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小学生游泳和防溺水安全常识如何预防溺水事故发生 (1)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宜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选择好的游泳场所,对场所的环境,如水库、浴场是否卫生,水下是否平坦,有无暗礁、暗流、杂草,水域的深浅等情况要了解清楚。 除江、河、湖、海、溪边之外,水池、排污渠、窨井、采石坑(洞)、粪坑、蓄水池、鱼塘(池塘、虾池)等都可能因学生玩耍或游泳而发生溺水事故。(2)必须在家长、老师或熟悉水性的人的带领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顾。(3)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先活动活动身体,如水温太低应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镶有假牙的同学,应将假牙取下,以防呛水时假牙落入食管或气管。 (4)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更不要酒后游泳。(5)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6)学生洗澡过程中若发生漏电或煤气中毒事故,也可能因失去意识而倒在浴缸、澡盆、马桶中而发生溺水事故。 如何预防游泳时下肢抽筋 (1)游泳前一定要做好热身运动。 (2)游泳前应考虑身体状况,如果太饱、太饿或过度疲劳时,不要游泳。(3)游泳前先在四肢淋些水再下水,不要立即下水。 (4)游泳时如胸痛,可用力压胸口,等到稍好时再上岸。 (5)腹部疼痛时,应上岸,最好喝一些热的饮料或热汤,以保持身体温暖。自救篇 游泳中常会遭遇到的意外是抽筋、疲乏、漩涡、急浪等,这时,要沉着冷静,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自我救护,同时,发出呼救信号。在水中沉着自救 1.不熟悉水性者自救方法: 除呼救外,取仰卧位,头部向后,使鼻部可露出水面呼吸。呼气要浅,吸气要深。因为深吸气时,人体比重降到比水略轻,可浮出水面,此时千万不要将手臂上举乱扑动,而使身体下沉更快。 2.水中抽筋自救法: 抽筋的主要部位是小腿和大腿,有时手指、脚趾及胃部等部位也会抽筋。 (1)游泳时发生抽筋,千万不要惊慌,一定要保持镇静,停止游动,先吸一口气,仰面浮于水面,并根据不同部位采取不同方法进行自救。(2)若因水温过低而疲劳产生小腿抽筋,则可使身体成仰卧姿势。用手握住抽筋腿的脚趾,用力向上拉,使抽筋腿伸直,并用另一腿踩水,另一手划水,帮助身体上浮,这样连续多次即可恢复正常。上岸后用中、食指尖掐承山穴或委中穴,进行按摩。(3)要是大腿抽筋的话,可同样采用拉长抽筋肌肉的办法解决。 (4)两手抽筋时,应迅速握紧拳头,再用力伸直,反复多次,直至复原。如单手抽筋,除做上述动作外,可按摩合谷穴、内关穴、外关穴。 (5)上腹部肌肉抽筋,可掐中脘穴(在脐上四寸),配合掐足三里穴,还可仰卧水里,把双腿向腹壁弯收,再行伸直,重复几次。 (6)抽过筋后,改用别种游泳姿势游回岸边。如果不得不仍用同一游泳姿势时,就要提防再次抽筋。 3.水草缠身自救法:(1)首先要镇静,切不可踩水或手脚乱动,否则就会使肢体被缠得更难解脱,或在淤泥中越陷越深。 (2)用仰泳方式(两腿伸直、用手掌倒划水)顺原路慢慢退回。或平卧水面,使两腿分开,用手解脱。 (3)如随身携带小刀,可把水草割断,不然试试把水草踢开,或像脱袜那样把水草从手脚上捋下来。自己无法摆脱时,应及时呼救。 (4)摆脱水草后,轻轻踢腿而游,并尽快离开水草丛生的地方。 4.身陷漩涡自救法: (1)有漩涡的地方,一般水面常有垃圾、树叶杂物在漩涡处打转,只要注意就可早发现,应尽量避免接近。 (2)如果已经接近,切勿踩水,应立刻平卧水面,沿着漩涡边,用爬泳快速地游过。