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传染病防控.ppt_第1页
学校传染病防控.ppt_第2页
学校传染病防控.ppt_第3页
学校传染病防控.ppt_第4页
学校传染病防控.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及托幼机构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内容 学校及托幼机构常见传染病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预防和控制要点 学校及托幼机构常见传染病 第一部分 几个概念 传染病定义和特征 1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 病毒 立克次体 细菌 螺旋体等 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2 特征 传染性 能传播 流行 有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 感染后能产生抗体 因为其传染性 对广大群众造成危害 如2003年的非典 又因为传染病是由细菌 病毒等引起 所以发热是最常见症状 能产生抗体 所以使用疫苗来预防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1 1 传染源 指病原体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包括患者 隐性感染者 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动物 2 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播 如麻疹 水痘 腮腺炎 结核消化道传播 痢疾 伤寒等血液 体液传播 乙肝 艾滋病等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2 日常生活接触 如通过手 用具 玩具等虫媒传播 蚊子 乙脑 疟疾 跳蚤等3 人群易感性 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 以上三个条件是传染病的传播 流行的最基本条件 缺一不可 因此 预防控制传染病传播流行也有三种方法 即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常见传染病 一 流行性感冒1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病原体为甲 乙 丙三型流行性感冒病毒 流感病毒 尤以甲型 极易变异 往往造成暴发 流行或大流行 自本世纪以来已有五次世界性大流行的纪载 分别发生于1900 1918 1957 1968和1977年 其中以1918年的一次流行最为严重 死亡人数达2000万之多 流行性感冒2 传染源 流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 流感主要在人群密集而且密闭环境中经空气或飞沫传播 亦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而传播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流行性感冒3 临床表现潜伏期 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 3日 数小时至4天 流感是呼吸道的急性疾病 症状包括高烧 38 5 以上 头痛 全身痛 乏力等全身症状和流鼻涕 咳嗽及咽喉痛和干咳等呼吸道症状 而且 全身症状重 呼吸道症状轻 这些可以与普通感冒鉴别 流行性感冒4 并发症 1 继发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 气管支气管炎和肺炎 2 病毒与细菌混合性肺炎 这是流感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 治疗方法 对症治疗 发热期应卧床休息 多饮水 重症者可用解热镇痛剂 儿童避免使用阿司匹林 大部份人都能在2至7日内自行痊愈 抗病毒治疗 金刚烷胺 病毒唑等 有细菌感染用抗菌素 预防 一 早期发现和迅速诊断流感及时报告 隔离和治疗患者 二 药物预防金刚脘胺与金刚乙胺预防甲型流感有一定效果 乙型流感则无效 也可试用中草药预防 三 疫苗预防 四 加强锻炼 提高自身免疫力 二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为世界各地常见的传染病 全年均可发病 我国以冬春季多见 在儿童集体机构 部队以及卫生条件不良的拥挤人群中易造成暴发流行 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有时会影响唾液腺 有时亦会影响神经组织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病程早期时 从口腔 呼吸道分泌物 血 尿 乳汁 脑脊液及其他组织中 可分离到腮腺炎病毒 临床表现 潜伏期8 30天 平均为18天 患者大多无前驱期症状 而以耳下部肿大为首发病象 少数病例可有短暂非特异性不适 数小时至2天 可出现肌肉酸痛 食欲不振 倦怠 头痛 低热 结膜炎 咽炎等症状 起病急 有发热 头痛 食欲不振 恶心 呕吐 全身疼痛等 数小时至1 2天后 腮腺即显肿大 发热自38 40 不等 腮腺肿胀最具特征性一侧首先肿胀 但也有两侧同时肿胀者 一般以耳垂为中心 向前 后 下发展 状如梨形而具坚韧感 边缘不清 局部皮肤紧张发亮 表面灼热 但多不红 有轻触痛 腮腺肿胀大多于1 3天到达高峰 持续4 5天逐渐消退而恢复正常 整个病程约10 14天 不典型病例可无腮腺肿胀而以单纯睾丸炎或脑膜脑炎的症状出现 也有仅见颌下腺或舌下腺肿胀者 并发症 1 神经系统并发症 无菌性脑膜炎 脑膜脑炎 脑炎 为常见的并发症 尤多见于儿童患者 男孩多于女孩 偶有腮腺炎后1 3周出现多发性神经炎 脊髓炎 预后多良好 耳聋 为听神经受累所致 2 