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 节选 教学目标一 让学生了解 修齐治平 的基本思想 引导他们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 二 弄清 大学 三纲 八目 的逻辑关系 三 积累文言词句 把握文意 第一课时 单元简介 修 修身 加强自身修养 齐 齐家 管理好自己的家庭 家族 治 治国 治理好国家 平 平天下 使天下太平 大学 的主体是 三纲 八目 三纲 明明德 亲民 止于至善 八目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要弄懂逻辑联系 中庸 中的有些概念比较难以理解 要通过分析 讨论 方能理解这些概念的内涵 中庸 中的学习过程论 对学习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应当领会这个学习过程论的合理性 文化背景 大学 原是 礼记 里的一篇 一般认为是曾子所作 大学 在中唐以后 逐渐受到儒家学者的重视 唐代韩愈 李翱开始把它看做与 孟子 易经 同样重要的 经书 北宋程颢 程颐竭力尊崇 南宋朱熹又作 大学章句 大学 成为了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 大学 仅有短短两千余字 但却是秦汉儒家学说的总括性著作 是儒家人生教育的道德纲领 也是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纲领 全篇将道德修养和政治伦理结合在一起 将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合而为一 是儒家入世思想的全面体现 研读第一段 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 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 则近道矣 大学之道 大学的宗旨 明明德 明 使动用法 使 彰明 发扬 弘扬 明 形容词 明德 美德 亲民 应为 新 使 革新 弃旧图新 亲民 使人弃旧图新 去恶从善 知止 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 至善 得 收获 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 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 则近道矣 第一段 翻译 大学的宗旨 在于彰明美德 在于使人民受到教化 成为新人 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 至善 而后才能有确定的目标 目标确定后 内心就会宁静 内心宁静 遇事就可以坦然自安 遇事安和 就能够思虑周详 思虑周详 然后才能有所收获 达到至善的境界 天下万物都有根本有枝叶 世间万事皆有结束有开始 知道什么该先做 什么该后做 那么 就接近于道了 研读第一段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 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齐其家 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 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 兴旺发达 修其身 使自身的品性加强修养 致其知 使自己获得知识 格物 研究万事万物 古人想要使美德彰明天下 就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想要治理好国家 就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家庭 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家庭 就要先使自身的品性加强修养 想要使自身的品性加强修养 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内心 想要端正自己内心 就要先使自己的心意诚实 想要使心意真诚 就要先获得知识 而要获得知识 关键在于研究万事万物 推究事物的原理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 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第一段 2 翻译 研读第一段 物格而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 否矣 其所厚者薄 而其所薄者厚 未之有也 庶人 指平民百姓 壹是 一律 本 根本 末 相对于本而言 指枝末 枝节 厚 重视 薄 疏远 未之有也 未有之也 宾语前置 没有这样的道理 事情 做法等 第一段 3 翻译 研究了万事万物 推究事物的原理 然后就会拥有知识 拥有了知识 心意就会诚实 心意诚实了 内心自然就会端正 内心端正了 才能修养品性 自身修养好了 家庭就会得到整治 家庭整治好了 国家也就能获得治理 国家治理好了 就能使天下太平 从天子开始 一直到普通百姓 一律都要把搞好自身的修养作为根本 根本问题没有抓好 而要把其他枝节问题解决好 那是不可能的 他所重视的反而疏远 他所疏远的反而重视 从来没有这样的事情 物格而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 否矣 其所厚者薄 而其所薄者厚 未之有也 研读第二段 所谓诚其意者 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 如好好色 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诚其意 