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自然与社会经济状况西安市是陕西省省会,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西安地处八百里秦川腹地,地质地貌有秦岭山区、骊山丘陵区、黄土台塬区及关中的渭河平原区,是陕西省粮、棉、油、瓜果、蔬菜生产的重要基地。1.1自然地理概况1.1.1地理位置西安市位于关中平原腹地,八百里秦川中部的渭河两岸。地理坐标北纬33393445,东经1074010949,东西长204Km,南北最大宽约116Km,面积10108Km2。地形南高北低,呈阶梯结构,从南向北依次排列着秦岭山地、黄土丘陵沟壑,黄土台塬、山前冲洪积扇,渭河及其支流冲击平原。平原地区高程400m左右,黄土台塬区500700m之间,浅山丘陵区5001000m,秦岭中高山区8003000m,秦岭山地是西安市水资源涵养区。1.1.2气候概况西安市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是多年平均气温为13.3,日照时数16842243h,平原区干旱指数为1.292,无霜期220d左右,最大冻土厚度为45cm。西安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40.4mm,其中秦岭山区835.6mm,台塬区708.5mm,丘陵区700.1mm,平原区637.5mm,降水受地形影响明显,总趋势由北向南逐渐增加,最低值在渭北,关山站多年平均降水量515.7mm,最高值为秦岭山区960.3mm,相差近一倍。降水量年内分布不均,多集中在7、8、9、10四个月,占全年总降水量60%以上,最高达77.1%。蒸发量在地区分布上与降水量相反,变化趋势由北向南逐渐减少,平原区向山区递减。1.1.3河流水系西安市区域地貌,98.43%的面积在黄河流域,1.57%面积在长江流域;西安市主要河流水系分布纵横交错,素有“八水绕长安”的美称。市区东有灞河、浐河,南有潏河、滈河,西有皂河、沣河、涝河、黑河,北有渭河、泾河、石川河等,其中集水面积大于50Km2的河流40余条,大于1000Km2的河流有六条。除渭河、泾河及石川河是过境河以外,其余均为境内河流,都发源于秦岭北麓和骊山丘陵区,由南向北经过洪积、冲击平原注入渭河,为渭河的一、二级支流,峪口以上山高林密,人迹稀少,水量充沛,河流上游水质良好,是西安市地表水的主要来源。1.2社会经济概况1.2.1社会情况西安市总面积10108Km2,中心城区227Km2。辖“9区4县”即: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另有“5园区1港2基地”即高新技术开发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沣渭新区;国际港务区;国家航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1.2.2经济发展“十一五”期间,西安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迈上一个新台阶;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优势产业逐步形成;新区带动作用明显,经济总量迅速扩张;投资规模逐步扩大;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发展成效显著。2009年底西安市常住人口数843.46万人,户籍人口781.67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45%,其中市辖区常住人口647.28万人。西安市生产总值(GDP)2719.10亿元。1.3 水资源概况根据19802005年水文资料,西安市水资源总量23.47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34 m3,相当于全国平均(2098 m3)水平的11.6%。水资源总量按地域分布;黄河流域22.56亿m3,其中,渭河南岸20.92亿m3,渭河北岸1.64亿m3;长江流域0.92亿m3。西安全市地表水资源量19.73以 m3,地下水资源量14.32亿 m3,重复量10.57亿m3。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7.50亿m3,占全市自产地表水资源量的38%;地下水可利用量为9.07亿m3。1.3.1 地表水资源 西安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19.73亿m3,20%、50%、75%、95%频率的年径流量分别为26.63亿m3、18.00亿m3、12.75亿m3、8.02亿m3。河流除秦岭南部的湑水河、南洛河等属于长江流域外,其余大部分属于黄河流域渭河水系。地表径流山区大于平原,由南向北递减。秦岭山区占全市土地面积的49%,年径流量占到全市总量的82%,平原、台塬区年径流量占全市总量的18%。西安市地表径流年际、年内分配不均,径流量丰水年为枯水年的47倍,年径流量的50%60%集中在每年汛期的710月,枯水期一般在冬春或春夏之间,径流量相当于全年的1/50,部分河流枯水年和干旱季节基本断流。 