生殖系统并发症 睾丸炎 发病率占男性成人患者的14 35 有报告9岁患儿并发此症者 一般13 14岁以后发病率明显增高 卵巢炎 约占成人女性患者的5 7 症状较轻 不影响受孕 偶可引起提前闭经 胰腺炎 约见于5 成人患者 儿童中少见 常发生于腮腺肿胀后3 4天至1周 以中上腹剧痛和触痛为主要症状 肾炎 心肌炎 约4 5 患者并发心肌炎 其他 乳腺炎 15岁以上女性患者31 并发此症 等 预防 及早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 接触者一般不一定检疫 但在集体儿童机构 包括医院 学校 部队等应留验3周 对可疑患者 应立即暂时隔离 预防接种麻 风 腮三联疫苗或腮腺炎疫苗 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 a 维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b 保持双手清洁 并用正确的方法洗手 c 双手被呼吸系统分泌物弄污后 如打喷嚏后 要立即洗手 d 打喷嚏或咳嗽时要掩口鼻 并妥为清理口鼻排出的分泌物受感染的儿童出现肿胀后9日内不应回校上课 以免传播疾病 三 水痘 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以较轻的全身症状和皮肤粘膜上分批出现的斑疹 丘疹 水疱和痂疹和特征 本病多见于小儿 流行病学 一 传染源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自发病前1 2天至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均有传染性 二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染 传染性很强 在小儿集体机构中接触后 易感者80 90 发病 因此必须严密隔离 三 易感性任何年龄均可感染 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发病较多 本病全年均可发生 以冬 春两季较多 一次患病后 可获得持久免疫 再次得病者极少 水痘典型图片1 水痘典型图片2 一 潜伏期10 24日 一般为13 17天 二 前驱期成人于皮疹出现前1 2日可先有发热 头痛 咽痛 四肢酸痛 恶心 呕吐 腹痛等症状 小儿则皮疹和全身症状多同时出现 而无前驱期症状 三 发疹期皮疹先见于躯干 头部 逐渐延及面部 最后达四肢 皮疹分布以躯干为多 面部及四肢较少 呈向心性分布 开始为粉红色帽针头大的斑疹 数小时内变为丘疹 再经数小时变为水泡 从斑疹 丘疹 水泡 开始结痂 短者仅6 8小时 皮疹发展快是本病特征之一 水疱稍呈椭圆形 2 5mm大小 水泡基部有一圈红晕 皮疹往往很痒 水痘初呈清澈水珠状 以后稍混浊 疱疹壁较薄易破 数日后从水疱中心开始干结 最后成痂 经1 2周脱落 因皮疹分批出现 故在病程中可见各种皮疹同时存在 并发症 一 继发性细菌性感染包括局部皮疹化脓性继发感染 蜂窝组织炎 急性淋巴结炎 丹毒 败血症等 二 水痘脑炎约1000 10 000个病例中有1例发生脑炎 三 原发性水痘肺炎多见于成人水痘患者和免疫受损者 四 其他水痘与Reye综合征常发生于水痘后期 伴呕吐 不安和激惹 进展到脑水肿 脑部的病理改变与高氨有关 由于阿司匹林也被认为与Reye综合征有关 因此国外认为水痘感染时最好禁用阿司匹林退热 心肌炎 肾炎 关节炎 肝炎等均少见 预防和控制 预防 1 学校和托幼机构按规定每天做好晨检工作 2 条件允许尽量接种水痘疫苗 免疫期10多年 控制 学校与托幼机构发生麻疹等呼吸道疫情时 应按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要求做好以下工作 1 发现病人及时报告 控制传染源 2 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流行病学调查 3 隔离治疗病人 隔离至出疹后7日 4 对疫点进行消毒处理 84消毒液1 100比例配制 切断传播途径 5 课间保持教室通风换气 6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出现可疑症状及时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必要时应急接种水痘疫苗 保护易感人群 四 麻疹 麻疹 measles rubeola morbilli 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症状有发热 上呼吸道炎 眼结膜炎等 而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为其特征 典型麻疹的临床过程可概括为 烧三天 出疹三天 退热三天 麻疹典型图片1 麻疹典型图片2 并发症 支气管肺炎 麻疹患儿主要致死原因 心肌炎 2岁以下儿童多见 脑炎 0 1 0 4 发病率喉炎 1 4 发病率 预防和控制 采取以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预防1 2岁以下的儿童按国家规定做好疫苗接种 2 学校和托幼机构按规定在新生入学时查验预防接种证 3 学校和托幼机构按规定每天做好晨检工作 控制 学校与托幼机构发生麻疹等呼吸道疫情时 应按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要求做好以下工作 1 发现病人及时报告 2 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流行病学调查 3 隔离治疗病人 隔离至出疹后5日 4 对疫点进行消毒处理 84消毒液1 100比例配制 5 课间保持教室通风换气 6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出现可疑症状及时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必要时应急接种麻疹疫苗 五 猩红热1 猩红热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以发热 咽峡炎 