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课 第一框:多彩的生命世界(学案)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生命的可贵。树立新的生态道德观、自然观,善待大自然,尊重其他生命。 2、能力:发展对生命可贵与美好的感受、体验能力。观察、认识各种生命和自我生命的独特性。 3、知识: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应该善待大自然,爱护环境,保护动物。认识人类生命具有独特性,每个人的生命都有独特性。 二、教与学重(难)点 “人类应该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人的生命的独特性”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三、 课前准备1、 收集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命实体的图片,并加以适当的说明2、 按照学习探究预习课本3、 从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等列出自己的独特的“我”并与同伴交流四、 自我探究探究任务一:世界因生命而精彩1、展示收集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命实体的图片,并进行简要的介绍2、根据对图片的理解,用简要的语言描述自己心目中的生命世界3、小组讨论: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是什么?人与自然应如何相处? 4、学会承担责任:作为地球的小主人,你应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5、为警示人们善待其他生命,请写一则公益广告用语,如“小草有生命,请勿践踏”等探究任务二:人的生命的独特性1、 小组讨论:人作为高级动物,与其它动物有什么独特性?请列出。小组交流后,对“独特的自我”能得出什么结论?2、 百家争鸣:人的生命的独特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五、能力拓展与提高(一)、单项选择题1、人的生命和其他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命相比较,其独特性突出的表现在( )A.人可以说话 B人的生命最具智慧和力量 C动物没有意识 D人是由猿猴演化而来2、著名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上没有性格完全相同的人。”这句话是说 人的生命具有独特性 区别人必须从性格上区分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对一个人的区别只看外貌就可以了( )A、 B、 C、 D、3、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多种生命息息相关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关爱。下列想法或做法体现这种观点的有 ( )班上同学给公园草坪放置了一块牌子,牌子上写着,“小草正在休息,请勿打扰”尊重地球就是尊重生命,拯救地球就是拯救人类自身人类为了更好地发展经济,可以破坏自然我们要积极保护珍稀野生动物,因为他们是与我们同住地球家园的朋友A. B. C. D.4、有一位哲学家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其实,在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的独特性。自我生命的独特性表现在:A、人的个性品质是独特的 B、人的人生道路、人生经历具有独特性C、个人在生活中的价值是独特的 D、 每个人都可以特立独行,为所欲为5、初一(1)班的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人类生命和其他生命形态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人类具有无限的创造力;人生活在种种社会关系中;人类有思想,有意识地去创造生活,创造生活。请你帮初一(1)班的同学们分析一下,他们的发现说明了( ) A 人类生命是独特的 B 人类的生命和其他生命相比别无他样 C 人类生命没有特别之处 D 人类生命这些特点其他生命一样存在 (二)感悟生命 这条小鱼在乎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人来到海边散步。他注意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虽然近在咫尺。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被干死的。男人继续朝前走着。他忽然看见前面有一个小男孩,走得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个水洼旁弯下腰去。他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并且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终于,这个男人忍不住走过去:“孩子,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回地回答。“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这条小鱼在乎!”男孩一边回答,一边拾起一条小鱼扔进大海。“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读了以上材料后,请你谈一谈,故事中小男孩的举动说明了什么? 第一课 第二框: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生命的可贵、珍贵生命、热爱生活。2能力目标:发展对生命的可贵与美好的感受体验能力,逐步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能够自 觉保护自己的生命和健康。3.知识目标:知道自我保护的社会生活安全常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如何珍爱我们的生命 难点:体验生命的可贵性三、 课前准备1、 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找出这部小说最经典的话,并进行交流2、收集的保护生命健康的相关法律 。3、收集损害人的生命的有关事例。