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循环往复的命运怪圈.doc_第1页
《百年孤独》循环往复的命运怪圈.doc_第2页
《百年孤独》循环往复的命运怪圈.doc_第3页
《百年孤独》循环往复的命运怪圈.doc_第4页
《百年孤独》循环往复的命运怪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循环往复的命运怪圈-马尔克斯与百年孤独 一、生平与创作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哥伦比亚作家,记者。生于马格达莱纳省阿拉卡塔卡镇。父亲是个电报报务员兼医生。他自小在外祖父家中长大。外祖父当过上校军官,性格善良、倔强,思想比较激进;外祖母博古通今,善讲神话传说及鬼怪故事,这对作家日后的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13岁时,他迁居首都波哥大,就读于教会学校。18岁进国立波哥大大学攻读法律,井加入自由党。1948年,哥伦比亚发生内战,他中途辍学。不久,他进入报界,任观察家报记者,同时从事文学创作。1954年起,任该报驻欧洲记者。1961年起,任古巴拉丁社记者。1961年至1967年侨居墨西哥,从事文学、新闻和电影工作。197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称号,1972年获拉美文学最高奖委内瑞拉加列戈斯文学奖,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和哥伦比亚语言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加西亚马尔克斯作品的主要特色是幻想与现实的巧妙结合,以此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审视人生和世界。重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百年孤独(1967)家长的没落(1975)、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中篇小说枯枝败叶(1955)、恶时辰(1961)、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1961)、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1981),短篇小说集蓝宝石般的眼睛(1955)、格兰德大妈的葬礼(1962),电影文学剧本绑架(1984),文学谈话录番石榴飘香(1982)和报告文学集一个海上遇难者的故事(1970)、米格尔利廷历险记(1986)等。 1967年5月,百年孤独刚刚问世,立即轰动西班牙语文学界及整个世界文坛。当时年仅39岁的马尔克斯“一夜之间就变成了大红人”。拉美各国报刊竞相采访,发表作家介绍、谈话录、访问记。这部称之为“爆炸性”的小说一版再版,在一个时期内,甚至达到了一周印行一版的惊人速度。小说很快被译成30几种文字,畅销世界各国。到小说获诺贝尔奖为止,销售量已达1000万册以上。这在西班牙语文学史上是罕见的。智利著名诗人聂鲁达感叹地说: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塞万提斯之后最伟大的语言大师”。美国读者将百年孤独誉为“拉丁美洲的堂吉诃德”。第41届国际笔会主席略萨说,“百年孤独在拉丁美洲引起了一场文学地震”。多米尼加此刻杂志甚至发表文章说,“只要有人类存在,人们总会谈起加西亚马尔克斯的”。 