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唐诗概述 中唐时期指从代宗大历六年到文宗太和末年的60多年 创新 与 求变 是中唐诗歌的主要创作趋向 中唐的社会背景 如藩镇割据 朋党之争 科举考试的弊端以及用人制度诸因素 为诗人群体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也促使不同群体形成风格各异的诗歌流派 中唐诗歌大约有以下几派 中唐诗歌是盛唐诗歌的延续 这时期的作品以表现社会动荡 人民痛苦为主流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继承并发展了 诗经 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 从文学理论上和创作上掀起了一个现实主义诗歌的高潮 即新乐府运动 元稹 张籍 王建都是这一运动中的重要诗人 元稹 779 831 的主要作品 导入 是乐府古题19首和新乐府12首 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来说 元诗都非常接近白居易的诗 语言通俗易懂是他们共同的特色 这是源于他们文学观点的一致 张籍和王建虽无明确的文学主张 但他们以丰富的创作成为新乐府运动的中坚 同情农民疾苦是张籍乐府诗的主题 以 野老歌 最为著名 风格与上述几人十分相近的李绅诗作虽不多 但 悯农 诗二首却为他赢得了广泛的读者 这一时期还另有一派诗人 这就是韩愈 孟 李贺等人 他们的诗歌艺术比之白居易另有创造 自成一家 韩愈 768 824 是著名的散文家 他善以文入诗 把新的语言风格 章法技巧带入了诗坛 扩大了诗的表现领域 但同时也带来以文为诗 讲才学 追求险怪的风气 孟郊 751 814 与贾岛 779 843 都以 苦吟 而著名 追求奇险 苦思锤炼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刘禹锡 772 842 是一位有意创作民歌的诗人 他的许多 竹枝词 描写真实 很受人们喜爱 此外 他的律诗和绝句也很有名 柳宗元 773 819 的诗如他的散文一样 多抒发个人的悲愤和抑郁 他的山水诗情致婉转 描绘简洁 处处显示出他清峻高洁的个性 如 江雪 就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李贺 790 816 在诗歌的形象 意境 比喻上不走前人之路 拥有中唐独树一帜之风格 开辟了奇崛幽峭 浓丽凄清的浪漫主义新天地 梦天 等都是充分体现他的独特风格之作 中唐诗歌的基调 徘徊苦闷 哀怨惆怅 凄凉感伤 中唐诗歌的风格 雕琢炼饰 追求丽藻与远韵的统一 崇俗尚质 追求浅切尽露的平易之风 崇奇尚怪 追求 笔补造化 的人工之美 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以治国平天下为人生价值的最高实现 学成文武艺 货与帝王家 由士而仕 投身宦海 但宦海有不测风云 忠而被贬 贤而遭迁不乏其人 贬官的遭遇 除了降职 贬逐前往荒远之地外 不少人还经历过囹圄之祸 韩愈 768 824 字退之 唐代河南河阳人 今河南孟县 著名文学家 哲学家 的倡导者 明人列他为之首 因为昌黎 现河北省昌黎 韩氏是望族 所以后人称之为韩昌黎 谥 文 故又称 韩文公 他幼年贫穷 刻苦自学 25岁中进士 29岁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 后来任国子监祭酒 吏部侍郎等职 中间曾几度被贬 著 昌黎先生集 四十卷 古文运动 唐宋八大家 历史背景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 当时韩愈担任刑部侍郎 唐宪宗要 迎佛骨入大内 韩愈上 论佛骨表 劝谏 结果触怒了唐宪宗 几乎被定为死罪 后经他人说情 才改为被贬潮州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初通诗意 整体感知 清人纪昀认为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语极凄切 却不衰飒 一切景语皆情语 请找出写景的句子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横 广度 拥 高度 这幅画面有着怎样的特点 气象苍茫境界雄阔 一切景语皆情语 诗人在此想向我们倾吐什么 体会上句与下句分别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故里 君王重重阻隔 人不前 心事过重 前途艰险渺茫 回顾前瞻 家何在 马不前 颈联是本诗唯一写景的一联 写景的作用是什么 壮阔的景色 严峻冷酷的气氛 渲染 前路艰辛 孤苦渺小的个人 对比 英雄失路 诗人为什么会流露出这样的感情 在文中找出对应的诗句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首联直写获罪被贬的原因 首联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手法 有何表达效果 朝 夕 一封 路八千 时间 数量 对比 数量与时间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 把突然的变故具体化 形象化 增强了感染力 颔联表明诗人怎样的心迹 愤慨 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无悔 意气坚定老而弥坚 试分析尾联的作用 深化 扣题 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 内容 结构 语极凄切 却不衰飒 语极凄切 朝奏夕贬 路八千 衰朽残年 家何在 马不前 好收吾骨瘴江边 不衰飒 景 云拥雪横 境界雄浑气势磅礴情慷慨激昂刚直不阿 总结全诗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是一首比较深刻的政治抒情诗 诗人把朝廷的腐败同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到一起来写 表白了自己为朝廷革除弊政的忠心和勇气 诗的前四句 忠而受贬 叙述议论 简洁明快 慷慨激昂 后四句 蓝关示湘 宕开一笔 以写景叙事来曲致己意 凄楚悲凉 感情基调为之一变 全诗开阖起伏 沉郁顿挫 探究 贬谪诗中 诗人一般会抒发什么样的情感 1 英雄末路之悲2 忠而被贬之愤3 壮志难酬之怅4 生不逢时之叹5 羁旅行役之苦6 怀乡念国之思 探究 结合有关诗句 