4、整理自我保护的方法四、自我探究:探究任务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1、小组展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经典的名句。有什么感想?2、佛家说生活是痛苦的,有人说生活是幸福的,你是如何认识的?怎么才能体会到生命的美好?3、根据课本P9,计算自己的生命。我和生命已用去-天,我的生命还剩下-天。算完以后,自己的第一感受是:4、议一议:人生命的可贵性还体现在哪些方面?5、归纳: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为什么?探究任务二:珍惜爱护我们的生命1、展示收集的保护生命健康的相关法律,请列举出来?2、在汶川大地震中,有一位妇女被埋在楼中,丈夫为保护她已牺牲,为了等到救援人员到来,喝极了就用砖砸自己的断腿,喝流出的自己的血,最终等到救援人员到来,成功获救。这一事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3、考考你,你会怎么做(1)如果你单身在家,遇到陌生人来敲门,你的正确做法是( ) 不开门 打电话给父母 .有礼貌地请他进门 告诉他父母马上就回家A B. C. D(2)如果你打开家门时,发现家中煤气轻微泄漏,你的正确做法是立即( ) 开窗通风 开灯检查 点燃煤气灶 关闭煤气开关A B C C D D(3)你知道打火警电话时应该说些什么吗?( )火灾的地点;着火的对象、类型和范围;自己的姓名、单位和电话号码等。我们这儿着火了A B C D(4)、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无论是炎炎烈日下的农夫,轰鸣机器旁的工人,还是楚河汉界边的象棋运动员,除奸铲恶的人民卫士为了更好地实现人生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我们应该 ( )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做有益于人民的事 必须做出一番大事业 尊重他人的生命 珍爱自己的生命A、 B、 C、 D、(5)、作家罗曼罗兰说过:“人生不出售来回票,一旦动身,决不返回”这句话告诉我们A生命无比可贵 B不要过分吝惜自己的生命C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 D人的生命是独一无二的(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的生命具有选择性 B人的生命具有随意性C人的生命具有独特性 D人的生命具有排他性(7)、近年来,北京地区多次受到沙尘暴的袭击,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据专家称这几次扬尘天气是由树木和草皮大量减少所致。这说明( )A生命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 B地球上的生命丰富多彩,但都非常脆弱C人类应该与其他生命和谐相处。D如果随意践踏地球上的生命,最终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己。(8)、关于人类与其他生命的关系说明正确的是( )A人类是地球的主宰者,可以随意对待其他生命。B人类只要自己的幸福即可,不必关爱其他生命。 C人类是其他动物的同伴,只要珍惜野生动物就够了。D人类要关爱自己,也要呵护地球上的其他生命(9)、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因为( )生命是人们享受一切权利的基础。生命是创造有意义人生的前提。只有生命存在,才有可能对他人、对社会有所贡献。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A B C D 4、 填一填急救电话是 : 报警电话是 : 火警电话是 。 5、学会求生的方法阅读教材P12页相关链接:生活中的自我保护,社会生活安全常识:在你外出时,最好能做到下列几点:告诉父母自己去哪里,大约何时回来,与谁在一起,联系方法是什么。尽可能结伴而行。单独外出要走灯光明亮的大道,不抄近道,不走小路。夜晚单独外出,要带手电筒等物品,万一被袭击,可用手电照射歹徒面部。不搭乘陌生人的顺路车。乘公共汽车,尽量靠近司机和售票员。6、 小组讨论:珍爱生命仅仅是珍惜自己的生命吗?还应怎么做?7、 归纳:我们应如何珍惜爱护我们的生命? 三、 能力拓展与提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生命的价值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小男孩,常常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笑而不答。一天,院长交给男孩一块石头,说:“明天早上,你拿这块石头到市场上去卖,但不是真卖,记住,无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第二天,男孩拿着石头蹲在市场的角落,有不少好奇的人对他的石头感兴趣,而且价格越出越高。回到院内,男孩兴奋地向院长报告,院长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卖。在黄金市场上,有人出比昨天高 10 倍的价格来买这块石头。最后,院长叫孩子把石头拿到宝石市场上去展示,结果,石头的身价又涨了 10 倍,更因为男孩怎么都不肯卖,竟被大家传为“稀世珍宝”。男孩兴冲冲捧着石头回到孤儿院,把这一切讲给院长听,并问为什么会这样。院长没有笑,望着孩子慢慢说道:“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有不同的意义。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大大提高了它的价值,竟被传为稀世珍宝。你不也像一块石头吗?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价值。”问:1、读了这则故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 这则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第二课第一项目:热爱生活 从点滴做起教学案设计课程标准: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教学目标:1、记住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创造和奉献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要求。2、说出生命价值靠行动实现的重要途径和重要基础。3、体验生命的价值,从日常点滴做起,实现人生价值的意义。