二、百年孤独(一)内容梗概 百年孤独是马尔克斯最重要的作品,也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马尔克斯说,他写作这部长篇小说的初衷是要为他童年时代的全部体验“寻找一个完美无缺的归宿”,不只如此,在某种意义上,这部小说也是作家对他过去的文学活动的一个总结。百年孤独描写了100多年间布恩地亚家族7代人的命运。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和他的妻子乌苏拉是表兄妹。在以前,乌苏拉的一个姑母与何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的一个叔叔结婚,生的孩子长着一条猪尾巴。乌苏拉害怕自己也生下一个这样的孩子,婚后1年多未与丈夫同房。这事慢慢传开,村里人都认为丈夫无能。一次,何塞在斗鸡中赢了邻居,后者不服,当众挖苦他。何塞一气之下在决斗中把邻居刺死,从此常常受死者灵魂的缠绕,他们夫妇只好远走他乡。何阿布恩地亚带领跟随他的村民跋山涉水两年多,最后在一个渺无人烟的小河边建立小村子,取名马贡多。以后人们发现了与外界的通道,马贡多开始繁荣起来,发展为一个小镇。多年后何阿布恩地亚发了疯,被人们捆在院子里的栗树下,被折磨了半个多世纪才死。乌苏拉体魄健壮,活了100多岁。他们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生在路途中,叫何塞阿卡迪奥,长大后和一个常在他家帮工的女人庇拉特内拉发生关系,生了一个孩子,叫阿卡迪奥,内战中被政府军枪毙了。小儿子叫奥雷良诺,是第一个生在马贡多的人。他也和庇拉特内拉发生过关系,生的儿子叫奥雷良诺何塞。他后来和政府派来的镇长的女儿雷梅苔丝莫科特结婚。一天晚上,雷梅苔丝莫科特突然暴死。何阿布恩迪亚的女儿叫阿玛兰塔。他们还收养了一个孤女,据说是他们的亲戚,取名雷蓓卡,但老两口老记不得这门亲戚。雷蓓卡有吃泥土石灰的怪癖,她长大后在爱情上老不如意,后来嫁给了霍塞阿卡迪奥。第3代中除了庇拉特内拉生下的阿卡迪奥和奥雷良诺何塞外,还有奥雷良诺在内战时期照古老风俗和17个女人生的17个儿子。第4代都是被政府军枪毙的阿卡迪奥的后代。他的女儿非常秀丽,叫俏姑娘雷梅苔丝。两个孪生遗腹子取名为霍塞阿卡迪奥第二和奥雷良诺第二,他俩长得一模一样,一样的行为放荡,他们都和一个叫佩特拉科特的姘头胡混。第5代全是奥雷良诺第二的子女。儿子也叫何塞阿卡迪奥,女儿叫雷纳塔雷梅苔丝(梅梅)和阿玛兰塔乌苏拉。梅梅的儿子叫奥雷良诺布恩迪亚,是唯一的第6代。他爱上他的姑妈阿玛兰塔乌苏拉,结果生了一个有尾巴的婴儿,他是这个家族的第7代,也是最后一代。他生下不久就成了“一张肿胀干枯的皮”,被蚁群拖往蚁穴吃掉了。这时,马贡多被一阵旋风刮走,从世界上消失了。和布恩迪亚家族关系密切的是吉卜塞人墨尔基阿德斯,他曾在新加坡海滩死于热病,尸体被抛入海中,但因不堪忍受孤寂又重返人间,重来马贡多。他老死在布恩迪亚家,留下一部记载以上家族历史的神秘的手稿。(二)思想意义 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里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天地,他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逼真的现实生活汇集在马贡多这个丰富多彩的幻境里,夸张地表现了拉美大陆的社会景象和历史特征。