谈谈贬谪诗中常出现哪些意象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苏轼 水调歌头 关门不锁寒溪水 一夜潺潺送客愁 李涉 再宿武关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阳月南飞雁 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 何日复归来 宋之问 题大庾岭北驿 江南有丹橘 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 自有岁寒心 张九龄 感遇 其七 登柳州城楼寄漳 汀 封 连四州 柳宗元与韩泰 韩晔 陈谦 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 后来五人都被召回 大臣中虽有人主张起用他们 终因有人梗阻 再度贬为边州刺史 这首诗就是这时写的 他们的际遇相同 休戚相关 因而诗中表现出一种真挚的友谊 虽天各一方 而相思之苦 无法自抑 城上高楼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 一身去国六千里 柳州去京六千里 荒远闭塞 没有旧日交好 只有苍茫的荒野 愈是在壮阔的 茫茫的天地之间 愈加会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孤独 满腔孤愤油然而生 溢满了整个心胸 城上高楼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 这里的 茫茫 既是说海天茫茫 又是说愁思茫茫 既是现实的自然空间 也是诗人愁思浩渺的心灵空间 主客观世界浑然一体 惊风乱飐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墙 近景 写夏天的风雨景象 写狂风吹打荷花 乃水中景象 夏季水池里长满了娇艳美丽的荷花 可是狂风突起 肆意吹打 娇美的荷花被吹打得在水上东倒西歪 飘摇动荡 写暴雨打薜荔 乃陆上景象 城墙上长满了芳香的薜荔 景色美丽 不料突遭密集的雨点猛烈斜打 备受摧残 惊风乱飐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墙 就描绘风急雨骤的景象而言 这是 赋 笔 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屈原 离骚 有云 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又云 揽木根以结芷兮 贯薜荔之落蕊 在这里 芙蓉与薜荔 正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 惊风乱飐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墙 沈德潜 唐诗别裁 惊风 密雨 言在此而意不在此 表面上是写夏季的急风暴雨景象 但言在此而意在彼 实际上是暗喻朝廷保守势力对革新派的打击和迫害 用自然物象暗喻世间人事 曲折婉转 含蓄蕴藉 岭树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肠 远景 写山水景象 把目光远投 只见山岭绵绵 林树重重 遮住了诗人远望的视线 那曲曲折折的柳江 恰似我的曲结的愁肠 岭树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肠 九回肠 愁肠百结 九 次数多 把江流曲比作九回肠 其实是把自己的不绝愁思用九曲柳江来形容 汉司马迁 报任安书 肠一日而九回 南朝梁简文帝 应令 望邦畿兮千里旷 悲遥夜兮九回肠 岭树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肠 唐诗解 评此联 无限之情 以有限之景出之 无形之情 以有形之景状之 对此风景 情可堪乎 对政治的抱负不绝 对友人的思念无限 但被重重山岭阻断 满腹愁思无形 但却似山岭林树重重叠叠 就如柳江江水滔滔不绝 又百转千回 共来百越文身地 犹自音书滞一乡 望而不见 自然想到互访或互通音问 而望陆路 则山岭重叠 望水路 则江流纡曲 一同被贬谪于大荒之地 已经够痛心了 还音信阻隔 竟不能相互慰藉 这茫茫愁思 真不知如何排遣了 读诗至此 余韵袅袅 余味无穷 共来百越文身地 犹自音书滞一乡 滞 不仅是柳宗元当时的处境 而且也是他最终的命运 最后他客死于柳州任上 不仅是全诗的愁思的凝结点 也是他一生命运悲惨的终结点 全诗用 愁思 贯穿 首联登高望远 引出愁思 颔联见到芙蓉 薜荔横遭摧残 引起身世之感 又添愁思 颈联 远望友人 岭树重遮 江流阻断 使人愁肠百结 尾联音书断绝 各滞一方 倍感寂寞 愁思更深 这首诗托景抒怀 通过登柳州城楼所见景物的描写 曲折地谴责了当时朝廷保守势力对革新人士的打击和迫害 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由此而生的悲愤心情和对同贬战友们的深切怀念 江南春绝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内容 莺歌燕舞 万紫千红 辽阔江南 景色如画 蒙蒙细雨 南朝佛寺尚存 而统治者早已消亡 寓意 对统治者广建佛寺的不满 兴亡之叹 余秋雨先生说过 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 不是爱 不是死 而是怀古之情 兴亡之叹 咏史诗就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或人物为题材 借此抒发情怀 讽刺时事的诗歌 怀古诗则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 想象 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 怀古诗词 是诗人在游览古迹或阅读史书时 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 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 多以简洁的文字 精选的意象 融合对自然 社会 历史的感触 或借古以喻今 或借古以讽今之作 这类作品内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 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 怀古诗词因为要摘取历史的某些片段 因此人们往往又笼统地称其为咏史怀古诗 怀古诗 怀人伤己 对比失落 同病相怜 