境内50余条较大河流出峪口以上大多水质良好,峪口以下污染逐渐加重,目前多数呈现类、类,甚至劣类水质。1.3.2 地下水资源西安市平原区松散岩类空隙水分布广泛。根据地下水埋藏条件、水动力性质,并结合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将全市300m深度以内含水岩组划分为潜水与承压水两大含水岩组。渭河南北冲洪积平原含水层分布广泛而连续,地下水补给条件好,水量较为丰富,其中以渭河漫滩、一、二级阶地及秦岭山前洪积扇群含水层厚、颗粒组,富水性强,而黄土台塬和渭河高阶地富水性相对较差,单井涌水量较少。西安市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10.79亿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5.20以m3,平原区与山丘区重复计算量1.67亿m3,全市地下水资源量14.32亿m3。地下水渭河以南矿化度较低,水质较好,但局部已受到一定污染;渭河以北大部分区域矿化度高,水质较差。2 水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西安市委、市政府遵循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水务改革与发展及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水利投、融资渠道不断拓宽,水务工作取得巨大成就。但水务事业与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要求还存在着差距。2.1 水务发展历程唐代以前西安是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最好的地方,战国时“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故早有“天府”、“陆海”之誉。主要表现为水资源丰沛,所谓“八川绕长安”,八川即泾、渭、灞、沣、滈、浐、泬(潏)、涝,这些河流都有丰富的水资源,富有灌溉之利。战国末年的郑国渠,汉代以来的漕渠、白渠、六辅渠、龙首渠、灵轵渠、成国渠、蒙笼渠等灌溉渠道,都是引泾、渭河为水源的,所以农作物,又多为水稻,可见早在二千年前关中平原已形成了水利灌溉网络,渭、泾等河流水量之丰富。(4)农村水利西安市目前已达农村水利化标准,已建成引水工程、排水泵站外,建成34处万亩以上灌区,37处5000亩以上抽水泵站,126处4500亩以下抽水泵站,总设计灌溉面积150.3万亩,实际有效灌溉面积71.55万亩,节水灌溉面积274.55万亩。现有干、支斗渠长度3170km,灌区衬砌渠道1734Km,衬砌率54%。(5)节水工程西安市基本形成节水型社会框架。西安市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71,2009年万元GDP用水量为57.19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指新鲜水用水量)为39.97m3,工业用水重复率(根据纳入市节水办计划用水管理的工业企业的管理数据)为85%,城市节水器具普及率为90%。2.3 “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2.3.1“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1)水资源开发利用“十一五”期间,已完成“引乾济石”调水工程,引湑济黑调水工程以及石砭峪引水复线工程,启动李家河水库供水工程。李家河水库已经开工建设。(2)防洪保安按照“十一五”规划,计划新增各类堤防工程40.7km,实际完成81.42km。实际治理建设喝道工程处数为29个,坝垛为305个;新建防汛道路累计总长度为70.5km。相继实施了渭河城市段综合治理工程、浐灞河城市段综合治理工程、市区北郊排洪渠系综合治理工程、皂河、太平河等防洪工程,并不断加大以堤防及水毁修复工程为重点的防洪工程建设力度,使全市防洪标准显著提高,其中渭河城市段防洪标准达到了300年一遇洪水标准,有效地提高了西安市区的防洪能力。(3)供水、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回用西安供水建设取得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十一五”计划完成城镇供水2.6亿m3/a,累计达到10.8亿m3/a,实际完成的给水工程建设项目主要有:曲江加压站(5万m3/d)改扩建工程、南郊水厂加压站(10万m3/d)工程、曲江水厂技术改造(60万m3/d)工程、第二水厂地表水工艺改造(12万m3/d)、洪庆加压站(5万m3/d)改扩建工程已投入运营;完成城市老化管网改造(DN100-DN1000)40km;城市管网(DN200-DN2000)改扩建工程,完成输配水管网113km;纺织城加压站工程前期已完成,目前该项目正处于建设中;第三、四、五水厂工艺改造项目前期筹备工作已完成;水质检测能力已达到106项检测能力,并通过国家认证的检测资质。