全身弥漫性猩红热样皮疹及脱屑为特征 后期少数病例可发生心肾并发症 病原学及发病机理 主要致病菌为A组 型溶血性链球菌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咽部引起化脓性病变 毒素入血引起毒血症 使皮肤产生病变 严重时肝 脾 肾 心肌 淋巴结也可出现炎症性病变 猩红热2 流行病学及预防 本病全年可发病 但以冬春为高峰 主要多见于5 15岁儿童 传染源主要是猩红热病人及带菌者 猩红热病人自发病前一日至出疹期传染性最强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 加之红疹毒素有5种血清型 无交叉免疫 故猩红热可再感染 猩红热病人要严格隔离至咽拭子培养阴性为止 猩红热3 临床表现本病潜伏期1 7日 通常2 3日 初起突然高热 头痛 呕吐 烦躁 咽部疼痛 咽充血极明显 扁桃体肿大或可见脓性分泌物 在起病12 36小时内出现皮疹 先见于颈 胸 腹背 迅即从腋部及腹股沟扩展到四肢 皮疹鲜红 细小密集 有时似点状出血 疹间皮肤通红 压之褪色 猩红热4 皮疹在2天内出齐 疹盛时皮肤瘙痒 面部发红 但口唇周围苍白 环口苍白圈 肘前 腋窝 腹股沟等皮褶处因红疹寄集而呈皱褶红线 帕氏线 舌苔白厚或光剥 舌乳头突出于舌面之上 状如杨梅 称杨梅舌 出疹后一周内见皮肤脱屑 多呈片状 指尖可呈膜样或套样脱皮 猩红热5 预防1 控制传染源 对病人进行6日隔离治疗 对接触者医学观察7日 并可用青霉素肌肉注射进行预防 2 切断传播途径 接触病人时应戴口罩 患者分泌物应随时消毒 流行期间应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3 保护易感者 目前尚无供临床使用的疫苗 猩红热典型图片 草莓舌 猩红热典型图片 杨梅舌 猩红热典型表现 口周苍白圈 猩红热典型表现 全身弥漫性充血 猩红热典型表现 针尖样皮疹 六 艾滋病防治知识1 1 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 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 但可以预防 2 在工作和生活中与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一般接触 如握手 拥抱 共同进餐 共用工具 办公用具等 不会感染艾滋病 艾滋病防治知识2 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圈 电话机 餐饮具 卧具 游泳池或公共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 咳嗽和打喷嚏不传播艾滋病 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 艾滋病防治知识3 3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 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预防措施预防经性接触传播的措施 1 加强宣传 教育人们洁身自爱 遵守性道德 2 在公共娱乐场所强制推广使用安全套 3打击嫖娼 卖淫 在世界范围内 性接触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也是我国今后的主要传播途径 艾滋病防治知识4 预防经血液途径传播的措施1 实行无偿献血 禁止有偿卖血 2 打击吸毒贩毒活动 推广清洁针具交换和美杀酮替代治疗 3 推广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材 加强医疗机构消毒管理 河南省的艾滋病人主要是通过卖血感染 全国的是静脉吸毒 预防经母婴途径传播的措施1 加强感染艾滋病的育龄妇女的管理 2 实施母婴阻断 艾滋病防治知识5 卫生部印发 预防控制艾滋病宣传教育知识要点 摘录 共用注射器吸毒是经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重要危险行为 输入或注射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就会感染艾滋病 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而又未经消毒的注射器 针灸针或其它侵入人体的器械会传播艾滋病 艾滋病防治知识6 1 3的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会通过妊娠 分娩和哺乳把艾滋病传染给婴幼儿 大部分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婴幼儿会在3岁以前死亡 国家免费咨询和检测 对困难的艾滋病人进行免费治疗 七 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 肺结核是通过呼吸道传染病 肺结核临床表现 咳嗽 咳痰 咯血 痰中带血 乏力 消瘦 午后低热 盗汗等 咳嗽 咳痰大于二周就要怀疑患了肺结核病 要到二院进行免费检查确诊 传染性肺结核病人要隔离治疗6个月以上 学生一定要休学治疗 国家对初治肺结核病人进行免费治疗 八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系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 属于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 该病隐性感染率高 显性感染症状一般轻微 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亦可通过飞沫和呼吸道传播 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 咽痛 口腔内疼痛和皮疹 在手 足 臀 膝部出现丘疹 疱疹 可自愈 不留痂 一般仅需对症治疗 预后良好 少数病例可有脑炎 心肌炎等并发症 个别危重病人可因多种原因导致死亡 病原体 柯萨奇病毒A组4 5 7 9 10 