怀古伤今 昔盛今衰 借古讽今 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古地 思古人 忆其事 抒己志 表现主观情感 观照历史兴衰 怀古诗的主旨 怀古诗有的是咏古迹 有的是怀古人 有的是忆古事 但是多或借古喻今 或借古讽今 主题大致有 1 感慨盛衰无常 如唐代李白的 越中览古 2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奢侈 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 如杜牧 过华清宫绝句 3 感慨国运衰微 如刘禹锡的 石头城 4 抒发爱国情怀 如辛弃疾的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5 追慕古贤 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 如卢照邻的 咏史四首 6 感慨壮志难酬 如苏轼的 念奴娇 赤壁怀古 1 2 3 无我之境4 5 6 有我之境 品读怀古诗的方法 1 要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史实 人物和典故 2 清楚诗人的生平际遇和所处时代 3 明确古与今 人与己 的连接点 4 古今 人己 对比 结合诗句 体会作品主旨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 作者简介 刘禹锡 772 842 字梦得 晚年自号庐山人 彭城 今江苏徐州 人 是汉中山靖王后裔 唐代中晚期诗人 哲学家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 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刘禹锡天资聪颖 敏而好学 从小就才学过人 气度非凡 他十九岁游学长安 上书朝廷 二十一岁 与柳宗元同榜考中进士 同年又考中了博学宏词科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 他没有自甘沉沦 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 积极向民歌学习 创作了 采菱行 等仿民歌体诗歌 一度奉诏还京后 刘禹锡又因诗句 玄都观里桃千树 尽是刘郎去后栽 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 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 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 竹枝词 名句很多 广为传诵 824年夏 他写了著名的 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 故垒萧萧芦荻秋 这首诗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激赏 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 后来 几经多次调动 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 当时苏州发生水灾 饥鸿遍野 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 免赋减役 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 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苏州人民爱戴他 感激他 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 白居易和他合称为 三杰 建立了三贤堂 唐文宗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 赐给他紫金鱼袋 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 任太子宾客 与朋友交游赋诗 生活闲适 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其诗现存800余首 其学习民歌 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 题材广阔 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转 朴素优美的特色 清新自然 健康活泼 充满生活情趣 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 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 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 晚年所作 风格渐趋含蓄 讽刺而不露痕迹 解题 西塞山 在今湖北大冶东面的长江边 形势险峻 是六朝有名的军事要塞 长庆四年 八二四年 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 沿江东下 途经西塞山 即景抒怀 写下此诗 西塞山风光 小结 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怀古诗 诗人追怀西晋灭吴的史实 抒发感慨借古讽今 将批判的锋芒指向地方割据势力 并提醒唐朝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 表现手法 对比 借古讽今 注解 1 世业 2 羁旅 3 寥落 4 干戈 5 根 韵译 时势艰难兵荒马乱 家业空空 兄弟逃难旅居异地 各自西东 战乱以后处处寥落 田园荒芜 世代传下的产业 犹漂泊 冷落 本是两种武器 这里指战争 喻兄弟 骨肉分离漂泊流浪 失散途中 离群孤雁相隔千里 形影相吊 同根兄弟随风飞散 恰似秋蓬 天涯海角共看明月 无不垂泪 今夜思乡你我同心 五地相同 仿写 白居易所处的中唐是一个多难的时代 他从十多岁开始 即因战乱而离家四处飘泊 德宗贞元十五年 799 春 宣武军 治所在开封 节度使董晋死 其部下举兵叛乱 继之彰义军 治所在汝南 节度使吴少诚亦叛 唐朝廷不得不发兵征讨 河南一带再次沦为战乱的中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