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农村小学教育中的留守儿童教育摘要:在农村小学教育中,有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本文先提出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最后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关键词:农村小学 教育 留守儿童 前言 在农村小学教育中,有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所谓留守儿童就是父母双方流动到其它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而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只能托付给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伯、姨等亲属的16岁以下儿童。由于留守儿童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的关爱,从而引发了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因此,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及教育等各项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重大。 一、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中国教育报2004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农村留守儿童至少有1000万,而且这个数字还在逐年增长。由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及教育条件相对落后,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教育的和谐发展,成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一个“不和谐音符”。就留守儿童本身而言,其问题主要表现在:1、学习成绩一般。由于临时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或没有这个意识,重养轻教,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特别是父母双方均在外地打工,由隔代亲人照看,大部分重监护轻教育,甚至对留守儿童娇生惯养、放任自流,加之儿童本身自控能力较差,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 2、性格发展不健全。临时监护人一般只管吃穿,不愿管理教育或者不善于管理教育,致使部分留守儿童长期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养成任性、放纵、随意的性格。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孩子心灵孤独、情感淡漠,亲子关系发生了消极变化。其性格大多内向、孤僻,胆小怕事,遇到问题不敢向老师或亲属反映,长期积压在内心深处,心理压力很大,容易造成心理障碍。这对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将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另外,在缺乏父母关爱和正常家庭氛围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往往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缺乏主动性,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安全的忧虑,从更深层次来看,反映了留守儿童内心的压力。就其临时监护人员及教育环境而言,其问题主要表现在:1、隔代教育力不从心。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多采用溺爱的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对孩子宽容、放任。其中有不少年老体弱的监护人认为:能让孩子吃饱、穿暖、健康就行了,而对于他们的学习、日常行为、心理状况根本没有办法去管教。作为临时的监护人,他们有所顾虑:不是亲生儿女,不好严格管教。这很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同时,留守儿童与监护人难以形成情感、语言上的沟通,从而造成性格孤僻。加之临时监护人员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难以对孩子进行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 2、家庭教育工作不到位。近年来,农村家庭教育特别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如农村家庭教育网络不健全、已有家长学校作用发挥不够好、有关领导和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重视不够、缺少有针对性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培训活动等,加之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不注重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3、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不到位。由于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特殊的社会群体,学校、老师对他们的家庭背景、心理状况没有作全面的、深层次的分析,对他们的认识几乎也是一片空白。由于认识不足,教育方法不当,很容易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从而加重了他们的叛逆心理。再加上老师与家长之间缺乏应有的交流与沟通,对问题儿童难以管理,造成一些老师对他们失去信心,干脆把责任又推给孩子父母的身上,对他们放任不管。二、 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因素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既有个人因素,又有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 一、个人因素从留守儿童个人角度出发,留守儿童由于本身年龄有限,自治自律能力不够,更重要的是,缺少家长的及时引导和正确教育这一重要环节,并在家庭和社会的双重的不利影响下,自然会使留守儿童的性格出现缺陷,他们生活在无限制的环境中,无形中助长了自私任性、蛮横霸道、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的极端性格。同时,也会造成孩子自身的心理障碍,引发各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最后,导致他们的价值扭曲,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价值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等恶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萌芽。诸多的因素导致的结果,可能就是使留守儿童变成“问题儿童”,甚至走上犯罪的不归途。二、家庭因素儿童应该和父母在一起生活,这种共同生活能够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育提供比较理想的环境。而留守儿童的父母双方或至少一方恰恰不能与这些儿童共同生活,这给留守儿童的身体发育、知识学习、性格培养等带来了种种不利的影响。但是,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农业部200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劳动力不外出的原因中“怕影响子女上学”仅占6.7% 。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同时,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孩子的第一教育场所就是家庭,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在这个关键脱环,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就不能有完全的保证。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是父母,现在这第一任老师没有了,他们的行为习惯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父母亲情教育、家庭劳动教育都是不完整的。 而一般祖辈对孙辈都是宠爱有加,而严教不足。这必然会让孩子存有一定的依赖思想和惰性。 亲戚对非亲生孩子的教育总有一定的顾虑,这会让留守儿童得不到与亲戚亲生孩子同等的家庭教育,尤其是挫折教育和劳动教育。 三、社会因素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在矛盾。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社会给留守儿童的关注还不够。从政府到下级对于留守儿童各方面的教育问题解决或者方案都没有落实或者实现,这使得留守儿童处在一个很无助的环境中。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能起到促进作用,但社会环境并不都是好的,在社会中也有一些对少儿成长不利的因素,而这样的不利因素最容易侵入的人群,就是那些欠父母管教的孩子,留守学生正是这样一个特殊的群落。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没有父母照顾,也成了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特别是父母双方双出的“留守儿童”受到侵害的事例可以说是屡见不鲜。还有一些家长因为不在孩子身边,在物质上常常尽可能满足他们的要求,致使不少留守儿童养成乱花钱、摆阔的气、与同学互相攀比的坏习气,容易误入岐途,甚至犯罪。 三、 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建议(一) 关注并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因范围广、影响大、形成因素复杂、解决难度大等原因,逐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了真实、全面地了解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给全体儿童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教育保障和制度保障,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于2004年5月31日,在教育部召开了“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研讨会。全国妇联2007年联合有关专家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研究小组,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问题与对策进行研究。