教与学重点:生命的价值靠行动实现 教与学难点:人生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教法与学法设计:讨论式、辩论式;自主合作探究。教与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明确目标(1)齐读教材第16页奥斯特洛夫斯的名言。思考他的话给我们什么启示?人生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呢?(2)引导学生认真研摩教与学目标及重难点。二、整体感知信息搜索1、基本要求:快速阅读课本,精读大字,粗读小字,依据能力训练第13页“网络填空”初步找出答案,标划在课本相应位置。2、教师在巡视学生预习情况同时,把“网络填空”板书在课本相应位置。三、自主探究 交流共享 学习提示:(1)学习时充分利用好能力训练第12页“知识盘点”及要点点拨。(2)能当堂记忆的基本观点,看谁记的快!学习任务一:人生价值在于创造与奉献(基本观点)(1)阅读课本第16页-17页王选和庄玉荣材料,思考:他们的人生价值是如何体现的?(明确人生价值在于) 总结:王选成功主持研制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庄玉荣用平凡劳动为城市(社会)献上美丽和洁净:共同点:创造与奉献(2)思考:为什么说人生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 活动设计(辩论):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贡献还是索取? 设计意图:通过辩论学会用全面的观点看待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的关系。要求:课前搜集资料和事例先在组内讨论交流将学生分成辩论的两方进行辩论,成立评判小组,最后点评。归纳总结:人生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奉献与索取 二者关系:辩证统一 、缺一不可。人生价值在于:奉献索取创造与奉献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个人充实发展的需要。(3)仔细阅读P14雷锋和孔繁森的名言,思考:他们在奉献的过程中收获了什么?(温馨提示:实现人生价值的意义) 简要讲解: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创造与奉献)的关系 总结:收获了快乐、收获了幸福、收获了人生价值、收获了充实的精神生活。(4)整理答案:为什么说人生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参考能力训练“知识盘点”)学习任务二:懂得生命的价值靠行动实现。(基本观点)(1)思考:P15的四幅图片,思考:当你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你会如何做,填在P16页的横线上。学生交流做法提示:小事看似微不足道(现象),实际闪烁着奉献光辉,体现着人生价值(实质)结论: 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2)引导学生阅读第16页“读一读”,讨论交流:你对第一、二个同学的言论有何评价?女同学为什么会赢得雷鸣般的掌声?提示:第一、二个同学虽有爱心,但不从现在做起,不从小事做起,难以让父母得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女同学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切实让父母感到快乐和幸福。(3)阅读第16页李素丽材料,组内讨论:有人说,干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才能体现人生的价值,也有人说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创造出人生的价值。总结: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平凡的工作积累,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才能展现自己的价值。结论: 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4)填一填:根据你的理解,填好P19的空格。(5)理解和整理: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提示:“生命价值靠行动实现”的道理及其内在联系:人生价值创造和奉献实际行动(点滴小事、日常工作) 知识梳理与观点排查:(1)请根据本节课所学,结合板书,在课本上整理出本节课的主要观点。(2)抽同学不看课本完善“网络填空”,后教师简要概述基本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四、基础检测 自我诊断(1)检测要求:不看课本,不翻阅资料,独立完成;检测毕,抽同学简要说出答案及理由。(2)检测内容:能力训练第14页能力训练左面:单项选择(5个)和阅读分析 答案提示:单选1:C 考查人生价值的实质单选2:C 考查人生价值的实现方式单选3:A考查学生对实现生命价值基本途径的认识。阅读分析:答题思路-根据文中关键词和材料主题,确定要应用的课本观点,然后联系材料,阐述观点。见答案第3页。五、走进生活 学以致用材料分析题:2002年,李灵从师范学院毕业后,看到农村有大量留守儿童辍学在家,便萌生了在家乡办学的念头。在亲友的支持下,她用家里20多万元的积蓄办起了希望小学。由于所有学生学费全免,学校无力为学生购置教辅读物和课外书籍。为了孩子们能坐在宽敞的阅览室里看书阅读,李灵趁着放暑假,买了一辆破旧的三轮车,顶着烈日,穿街过巷回收旧书本,用汗水找回来孩子们的“精神食粮”。李灵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获得了社会各界的热心捐赠和帮助,学校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观,她也当选为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李灵说,没想到自己做了一件小事却得到这么高的荣誉,她会把毕生精力奉献给农村教育这个工作岗位,为留守儿童当好妈妈。李灵之所以成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最主要的原因是她奉献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结合李灵事迹,谈谈你对人生价值的理解。(2)你打算如何向李灵学习?解析:【考查目的】本题主要考察对人生价值及实现方式的理解。