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香菱学诗》.doc_第1页
九年级上册《香菱学诗》.doc_第2页
九年级上册《香菱学诗》.doc_第3页
九年级上册《香菱学诗》.doc_第4页
九年级上册《香菱学诗》.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香菱学诗曹雪芹【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成就,提高古典文学修养,提高文学鉴赏能力。2学习香菱虚心好学、刻苦勤勉的求学精神,要好学、乐学,更要善学、苦学。3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教学重点】1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学习她虚心好学、刻苦勤勉的求学精神和乐学的态度。2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教学难点】1揣摩香菱这一形象,理解作者文中倾注的思想感情。2文中关于对诗歌写法的探讨,对香菱诗歌的剖析和评价。【教学资源】1多媒体课件2课前查询的关于红楼梦的有关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了解作者、作品。2阅读全文,积累词语,疏通文意。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全文层次结构。【教学过程】一、了解作者作品,引入课文1曹雪芹简介曹雪芹(1715?1764?)名霑,号雪芹,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曹雪芹的家庭是一个百年望族的贵族世家。从曾祖父曹玺起,到他父亲都任江宁织造要职。曹雪芹的童年,正当曹家极盛时期,在南京过着“锦衣纨裤”“饫甘餍肥”的豪华生活。雍正五年(1727) 曹雪芹十三岁,他的父亲获罪革职,全部家产被查抄,全家由南京迁到北京,他的青壮年是在家境由盛而衰的过程中度过的。四十岁后,他进入了凄苦的晚年。他家迁到北京西郊,生活日渐贫困,竟然到了食粥赊酒、围毡御寒、卖画谋生的境地。大约在一七六四年除夕,因贫病无医,加上爱子夭折,过度伤痛,而离开了人间。红楼梦就是这期间写的他只写了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的。2红楼梦简介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我国一部最优秀的古典小说,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歌颂地主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仆的反抗行为,对封建礼教等地主阶级传统思想进行了批判。书中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晴雯、王熙凤、袭人、香菱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全书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的广阔的现实生活图景,而且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官制、礼仪、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画等,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据说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其开头有一首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3关于香菱香菱是红楼梦中第一个出场的悲剧女子。原名甄英莲(谐音:真应怜),甄士隐的女儿。三岁那年元宵,在看社火花灯时被骗子拐走,十二三岁时,被薛蟠强买为妾,改名香菱。她生得袅娜纤巧,做人行事又温柔安静,夏金桂极为嫉妒她。香菱备受夏金桂的折磨,不仅名字被改为秋菱,还险遭谋害。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府的梨香院。平日她要伺候薛蟠,难得有空。这一次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这使得香菱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薛蟠出狱后,把香菱扶了正。后来正妻金桂一来,她的命运更为不堪,很快便被折磨死了。(后难产而死)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副册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这首判词说的就是今天这篇小说的主人公香菱。首句“根并荷花一茎香”写的是莲根荷花同长在一根茎上,一样芳香。荷花也称莲花,这里暗示香菱原名英莲。 “自从两地生孤木”的“两地 生孤木”寓一个“桂”字,点 出夏金桂的名字。最后一句“致使香魂返故乡”指的是死亡,暗示香菱被夏金桂虐待致死。二、阅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词汇1阅读课文2积累字词句阮(run) 庾(y) 鲍(bo) 暧(i) 诌(zhu) 颦(pn) 臊(so) 纨(wn) 藕(u)榭(xi) 坞(w) 缯(zng)鳏(gun) 橄榄(gn)(ln) 腻烦(n) 摩诘(ji) 揣摩(chui) 蘅芜苑(hng)(w)(yun) 腻烦( n ) 平仄(z) 三昧(mi) 造化:福气;运气。腻烦:因次数过多或时间过长而感到厌倦。 揣摩:反复思考推求。 诌:编造言词。 鳏鳏:形容忧愁失眠的样子。穿凿:非常牵强的解释,把没有这种意思的说成有这种意思。 地灵人杰:山川灵秀,人物杰出。 