16型和B组2 5 13型 肠道病毒71型以及其他型别的肠道病毒感染可导致该病 传染源 患者 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 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被患者的粪便 唾液 咽部分泌物污染的食物而传播 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 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 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內仍具传染性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 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 主要学龄前儿童为主 流行特点 本病常易在幼托机构中发生集体感染 院内交叉感染等也可造成传播 此病传染性强 传播途径复杂 流行强度大 传播快 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手足口病地区分布极为广泛 欧美及亚洲等地没有严格的地区性 手足口病四季均可发病 以夏 秋季多见 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3 7天 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 多数病人突然起病 主要侵犯手 足 口 臀四个部位 临床上更有不痛 不痒 不结痂 不结疤的四不特征 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 由于口腔溃疡疼痛 患儿流涎拒食 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 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 周围有红晕 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 唇齿侧也常发生 手 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 皮疹不痒 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 然后消退 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 内有混浊液体 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 如黄豆大小不等 一般无疼痛及痒感 愈合后不留痕迹 手 足 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 水泡及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內消退 合并症 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 但病毒会侵犯心 脑 肾等重要器官 本病流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监测 如出现高热 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时 就要警惕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 伴发无菌性脑膜炎时 其症状表现为发烧 头痛 颈部僵硬 呕吐 易烦燥 睡眠不安稳等 身体偶而可发现非特异性红丘疹 甚至点状出血点 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人 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 预防原则 本病至今尚无特殊预防方法 疫情控制的主要措施是做好病人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 一般不需对接触者采取医学措施 托幼等单位做好晨检 发现疑似病人 及时隔离治疗 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 食具 玩具等应消毒处理 衣物置阳光下暴晒 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在手足口病流行时 特別要勤洗手 搞好环境卫生 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预防病从口入 疫苗将推广使用 九 病毒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是指病毒直接侵犯脑实质而引起的原发性脑炎 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 故又称散发性脑炎 引起脑炎常见的病毒有肠道病毒 单纯胞疹病毒 粘液病毒和其他一些病毒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脑实质损害的症状和颅内高压征 如发热 头痛 呕吐 抽搐 严重者出现昏迷 但由于病毒侵犯的部位和范围不同 病情可轻重不一 形式亦多样 有的病儿表现为精神改变 如整天想睡 精神差 或乱吵乱叫 或不省人事 有的则出现手 脚瘫痪 也由于感染的病毒的种类不同 临床表现亦有轻有重 预后也各异 轻型病人 甚至危重病人 只要及时治疗预后将是良好的 若病情危重又不及来医院抢救 后果将是严重的 可导致死亡或留有严重的后遗症 如瘫痪 智力低下 继发癫痫等 病毒性脑炎 病因引起脑炎的病毒有腺病毒 埃可病毒 柯萨奇病毒 肠道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流行性感冒病毒 巨细胞包涵体病毒 腮腺炎病毒等 