这部小说对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命运描写是那么触目惊心老布恩迪亚为了逃避仇人阿吉尔拉的冤魂的纠缠,携妻子乌苏拉和少数乡亲跋涉到荒僻之地开创了马贡多村落,年迈时因精神失常被绑在一棵栗树下,在天降花雨中默默死去;小儿子奥雷良诺上校发动过32次武装起义,跟17个女人生了17个儿子,但一夜之间全惨遭杀害,他躲过14次暗杀,73次埋伏和一次行刑队的枪决,终于厌倦内战,开枪自杀未遂,回到马贡多靠制作小金鱼打发残年;孙子被保守党徒枪毙,曾孙女乘一张会飞的床单飘然而逝;曾孙从装运罢工工人尸体的火车厢里逃脱,在返归马贡多的路上,遇到滂沱大雨,这雨一连下了4年11月零2天;六世孙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与其姑妈阿玛兰塔乌苏拉同居,生了一个长着猪尾巴的婴儿,这个婴儿竟被议群拖入蚁穴吃掉凡此种种,既有惊人的想象,又有惊人的真实,构成了一个离奇古怪而又十分逼真的艺术境界,给人以似真非真,似梦非梦,扑朔迷离,神奇诡谲的感觉。其实,百年孤独的现实性是非常强烈的。马尔克斯在文艺谈话录番石榴飘香一书中说,奥雷良诺上校一家人历尽沧桑的历史,实际上就是拉丁美洲的历史。而作家的职责就在于提醒公众牢牢记着这段容易被人忽视、遗忘的历史。百年孤独的书名本身就是意味深长的,“百年”是指拉美人民受压迫年代的久长,“孤独的反义词是团结”,即要通过团结来摆脱孤独状态。造成马贡多百年孤独的原因是由下面几个方面决定的:文明程度的低下,政治上的麻木不仁,经济上的贫困落后,思想观念上的保守陈腐。1.远离科学与文明,是马贡多人百年依旧的内在驱动力。落后的近亲结婚,一直延续到今。小说中的何阿布恩地亚和乌苏拉夫妇俩就是表亲关系,他们的上一辈因为近亲结婚而生下了长猪尾巴的畸形儿,羞耻心和恐惧感一直折磨着这个家庭,到末了也没有逃脱惩罚。最后,布恩迪亚家庭的第六代人还是生下了一个长猪尾巴的婴儿,全世界的蚂蚁一起出动,将他拖往蚁穴吃掉,整个布恩迪亚家族就此覆灭。社会的发展,必须同愚昧落后、闭塞混乱进行斗争,这是作者要求人们认真思索的问题。小说还用这样的镜头来浓缩这一史实:以墨尔基阿德斯为首的吉卜赛人来到马贡多,用两块小小的磁铁换走了何阿布恩地亚的一头大骡子和一群山羊,后来,两块磁铁再加上3枚金币又变成换取放大镜的代价。足见他们对科学的陌生。正因如此,他们才把火车看作怪物,电灯又使他们彻夜难眠,电影更使他们恼火不已。2.马贡多社会政治的昏聩,是马贡多人百年依旧的第二重内驱力。马贡多人在党派斗争中常常稀里糊涂地充当工具。32次起义都失败,政治上的不觉悟,使许多村民白白献出生命,无助于社会的进步。3.殖民者的掠夺,经济上的贫困,是马贡多人百年依旧的第三重内驱力。由于文明程度的低下,在外国经济势力入侵之时,马贡多人只能任人摆布,经济上处于附庸地位。种植园、工厂、跨国公司出现了,而财富则源源不断地流入殖民者手中。4.保守封闭的思想观念是产生贫困落后的土壤,这是马贡人百年依旧的第四重内驱力。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布恩地亚家族的成员,各自生活在自己密不透风的孤独堡垒之中,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排解寂寞:奥雷良诺上校周而复始地制作小金鱼,做了化掉,化掉又做;阿玛兰塔每天织她的裹尸布,日织夜拆,夜拆日织;俏姑娘雷梅苔丝每天赤条条地在浴室里整整呆上两个小时,打发时间;雷蓓卡闭门封窗,关在房里等待死亡,作家摄取的这些备受孤独折磨的凄惨镜头,让读者感受到一种不能掌握自身命运的绝望、冷漠和疏远,揭露这种人的异化,其目的正是在于警世醒俗,寻找出路。 根据这些因素,小说的主题也就可以提炼出来了。 时间在重复轮回,便是历史在原地打转;愚昧、落后的亘古不变,便将导致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消亡。这就是马贡多人的命运。于是就有“马贡多被一阵风刮走”的结局。从此以后,孤独与贫穷是否还会出现?作者自然希望有肯定的回答,但现实倒未必。因为,社会历史尽管不会受什么冥冥之中的命运与力量的支配,但是,严酷的现实则告诉人们,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以来的哥伦比来以及整个拉美的社会发展,正像马贡多的历史进程一样停滞而孤独,是一种过去、现在与将来的循环往复。