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撞出情感火花.doc_第1页
互动,撞出情感火花.doc_第2页
互动,撞出情感火花.doc_第3页
互动,撞出情感火花.doc_第4页
互动,撞出情感火花.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互动,撞出情感火花浅谈感人记叙文写作技法中国矿业大学附属中学 李新华文章不是无情物,文不关情不动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但观现今中学生“情感作文”,虽然所记为“情事”,所抒为“情感”,可就是不“感人心”。为什么?原因很多。要么所记 “情事”千人一面,缺乏个性(爸爸雨中送伞,妈妈凌晨做饭),甚至胡编乱造(父母离异,爹死娘亡);要么所抒“情感”夸大失真,缺乏信度(母爱如长江滚滚流淌,父爱如黄山巍巍矗立),甚至生搬硬套,无病呻吟(“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要么描写不够,缺乏细节;除此之外,我以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什么原因?且看苦糖文例。莲子的苦糖讲的是麦天枢先生回忆少年时偷吃糖的故事。故事写道:他父亲病了,亲戚拿二斤白糖来探望。父亲说这么好的东西过端午再吃,母亲就把糖装进一个黑罐子,一根粗麻绳拴着挂在屋梁上,辍学在家的天枢,便从此有了些寄托。 一个多月后,他的小手蘸完了最后一粒糖。端午了,罐子从屋梁上拿下来了,他等着挨顿饱打。母亲只是抱着空罐子哭着,一句责怪的话都没有。 母亲的哭声震得他无处藏身。他发誓要让母亲天天有白糖吃。后来他成了牧羊人,当了兵,上了大学,成了记者,又是个学者。你要正碰上他回故乡,问他,你包里提的啥?他一定会腼腆地笑笑,啊,没啥,是些白糖。 而他自己,从那以后,很少再吃白糖。类似苦糖的故事,在穷人家里时常发生,平常稀松。文中除了省略的文字有偷糖情景的描写外,剩余的记述朴素近乎平铺直叙,既没有运用各种修辞渲染母爱的大慈大悲,也没有扇情地大书特书 “最宽广的是大海,最博大的是天空,比大海宽广比天空博大的是母亲的胸怀”。但读起来,为什么能感动人心呢?那儿感动人心?“他等着挨顿饱打。母亲只是抱着空罐子哭着,一句责怪的话都没有。 母亲的哭声震得他无处藏身。他发誓要让母亲天天有白糖吃。”这里先写知错的儿子等待受罚,再写母亲落泪的自责,最后写儿子的发誓。这是一种“情感互动”的写法,像打乒乓球一样,你一板子,我一板子,互动起来。儿子“发球”“等着挨顿饱打”,“接球”的“母亲只是抱着空罐子哭着,一句责怪的话都没有”。“母亲的哭声”这一重记“回板”“震得他无处藏身。他发誓要让母亲天天有白糖吃。” 就这样, 通过“情感互动”,母子间撞击出感人的火花:儿子虽顽皮贪吃但知错认罚,母亲因自己无能让孩子过上好日子而深深地自责,儿子感受到母爱的慈悲,更感受到母亲因他而自责的酸楚。母亲的慈悲和自责“震”醒和“震”痛了儿子,儿子的誓言在日后提糖回乡报答母爱和 “很少再吃白糖” 以自惩的行动中得以兑现。全文不着一个“爱”字,可在“情感互动”中,“爱”无处不在,且感人至深。对比之下,我们中学生“情感作文”不“感人心”的重要原因就在于行文中不会“情感互动”。如,写爸爸妈妈怎么关爱自己,爷爷奶奶怎么呵护自己,就是不写自己的感受和反应。像标题如此醒目的感恩作文,也是只顾着大写特写“恩”,“感”则被扔到了脑后。