解决饮水问题总人数为148.09万人,其中集中式供水工程解决饮水问题总人数139.40万人,分散式供水工程解决饮水问题总人数为8.69万人。 “十一五”期间,西安市已建成运营的污水处理厂共12座,分别是第三、第四、第五、第七、第八、第九污水处理厂和临潼区、阎良区、高陵县、周至县、蓝天县污水处理厂及户县第一污水处理厂,设计污水处理能力82.1万m3/d。2010年这些项目建成后,西安市的污水处理总体能力将达到123.1万m3/d,中心城区污水处理能力将达到94万m3/d。 西安市再生水能力能力为16万m3/d,其中第一污水处理厂6万m3/d,第二污水处理厂5万m3/d,第三污水处理厂5万m3/d。目前市区已建成再生水管线总长度25.8km,拥有用户15家。(4)农村水利 “十一五”期间,共完成各类小型水利工程1.2万处。新建配套机电井3501眼,修复机井680眼;新修集雨水窖260座,加工提高61座;改造抽水站18处;新建干、支、斗渠268km,改造326km。完成新修及改造基本农田40万亩。“十一五”期间累计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万亩。“十一五”初期,农村人口有398.6万人,饮水安全达标的人口有199.6万人,未达标的人口有199万人。“十一五”期间规划解决111.3万人饮水问题,实际建成农村供水工程1200多处,解决130万人的饮水问题。(5)节水工程 “十一五”期间,节水灌溉面积计划新增100万亩,2009年已完成节水灌溉面积70万亩;计划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7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4%,城市生活节水器具推广率达到90%,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实际上西安市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71%,工业万元产值耗水量为28m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5%,城市生活节水器具推广率达到90%,基本完成了“十一五”下达的任务。(6)生态水利建设“十一五”规划中,未专门提出生态水利一项,但是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治水思路的不断转变,这方面的工作在“十一五”中期已经陆续开展。对长安八水的治理不断完善,“八水进城”布局初现,大唐芙蓉园、曲江池遗址公园、浐灞河广运潭、唐大明宫遗址太液池、汉城湖等水景观工程散落城区,山水西安渐入眼帘。(7)水土保持“十一五”计划新增治理水土流失1130km2,我市共投入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资金10198.16万元,实际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57.3km2,其中:基本农田244.6km2,水土保持林307.5km2,经济林果183.3km2,水土保持种草90.3km2,封山育林331.6km2;共修建骨干坝3座,中小型淤地坝19座,小型水利水保工程332处。(8)病险水库建设“十一五”期间,规划完成10座重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实际共完成23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并对部分水库汛前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处理,基本确保了全市96座水库安全度汛。(9)小水电建设“十一五”期间完成了蓝天县蓝桥河水电站、户县东流水以电代燃料项目、周至黄草坡水电站和木匠河水电站、黑河坝后二级水电站工程,新增加水电装机14890kw,增加发电量5.2亿kwh。3 西安市水资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水资源短缺,配置不科学,用水结构不合理(一)水资源短缺西安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34m3,相当于全国平均(2093m3)水平的11.6%,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年水资源量500 m3的绝对缺水线,是全国最缺水的地区之一。随着国际化大都市的建立,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将继续增加,根据西安市水中长期供求规划,预测2020年西安市需水量将达25.91亿m3,而西安市水资源总量仅为23.47亿m3,地表水与地下水可利用量16.57亿m3,现状总供水量17.05亿m3,今后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二)水资源配置不科学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低、调蓄能力差。