使意念真诚 毋 不要 恶 w 恶 臭 xi 厌恶腐臭的气味 臭 气味 较现代单指臭 ch u 味的含义宽泛 好 h o 好 h o 色 喜爱美丽的女子 好 h o 色 美女 谦 qi 通 慊 满足 慎其独 在独自一人时也谨慎不苟 第二段 1 译文 所谓使自己的心意诚实 指的是不要欺骗自己 就像厌恶臭气 喜爱美丽的容貌 一样自然真实 这叫自我满足 所以君子在独处的时候 也要使自己的行为谨慎 一丝不苟 所谓诚其意者 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 如好好色 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研读第二段 小人闲居为不善 无所不至 见君子而后厌然 掩其不善 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 如见其肺肝然 则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 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闲居 独处 厌然 掩盖的样子 掩 遮掩 掩盖 著 显示 中 内心 外 外表 小人独处时做坏事 没有什么坏事做不出来 一见到君子 便会掩盖 掩藏自己的不善 而显示自己的美德 其实 人家看我们 就像是洞察我们的五脏六腑一样 掩饰又有什么益处呢 这就叫做内心的真诚 总会在外表上表现出来 所以君子必定要谨慎对待独处 小人闲居为不善 无所不至 见君子而后厌然 掩其不善 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 如见其肺肝然 则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 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第二段 2 译文 研读第三段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 身有所忿懥 则不得其正 有所恐惧 则不得其正 有所好乐 则不得其正 有所忧患 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 视而不见 听而不闻 食而不知其味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加强自身修养 关键在于端正自己的内心 内心有什么愤懑 那么就不能端正 内心有什么恐惧 那么就不能端正 内心有什么喜好 那么就不能端正 内心有什么忧虑 那么就不能端正 内心不在正位 虽然在看 却看不见东西 虽然在听 却听不到声音 虽然在吃食物 却辨不出滋味 这就是说修身的关键在于端正自己的内心 第二课时 研读第四段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 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之其所贱恶而辟焉 之其所畏敬而辟焉 之其所哀矜而辟焉 之其所敖惰而辟焉 故好而知其恶 恶而知其美者 天下鲜矣 故谚有之曰 人莫知其子之恶 莫知其苗之硕 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之 对于 辟 偏颇 偏向 哀矜 同情 怜悯 敖 骄傲 惰 怠慢 知 满足 硕 大 茂盛 第四段译文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 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之其所贱恶而辟焉 之其所畏敬而辟焉 之其所哀矜而辟焉 之其所敖惰而辟焉 故好而知其恶 恶而知其美者 天下鲜矣 故谚有之曰 人莫知其子之恶 莫知其苗之硕 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所谓整治家庭 关键在于修养自身 人们对于他们亲近相爱的人多有偏爱 对于他们鄙视讨厌的人多有偏见 对于他们畏惧敬重的人多有偏爱 对于他们怜悯同情的人多有偏私 对于他们认为怠慢失礼的人多有偏见 所以喜爱某个人时 能知道他的不足 厌恶某个人时 能够了解他的长处 天下实在少见 因此有句谚语说 没有一个人知道自己子女的毛病 没有一个人满足自己庄稼长得茂盛 这就是说不加强自身修养 就无法整治好自己的家庭 研读第五段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 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 无之 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孝者 所以事君也 弟者 所以事长也 慈者 所以使众也 弟 悌 t 指弟弟应该绝对服从哥哥 慈 指父母爱子女 所谓治理好国家必须先整治好自己的家庭 不能教育好自己家人 而能教化别人 不曾有过 所以 君子不走出家门 就可以在全国推广教化 对父母的孝顺 可以用于侍奉君主 对兄长的恭敬 可以用于侍奉尊长 对子女的慈爱 可以用于统治民众 研读第五段 一家仁 一国兴仁 一家让 一国兴让 一人贪戾 一国作乱 其机如此 此谓一言偾事 一人定国 尧 舜帅天下以仁 而民从之 桀 纣帅天下以暴 而民从之 其所令反其所好 而民不从 帅 同 率 率领 统帅 一家讲究仁义 整个国家都会崇尚仁义 一家讲究谦让 整个国家都会崇尚谦让 一个人贪婪暴戾 全国都会群起作乱 它的作用就是这样 这就叫做一句话可以败坏事业 一个人可以安定全国 尧 舜用仁义来带领天下 民众就跟着追求仁义 桀 纣用暴虐来引导天下 民众就跟着凶暴 统治者的命令与他们嗜好的相反 那么民众是不会听从这种命令的 研读第五段 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 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所藏乎身不恕 