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复习方略】(广东专用 )高中生物 3.4.3、4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时提能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全程复习方略】(广东专用 )高中生物 3.4.3、4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时提能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全程复习方略】(广东专用 )高中生物 3.4.3、4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时提能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全程复习方略】(广东专用 )高中生物 3.4.3、4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时提能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全程复习方略】(广东专用 )高中生物 3.4.3、4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时提能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程复习方略】(广东专用 )2013版高中生物 3.4.3、4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时提能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45分钟 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包括8题,每题5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b.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是不同的c.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就是研究群落的丰富度d.任何一个群落中的物种,都不可能是随机地聚集在一起的2.(2011海南高考)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 4 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b.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c.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d.-2 2 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3.(易错题)在某自然保护区中,a物种与b物种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物种与b物种的相互关系是捕食关系,b为捕食者,a为被捕食者b.a物种种群数量受b物种种群数量影响,但b物种种群数量不受a物种种群数量的影响c.a物种种群数量变化受出生率和死亡率因素的影响,还受迁入和迁出等因素的影响d.a物种和b物种各自种群内均会出现种内斗争4.如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m、n两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a.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能力越弱c.db时,m与n竞争激烈d.m、n将呈现“j”型增长5.(2011全国卷)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6.以下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a.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b.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c.演替过程只要不遭到人类的破坏和各种自然力的干扰,其总的趋势是物种多样性的增加d.农田弃耕后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7.(2012皖南八校模拟)在自然环境良好的情况下的群落演替中,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a.群落中物种组成不断变化b.开始时的物种数目上升,然后趋于稳定c.生态系统中生物量不断下降d.生态系统有机物不断增多8.(预测题)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甲、乙、丙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会逐渐提高二、双项选择题(包括3题,每题6分,共18分。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9.(2012珠海模拟)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情况,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两个种群之间能量流动的方向是甲乙b.m点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两个种群数量波动的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正在衰退d.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表明两种生物一定发生了进化10.(2012中山模拟)科研人员对某地沿海滩涂米草群落和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土壤)动物丰富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在相同取样条件下,利用一种常用底泥采样器(50 cm50 cm30 cm)采得各动物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下列有关本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招潮蟹类厚蟹类沙蚕类泥螺类蛤类物种数个体总数物种数个体总数物种数个体总数物种数个体总数物种数个体总数裸露泥滩518114212110214米草群落312290011000a.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高于米草群落b.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群密度高于裸露泥滩c.改用另一规格的常用底泥采样器会影响对比研究的结论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11.如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图中显示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三、非选择题(包括2题,共42分)12.(22分)某研究小组的同学调查了野外山坡上三个不同地点a、b、c的植物群落,并测量了三个地点的土壤特征等环境因素,结果见下表。根据所得数据回答问题:生物种类地点a(山腰)地点b(山腰)地点c(山腰)草3种5种9种蕨类7种5种8种灌木15种4种2种松树0种2种0种落叶树20种5种0种非生物因素地点a(山腰)地点b(山腰)地点c(山腰)风速低高高距地1.5米的光强低中高土壤湿度/%483515土壤中有机质/%6.53.82.5土壤深度/cm30010015土壤氨量/mgkg-19.44.52.3(1)根据调查结果判断,物种丰富度最大的是地点_处的植物群落。(2)如果遭遇火灾,山坡上的植被被彻底烧光,则原地点将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_演替。群落演替总是向着_的方向发展,直至达到_为止。(3)如果地点a、b、c处的光照条件同等充足,则能更有效地利用太阳光能的是地点_处的植物群落,原因是_。(4)土壤中的有机质需经过_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当土壤缺氧时,将抑制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据此可知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方式为_。