拉丁美洲是世界上开发最晚的地区之一,哥伦比亚近百年来始终处于封闭、落后、贫困和保守的“孤独”境地。所以百年孤独中大大小小的循环怪圈,象征了歌伦比亚甚至整个拉美地区的社会现实。漫长的战争,无休止的党派之争,残酷的资本主义入侵,封建统治下的专制愚昧,构成了20多个国家的百年沧桑。荒谬的时间循环观念,正是拉美落后的民族精神的体现:逃避现实,眷恋过去,抱残守缺,民族压迫越重,恋旧情绪愈浓。这种落后的民族精神与心理的恶性循环,正是拉美社会进步缓慢的内在原因。所以,百年孤独这个魔幻的世界蕴含了深刻的真实性与现实性,这体现了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既有神奇性又有现实性的基本特征。在百年孤独的象征性循环框架中,还有更深层的意蕴。马尔克斯是一个具有强烈现代意识的作家,他是站在现代人的高度去审视拉美的历史与现实的。百年孤独的循环柜架是现代意识与传统的民族意识碰撞后的产物。马贡多人在生存斗争的循环中,拉美社会历史的循环式的停滞,固然有其社会与民族素质的原因,但从整个人类到现在的发展历史的大背景中看,现代人不同样重复着蛮荒时代的古人那种与命运不断抗争又不断失败(指更高意义上的),从而陷于抗争-惩罚的循环怪圈中吗?当然,在现代人看来,这命运不是冥冥中的神力,而是那时而支配人、制约着人的异己力量,那使人互相隔膜、血腥争斗的超自然符咒。现代人并不因为自己有了科学和文明的长足进步而忘乎所以,恰恰是这种进步使他们感到了人的无能为力与前途的渺茫,感到陷于更深的迷惘与困惑之中。这不正与马贡多人面对放大镜和磁铁时的困惑、迷惘与冷漠心态有质的相似吗?现代人直面现代“命运”时对自身能力的顿悟,不正与马贡多人关进小屋不停地制作小金鱼时的心态相仿吗?其中所体现的正是一种明知无所为偏要为之的现代精神。现代人的生存处境在本质上与马贡多人、原始古人以及拉美人的生存处境相一致之外,从超现实的意义上讲,这不正是一种历史的大循环吗?所以,百年孤独的时间循环结构,从象征隐喻的层次上看,表现了哥伦比亚和拉美大陆的现实矛盾,传达出作者对拉美深层民族精神与心理的开掘与把握,以及对人类原始意识和情感经验的体悟,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和人类命运深深的关切与痛苦的思索。由此看来,百年孤独乃至整个魔幻现实主义艺术从拉美大陆经由大西洋飘往西方世界时,人们惊讶之余又喜不胜言,其原因就在于它们和西方现代精神意识是相契合的。马贡多人在孤独中的循环与循环中的孤独,同“毛猿”的孤独、“大甲虫”的痛苦、“等待戈多”式的迷惘以及来自“荒原”的渴望与焦虑,是出自人类同一种情感和精神意识的。马尔克斯居世界之一隅,探索着现代人共同追寻的生存奥秘。他把人类历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揉合在一起,进行现实的与历史的审视。因此,小说中的“怪圈”是魔幻的与非理性的,而他对“怪圈”式的人类生存现象的思考又是理性的、合逻辑的。所以,百年孤独的艺术世界既是神奇的,又是真实的;它是神话,同时又是现实;它所表现的是发自现代人的心智结构的全新的拉美民族精神,它所凝结的又是全类类的心理情感。它属于拉美人民,也属于全人类。(三)艺术成就1、 似真似梦的“魔幻现实” 阿根廷著名文学批评家安徒生因贝特说:“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中,作者的根本目的是借助魔幻表现现实,而不是把魔幻当成现实来表现在这类小说中,事件即使是真实的,也会使人产生虚幻的感觉。作者是要创造一种既超自然而又不脱离自然的气氛。”长篇小说百年孤独正体现了这一特点。小说不是用严谨的情节和细节去创造高度真实的气氛,而是让现实失去它原有的形式,成为奇特的魔幻世界。