而能喻诸人者 未之有也 故治国在齐其家 诸 之于 的合音 恕 恕道 喻 使 明白 开导 因此 君子自己先具备了某种美德 然后再去要求别人具备某种美德 自己先去掉身上的不足 然后再去责备他人 如果自己不讲絮道 而想开导他人 这是没有的事情 所以 治理好国家的前提在于整治好自己的家庭 研读第六段 1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 上老老而民兴孝 上长长而民兴弟 上恤孤而民不倍 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老老 尊敬老人 形容词作动词 名词 长长 尊重长辈 形容词作动词 名词 恤 体恤 周济 孤 孤儿 倍 通 背 违背 絜 xi 矩之道 道德上的示范作用 研读第六段 1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 上老老而民兴孝 上长长而民兴弟 上恤孤而民不倍 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所谓使天下太平的根本在于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上层人物尊敬老人 老百姓就会崇尚孝顺父母 上层人物敬重长者 老百姓就会崇尚尊敬兄长 上层人物体恤孤儿 老百姓就不会背离 因此君子具有道德上的示范作用 研读第六段 2 道得众则得国 失众则失国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 有德此有人 有人此有土 有土此有财 有财此有用 德者 本也 财者 末也 统治者道义上获得民众拥护 就能取得国家 失掉民心 就会丧失国家 因此君子首先要慎修德行 拥有了美德就拥有了民众 拥有了民众就拥有了土地 拥有了土地就有了财富 拥有了财富就可以用于各种用途 美德 是根本 财富 是枝叶 格物 致知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八目 内容归纳 八目关系 正心 诚意 格物 致知 修身齐家 治国 平天下 目的 基础 问题研讨 修齐治平 四者的关系如何 要达到修身 需经过哪些步骤 修身 的意思是使个人修养达到完善的程度 是 大学 中对个人修养的最高要求 它是齐家 治国 平天下的根本 齐家是指善于处理好家庭或家族内部的关系 它是治国 平天下的基础 治国和平天下是齐家的扩大和延伸 修身需要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四个步骤 格物致知 就是要通过对事物的研究而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识的过程 为下一步诚意 正心奠定基础 诚意 指的是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 能够做到诚实 不自欺 所谓 正心 就是教人防止个人感情的偏向 这四个步骤依次做来 就可以达到修身的目的了 大学 采用了很多递进论述的方法 如 知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 请将文章中的类似论证整理出来 体会其中的逻辑关系 弄明白它们所说的道理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 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个论述 先是由大至小 条目之间是条件关系 平天下必先治国 治国必先齐家 齐家必先修身 修身必先正心 正心必先诚意 诚意必先致知 致知必先格物 再由小至大 条目之间是因果关系 格物而后知致 知致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条目之间脉络清晰 无论是由大至小的条件关系 或者是由小至大的因果关系 剖析深刻 逻辑严密 本文论证特色 总分式论证结构层层推进 逻辑严密 大学 的论述可谓 微言大义 精微的言辞中 蕴含着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秋季初级经济师考试 经济基础知识押题冲刺训练试卷
- 现代婚姻法律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广西钟山中学2026届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兖州中考题目及答案大全
- 烟台教招必背题目及答案
- 民法典婚姻培训课件
- 无人机产业链全面分析及未来发展
- 玉米速写课件
- 2026届河南省开封十中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度绿色建筑认证生态办公场地租赁合同(绿色装修标准)
- 2022-2023学年河南省郑州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解析版)
- 2024年景区托管运营合作协议
- 保定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2023
- 材料设备进场验收单、样板确认、整改单
- 品牌服装设计课件
- 浅析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 小型化便携式医用雾化器设计研究
- 人力资源管理(初级)(自考) 课件 赵凤敏 第6-10章 人员素质测评-职业生涯管理
- 贵州水库工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施工方案(用电量计算)
- 工伤私了协议书:免修版模板范本
- 道路交通事故分析技术-课件-第3章-事故现场勘查的内容与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