自暴自弃: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 起承转合:旧时写文章常用的行文的顺序。 挖心搜胆精血诚聚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暧暧”,远景模糊;“依依”,轻烟袅袅。在这冲淡静谧之中,加几声鸡鸣狗吠,越发点染出乡居生活的宁静幽闲。 3积累文学常识建安七子竹林七贤王维、杜甫、李白、陆游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 拜师:拜黛玉为师,黛玉指导她读诗。 论诗:香菱读诗后,与众人谈读诗体会。 写诗:香菱在黛玉的指导下,苦心作诗。2说说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探讨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学习香菱虚心好学、刻苦勤勉的求学精神,要好学、乐学,更要善学、苦学。2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质疑探讨,深入理解课文。【教学过程】一、探讨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资质好,悟性高 乐学、苦学、善学 有黛玉老师指点 大观园美好的环境1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她有良好的资质、较高的领悟力入园前尽管家务繁忙,却能忙里“偷空儿”读几首诗,这证明她决非一个“俗人”,入园后听黛玉讲诗,她的理解很快,这说明她的领悟力是很高的。之后论诗,更显示了她非同一般的理解能力 他的态度:乐学 善学 苦学;“苦志学诗,精血诚聚”1、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 2、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 。3、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 。4、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 。 5、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6、每次说话都是带着“笑”的:笑吟吟、兴兴头头、从梦中笑道 有较好的老师指点,特别是善教的黛玉“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林黛玉看似轻巧的几句话,却句句点出写诗的要旨,重在立意,轻在形式, 与大观园这个优雅、美好、洁净的环境分不开的香菱在这里得到精神大观园是个美好的地方,跟园外黑暗污浊的社会有着天壤之别,这里有诗社,有众多才华横溢的姐妹,还有宝玉、黛玉、探春等对他的关爱和指导,让他感到了人间的温暖,得到了精神上的解放。 香菱精华灵秀,悟性极强乐于学习,勤学多问专心致志,废寝忘食敢于实践,不怕失败。2黛玉给香菱指点学诗门径时谈到了哪些问题?黛玉的教学方式有何特点?黛玉给香菱指点学诗门径时主要谈到四个方面的问题:重立意,不以词害意;重内容,格调、规矩是末事;重领悟,崇尚名家方成高品位;重研究讨论,方能长进。黛玉的教学方式很独特,她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诗什么难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她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循序渐进,重视积累和感悟,先读王维的诗,体会情景统一,进入诗情画境;再读杜甫的七律,体会“真景物,真感情”;读李白的七绝,培养诗的个性和想象力。她强调自学,强调实践、探究,重视能力的培养,力主创新,“只管放开胆子去做”。学识丰富乐于教学循循善诱(在本文中)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基本个性)林黛玉3评价香菱的三首咏月诗,体会诗歌美好意境。(1)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黛玉: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香菱作的第一首诗比较幼稚,用语直露,把前人咏月习用的词藻堆砌起来,凑合成篇。最大的问题是,全诗没有表达真情实感,了无新意。诗中所用“月桂”“玉镜”“冰盘”等,词藻陈腐,所以黛玉说“被他缚住了”,即不能从前人的套子中跳出来。黛玉:自然算难为他了,只是还不好。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宝钗:不像吟月了,(2)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香菱的第二首诗就有所进步了,能用“花香”“轻霜”等比喻,又用“人迹”“隔帘”等情景烘托,渐渐放开了手脚。但“玉盘”“玉栏”等词语仍有陈旧的气息,而且全诗在咏月色而不是月亮本身,有些跑题,所以黛玉说“这一首过于穿凿了”。(3)众人正笑,便都争着要诗看。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切合香菱的身世,仿佛对月低吟,顾影自怜,结句的感喟本是自己的心声,却推给处境同样寂寞的嫦娥,曲折含蓄。除首联外,句句都似非写月,但句句与月相关。用词典雅含蓄,设意新奇别致。尤其是颔联,对仗工稳,言浅意深,堪称精妙。借咏月而怀人,流露了真情实感。曹雪芹是横绝千古的天才,他善于运用细腻准确的语言塑造人物。红楼梦中400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个个音容笑貌有别,性格鲜明独特,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美感。人物出场入场、一颦一笑、来龙去脉、口角眉梢品头话尾、舌尖牙缝、歌哭笑骂、正经胡调等没有-处不是活灵活现的。