读这篇小说,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变了形的魔幻世界,奇特的情节在小说中随处可见:转瞬间就可以长大的植物;婴儿在母亲肚子里就会哭;人不听父母的话就变成蛇;已死的人不能忍受另一世界的孤寂而重返人间;活人与死人对话;一场大雨下了4年11个月又2天连日常生活都离开了常规:霍塞阿卡迪奥不知怎么回事突然被枪打死以后,“一股鲜血从门下流出,流过客厅,流出家门淌到街上,在高低不平的人行道上一直向前流,流下台阶,漫上石栏,沿着土耳其人大街流去,先向左,再向右拐了一个弯,接着朝着布恩地亚家拐了一个直角,从关闭的门下流进去,为了不弄湿地毯,就挨着墙角,穿过会客厅,又穿过一间屋,划了一个大弧线绕过了饭桌,急急地穿过海棠花长廊,从正在给奥雷良诺霍塞上算术课的阿玛兰塔的椅子下偷偷流过,渗进谷仓,最后流到厨房里,那儿乌苏拉正预备打36只鸡蛋做面包。”又如,为了写俏姑娘雷梅苔丝的纯真无邪和她的“自然气息”,写她总是赤身裸体地在家里走来走去,“因为按照她对事物的看法,在家里,赤身裸体是唯一体面的方式。”“有件事家里人始终不知道,这就是外乡客们很快就发现俏姑娘雷梅苔丝会散发一种使人精神恍惚的气味,闪现一种令人难受的光亮,即使她离开后好几个小时,都能感觉出来。”,“在海棠长廊里,在客厅内,在家里任何一个角落”,别人都能“确切地指出她曾经呆过的地方和她离去有多久。”而这一切,毫无邪念的她一无所知。最后她随着一条床单向上飞升,“永久地消失在太空之中”。再如,对外国势力的侵略掠夺,小说是这样描写的:“这些人有着只属于上帝的威力,他们居然改变了降雨的规律,加快了庄稼成熟的周期,他们把河流从原来的地方搬走,连同它的白色的石块、冰冷的河水一起移到镇子的另一端。”这些描写是不是失去了真实性呢?用传统的现实主义观点去看确实如此,但用魔幻现实主义的观点去看又不同。马尔克斯曾说:“我认为小说是用密码写就的现实,是对世界的猜测。小说中的现实不同于日常生活里的现实,尽管前者源于后者。这和做梦一样。”作品中的现实虽然改变了原来的形式,被魔幻化了,但其依据仍是现实。通过这样的形式,生活的非同寻常的性质被突出了、强化了。在这方面,马尔克斯主要是借鉴了拉丁美洲印地安土著文学和黑人民间传说。由于世代相传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的影响,印地安人形成了独特的感知世界的方式,在他们的认识中,客观世界与神鬼世界是相通的,生而复死,死而复生,生死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他们把“死”看作是一个极其自然的日常生活侧面,相信人死后同样可以与活人对话。因此,印地安文学作品一方面描绘可以感知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也抒写梦幻的现实。百年孤独中,老布恩迪亚杀死了邻居阿吉尔拉,从此,死者的孤魂便不断地出来打扰他们,时而在水缸边堵伤口,时而在浴室里洗脖子上的血,时而又站在院子里,赶也赶不走,他只好弃家出走,把安宁让给鬼魂;年近两百岁的好汉佛朗西斯科年轻时曾与魔鬼对歌,击败了对手;阿玛兰塔可以不动声色地宣布自己将于某日傍晚逝世,于是马贡多的居民们纷纷带来信件,请他交给死去的亲人;老祖母乌苏拉临死前身体萎缩得只有干梨大,差点被老鼠吃掉,当人们告诉了她已经死亡后,她才在事实面前服了输,轻声嚷道:“这么说,这就是死亡了。”马尔克斯这种像新闻报道似的从容沉着的笔调,将虚幻神秘表现得如此真实自然,活灵活现。 除了对印地安文学和黑人民间传说的借鉴外,百年孤独有关飞毯、神灯和所罗门巨人的描写,无疑是借用了天方夜谭的故事。老布恩迪亚携家眷离开奥阿查,与圣经出埃及记相似;大雨淹没马贡多,则是“洪水灭世”的移植。这些描写,让人物在更广阔的天地里翱翔,既不同于传统小说的狭隘视野,又不同于浪漫主义的神话传说,它将荒诞不经与真实生活交织,将人与神鬼交织,将神话与历史交织,将不可能与可能交织,从而产生了深刻而奇特的艺术效果,它充分体现了魔幻现实主义的民族性和审美情趣。 