因为漩涡边缘处吸引力较弱,不容易卷入面积较大的物体,所以身体必须平卧水面,切不可直立踩水或潜入水中。 5.疲劳过度自救法: (1)觉得寒冷或疲劳,应马上游回岸边。如果离岸甚远,或过度疲乏而不能立即回岸,就仰浮在水上以保留力气。(2)举起一只手,放松身体,让对方拯救。不要紧抱着拯救者不放。 (3)如果没有人来,就继续浮在水上,等到体力恢复后再游回岸边。出水后正确抢救 溺水是常见的意外,遇到溺水者,不提倡未成年人贸然下水施救。我们今天介绍的是出水后的抢救。 (1)将溺水者抬出水面后,应立即清除其口、鼻腔内的水、泥及污物,用纱布(手帕)裹着手指将溺水者舌头拉出口外,解开衣扣、领口,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抱起溺水者的腰腹部,使其背朝上、头下垂进行倒水。或者抱起溺水者双腿,将其腹部放在急救者肩上,快步奔跑使积水倒出。或急救者取半跪位,将溺水者的腹部放在急救者腿上,使其头部下垂,并用手平压背部进行倒水。在农村,亦可将溺水者俯卧横在牛背上,头脚下悬,赶牛行走,这样又控水、又起到人工呼吸作用。 (2)呼吸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一般以口对口吹气为最佳。急救者位于溺水者一侧,托起溺水者下颌,捏住溺水者鼻孔,深吸一口气后,往溺水者嘴里缓缓吹气,待其胸廓稍有抬起时,放松其鼻孔,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助呼气。反复并有节律地(每分钟吹1620次)进行,直至恢复呼吸为止。 (3)心跳停止者应先进行胸外心脏按摩。让溺水者仰卧,背部垫一块硬板,头低稍后仰,急救者位于溺水者一侧,面对溺水者,右手掌平放在其胸骨下段,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借急救者身体重量缓缓用力,不能用力太猛,以防骨折,将胸骨压下4厘米左右,然后松手腕(手不离开胸骨)使胸骨复原,反复有节律地(每分钟6080次)进行,直到心跳恢复为止。 家长篇家长带孩子到游泳场地消夏健身,应该注意些什么? (1)教孩子不要用鼻子吸气。游泳时用鼻子吸气,最容易引起呛水。孩子下水前,家长要向孩子讲清楚这一问题:如果呛了水,首先要张大嘴,做深呼吸,哪怕喝上几口水,也一定要张大嘴,而不能用鼻子喘气。 (2)告诉孩子不要在游泳池四周打闹。 (3)防止孩子在游泳池跳水。 (4)防止孩子腿抽筋。 有效地防止抽筋的方法之一是在游泳前做好准备工作,准备活动包括头、颈、双肩、双臂、腰腿、手、脚的关节都要活动开。有时家长还可以先在孩子的四肢泼点水,让孩子逐渐适应水温,然后再下水游泳。还可以预先喝点淡盐水。 (5)不让孩子离开家长的视线。 孩子年龄过小,对安全少有概念,所以孩子游泳时,家长还是最好时时将视线放在孩子身上,这样,才能在危险时立即采取行动。 (6)防止孩子耳痛耳鸣。 孩子游泳时如果耳朵灌进水,应及时将水排出,最常见的方法是: 单足跳跃法:将头歪向耳朵进水的一侧,用力拉住耳垂,用同侧腿单脚跳。活动外耳道法:可连续用手掌压迫耳屏(手心对准耳道,用手把耳朵堵严压紧,左耳进水就把头歪向左边,右耳进水就把头歪向右边,然后迅速将手挪开,水就会被吸出来),或用手指牵拉耳廓,或反复地做张口动作,活动颞颌关节,均可使外耳道皮肤不断上下左右活动或改变水屏障稳定性和压力的平稳,使水向外从外耳道流出。外耳道清理法:用干净的细棉签轻轻探入外耳道,一旦接触到水屏障时即可把水吸出。 (7)防止孩子恶心呕吐。 孩子游泳时由于鼻子呛水、喝进水、疲乏劳累、情绪紧张,有的会造成一时性的反胃,应及时上岸,用手指压中脘、内关穴或服几粒人丹。 (8)不到江河湖海和水库游泳。 尽量不让孩子到江、河、湖、海及水库里游泳,这些地方的水看似平静,可是由于水下暗藏漩涡,一入水中便有可能被漩涡卷走。如果要去这些地方,务必要有家长相伴,并带上浮漂等安全装备。在海中游泳,最好沿着海岸线平行游,游泳技术不佳和体力不充沛者,不要涉水至深处。