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方程式赛车设计(制动与行走系统设计)
大学生方程式赛车制动与行走系统设计【优秀方程式赛车课程毕业设计含20张CAD图纸】
【带开题报告+外文翻译】【48页@正文18100字】【详情如下】【需要咨询购买全套设计请加QQ1459919609】
A0-制动油路.dwg
A0-制动踏板总装.dwg
A1-前轮主销.dwg
A1-前轮轴装.dwg
A1-后轮主销.dwg
A1-后轮轴装.dwg
A1-踏板座.dwg
A1-车轮总成.dwg
A2-制动踏板.dwg
A2-前轮毂.dwg
A2-后制动盘.dwg
A2-后轮毂.dwg
A2-汽车泵.dwg
A2-油门踏板.dwg
A3-油门推杆1.dwg
A3-油门推杆支座.dwg
A3-油门杆2.dwg
A3-油门踏板限位块.dwg
A3-超程开关支座.dwg
A3-踏板座支撑板.dwg
CAXA制图
大学生方程式赛车制动与行走系统设计.doc
开题报告.doc
汽车气候室氢排放系统实验装置模型的测定(有出处)--中英文翻译
研究匹配策略和模拟连续可变传输系统的拖拉机--中英文翻译
大学生方程式赛车制动与行走系统设计
摘 要
Formula SAE自1978年在美国第一次举办以来,现已成为一项顶尖的国际赛事。按比赛规定,赛车必须在加速,制动和操控性能方面表现出色。其中,为保障车辆和驾驶人员的安全,赛车的制动与行走系统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Formula SAE赛车的制动与行走系统设计过程。本次设计参照上代及其他参赛团体的赛车,进行了整体优化。本文在分析大赛规则及往届成型赛车的基础上,通过计算分析设计出制动与行走系统的总体方案。其中,制动系统以制动器为核心,设计出制动操纵机构(踏板装置)及制动操纵驱动机构(II型液压双回路)。行走系统以轮胎为核心,依次进行轮辋、轮毂、立柱的设计。本次设计在分析研究国外经典赛车基础上,参照实物及经典模型,利用UG对各零件进行三维建模和装配,利用CAD、CAXA等软件建立模型进行运动干涉分析,保证设计的合理性及优良性。
最后,本次设计运用UG等软件,对制动系统中的连接件、紧固件、制动盘、制动踏板、制动油路等和行走系统中的立柱、轮毂、轮辋进行了仿真及有限元分析,并制造出样件,对样件装车试验,取得良好效果。最终本设计的结果,确保了本赛车具有出色的制动性和在极限工况下的安全性。
关键词:赛车,制动及行走系统,优化,仿真,有限元分析
COLLEGE STUDENTS'FORMULA RACING
BRAKE AND WALKING SYSTEM DESIGN
ABSTRACT
Formula SAE held in the United States for the first time since 1978, has now become a top international event. The car's design must be in acceleration, braking and handling performance. Among them,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safety of the vehicle and driver, braking and walking system design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This article mainly elaborated the Formula SAE racing car brake and walking system design process. Design with reference to the parent group and other participants of the car, on the whole optimiz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mpetition rules and past molding car,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by calculation braking and walking system overall scheme are given. Among them, the braking system to brake as the core, designed the brake operating mechanism and brake control driving mechanism. Walking system to tire as the core, in turn to carry on the rim, hub, pillar design. Refer to physical objects and the classic case in design process, the parts to make use of UG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and assembly, optimize the braking control drive mechanism, using CAD, CAXA, such as motion interference analysis, to ensure the rationality of the design and the optimal benign.
Using software such as UG, the design of the braking system of the fittings, fasteners, brake pedal, brake disc and walking system such as columns, in the hub, rim has carried on the simulation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to ensure that this car has good brake and safety under limit conditions.