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低仅为27.01%,距离国际公认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不应超过径流总量40%的限值还有一定的开发潜力;全市96座水库年可调蓄水量6.4亿m3,仅占地表水资源量的32%。地下水超采严重。由于历史、经济等方面原因,西安市地下水开采规模较大,其开发量已占合理开发量的112.6%,严重超采。西安城六区,由于地下水的长期过量开采已引发了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以及地面下沉、地裂缝发展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直接影响城市建设和发展。再生水回用率低。西安污水处理总体能力140.6万m3/d,再生水生产能力仅为16万m3/d,回用率仅占污水处理量的11%,城市雨洪水利用尚处在区域示范阶段,与先进的国家、城市相比差距巨大。(3)用水结构不合理西安农业用水依然是第一大户,占总用水量的44%,而第三产业用水量较小,仅占总用水量的7.2%,农业节水力度不够,用水结构不合理。2.农村水利基础薄弱,城乡发展尚有差距农田水利设施陈旧老化数量大,财政资金投入不足。目前我市渠道及配套建筑工程整体完好率不足50%,田间设施普遍存在有人建无人管的局面,使得很多设施出现问题便废弃在田间,水利设施利用率低。国家不断投入资金进行农村水利建设,先后下达我市农村水利计划为4亿元,下达投资计划仅占规划总投资的20%。但与城市相比,农村水利基础十分薄弱,农村水利尚未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一、农田水利规划的总体思路全面贯彻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我们将围绕民生水利这条主线,按照现代农业水利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统筹兼顾,改革创新,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为确保全市粮食安全、建设现代农业而不懈奋斗。二、农田水利规划的主要内容(一)“十二五”期间我市重点建设六大板块农田水利项目区:即周户37万亩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区,长户20万亩纯井灌区暗管项目区,渭北泾惠-交口灌区40万亩渠道防渗项目区,沿山中小型灌区渠道节水改造项目区,长安-蓝田塬区深井配套节水项目区,临潼-灞桥塬区集雨窖灌配套节水项目区。(二)围绕全市的农业产业结构步伐,“十二五”期间开展13个农业产业带(区)现代农业水利示范区建设。即:1.周至司竹-哑柏猕猴桃产业带;2.周至终南-哑柏苗木花卉产业带;3.户县庞光-草堂葡萄产业带;4.户县蒋村-祖庵西瓜产业带;5.户县渭河沿线农业示范区产业带;6.长安东塬大兆-引镇西瓜产业带;7.长安马王镇草莓、蔬菜产业带;8.蓝田泄湖-华胥经济作物产业带;9.灞桥洪庆-狄寨樱桃、葡萄产业带;10.临潼秦陵-斜口石榴产业带;11.阎良107环线-西禹县蔬菜产业带;12.西阎设施蔬菜产业带;13.高陵通远-张卜蔬菜产业带。(三)开展农业灌溉节水计量收费。推行灌溉“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在引水灌区配套量水设施,在井灌区推行IC卡计量。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按量计征。(四)建立农田水利项目数据管理系统和灌溉数据信息采集系统,建成配套功能完善的现代农田水利项目数据管理办公系统,实现项目数据化管理。积极开展现代农田节水灌溉制度、效益调查总结,实施墒情监测预警管理系统。分区发展模式(一) 渭北灌区、沿山中小型灌区和周户37万亩灌区全面实施渠道防渗技术。加大对干、支、斗、农渠防渗衬砌和节水更新改造,全面配套量水设施,实行斗口计量计费,推行按需配水和定额配水。灌区田间实行土地平整,划定沟渠规格,推广小畦灌、沟灌、长畦短灌和波涌灌等地面灌水技术,并通过覆盖保墒等农业节水措施,实现渠灌区全面节约用水。(二) 长户纯井灌区、塬区深井灌区全面实施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实施严格的机井开采许可制度,以井定面积,用面积确定机井数量。实行机井、水泵、配电、地埋线和管道输水全面配套,用水管理推行IC卡计量。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按量计征水费。田间推行土地平整、小畦灌溉、“小白龙”灌溉等方式,并与非充灌溉及覆盖保墒等农艺措施结合。在地下水采补平衡区,严格控制新开辟地下水源。(三) 井渠双灌区实行渠道防渗衬砌、管道输水的联合应用,开展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联合调度。