自然灾害预防与自救“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这些自然灾害和环境破坏之间又有着复杂的相互联系。人类要从科学的意义上认识这些灾害的发生、发展以及尽可能减小它们所造成的危害,已是国际社会的一个共同主题。为此,我们应做好对自然灾害的预测与自我救助的工作。1、洪涝洪涝灾害的防治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减少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尽可能使已发生的洪涝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加强堤防建设、河道整治以及水库工程建设是避免洪涝灾害的直接措施,长期持久地推行水土保持可以从根本上减少发生洪涝的机会。切实做好洪水、天气的科学预报与滞洪区的合理规划可以减轻涝灾害的损失。建立防汛抢险的应急体系,是减轻灾害损失的最后措施。(1)受到洪水威胁,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 (2)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不要单身游水转移。(3)在山区,如果连降大雨,容易暴发山洪。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注意避免渡河,以防止被山洪冲走,还要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4)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要远离避险,不可触摸或接近,防止触电。(5)洪水过后,要服用预防流行病的药物,做好卫生防疫工作,避免发生传染病。2、地震地震地球的伸展运动,他带给人们的是生命财产与安全的无尽的威胁,是严重的自然灾害,影响国计民生。1906年的旧金山大地震就造成了38万多人间接或直接的伤害,经济损失无以记数。预报地震是地震预防的关键。按距离地震发生时间,预报分为中长期预报、短期预报和震前预报。中长期预报主要通过地震和地质情况的调查研究来实施。短期预报,既要靠地震和地质情况的调查研究,还要靠运用各种监测手段。震前预报主要靠各种监测手段。地震监测主要是利用各种仪器设备去研究岩石中正在发生的各种物理变化。地震仪对微弱震能进行连续记录,分析研究记录,可以推断地震的发震趋势。此外,天气和动物的异常反应,地光、地声的产生,也是地震将到来的预兆。(1)如果在平房里,突然发生地震,要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等地震间隙再尽快离开住房,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地震时如果房屋倒塌,应呆在床下或桌下千万不要移动,要等到地震停止再进出室外或等待救援。 (2)如果住在楼房中,发生了地震,不要试图跑出楼外,因为时间来不及。最安全、最有效的办法是,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也可以躲在桌、柜等家具下面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并且注意保护好头部。千万不要去阳台和窗下躲避。 (3)如果正在上课时发生了地震,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能在教室内乱跑或争抢外出。靠近门的同学可以迅速跑到门外,中间及后排的同学可以尽快躲到课桌下,用书包护住头部;靠墙的同学要紧靠墙根,双手护住头部。3、雷电天气(1)留在室内,关好门窗;在野外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要将手表、眼镜等金属物品摘掉,千万不要在离电源、大树和电线杆较近的地方避雨;尽量降低身体的高度,以减少直接雷击的危险;双脚要尽量靠近,与地面接触越小愈好,以减少“跨步电压”;野外最好的防护场所是洞穴、沟渠、峡谷或高大树丛下面的林间空地。 (2)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不要靠近打开的门窗、金属管道,要拔掉电器插头,关上电器和天然气开关。切忌使用电吹风、电动剃须刀等。不宜使用水龙头。 (3)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等带电设备或其它类似金属装置,不要收晒衣绳或铁丝上的衣服。不要从事电话或电线、管道或建筑钢材等安装工作。切勿处理开口容器承载的易燃物品。 (4)不要或减少使用电话和手提电话,不宜停留在铁栅栏、金属晒衣绳以及铁轨附近,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上或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不宜进入和靠近无防雷设施的建筑物、车库、车棚、临时棚屋、岗亭等低矮建筑。 (5)切勿游泳或从事其它水上运动或活动,不宜停留在游泳池、湖泊、海滨、水田等地和小船上。不宜进行室外球类运动,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锄头、铁锹、羽毛球拍、钓鱼杆、高尔夫球杆等扛在肩上。 (6)如果在雷电交加时,头、颈、手处有蚂蚁爬走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趴在地上,这样可以减少遭雷击的危险,并拿去身上佩戴的金属饰品和发卡、项链等。等雷电过后,呼叫别人救护。 (7)不宜骑马、骑自行车、驾驶摩托车和敞篷拖拉机,汽车往往是极好的避雷设施,因有屏蔽作用,即使被闪电击中汽车,也不会伤人。 (8)如果在户外看到高压线遭雷击断裂,此时应提高警惕,因为高压线断点附近存在“跨步电压”,身处附近的人此时千万不要跑动,而应双脚并拢,跳离现场。 (9)如果在户外遭遇雷雨,来不及离开高大物体时,应马上找些干燥的绝缘物放在地上,并将双脚合拢坐在上面,切勿将脚放在绝缘物以外的地面上,因为水能导电。 (10)在户外躲避雷雨时,应注意不要用手撑地,同时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下头,因为头部较之身体其他部位最易遭到雷击。 (11)当在户外看见闪电几秒钟内就听见雷声时,说明正处于危险环境,此时应停止行走,两脚并拢并立即下蹲,不要与人拉在一起,最好使用塑料雨具、雨衣等。 4、泥石流(1)泥石流是一种土、石、水相混合的流动体,该流动体挟有的土石固体碎屑物含量在15%80%,它不同于一般的山洪,其流速流量,冲刷撞击能力都远大于山洪,所以常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及工农业生产造成巨大危害。泥石流的类型按其发生地貌部位可划分为:河谷型泥石流、沟谷型泥石流和坡面型泥石流。按流体性质可分为:粘性泥石流、稀性泥石和过渡性泥石流。按规模划可分为:大规模(物质冲出量10万立方米)、中等规模(物质冲出量 3-10万立方米)、和小规模泥石流(物质冲出量3万立方米)。(2)泥石流是怎样形成的?影响泥石流形成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它们包括岩性构造、地形地貌、土层植被、水文条件、气候降雨等。泥石流既然是泥、沙、石块与水体组合在一起并沿一定的沟床运(流)动的流动体,那么其形成就要具备三项条件,即水体、固体碎屑物及一定的斜坡地形和沟谷,三者缺一不可。水体主要源自暴雨、水库溃决、冰雪融化等。固体碎屑物来自于山体崩塌、滑坡、岩石表层剥落、水土流失、古老泥石流的堆积物及由人类经济活动,如滥伐山林、开矿筑路等形成的碎屑物。其地形条件则是自然界经长期地质构造运动形成的高差大、坡度陡的坡谷地形。 当具备了泥石流发生的三项条件,泥石流又是如何形成暴发的呢?一般有三种形式:地表水在沟谷的中上段侵润冲蚀沟床物质,随冲蚀强度加大,沟内某些薄弱段块石等固体物松动、失稳,被猛烈掀揭、铲刮,并与水流搅拌而形成泥石流。