文章里多是一头为长辈们火炉般地关爱自己,另一头则为凉水一桶的被动接受“剃头挑子一头热”,一个人打乒乓,有呼无应。没有矛盾冲突,没有情感撞击,如何“感人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很容易,让情“动”起来,让感“动”起来,让“情感互动”起来,让“剃头挑子”“两头热”,俩人打乒乓,有呼有应。矛盾冲突了,情感撞击了,文章自然就会感人了。具体地说,就是在写别人怎么关爱自己的时候,及时写出自己对“关爱”的反应。一“爱”一“应”作互动,有了“动”的“应”,才能烘云托月,把要表达的“爱”映衬得光芒四射。有篇学生的习作叫半张纸币(父子情),文中作者一写到父爱,就有触动,就有反应,“情感互动”贯穿全文。一盏15瓦的灯泡,像盏油灯,忽明忽暗地照在灰黑的墙壁上。爸爸低头吸着烟头,沉默不语。我知道,爸爸一定又在为难了,我的心不禁隐隐作痛。我为什么提出非要买什么鬼词典呢?一“动”,写“我的心不禁隐隐作痛”,以“我”的自责理解爸爸的难处。一本现代汉语词典55元,对别人来说可能算不了什么,但是对于我,则是一种奢望,55元可是我们家一个月的菜金啊!一个寒假我东寻西觅,卖破烂攒了4元七角,买词典连零头都不够,唉!眼看要开学了,我只好向父亲张口。没想到爸爸一口答应,他还以为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像他做学生时的价,只5元4角爸爸使劲掐灭了烟,一提腿出了门。我连忙从炕上抓起爸爸的破棉袄追了出去:“爸爸,风大,要下雪”爸爸接过棉袄,消失在沉沉的夜幕里。二“动”,不明言雪夜爸爸去借钱,只写“我”关爱爸爸,“连忙从炕上抓起爸爸的破棉袄追了出去”。我实在抵不住瞌睡的侵袭,伏在椅背上睡着了。母亲几次催我上炕,我执意要等爸爸回来。不知道过了多久,爸爸叫醒了我,那声音仿佛是从天边传来的,我揉着发涩的睡眼,看到爸爸头上、身上的雪花,我的心紧紧缩成一团。我知道爸爸去借钱的,我想知道他借钱的结果,但我没敢去问。三“动”,先写“我”困而不睡,睡而不上炕,为的是等爸爸借钱的结果,更为父爱所动恪守起码的礼节(老爸雪夜为儿子借钱,儿子不可以在热被窝里睡大觉);再写“我的心紧紧缩成一团”, 没敢去问借钱的结果,怕没有结果或结果不理想让爸爸“为难”。清晨,我打点行装,准备上学去。爸爸递给我4张10元的钞票说:“30元是你这个月的生活费,10元买”说着又递过一卷零钞,“辞典,够么?”爸爸用急切的目光注视着我。怎么会“够”呢?我略一迟疑,慌忙说:“够了,够了,爸爸。”爸爸似乎从我那瞬间的迟疑中明白了什么,浓黑的眉毛拧在一起。我不忍再看到爸爸的愁容,匆匆向村外路边的汽车站走去。四“动”,先写“我略一迟疑,慌忙说:够了,够了,爸爸”,再写“我不忍再看到爸爸的愁容,匆匆向村外路边的汽车站走去”,都是在表达儿子对父爱的理解和感激。公共汽车马上就要开了,我坐在车窗旁,眷恋地遥望我生长了十六年的村庄。这时,隐隐约约爸爸的身影闯入我的视线。他一准是看见了我,一边招手一边喊一边跑。汽车已发动,爸爸加快了脚步,离我越来越近了。他额头上冒着热气,胡子、眉毛上都结着一层薄薄的冰霄,手里攥着一把钞票。“钱!5元!够了吧?”我使劲地点头,几乎用哭腔回答:“够了!爸爸,够了!”慌忙伸手去接。就在接钱那当儿,一股风卷走了一张5角的纸钞,车却无情地开动了。爸爸转身去捡,风偏偏戏弄我的爸爸,纸钞上下翻动,向前飘去。爸爸佝着腰去追,终于,我的心放下了,爸爸抓住那张钞票。