(5)落叶树在地点c不能生长的原因是_。(说出不少于两个原因)13.(20分)(探究创新题)硅藻的生长需要硅酸盐。如图是对两种淡水硅藻针杆藻和星杆藻的有关实验研究结果,虚线表示培养水体中硅酸盐的浓度变化。图a表示单独培养星杆藻、图b表示单独培养针杆藻的情况,图c表示两种硅藻混合培养的情况。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单独培养星杆藻时,该种群在前40天内种群数量呈_增长,40天内硅藻增长率的变化趋势是_。(2)两种淡水硅藻混合培养时,40天后代表的_藻将被完全排除掉。但在自然河流生态系统中发现两种硅藻一种分布在浅层,另一种分布在较深的水域,该现象体现了群落的_结构。该河流生态系统在较长时间内能维持稳态,这是由于它具有_的能力,从长远看,维持生态系统的稳态主要依靠_调节来实现。(3)汉江支段流域水体曾因硅藻大量繁殖,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导致硅藻大量繁殖的原因可能是_。答案解析 1.【解析】选c。群落是比种群更高层次的系统,研究的问题是群落中有多少个种群,哪些种群数量上占优势,各个种群间的关系、分布以及群落分布的范围和边界等。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除丰富度外,还包括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等。2.【解析】选a。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而不是一种植物,因此不能构成种群,a错误;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磷虾种群密度下降,企鹅种群因食物不足,种群密度随之下降,b正确;群落是指生活在同一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的总和,c正确;-2 2 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提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d正确。3.【解题指南】1.知识储备(1)判断坐标曲线中生物之间的关系。(2)种群的基本特征、种间关系的内涵。2.解题关键:分析题干中的数量坐标曲线,从而判断种间关系的类型,理解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解析】选b。两条曲线呈非同步性变化,可以判断a物种与b物种之间为捕食关系,a种群数量多于b,且a先增先减,所以a为被捕食者,b为捕食者,a正确;具有捕食关系的两个种群的数量是相互影响的,所以b错误。4.【解析】选c。仅从食物关系来看,曲线不重叠时,m与n无竞争关系,但是二者在其他生存资源上可能会发生重叠而产生竞争关系,所以仅凭曲线是否重叠不能确定二者是否存在竞争;b越大说明该生物的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适应能力越强;m、n两个种群数量受环境因素以及其他生物因素的影响,呈现“s”型增长;db时,两种生物的食物种类重叠部分增多,竞争会加强。【误区警示】本题由于忽略了竞争既可以争夺食物还可以争夺生存空间,而误选a。5.【解析】选a。草坪和树林都属于群落,草坪和树林中的植物都存在分层现象,只是草坪的分层不如树林的分层明显,动物的分层往往依赖于植物的分层,因此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存在分层现象。6.【解析】选b。群落演替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群落演替与干扰或破坏没有直接关系;在没有遭到人类破坏和各种自然力干扰的前提下,物种的多样性不断增加;次生演替是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基本保留了原有土壤条件甚至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因而农田弃耕后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7.【解析】选c。群落演替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一般而言,该过程中物种组成不断增加;开始时群落中物种数目上升,然后趋于稳定;生态系统中生物量不断增加;生态系统有机物不断增多。8.【解析】选c。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改善了生物生活的环境,提高了环境容纳量;在群落演替中各优势种之间相互竞争逐步替代,第3阶段物种较丰富,有苔藓、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演替中的替代为优势取代,前一阶段的优势种一般不会消亡;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会逐渐提高。9.【解析】选c、d。由图可知,这两个种群为捕食关系且乙为捕食者,故两个种群之间能量流动的方向是甲乙;m点时甲种群的数量减少,所以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两个种群数量波动的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逐渐趋于稳定;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10.【解析】选a、d。判断丰富度大小的依据是物种数,判断种群密度大小的依据是个体总数,据表格中裸露泥滩和米草群落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可知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均高于米草群落,a正确、b错误;只要保证底泥采样器相同,则底泥采样器的规格不会影响对比研究的结论,c错误;随着时间的变化,生物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会发生改变,所以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d正确。11.【解题指南】1.考查实质:以图形的方式综合考查群落空间结构的特点,进而考查分析图形的能力。2.解题关键:明确群落的分层现象体现在不同物种之间。【解析】选a、c。图显示的是群落的垂直分层现象。一块田地中的玉米是一个种群,不存在群落特征,合理密植是为了削弱种内斗争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12.【解析】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比较a、b、c三处的生物种类并进行统计后可得出a处生物种类数最多,物种丰富度最大。遭遇火灾,山坡上的植被被彻底烧光,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着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因而将发生的是次生演替过程。在自然条件下群落演替总是朝着生物种类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直至达到稳态为止。在地点a处植物群落分层多、土壤中水和矿质养料丰富,这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因而更能充分利用光能。土壤中的有机物会通过土壤中的微生物(或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物,再被植物吸收利用。植物根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无机盐离子。答案:(1)a(2)次生 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 稳态(3)a 地点a处的植物群落分层多、土壤中水和矿质养料丰富(4)微生物的分解 主动运输(5)土壤中缺少相应的水分和矿质养料;土壤浅不足以维持高大植物的生长13.【解析】(1)由图a中星杆藻在前40天内数量先增加后稳定,可判断其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由于星杆藻的数量最终趋于稳定,所以可判断其增长率逐渐下降。(2)由图a和图b对比可知,针杆藻对硅酸盐的吸收能力更强,故针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