山坡坡面土层在暴雨的浸润击打下,土体失稳,沿斜坡下滑并与水体混合,侵蚀下切而形成悬挂于陡坡上的坡面泥石流。北京山区农民常称之为“水鼓”、“龙扒掌”。沟源崩、滑坡土体触发沟床物质活动形成泥石流。既崩、滑体便发生溃决,强烈冲击并带动沟床固体碎屑物的活动而形成泥石流。(3)泥石流活动规律及发生过程中的特有现象活动规律:其活动总体上具有一定周期性。例如,北京山区平均约五年发生一次泥石流。云南小江流域每年都出现泥石流。泥石流活动周期长短依自然条件不同而有所差异。泥石流易成群暴发。由于暴雨具一定分布空间,因而,一次暴雨常造成数十甚至上百条沟出现泥石流。例如北京山区1969与1972年分别有47和60条沟谷暴发泥石流。由于群发特点,亦使泥石流易造成大面积灾害,灾害损失严重。如1991年北京一次山洪泥石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6亿元之多。泥石流暴发历时短、成灾快,是突发性极强的灾害种类,故其危害性极大,预测与预防难度大,特别是泥石流低频地区,人们难于掌握其活动规律,就更难于对其进行预报,故疏于对其的预防与治理。泥石流主要危害城镇、村庄,阻碍与破坏交通和通讯,危害农田林地与各种水利工程,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危害极大。 特有现象:泥石流是水与泥砂石块相混合的流动体,由于含有大量固体碎屑物,其运动过程产生巨大动能,而不同于一般洪水,常有一些特有的现象: 短暂的断流现象与巨大的轰鸣声:很多泥石流暴发之初常可听到由沟内传出的犹如火车轰鸣或响雷声,地面也发出轻微的震动,有时在响声之前,原在沟槽中流动的水体突然出现片刻断流。随响声增大,泥石流似狼烟扑滚而来。所以,出现断流、响声等现象时,已经预告了泥石流的发生。强劲的冲刷、刨刮与侧蚀:泥石流在沟谷的中上游段具有强烈的冲刷、铲刮沟道底床的作用,常使沟床基底裸露,岸坡垮塌。另外,在中下游段常侧蚀掏刷河岸阶地,使岸边沿线的道路交通、水利工程、农田及建筑物受到破坏。弯道超高与遇障爬高:泥石流运动时直进性很强,当处于河道拐弯处或遇到明显的阻挡物时,泥石流不是顺沟谷平稳下泻,而是直接冲撞河岸凹侧或阻碍物。由于受阻,泥石流体被迫向上空抛起,这一冲击高度可达几十几米。甚至有时泥石流龙头可越过障碍物,爬背越岸摧毁各种目标。例如1991年6月10日北京密云县杨树沟泥石流就是在弯道处越过阻挡其前进的小土梁,将土梁另一侧房屋摧毁,据实地测量,其冲起高度达10余米。巨大的撞击、磨蚀现象:快速运动着的泥石流动能大、冲击力强,据研究测定,砾径1米的大石块运动速度5米/秒时,冲击力可达140吨。泥石流中的大量泥砂在运动中不断磨蚀各种工程设施表面,使一些工程丧失其应有的作用而报废。严重的淤埋、堵塞现象:在沟内及沟口的宽缓地带,由于地形纵坡度减小,泥石流流速会骤然下降,大量泥沙石块停积下来,堆积堵塞河道、淤埋农田、道路、水库、建筑物等目标。一些大规模泥石流的冲出物质堆堵在河道可构成临时性的“小水库”,致使上游水位抬高,然而这种堵坝一旦溃决又会形成洪水泥石流,再次对下游造成危害。例如我国四川利子依达沟泥石流冲出山口,毁桥覆车后又在几分钟内将大渡河拦腰堵截,断流达4小时之久,向上游回水5公里,淹没工矿设施等。阵流现象: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粘性泥石流中。其特征是自泥石流开始到结束,沿途出现多次泥石流洪峰,即多次泥石流龙头,各次龙头出现间隔时间长短不一。(4)泥石流预防泥石流暴发突然猛烈,持续时间不长,通常在几分钟一、二个小时结束。由于泥石流较难准确预报,易造成较大伤亡。怎样判断泥石流的发生?遭遇泥石流又如何避险、逃生呢?我们要遵循泥石流的形成、活动规律,掌握其发生过程中的特有现象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怎样正确判断泥石流的发生除根据当地降雨情况来估测泥石流暴发的可能性外,我们还可通过一些特有现象来判断泥石流的发生,以便采取快速、正确的自救方法。