二、分析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1 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香菱面聆黛玉教诲后,于是按要求借书吟读。“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其苦心、专心如此,不能不令人赞叹当香菱拿到写作诗题后,“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或坐卧不定”终得一首,因措辞不雅要求重写,“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这段文字表现香菱构思时的专注神情,“出神”说明浮想联翩;“抠土”说明反复斟酌;“皱眉”说明用字不妥:“含笑”说明有了奇句,感到满意、欣慰。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甚至梦中喊出了“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香菱的苦心、专心、用心已到了痴迷的程度。2 聚焦侧面描写,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 宝钗:“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这个人定要疯了”“可真是诗魔了”“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 宝玉:“会心处不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 这些都是香菱苦志学诗在周围人们心上的折光反映。侧面烘托会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更具体感人。三、质疑问难、互动探究 可能提出的问题有:1 宝玉说:“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香菱)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这句话里包含着哪些意思?要联系香菱的资质和此前香菱的遭遇来说明,弄清宝玉对香菱的态度。2香菱诗的第三稿系梦中所为一事是否有失真实?要联系香菱写诗的全过程来看,要认识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辩证关系。看似梦中所得,实为多次锤炼、苦心追求的结果。3塑造香菱这一艺术形象,作者倾注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热情讴歌了这个钟灵毓秀的薄命女子。香菱这样的女子,竟和极端粗陋鄙俗的薛蟠生活在一起而且受他的凌辱,香菱的境遇着实让人同情。封建社会扼杀人才的本质由此可见一斑,也体现了作者的美学观。4课文中的黛玉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如何理解这与她多愁善感、孤傲尖刻的主体性格的差异?红楼梦中的黛玉羸弱多病、多愁善感、孤傲尖刻。在本文中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位学识渊博、热情大方的林姑娘,她热情、自信,显现出了光风霁月般的情怀。富有才情的林姑娘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就是读诗、作诗,文学这片广袤的土地可供这位寄人篱下、冰清玉洁的孤弱女子自由翱翔。她与香菱同命相怜,对香菱表现出极大的同情、热情是自然的。5有人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该如何理解这句话?曹雪芹以精细的笔墨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优美动人的女性形象,如袅娜风流的林黛玉、生性热情刚烈的晴雯、不惜用生命证明自己清白的尤三姐等。和封建社会蔑视女子相反,曹雪芹提出了尊重女性的新思想热情赞颂了女子的才艺德行,提倡女子反迫害、反虐待的斗争精神,冗分体现了曹雪斤反对封建伦埋纲常的超人能勇气和远曲子卓总值。四、延伸拓展1通过林黛玉指导香菱学诗这情节,红楼梦体现了曹雪芹怎样的诗歌创作思想?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启示? 要多读;黛玉让香菱读王维五律一百首、杜甫七律一二百首、李白七绝一二百首,由此可见诵读是学诗的根基,是提高鉴赏力的根本途径。 学一流的诗。“法乎其上,仅得其中;法乎其中,仅得其下。”王维五律第一,杜甫七律第一,李白七绝第一,学一流的诗,学不到一流可成二流,因此我们平时阅读也要精选文质兼美的作品,这对于陶冶情操、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是有益的。大胆创作,敢于想象。大胆想象可以使平常的生活景象焕发出奇特的美感,令人耳目一新。 香菱学诗给我的启示有五点:要有自信,树立学习的信心。语文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应有打一场长期仗的心理准备,要自信;做学习的有心人,提高学习兴趣,让自己学习的每一分钟都有所获;要重诵读、理解、感悟,多积累,“腹有诗书气自华”;转益多师,不耻下问;勤于实践,不怕失败。香菱三易其稿,终成精品。我们平时写作也要多改精改,方可成就佳作。2课外查询资料,积累一些关于红楼梦的知识(如) 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1、林黛玉 2、薛宝钗 3、贾元春 4、贾迎春 5、贾探春 6、贾惜春 7、王熙凤 8、史湘云 9、秦可卿 10、妙玉 11、巧姐 12、李纨 1、香菱 2、薛宝琴 3、尤二姐 4、尤三姐 5、邢岫烟 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