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六字令三首教学设计育才学校 陈海莲老师 教材分析十六字令三首是是长春版六年级下册的一首诗,一首典型的对山的赞美歌吟的英雄之诗。第一首是写山的高度。第二首写山的连势。第三首写山之险峻。这三首词通过写山,咏物言志,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的万丈豪情。表达了本人及红军的胸怀和抱负。言近旨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1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小令,注意长短句的节奏。 【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写作背景和课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读懂诗文内容,想像这三首小令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在文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来体会诗人在文中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读题解题:知道什么是“十六字令”吗?2.自由朗读十六字令三首,注意读准字音。3.指名读,其他同学在心里跟着读。4.强调本课三个生字“澜”“酣”“堕”和两个容易读错的字“锷”“拄”,齐读这几个字及所在的句子。5.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表现了出色的才华。是人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杰作,至70年代末期,已发表的毛泽东诗词共43首。其中,诗14首,词29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作的24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创作的19首。写作背景:这三首十六字令创作于长征路上,时间范围就是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之间,毛主席率领红军长征途经湘、贵一带的高山时有感而作。后来经过反复推敲,多次修改而成。他所指的没有哪一座具体的山,而是云南、贵州和四川一路上山给他的整体印象。二、再读诗文,了解诗意1.字音读准了,怎样能够读得更有味道呢?请大家把这三首小令放在一起仔细观察一下,除了每首小令共有十六个字,你还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师根据学生发现的特点,相机指导学生读出长短句的节奏;押韵的字读得饱满一些;“山”字读出题目的感觉。2.生练读。师指读、评价,引导学生齐读。3默读,结合注释,读懂词意(1)三首小令我们已经读了几遍,读得多了,能好懂一些。现在,请大家默读这三首小令,结合书后的注释,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三首小令的大概意思。(2)小组内交流,指名汇报。第一首是写山的高度。诗人化用贵州民谣,将“马过要下鞍”改为“快马加鞭未下鞍”。接着又借用此民谣中的“离天三尺三”。这两处借用一下就将红军当时的现实及精神幻化灵活了,达到以俗为雅之功。“快马加鞭未下鞍”写红军战马奔腾穿山而过的英姿,而不仅仅是民谣中的屈服于山高,下得马来。“离天三尺三”在毛主席这首诗里也不仅仅是写高山仰止,气势磅礴,而是衬托诗人慷慨之精神。第二首写山的连势,因第一首是写的高度,山在这里如狂涛巨浪成倒海翻江之势,奔腾朝前,起伏延绵,连环不绝,犹如一幅巨型的红军万马奔战图,这里以山之雄伟走势象征了诗人永怀斗志的壮志豪情以及红军将士摧枯拉朽般的战斗士气。狂飙突进,宛如让读者又重临毛诗的“飞将军自重霄入”等一系列情景之中。第三首写山之险峻,山可以高得来刺破青天,而锋刃未残,然而又用一个合乎情理的大夸张,似乎山之利剑要刺塌青天,但青天不会垮下,因为高山之大柱正支撑中天。这里所写的顶天立地之山同样既是写景又是象征诗人及红军的作为民族中流砥柱之顶天立地的作用。三、精读诗文,思考探究(一)感受山的形象1.读成一个词字面意思解释出来了,你们能不能把每首小令的16个字分别读成1个词呀?静静地读,静静地思考,16个字读成1个词。峻峭 巍峨 雄险 立地 顶天2.读成一幅画都说“诗中有画”,毛泽东这三首小令画面感特别强,请同学们结合我们从小令中读出的词,再仔细读一读这三首小令,一边读一边想象,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1)第一首小令生描绘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师提示:说一说是哪个词或者哪句话给你这种印象,启发你想象到这样的画面?抓“离天三尺三”中“三尺三”这一数字及夸张的修辞方法,体会山的高大、巍峨、峻峭;联系民谣体会山高到了难以翻越的程度,板书:翻越难。(2)第2首小令学生描绘画面后,有感情地读第二首小令。引导生关注“海”“江”“澜”,提问:写山的小令为什么用了这么多带“氵”的字?引导生体会到,毛泽东以化静为动的艺术夸张,把层峦起伏的千山万岭写活了,写出了山磅礴的气势、雄浑的力量;联系上文“快马加鞭未下鞍”,体会静态的山在马背诗人毛泽东眼中动了起来,层峦起伏的千山万岭仿佛“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3)第三首小令学生描绘想象到的画面,师请生想象着画面有感情朗读第三首小令。(三)读出一首小令我们不仅把三首小令读成了一个又一个的词,而且把它们读成了一幅又一幅的画,老师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撷取了几个词,再稍加整理,(把板书梳理成十六字令),看,我们又读出了什么?指名读,齐读。1.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读一读毛泽东的三首十六字令,用心去感受他笔下的山的特点。2感受人的形象。这三首十六字令,毛泽东仅仅是在写山吗?山的背后你又能读出什么呢?人。你从哪儿读出了人,这人都藏在哪些字后面?请大家静静地读书,静静地思考,做一下简单的批注。(1)第一首小令抓“快马加鞭未下鞍”的“未”,与民谣对比,体会红军的勇往直前。一往无前 英勇壮志坚(2)第二首小令抓“万马战犹酣”的“酣”体会红军征战的酣畅。师板书并讲解“酣”的字理,引导生回到词里体会“酣”,透过“酣”字想象,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课件出示红军胜仗连连的资料。引导学生联系资料,谈对“万马战犹酣”的“酣”有什么更深的理解,带着这种体会有感情读第二首小令。介绍连连胜仗前,红军刚受重创、仅剩3万多人。引导学生谈对“万马战犹酣”有什么更深的体会,把体会送到第二首小令中有感情地读。师解说红军长征锋芒所向、锐不可当,课件演示动态长征路线图如蛛网散布,改变中国山河颜色,引导生再读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再读第二首小令。(3)第三首小令抓小令的象征意义体会红军形象的砥柱擎天,师引导生有感情朗读第三首小令。砥柱 擎天四、课堂总结:天塌不怕,这大写的人一柱擎天;地陷不怕,这大写的人是中流砥柱。联系今天的现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西加油罐采购合同范本
- 锡山区餐饮投资合同范本
- 物业空调安装免责协议书
- 灌溉水渠修复协议书范本
- 用工程货款买房合同范本
- 法律欠款回收协议书范本
- 腻子工工程分包合同范本
- 父母卖房给子女合同范本
- 机械厂临时工合同协议书
- 砖窑摊位转让协议书模板
- 我国非密敏感信息管理体系建设:思考与策略研究
- 社区护理考试题(含参考答案)
- (完整版)医疗安全管理制度
- Citect2018完整培训手册
- 仓储安全操作规程内容
- 2025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含标准答案解析)
- 2025届江苏省镇江市联考英语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答案
- 河道采砂防洪影响评价报告
- 气候变化背景下沿海城市极端复合洪涝灾害的风险评估
- 北森心理测评试题及答案
- 政府补助专项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