当发现河(沟)床中正常流水突然断流或洪水突然增大并夹有较多的柴草、树木,都可确认河(沟)上游已形成泥石流。仔细倾听是否有从深谷或沟内传来的类似火车轰鸣声或闷雷式的声音,如听到这种声音,哪怕极微弱也应认定泥石流正在形成,此时须迅速离开危险地段。沟谷深处变得昏暗并伴有轰鸣声或轻微的振动感,则说明沟谷上游已发生泥石流。避防与逃逸泥石流的方法减轻泥石流灾害的方法措施可分为非应急和应急性措施两种。非应急性的措施:a避让措施。在泥石流发育分布区,工矿、村镇、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的选址、旅游开发等一定要在查明泥石流沟谷及其危害状况的情况下进行,尽量避开造成直接危害的地区与地段,例如泥石流沟的中、上游段及沟口,主支沟交汇部的低平地,靠近河床的低缓阶地或坡脚处,河道弯道外侧等等。实在无法避开时应考虑修建防护工程或采取其它措施。b生物措施。是一种长期的有助于减缓泥石流形成达到一定防卸目的的治理性手段。主要方法是封山育林,停耕还林,固结表土,保持水土,降低泥石流发生机率与规模。c工程设施。主要是为保护危害对象免遭破坏而采取的防护、排导、拦挡及跨越等工程设施。例如护坡、挡墙、顺坝、丁坝等工程。为改善泥石流的流向与流速修建的排泄沟、导流堤、急流槽、渡槽等工程。:为了控制拦截下泄物,消弱泥石流冲击能量,修建的拦砂坝、储淤场、截流工程等。d综合防治措施。即将生物措施与适用于某一泥石流危害区的几项工程措施相互结合,对泥石流小流域进行统一全面整治,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灾害的发生。e开展泥石流的预测预报工作。从空间上可根据地质、地貌、降雨等条件,泥石流发育程度和规模进行危险区域划分,划分出高度危险、中等危险和一般危险区,从时间上分为中长期和短历时预报。应急性措施:每年78月泥石流易发时段,采取泥石流应急避防措施。首先要避开泥石流危险地,尽快在泥石流到来之前采取防范行动。在泥石流发育地区进行必要的搬迁、防护措施后,对一些尚受泥石流严重威胁的工矿、村镇提前做好应急部署。主要包括:a普及泥石流知识。汛期有组织地演习,有纪律地疏散撤离。例如北京北山泥石流易发区当地政府总结了一套泥石流应急防范方法:“三包四落实”。其中三包就是包村、包队、包户及至到人。即从乡领导开始逐一向下负责,包揽汛期泥石流安全工作,使老、弱、病、残、幼、妇的安全均有人负责。b预防为主。泥石发生在夏汛暴雨期间,而该季节又是人们选择去山区狭谷游玩时间。因此,人们出行时一定要事先收听当地天气预报,不要在大雨天或在连续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空山鸟语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人音版(主编:曹理)
- 2025标准企业股权转让合同协议模板
- 2025企业劳动合同协议
- 宁夏事业单位笔试真题2025
- 2025仓库租赁合同示范文本
- 2025担保借款合同
- 2025企业依法终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 安徽考公2025真题
- 2025设备租赁合同之解除权的行使
- 橡胶厂采购合同实施办法
- 一、福建长乐南阳陈氏族谱阜房分谱目录
-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 劳动法知识普及培训课件
- 太阳能屋顶光伏发电施工方案
- 清理脱硫塔施工方案
- 林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专题21 流水地貌的发育高考地理 二轮复习课件
- 幽门螺杆菌治疗进展
- 集装箱质量检测标准
- 导尿术操作并发症及处理规范
- 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表及填表说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