KEY WORDS:car, brake and walking system, optimization, simulation,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目 录
第一章 概述1
§1.1 大学生方程式赛车简介1
§1.2 制动系统的重要性1
§1.3 行走系统的功用1
第二章 制动系设计3
§2.1 制动系应满足的主要要求3
§2.2 制动器的结构型式及选择3
§2.2.1 鼓式制动器4
§2.2.2 盘式制动器5
§2.3 制动系的主要参数及其选择7
§2.3.1 制动力与制动力分配系数7
§2.3.2 同步附着系数10
§2.3.3 制动器最大制动力矩10
§2.3.4 制动器因数11
§2.3.5 制动器的机构参数与摩擦系数11
第三章 制动器的设计计算13
§3.1 摩擦衬块磨损特性的计算13
§3.2 制动器的热容量和温升的核算14
§3.3 盘式制动器制动力矩的计算16
§3.4 驻车制动计算17
第四章 制动器主要零件的结构设计19
§4.1 制动盘19
§4.2 制动钳19
§4.3 制动块20
§4.4 摩擦材料21
§4.5 制动轮缸21
§4.6 制动器间隙的调整方法及相应机构21
第五章 制动驱动机构的结构型式选择及设计计算23
§5.1 制动驱动机构的结构型式选择23
§5.2 制动管路的分路系统25
§5.3 液压制动驱动机构的设计计算26
§5.3.1 制动轮缸直径与工作容积26
§5.3.2 制动主缸直径与工作容积27
§5.3.3 制动踏板力与踏板行程28
§5.3.4 制动主缸的形式29
第六章 行走系统的设计30
§6.1 汽车行驶系统概述30
§6.1.1 轮胎31
§6.1.2 轮辋31
§6.1.3 轮毂32
§6.1.4 立柱33
§6.2 强度校核34
§6.2.1 制动盘紧固螺栓的校核34
§6.2.2 轮毂螺栓的校核35
第七章 结 论37
参考文献38
致 谢40
第一章 概述
§1.1 大学生方程式赛车简介
目前,中国汽车工业已处于大国地位,但还不是强国。从制造业大国迈向产业强国已成为中国汽车人的首要目标,而人才的培养是实现产业强国目标的基础保障之一。
大学生方程式赛车活动是以院系的形式组织学生参与赛事,重点培养学生的设计、制造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和团队沟通协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尽快适应企业需求,为企业挑选优秀适用人才提供平台;同时通过活动创造学术竞争氛围,为院校间提供交流平台,进而推动学科建设的提升。
大赛在提高和检验汽车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汽车工业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积蓄人才,增进产、学、研三方的交流与互动合作等方面具有十分广泛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望予.汽车设计[M].第四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2-16
[2] 陈家瑞.汽车构造下册[M].第二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42-45
[3] 余志生.汽车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第四版,2006:87-94
[4] 刘惟信.汽车设计[M].第一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24-26
[5] 何小柏.机械设计手册新版[M].第一卷.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32-33
[6] 过学迅.汽车设计[M].第一版.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47-48
[7] 周明衡.离合器、制动器[M]. 第一版.北京:化工工业出版社,2003.5:65-75
[8] 张展.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设计选用手册[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52-54
[9] 李凤平, 张士庆.机械制图[M].第三版.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3:35-38
[10] 李军.ADAMS实例教程[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15-16
[11] 濮良贵, 纪名刚.机械设计[M] 第七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14-225
[12] 赵贵范, 郑德林, 郭岩.汽车设计[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144-162
[13] 吉林工业大学汽车教研室编.汽车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1:62-65
[14] 吴宗泽.机械设计使用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227-230
[15] [日]自动车技术会,小林明等.汽车工程手册[M] 第二分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4:421-426
[16] 徐灏.机械设计手册(3)[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514-518
[17] 金国栋.汽车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35-140
[18] [美]L.鲁道夫编.汽车制动系统的分析与设计[M].张蔚林,陈名智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5:54-58
[19] [美]L.埃克霍恩,D.克林恩乔克著.汽车制动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32-33
[20] 吴社强,吴政清,姜斯平.汽车构造[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24-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