2、新颖巧妙的象征隐喻百年孤独的象征隐喻手法运用也是很巧妙的。例如,小说写道,马贡多的居民有一次突然传染上了失眠症,这又导致健忘症。他们整日整夜不睡觉,失去了记忆,连平时最熟悉的东西都叫不出名字,以至于要在各种物品上贴上标签,注明它的名称和用途。他们在牛身上贴上这样的标签:“这是牛,每天要挤它的奶,要把奶煮开加上咖啡才能做成牛奶咖啡。”这种描写令人忍俊不禁,但仔细一想,这不是在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历史吗?马尔克斯认为:“拉丁美洲的历史也是一场巨大然而徒劳的奋斗的总结,是一幕幕事先注定要被人遗忘的戏剧的总和,至今在我们中间,还有着健忘症。只要事过境迁,谁也不会清楚地记得香蕉工人横遭屠杀的惨案,谁也不会再想起奥雷良诺上校。”关于健忘症的描写正是象征性的描写了这种情况。此外,百年孤独在很多地方写了黄色,这也是有象征意义的。墨尔基阿德斯的假牙上长出了“开有黄花的水生小植物”。这种小花以后再次出现。一次是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死去后,“木匠来给他量尺寸做棺材,这时人们从窗户里望见天上正像下小雨似的落下了许多小黄花。在寂静的风暴中镇上整整下了一夜,小黄花盖满了屋顶,堵住了门口,闷死了睡在露天的动物。”另一次是小说的接近尾声处,这时乌苏拉已经去世,布恩地亚家族已濒临最后毁灭,长廊的水泥地裂缝中长出朵朵小黄花,跟一个世纪前墨尔基阿德斯假牙上的小花一模一样。在这几个地方,小黄花象征着一种无可挽回的局面。小说中写到黄色的地方很多,如“黄色的破车”、“黄色火车”、“黄色的蝴蝶”等等,黄色始终象征着灾难。 3、循环回归的“未来时序” 在小说的时序方面,马尔克斯创造了从未来的角度去“回述”“现在”的新颖写法。百年孤独是这样开头的“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忆起,他的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然后笔锋一转,又把读者引回到了马贡多的建村时代。作家本人说,开头最难写,他怎么也写不好,经过数易其稿,才用了这句话。作者很重视小说的第一句话,认为第一句话有可能成为全书的基础,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全书的风格和结构,甚至它的长短。这句话在书中反复出现,前呼后应,造成了几乎贯穿始终的悬念。小说很多地方都用这样的写法,如:“若干年以后,在第二次国内战争期间,奥雷良诺布恩迪亚上校试图沿着这条路袭击奥阿查,可是走到第六天,他明白了那是一种狂想。”“若干年之后,当他在病榻上奄奄一息的时候,奥雷良诺第二一定会记得六月份一个阴雨连绵的下午,他跨进房去看他头生儿子的情景。”小说第一句话是说布恩地亚家族的第二代奥雷良诺上校在马贡多建立起来多年以后,在面临行刑队的处决时所回忆的童年时的情景。“许多年之后”,是从“现在”这个叙述时间出发去说的,“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忆起”这是彼时的“将来”,“他的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是回到“过去”,而这个对“将来”而言的“过去”,其实也就是故事中的“现在”。由此可以看到,由“现在”出发,最后又回到“现在”,形成一个圆圈,这一点有很重要的象征意义。马贡多刚建立的时候是个闭塞落后的小镇,在100年中它经历了许多变化,繁荣以后,到最后仍然是与世隔绝、贫穷落后。它被飓风吹走了,又归于无,好像绕了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