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乃至会影响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关系到我国社会的发展进程。我们期望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各职能部门尤其是群团组织,应有责任、有义务的积极响应,在关心留守儿童尤其是确保心理健康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二)采用恰当的、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应视为只是农民工自身和农村的问题,而应该由全社会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享受教育的健康成长的环境和空间。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院长叶敬忠教授认为:现在社会正是朝城市化发展时期,因而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打工在今后在段时间是不可改变的,所以现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惟一有效的途径就是留守儿童要自立自强。根据笔者对以上问题与成因的探讨,特提出以下对策:1、 创新家庭教育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出发,父母要转换教育观念,重视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在很多缺乏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往往在成绩和行为习惯表现两方面都比较差。因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关怀与教育不可缺失。如果需要外出务工,务必留一位家长在家做好孩子的监护人。教育、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做到孩子有纰漏及时纠正,孩子孤寂及时抚慰,孩子进步及时鼓励。让他们更以积极和健全的心态去对待生活和学习。有条件的可把孩子接到打工地上学,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一时无法把孩子接到身边的,要从孩子成长需要的角度出发,寻找确定孩子的监护人,细致落实孩子的监护权,并且要创造更多时间与孩子谈话沟通,努力创造并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的教育环境。2、优化学校教育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出发,学校要发挥自身优势,组建优异的理论教育。学校教育是孩子教育中的关键一环。教师作为专门的教育人才,能根据孩子们身体和心理的特点,有效的采取各种措施,做到有的放矢,全面的高效的关注留守儿童,让他们能顺利的走出心理的误区。首先,完善学校教育,构建学校督导网络。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学校除了知识的传授和学业的管理外,要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要为他们设置家庭背景档案,定期找学生谈心,了解孩子们情绪的波动变化,做好孩子的“亲情家长”,深入到孩子心灵的深处,掌握孩子心的成长脉搏,体会到他们的内心感受。其次有目的有计划的开设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孩子在丰富的学习生活中淡忘亲情的欠缺,以热情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另外,亦可加强监督,可采取教师与家长签订增强了解留守儿童信息的家访协议、开通家长热线。创造条件,让这部分学生住校,让教师给予他们特殊的关爱等形式,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以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 3、重视社会教育从社会教育的角度出发,社会要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教育过程。 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大家庭中,时刻感受到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如果人人都来关心留守儿童,就可以减少他们心理的疾病,让他们坦然的面对这个世界,以良好的素质走向以后的人生。首先,社会各界要广泛动员,利用电视、电影、网络等宣传手段呼吁全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关心与帮助,如千里寻母记便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典型,它以非常直观的形式反映了留守儿童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使社会对留守儿童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教育了一些留守儿童;其次,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贯彻落实政策,确保农民工子女到流入地就近入学。夫妻双方都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把子女带到流入地就近入学,从源头上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根据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教育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以流入地为主和公办学校为主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的“两为主方针”,学校要尽力就近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并且要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费,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努力为流动儿童接受教育创造条件,不断减少农村留守儿童数量。 各界基层组织也可以对留守儿童进行集中思想道德教育。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要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发展农村寄宿学校,对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可到寄宿学校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再次,也是笔者认为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教会让留守儿童自立自强,这也是非常有效也可行的方式之一。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各级妇联要充分发挥协调、维护、教育和服务的职能及在家庭中的工作优势,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宣传教育,不断优化农村留守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社会环境。要认真履行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职责,着力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大力发展农村和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家长学校等家教服务网络,进一步规范农村家长学校的建设和管理,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活动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加强对外出务工父母和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引导,真正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如设立自强班,通过自强的志愿者与爱心妈妈的关心与帮助,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教会留守儿童学会自立自强,学会平平安安、开开心心地过完留守的日子,学会开朗、大方、乐观地看待世界。做到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四、 结论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农民进城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由此引出的“留守儿童”现象已经非常普遍,它不仅是个教育问题,而且是个社会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更多地关注。就像对待社会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问题一样,下大力去研究、去解决。如此一来,中国农村问题,甚至是中国国情问题,也都应该会得到圆满解决。长期从事防洪减灾问题研究的向立云分析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从已公布的统计数据看,1991年华东太湖、淮河流域的洪水和1998年的洪涝灾害都是比较严重的,今年与1998年的损失相当。从长远看,洪灾有两个特点:一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有逐渐增长的趋势,尤其是在我国经济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气专业考研考试题及答案
- 长沙伺服驱动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成都百万职工技能大赛(酒体设计师)备赛试题库(含答案)
- 幸福餐桌开席:焦作乡村幸福院千叟宴的民生温度 -2026 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 11 月热点时事写作素材
- 2026年一级建造师一建市政实务案例分析考点重点知识总结笔记
- 淘宝上签就业协议书
- 主张撤销借款协议书
- 车辆还贷款协议书合同
- 王者荣耀信息协议书
- 2024年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
- 读书分享读书交流会《唐诗三百首》
- 外研版(2023)必修第二册Unit 6 Earth first Understanding ideas Sharks Dangerous or endangered 教学设计表格式
- cad试题库及答案
- 电网塔材几何尺寸检测技术研究
- 六年级帮垃圾分类回箱制作多图层动画教学设计
- 周末暖场活动方案
- WS/T 52-1996尿中马尿酸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
- GB/T 8335-2011气瓶专用螺纹
- GB 4053.2-2009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2部分:钢斜梯
- CB/T 3470-1994海洋调查船专用舱室及其设施的设置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