【答题思路】(1)阅读材料,审清题意,找准关键词句:“用家里20多万元的积蓄办起了希望小学”、“ 顶着烈日,穿街过巷回收旧书本”等。(2)回归教材,寻找与课本结合点:“人生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3)组织答案,注意联系材料。参考答案:(1)李灵的事迹告诉我们: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人生的价值体现在对他人、社会的奉献之中,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能为他人带来快乐和幸福,为社会做出贡献,他的人生就有价值。创造和奉献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生命价值的要求。在创造和奉献中,收获的是快乐、是幸福、是人生价值,收获的是充实的精神生活。李灵兴用实际行动充分证明了她的高尚人生。(2)我们应向李灵学习,用实际行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比如为贫困同学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关心身边的留守同学等。干好本职工作,勤奋学习,全面发展自己,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六、知识迁移 能力提升1、单项选择:(1)(2010广东中考)在玉树地震中,已及时安全转移脱险的香港义工黄福荣又冒险迅速返回废墟,英勇地救出了三名孤儿和一名教师,而自己却在里氏6.3级的余震中被残余的楼房压下而遇难。港府追封他“金英勇”勋章,成为下葬香港景仰园的第一人。网民称其为“伟大的志愿者”。上述材料说明:( D )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与个人的无私奉献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别人的生命受到威胁时,我们要不顾一切去帮助别人。积极奉献社会比珍惜个人生命更有价值。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帮助别人,能提升生命价值。A. B. C. D.(2)(2010年宁波中考)古罗马著名政治家、哲学家西塞罗说“懂得生命真谛的人,可以使短暂的生命延长。”这里“生命延长”指的是(A )A.对社会的贡献 B.珍惜生命,延长生命的时间 C.不轻易放弃生的希望 D.肯定、尊重、悦纳自己的生命。2、漫画题:能力训练第16页第8题答题思路:分析漫画中的有效信息:“做家务”、“没出息”、“不同人的不同工作”,对应问题;回归教材,寻找与教材结合点:人生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实现人生价值要从小事做起;联系材料,组织答案。参考答案:见答案第3-4页。七、反思总结指导践行 人生价值首先在于创造和奉献,创造与奉献是衡量人生价值大小的主要标准。我们需要用实际行动去实现。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人认为“我活得快乐、活得有价值就行了”。 迈好青春第一步教学案例设计一、教与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青春的美好,珍惜青春年华,激发创造有意义人生的热情。2、能力:发展对青春可贵与美好的感受和体验的能力。3、知识:知道青春是美好的,懂得如何珍惜美好的青春年华。二、教学重点:如何珍惜美好的青春年华。教学难点:青春是美好的三、教法与学法:教法: 多媒体课件教学、讨论法、探究法、辩论会、个案分析法等。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贯穿课堂始终。四、教与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出示毛泽东名言: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想一想:毛泽东的这则名言说明了什么? 师总结学生发言:毛主席的名言形象地说明了青春充满激情、活力、希望。你们现在正处于少年向青年的转型期,正一脚迈入青春的门槛。青春为什么是美好的?怎样做才能让我们的青春更美丽,才能让我们的青春过得更有价值?出示【教与学目标】。(二)整体感知、信息搜索 学生浏览课本内容,完成:能力训练20页的网络填空(三)自主探究、交流共享A:教学任务一:认识青春的美好,激发创造有意义人生的热情。1、畅所欲言: 阅读P21 杨乐的故事,谈谈杨乐在中学时代的立志和奋斗与后来的成功有何联系?杨乐青少年时期发愤图强,努力学习,加强积累与积淀,从而在数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青春在人生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2、朗读比赛: 有感情的朗读P22短文为青春喝彩,看谁读得好?(设计意图:这是一篇语言优美、文采飞扬的散文。它由衷地赞地抒发了热爱青春、珍惜青春的美好情感!从中无不感受到青春的美好!体味青春的美好与可贵。这样既提高了对青春美好的认识,又会提高审美情趣、审美能力。)3、找出为什么说拥有了青春就拥有了激情、幸福和希望?指导学生统一标识:青少年时节是孕育理想、确立志向的最佳时期;青春时节,是成才立业的关键时期;青春,是充满激情活力的美好时光。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寻找关键信息的能力,统一知识点,便于记忆。)B:教学任务二:浏览P19方框P21内容,思考:青春是美好而可贵的,我们应如何珍惜青春年华,创造有意义的人生,让青春更美丽?1、“看一看”(课本P23“读一读”) 三位建筑工人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为什么第三个工人能成为有名的建筑师?归纳:一个人要实现人生的价值,就要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 (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理解问题的能力。)2、畅所欲言:从小确立远大理想对实现人生价值有何重要意义?你的理想是什么? (设计意图: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学科思维能力,突出主题,指导学生生活。)3、辩一辩:(辩题见课本23页中间)同意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P23一个人要提升生命的价值,以适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