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以下途径 1 病毒直接侵入中枢神经系统 例如单纯疱疹病毒可经嗅神经侵入脑部 2 血行播散 不少病毒如柯萨奇 埃可 腺病毒先在呼吸道或消化道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内繁殖 然后经淋巴管进入血液 最后经血脑屏障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 有时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属变态反应 如麻疹及腮腺炎后 病毒性脑炎 临床表现 病毒性脑炎各种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 决定于 神经系统受累的部位 病毒致病的强度 患儿的免疫反应等 因此即使是同一病毒引起的感染 临床表现亦可不一 前驱期症状表现为上呼吸道或消化道的症状 如发热 头痛 咽痛 呕吐 腹泻 食欲减退等 神经精神症状1 意识障碍轻者对外界反应淡漠 迟钝或烦躁 嗜睡 重者出现谵妄 昏迷 2 颅内压增高头痛 呕吐 头晕甚至出现脑疝 婴儿的前囟饱满 3 抽搐可以为局限性 全身性或为持续状态 4 运动功能障碍根据受损的部位可以表现为中枢性或周围性的一侧或单肢的瘫痪 亦可表现为锥体外系的运动障碍如舞蹈样动作 肌强直 亦可因脑神经瘫痪而有斜视 面瘫或吞咽障碍等 5 精神障碍如记忆力减退 定向障碍 幻听 幻视 情绪改变 易怒 有时出现猜疑 常因此而误为精神病或额叶肿瘤 伴随症状病毒感染为全身性疾病 但各种病毒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 如埃可及柯萨奇病毒感染时常出现细小的麻疹样皮疹或同时有心肌炎 心包炎 流行性腮腺炎时腮腺肿大 亦可在腮腺肿大之前先有脑炎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时口唇周围出现疱疹 病程一般2周左右 多数病例可以完全恢复 仅少数留有癫痫 视力 听力障碍 肢体瘫痪及不同程度的智能迟缓后遗症 病毒性脑炎 预防病毒性脑炎早期发现病人 及时隔离病人至体温正常为止 注意病情变化 观察体温 脉搏 呼吸 血压 瞳孔大不不等 呼吸节律失常等征象 消灭蚊虫孳生地 抓好防蚊 灭蚊措施 切断传播途径 提高人群免疫力 对易感者 尤其是10岁定期作乙脑疫苗接种 一般在流行季节前1 2月进行 如有瘫痪可能给予按摩等 以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预防和控制要点 第二部分 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预防 各学校领导一定要高度重视学校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认真贯彻执行 传染病防治法 和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明确各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及层层负责的工作机制 积极配合卫生等有关部门 认真督查各项防控工作的落实情况 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预防 学校要严格执行晨 午检制度 并做好相关记录 发现发热及出疹学生必须要求其立即离校就医 注意追访就诊及病情发展情况 并严格要求其在家隔离治疗至该病的隔离期满 密切注意病例班级内有无续发病例 如有续发 及时报告 同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措施 患病学生必须持学校 幼儿园所属地段保健科出具的复课证明方可返校上课 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预防 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出勤 健康情况 每天对缺勤的学生进行统计 并电话追访缺勤原因 一旦发现患传染病的学生 要及时报告 按要求开展缺课监测 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预防 新生入学及转入时要审查免疫接种证 严格按照国家计划免疫的规定完成相应年龄的免疫程序 对于应接种但又未接种者进行补种 传染病流行季节或疫情发生时 根据传染病流行特点和实际情况 配合区疾控中心 遵循自愿的原则 对学生进行疫苗接种或开展应急接种工作 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预防 对教室 宿舍 活动场所等保持通风换气 搞好环境卫生和日常消毒 必要时对可能受到病人污染的场所 选用有效的方法进行消毒 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预防 加强培训 提高业务素质 强化对学校专职或兼职医务人员 校保健教师及相关人员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的培训 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使学生了解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强化防范意识 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预防 加强饮食 饮水及个人卫生管理 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加强体育锻炼 注意天气变化 随时增减衣服 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发现及报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 试行 责任人学校校长或托幼机构主要领导人是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