转瞬间,我的心又提到嗓子眼儿,爸爸在追逐渐加速的汽车。我急忙探出身子,大幅度地摆着手高喊着,可爸爸仍不肯停下。我突然想起爸爸已经冻伤的脚,急得我直想跳下车去。车速不算快,爸爸与车的距离渐渐地变近。他举着手臂,5角钱在风中翻动。爸爸终于跑到窗下,我尽力伸长手臂从车窗外把钱抓过来,可爸爸捏得很紧,怕再被风吹走。“哧”地一声。5角钱撕成两半。此时,车又加速了,我握着半张纸钞,泪水止不住涌了出来。泪影中,我看到爸爸仍举着那半张纸币,呆立在雪天中,像一樽银色的雕像。五“动”,“我使劲地点头,几乎用哭腔回答:够了!爸爸,够了!慌忙伸手去接。我的心放下了,我的心又提到嗓子眼儿,我急忙探出身子,大幅度地摆着手高喊着,我突然想起爸爸已经冻伤的脚,急得我直想跳下车去。我尽力伸长手臂从车窗外把钱抓过来,我握着半张纸钞,泪水止不住涌了出来。泪影中,我看到爸爸仍举着那半张纸币,呆立在雪天中,像一樽银色的雕像。”这一串“动”,写出了儿子对父亲的疼爱和感恩之情,更写出了父亲对儿子如山的厚爱。纵观全文,儿子不停的情感回应, “互动”有力地烘托了含蓄而伟大的父爱。父“爱”子“应”的“情感互动”,使父子深情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由于“情感互动”是双方的,因此在彼此冲突和情感撞击中,情感火花四溅的同时,故事也会因“动”而使情节不断发展,以至高潮,主题恰就在高潮中得以深化,情感恰又在深化中得以升华。李兆权的丑娘是很好的例子。丑娘写的是母子深情。儿子对“丑娘”的情感变化作为感情线索贯穿全文,在一场场 “情感互动”中脉络分明,情节也在不断的“情感互动”下往前发展,引人入胜。第一场“情感互动”在村里,没有人不说我娘长得丑的,或许就是这个缘故,在她嫁到李家之后,人们先是叫她丑媳妇,在生下我以后,不管长辈小辈的又都改称她做“丑娘”。娘说我是日本同中国打仗的第6个年头来到这个世上的,在娘身边我一直长到了8岁,后来才由爹送我到城里的一所小学去念书。当时我不明白丑是什么意思,因为娘待我特别好。临走的时候,她给我做了一双毛边布鞋,一个小书包,书包里除装了一支铅笔外,还塞下了满满一袋鸡蛋。我依稀记得就在她把我送到村口时,我第一次看见她流下了眼泪,泪水大滴大滴地顺着她的脸颊直落到我的小手背上。在这里,母爱之“动”体现在丑娘为“去城里念小学”的儿子做鞋,准备吃用,以及送子落泪场景上;儿子知恩之“动”体现在他“第一次看见她流下了眼泪”和“泪水大滴大滴地顺着她的脸颊直落到我的小手背上”的细心观感,这是懵懂孩子的初始反应,又是“娘待我特别好”的永生记忆。第二场“情感互动”一件事使我开始认识了我的母亲。一天,学校上体育课,因为舍不得穿娘做的鞋,当我把它脱下挂在凳子上时,恰巧让老师给看见了,他提过鞋左看右看,随即又把鞋举得高高的,兴奋地说,好漂亮的鞋呀!说着,又把鞋底端详了半天,数着一层一层连起来的底,足有8层之多,且针脚细密结实,靠脚掌和脚跟的部分都挑上了花。之后,他问我:你娘一定是最最漂亮吧!殊不知就在我要回答老师的问话时,同村来的一个同学抢上话头:老师,他娘不漂亮,村里人都叫她丑娘。之后,我仿佛才知道丑是什么意思。 或许老师说的全错了,而那个同学的话是对的。我的娘确实不深亮,黑黑的肤色,原本挽成髻的头发在解放的那年她自个改成了齐耳短发,额头上一块大大的胎记,在黝黑的脸上是这样的显眼。为此,我心里像满含着委屈,在公开场合很少提及她,更不愿把同学领到家里,只是在每次放假时呆呆的看着生我养我的她,而这时娘总是像欠账似的默默地把我揽在她胸前临别,又拿出一双同样的毛边布鞋给我,那双分外黑亮的眼睛像是两潭水,即使漆黑的夜也能让人感到它的明亮。