(四) 山塬缺水旱作雨养农业区,由于地下水开采难度较大,应结合当地的水土资源条件,有选择的实施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并与农业节水措施紧密结合,即建设雨水集流工程、深耕蓄水保墒、覆盖抑制蒸腾保蓄、调整农作物布局的适水种植、坡底粮草轮作、粮草带状间作和草间作,以减少雨水径流等农业蓄雨利用技术措施。(五) 城市近郊高附加值经济作物区实施喷、微滴灌工程,推行专业化、自动化灌溉管理。三、农田水利规划的主要内容农田水利规划以中小型灌区、井灌区、旱区及现代农业示范园等五项农业节水灌溉设施建设内容为基础,重点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农田水利科技及农田水利组织服务体系建设等多项工作,使农田水利设施及配套更加完善,基础性支撑作用更加突出,节水效益进一步提升,灌溉效益更加明显,逐步形成农田水利网络化无缝覆盖。1.中小型灌区节水改造规划西安市现有中小型灌区34个,均为万亩以上灌区。为了全面恢复灌区功能,按照“提高标准、节水增效,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的原则,规划期间用5-10年时间,集中财力由东向西对全市34个小型灌区进行节水恢复改造,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力争达到0.65以上,建成高标准节水型灌区。规划恢复改造干渠138.50Km,恢复改造支渠536.34Km,恢复改造斗渠759.88Km,恢复改造农渠1298.28Km,并对9165座各级渠系建筑物进行恢复更新改造。规划投资56813.2万元。2.井灌区节水灌溉设施建设规划全市纯井灌区面积166万亩,主要分布在长安、户县、周至、临潼、高陵、阎良等区县平原区的90个乡镇,是我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全市农用机井44433眼。“十二五”期间规划修复配套机井4000眼,新打配套机井5000眼,埋设农用低压输水管道4600公里,埋设农用低压地埋线1400公里,农灌用变压器架设270台、发展喷灌、滴管面积5万亩等。到2015年使全市灌溉机井总数保持在48000-50000眼,规划投资约35000万元。3.旱塬区节水灌溉设施建设规划我市现有旱塬区主要分布在秦岭丘陵沟壑区和秦岭北麓黄土台塬区,涉及蓝田、临潼、周至、灞桥、长安、阎良等6个区县的山塬、丘陵区。现有耕地面积75.55万亩,基本无灌溉条件。雨水利用是解决旱塬区水资源缺乏的最佳方法之一,实施集雨工程,可有效解决干旱区农村生产用水问题。规划建成集流面利用面积2634.30万m2,蓄水设施17499处,其中水窖2448处,水池3830处,水柜11211处;新增灌溉面积17.63万亩,总投资估算53957万元。4.农田排水工程建设规划我市现有基本农田383万亩,沿渭河一、二级阶地和秦岭北麓洪积扇阶地上有92.22万亩农田处于低湿易涝地区。该区域涉及长安、临潼、周至、户县、未央、高陵六县(区)56个乡镇(街办)535个行政村,人口167.56万人。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市水务局编制了西安市沿渭易涝地区农田排水(涝)工程建设规划。该规划拟从2010年起用十年时间分批次实施,彻底解决92.22万亩农田排水不畅问题。新增排水(涝)面积64.72万亩,改造提高2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纪委监委舆情管理办法
- 企业安全知识培训讲师课件
- 2025年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应知应会试题及答案
- 出租屋灭火安全培训课件
- 企业安全工作培训会课件
- 出海安全培训课件
- 无人机信号安全管控技术-洞察及研究
- 2025国家能源集团内蒙古上海庙发电有限公司煤炭买卖合同
- 企业安全培训资料模板课件
- 出口退税课件介绍
- 2023广东惠州市惠城区桥西街道办事处招聘治安队员、党建联络员、社区“两委”班子储备人选笔试通告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现代汉语》(增订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 碳水化合物计算2
- 2022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 开学第一课课件-外研版七年级英语上册
- GB/T 13912-2020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 “探究”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实验报告单
- 羊奶的营养价值(课堂PPT)
- 最新海关AEO高级认证培训课件
- 食品工艺学夏文水课件
- 选矿厂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