是实则匠心独具。文章起承转合,首尾呼应,回环反复,果因相连,具有散中见整,整中见散的结构艺术。在语言上,他运用了通感、拟人、比喻、重叠词,使文章的语言有诗一般的意境。它诗情画意,达到了“意”与“境”的高度统一,使得文章情景交融,有很大的感染力。四、巩固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