文中先写儿子“舍不得穿娘做的鞋”,心里一直不以为娘丑,这是对母爱的认可;再写明白了娘丑后满含委屈,委屈什么?委屈这么疼爱自己的娘不该丑,委屈这么心灵手巧的娘为什么不是“最最漂亮”的。最后写儿子没有因娘丑以至于“在公开场合很少提及她,更不愿把同学领到家里”的委屈而真正嫌弃娘,只是在每次放假时呆呆的看着生他养他的娘儿子的“情动”很精彩,他力图在母亲那双分外黑亮的眼睛里找到母爱的“漂亮”以稀释心中的委屈。而母亲的“情动”更为感人,“娘总是像欠账似的默默地把我揽在她胸前” ,母亲这种为因丑给儿子带来的伤害而深深的自责,令人难以卒读。第三场“情感互动”许多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往往需要以后才能得到公正的解释。到60年代末,我已经是一个大小伙子了,娘已苍老了许多,原来虽黑但还丰满的脸颊已经凹陷了下去,头发变得稀硫而花白,手背上的骨节兀突出来。看着娘养我这么大,一辈子在农村吃苦,且作为一个丑女子面对别人的嘲笑从不与人红脸对于种种伤心话,总是表现出的难能的平静,我的心在发酸。一天,当我把在外边买的几件湖蓝色起暗花的衬衣和两瓶珍贵的雪花膏给她时,她先是一惊,继而情不自禁的又像儿时一样把我拢到她的胸前,嘴里喃喃地说:要那干什么呢?娘是不配了,待以后你相上媳妇了就送给她吧。娘还说:到时一定要把姑娘领回家,让她看看。这里写娘的苍老变化,娘的忍辱负重,儿子的心酸,特别写儿子给娘买礼品的感恩之“动”,非常感人。可怜天下孝子心,多想把丑娘打扮得漂亮些啊!第四场“情感互动”我是70年代初结婚的,按照她的嘱咐,婚前几天我和爱人终于赶到家里。事前我就同爱人讲好,娘一辈子在农村,农村人显丑显老,见了面一定要多说些宽老人心的话。爱人说,谁还没有老的一天,但娘一定不丑。到家了,不知怎么,我发现屋里空荡荡的,看着爹和弟弟的眼睛又红又肿,我一问才知道娘已在一个星期前病逝了。娘病重时交待爹叫不让我们知道的,怕冲了我们的喜。望着突然空寂和失去了生气的屋子,我极力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在娘的床前收拾她的遗物时,我发现一切都是经过精心整理过的,有一个红绸布包放在她平时靠头的那一面,我急忙打开一看,原来是两双精致的毛边布鞋,一大一小,显然一双是给我的,一双是给她的儿媳妇的。看着看着,我觉得膝头一阵酸涩,扑通一声跌跪在地上,我和爱人的眼泪如泉涌般直落下来。我想起了儿时老师说过的话:你的娘一定是最最漂亮的吧!这场“情感互动”把文章推向了高潮。儿子带媳妇回家看老娘,先交待媳妇怎么宽老人家的心,唯恐媳妇的“惊丑”伤害了母亲。这时为什么不再写儿子为母亲买礼品?从礼品相送到精神宽慰有什么不同?而母亲病危直至死亡都没让他们知道,怕冲了婚喜,这种朴素近乎愚昧却伟大的母爱如何理解?老娘去了,可死前心里满是儿子儿媳,“一个红绸布包放在她平时靠头的那一面”准备送给儿子儿媳的两双精致的毛边布鞋得花费一个年迈病危的老娘多少心血啊!一针一线缝进去多少对儿女的深爱,缝进去多少一生中因丑受到嘲讽而让儿子“委屈”的自责啊!曾经因娘丑而委屈而心酸的儿子此时跪哭老娘,从心底呐喊:娘是最最漂亮的!如果说在第三场“情感互动”中儿子买礼品打扮老娘是在尽孝,第四场“情感互动”中的对母亲精神宽慰的准备和最后想起了儿时老师说过的话,则是“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